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失败是一种积蓄全集
21121400000167

第167章 经世致用的知识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这话似乎过于笼统,但还是有懈可击。现在全球都在谈知识经济,“知识就是力量”似乎是不证自明的公理。中国古代书生大多手无缚鸡之力,若中不了举,任你饱读诗书,亦无力量可言。孔乙己不就是典型吗?相反,知识使人迂腐,使人软弱,使人充满穷酸气的例子至今仍然遍地都是,显然,并非所有知识都是力量。

知识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价值的知识,如哲学、宗教、文学、历史等;另一类则是关于功用的知识,如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知识。在当今的经济社会中,关于功用的知识主要是指产生经济效益的知识,我们可以称之为强势知识;而关于价值的知识,基本上可以看做是弱势知识,少有实用价值。中国一批知识分子在四五年前大谈“人文精神失落”,其实失落的是一种弱势知识。知识经济被定义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其中的知识绝不是指传统的人文知识,而是重点指向科技和企业管理知识的全面而广泛的知识。

强势知识是在现实中起支配作用的知识。许多人之所以失业,并非因为没有知识,而是因为学而无用。哪怕你有博士、硕士文凭,只要你掌握的知识是现实社会中的一种弱势知识、零散知识,你就有可能找不到工作。因此,在知识的储备中,你必须注意尽量去吸收那些能帮助你工作,为你创造经济效益的科技知识、企业管理知识、商品营销知识等。大多数的大学生家长对此都很敏感,他们大多要求子女选择热门专业,热门专业就是集中了强势知识的专业。

满肚子弱势知识的人,总觉得自己是怀才不遇,抱怨社会不公,浑然不知自己的知识已经弱化。在掌握了强势知识的人看来,此类人往往是志大才疏者。弱势知识也并不是就不能转化为强势知识,因为在物质丰富的同时,人们是向往精神世界的,也是要去探求人生的意义、价值的。在我们常人的眼中,画家、作家、演说家等都属于弱势人群,但他们中凭借这些知识腰缠万贯的人却并不少见,原因是他们把这些弱势知识发展成了极品。但这毕竟是极少数。我们普通百姓,若储备那么多哲学、宗教、历史知识,而且都是“大路货”,在日常生活中贩卖给谁呢?别人买去又有多大用呢?

成功箴言

这个社会强调的是,日常知识学习、储备应尽量去吸收那些当今社会属于强势的知识,使我们在或好或坏的人生变局中能有一口饭吃,能有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