书城自然珍宝:天然珍珠宝石
21120000000004

第4章 六射星光——蓝宝石

古人曾说,大地就坐在一块鲜艳靓丽的碧蓝宝石上面,而蔚蓝的天空就是一面镜子,是蓝宝石的反光将天空映成蓝色。相传蓝宝石是太阳神的圣石,因为通透的深蓝色而得到“天国圣石”的美称。

蓝宝石也有许多传奇式的赞美传说,据说它能保护国王和君主免受伤害和妒忌。在我国古代传说中,把蓝宝石看作指路石,可以保护佩戴者不迷失方向,并且还会交好运,甚至在宝石脱手后仍是如此。

蓝宝石与红宝石有“姊妹宝石”之称,颜色极为丰富,因为除了红宝石外,其他颜色的宝石可以统称为蓝宝石,因此蓝宝石包括有橘红、绿、粉红、黄、紫、褐甚至无色的刚玉,但以纯蓝色的级别最高。

蓝宝石还有人类灵魂宝石之称,它的颜色非常纯净、漂亮,给人一种尊贵、高雅之感,是蓝颜色宝石之王。

蓝宝石一直以深邃,凝重著称。早在公元前1000年,人们认为蓝宝石象征诚实、纯洁和道德,颜色最好的蓝宝石被称作“矢车菊蓝”。

蓝宝石喻义情意深厚的恋人,与传说中古爱神的神话有关,热恋中双方有一方变心时,蓝宝石的光泽就会消失,直至下一对感情深厚相亲相爱的恋人出现,它的光泽才会浮现。所以蓝宝石也是真挚爱情的象征。

蓝宝石使人有一种轻快的感觉,它有展现出体贴和沉稳之美,将它镶成戒指佩戴,能够抑制疗养心灵的创痛,平稳浮躁的心境。

因此在民间广为流传,蓝宝石因这无穷的诱惑力成为人类最为喜爱的宝石之一。蓝宝石首饰,也是人类最为广泛的首饰,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都受到人类的喜爱。

蓝宝石中以星光蓝宝石最为著名,星光蓝宝石是由于内部生长有大量细微的丝绢状包裹体金红石,而包裹体对光的反射作用,导致打磨成弧面形的宝石顶部会呈现出6道星芒而得名。

因内部有内涵物制造出了星光,但是也因此降低宝石的透明度,所以星光蓝宝石通常是半透明至透明的。优质星光蓝宝石的6道星线是完整透明的,其交汇点位于宝石中央,随着光线的转动而移动。

蓝宝石也是到了清代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如清宫金累丝嵌宝石八宝,紫檀雕花海棠式座,座面金胎海水纹。座上起柱,柱正面嵌红宝石、蓝宝石或猫眼石各两块,两边饰嵌绿松石卷叶。

柱上托椭圆形束腰仰覆莲,莲瓣纹地上嵌红珊瑚、青金石飞蝠,绿松石团寿图案;莲花束腰周圈嵌红宝石、蓝宝石、猫眼石、碧玺等。

莲花中心起方柱,每柱上立一宝,周身嵌宝石。八宝顶端均为嵌宝石、松石火焰。

婴戏图即描绘儿童游戏时的画作,又称“戏婴图”,是我国人物画的一种。因为以小孩为主要绘画对象,以表现童真为主要目的,所以画面丰富,形态有趣。

儿童在嬉戏中表现出的生动活泼的姿态,专注喜悦的表情,稚拙可爱的模样,不只让人心生怜爱,更能感受到童稚世界的无忧无虑。

如清代海蓝宝石婴戏图鼻烟壶,连碧玺盖高7厘米。

婴戏中的儿童姿态多样,动作夸张,画面多呈热闹愉悦的气氛。

清代蓝宝石带扣,长4.7厘米,宽2.25厘米,厚0.15厘米,带扣多由铜制,更高级的以金银制或玉制,蓝宝石殊为珍贵,以其制带扣极为少见。

清代银鎏金镶嵌蓝宝石手链,长度18厘米,重量40.6克。清代蓝宝石蛋形大戒指面,长1.5厘米,宽1.2厘米,厚0.6厘米,重约2.6克,此品保存良好,包浆入骨,蛋形。簪子这种传统饰物,颇具东方古典神韵,挽簪的女子带着夏季的清凉、摇曳的风情,不由得让人想起李白《经离乱后天恩流夜郎亿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中“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句。另外还有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中描述的江南采莲女,“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簪子是东方妇女梳各种发髻必不可少的首饰。通常妇女喜欢在发髻上插饰金、银、珠玉、玛瑙、珊瑚等名贵材料制成的大挖耳子簪、小挖耳子簪、珠花簪、压鬓簪、凤头簪、龙头簪等。簪子的种类虽然繁多,但在选择时还要根据每个人的条件和身份来定。

比如在清朝,努尔哈赤的福晋和诸贝勒的福晋、格格们,使用制作发饰的最好材料首选为东珠。200年后渐渐被南珠,即合浦之珠所取代。

与珍珠相提并论的还有金、玉等为上乘材料,另外镀金、银或铜制,也有宝石翡翠、珊瑚象牙等,做成各种簪环首饰,装饰在发髻之上,这若是同进关以后相比,就显得简单得多了。

如清代蓝宝石雕坠簪子,高14厘米,珠直径1.2厘米,在畸形珠左边饰一蓝宝石雕琢的宝瓶,瓶口插几枝细细的红珊瑚枝衬托着一个“安”,在当时蓝宝石稀少的情况下,极为罕见。

清代以来,由于受到汉族妇女头饰的影响,满族妇女,特别是宫廷贵妇的簪环首饰,就越发的讲究了。

如1751年,乾隆皇帝为其母办60岁大寿时,在恭进的寿礼中,仅各种簪子的名称就让人瞠目结舌,如事事如意簪、梅英采胜簪、景福长绵簪、日永琴书簪、日月升恒万寿簪、仁风普扇簪、万年吉庆簪、方壶集瑞边鬓花、瑶池清供边花、西池献寿簪、万年嵩祝簪、天保磬宜簪、卿云拥福簪、绿雪含芳簪……。

这些发簪无论在用料上,还是在制作上,无疑都是精益求精的上品。

后妃们头上戴满了珠宝首饰,发簪却是其中的佼佼者。因而清代后妃戴簪多用金翠珠宝为质地,制作工艺上也十分讲究,往往是用一整块翡翠、珊瑚、水晶或象牙制出簪头和针梃连为一体的簪最为珍贵。

还有金质底上镶嵌各种珍珠宝石的头簪,多是簪头与针梃两部分组合在一起的,但仍不失其富丽华贵之感。

慈禧还爱美成癖,一生喜欢艳丽服、饰,尤其偏爱红宝石、红珊瑚、翡翠等质地的牡丹簪、蝴蝶簪。她还下旨令造办处赶打一批银制、灰白玉、沉香木等头簪。

慈禧太后的殉葬品中有各种形状的红、蓝宝石首饰与小雕件3790件,其中68克拉的大粒蓝宝石18粒,17克拉左右的蓝宝石更是为数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