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珍宝:天然珍珠宝石
21120000000005

第5章 宝石奇葩——祖母绿

祖母绿被称为“绿宝石之王”,是相当贵重的宝石,其颜色浓艳,纯正而美丽,是其他绿色宝石都无法与之相比的。因其特有的绿色和独特的魅力,以及神奇的传说,从它被发现之日即深受人们的喜爱。

一般说,好翠是艳绿、鲜绿等色调。而祖母绿则稍许深暗点儿,色调不带“倾向”,透明深邃,以青翠悦目的色调备受世人喜爱,被誉为五月诞生石,象征仁慈、信心、善良和永恒。

祖母绿很难找得到无瑕的宝石。实际上,可以说祖母绿宝石中一定多少有裂缝及内含物,其裂缝内含物种类之多之复杂,甚至被爱称为“花园”。祖母绿的历史和其他许多珍贵宝石一样,久远而丰富多彩,传说耶稣最后晚餐时所用的圣杯就是用祖母绿雕制成的。《圣经》中也提到了祖母绿,其《所罗门歌》称:

耶路撒冷的妇儿们,这是我的所爱,这是我的朋友!他的双手如同绿宝石装饰的金环。

据历史记载,早在6000多年前,市场上就有祖母绿出售。当时古巴比伦的妇女们特别喜欢佩用祖母绿饰物,被称为“绿色的石头”和“发光的石头”,还有人把它献于神话中的女神像前。

我国古代的祖母绿是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入的,汉语的祖母绿一词也是由波斯语翻译过来的。元代陶宗仪的《辍耕录》中的“助木刺”,即指祖母绿。

“祖母绿”之译法,最早见于明永乐年间,与郑和同下西洋的巩珍《西洋番国志》记载:“忽鲁谟厮国”条:“其处诸番宝物皆有,如祖母碧、祖母绿……”

与巩珍、郑和同下西洋的马欢所著《瀛涯胜揽》中《忽鲁谟斯国》记载:“此处各番宝货皆有,更有祖母碧、祖母喇。”

后在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开始被译为祖母绿,并由此固定下来,后世相延。

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其百宝箱中就有祖母绿这种珍贵宝石:

杜十娘又命李甲打开第三只抽屉,箱内皆是荧光玉润的珍珠、钻石,无法估价,杜十娘拿出一串夜明玉珠,孙富早已惊呼:“不要扔了,不要扔了,这是千两银子也买不到的呀!”

杜十娘拉过李甲仔细看过:“若将此珠献给你家母亲大人,她可会拉我到身边,叫我一声‘儿媳’!”

李甲顿足痛哭,悔恨交加,杜十娘又将珍珠抛入江内。再开抽屉,又是满满的一屉猫儿眼、祖母绿等奇珍异宝,李甲抱住十娘双腿,痛哭流涕:“十娘有此宝物,事情即可挽回!”

另外,《明史·食贷志》中也有记载:“世宗时,猫儿眼,祖母绿,无所不购。”明嘉靖期间,胡侍《墅谈》中《祖母绿》记载:“祖母绿,即元人所谓助木剌也,出回回地面,其色深绿,其价极贵。”弘治间宋诩《宋氏家规部》称祖母绿为“锁目绿”。明、清两代帝王尤喜祖母绿。明朝皇帝把它视为同金绿猫眼一样珍贵,有“礼冠需猫睛、祖母绿”之说。明万历帝的玉带上镶有一特大祖母绿,明代十三陵的定陵发现大量宝石中也有不少是祖母绿。清代王朝的遗物中不乏珍贵的祖母绿宝石,如清代中期制成的“穿珠梅花”盆景中就装饰有3颗祖母绿及其他宝石300多颗。该盆景全称为“银镀金累丝长方盆穿珠梅花盆景”,清造办处造,通高42厘米,盆高19.3厘米,盆径24厘米至18.5厘米。

银镀金累丝长方形盆,盆口沿垂嵌米珠如意头形边,每个小如意头中又嵌红宝石。盆壁累丝地上饰烧蓝花叶纹和各式开光,烧蓝花叶上又嵌以翡翠、碧玺、红宝石做的果实、花卉等图案,开光内则以极细小的米珠、珊瑚珠和祖母绿等宝石珠编串成各式花卉图案。

盆上以珊瑚、天竹、梅花组成“齐眉祝寿”景致,银累丝点翠的山子上满嵌红、蓝、黄等各色宝石。山子后植蓝梅树、珊瑚树和天竹,梅树上以大珍珠、红宝石、蓝宝石穿成梅花,天竹为缠金丝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