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巩固老区,发展新区,建立稳固的前进基地,****中央中原局制定和实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策略。在控制区停止分配土地。实行减租减息和合理负担;在游击区以团结一切社会力量对敌斗争为方针,坚决进行反抓丁、反掠夺、反保甲特务统治的斗争,保护基本群众及各阶层的利益;在新区采取更广泛的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一切社会力量,站稳脚跟;坚决执行保护城市、保护工商业的政策,大力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保障人民生计和支援战争;大批训练、培养当地干部,有计划地整理和巩固地方武装力量;纠正和克服地方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实行正确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式,等等。从而使中原解放区社会稳定,人心安定生产发展,经济繁荣。
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1948年5月成立时,野战军发展到7个步兵纵队。第1纵队3个旅,第2纵队2个旅,第3纵队3个旅,第4纵队4个旅,笫6纵队3个旅,第9纵队2个旅,第11纵队3个旅,共20个旅,约15万人。第10、第12纵队已分别政为桐柏、江汉军区部队,西北民主联军第****后来改为陕南军区部队。8、9月间,中原军区部队发展到21万人,组成了7个军区、8个独立旅(师)、32个军分区。其中,豫西军区6个军分区,4.8万人;豫皖苏军区1个独立旅、8个军分区,4.9万人;陕南军区1个师、1个独立旅、2个军分区,2.4万人;桐柏军区1个独立旅,4个军分区。2.2万人;江汉军区1个独立旅、4个军分区2.7万人;皖西军区1个独立旅、3个军分区《(缺当时部队人数统汁);
鄂豫军区2个教导旅、5个军分区(缺当时部队人数统计)。军分区和县均建立了基干团,区建立了区干队,并健全了制度。这就能够更加有力地配合野战军主力作战。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原解放区。
1948年8月1日,中原军区领导人在《论中原战况》的谈话中,对军区部队的地位和作用作了如下评述:“各军区军分区建立后,使各级人民的地方革命武力有了初步的成就。例如江汉区、桐柏区正以独立发展的姿态,向襄河西南开辟新的解放区。陕南区控制了陕南中心腹地,正向用陕鄂边区扩张攻势。大别山的鄂豫区、皖西区一年来完成预期游击战争的坚持任务。近来开始取得安定,由山岳地带向平川的扩张。我豫皖苏地区和豫西地区是我中原解放区两大阵地,流动情况开始结束。正进入新的建设”。
1948年1月至9月,中原野战军和中原军区部队利用休整,进行了持续时间较长的整党和新式整军运动。取得了显著成果。一是广大指战员对****中央、******提出“打倒******,解放全中国”的总任务和实现全国胜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有了深入的认识,进而增强了坚决贯彻执行的自觉性。二是较好地克服了部队中一度存在的怕苦怕累、享受思想和厌倦战争的情绪,进一步激发了战斗意志和练兵热潮,决心“练好本领打大胜仗,解放全中原,并准备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部队的技术、战术水平和干部的组织指挥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三是坚持和发扬了三大民主制度和各种优良传统作风,部队的组织性、纪律性进一步加强,官兵关系和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尤其是团以上领导干部,经过“宝丰会议”贯彻****中央政治局9月会议精神和******关于加强纪律性的指示,结合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批评与自我批评为思想武器,“脱裤子割尾巴”,集中深入的“查整”,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作风和组织纪律性教育。干部中不同程度存在的无组织无纪律,经验主义、官僚主义和骄傲自满、不团结等各种不良思想和作风,得到了较好的克服和纠正;树立了大兵团、大歼灭战,解放全中原和全中国的决心;研究和制定了加强党委集体领导及部队作战、建设等一系列的计划和措施。9月12日,中原军区颁发了《建立政治工作报告制度的命令》。中原部队团以上党委也相继作出了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的决议。
为了准备发动大规模攻势,胜利完成中央军委赋予中原野军战争第3年歼灭国民党军14个旅(师)、攻占鄂、豫、皖三省若干城市的作战任务。9月5日,中原军区颁发了《秋季作战的治命令》,10日,中原野战军颁发了《关于四个指挥工作的命令》命令指出:秋季作战的目标,“一方面是在于寻求一切可能的战歼灭当面的敌人,同时更在于配合友邻兵团作战,求得更大量歼灭敌人”。“由于这次作战,敌我兵力的更加集中,战争规模的更加扩大,战役的持久行动和作战的连续性必然增加”。因此,全区部队必须进行充分的政治动员和精神准备,提高全体指战员与共产党员的战斗积极性,坚决执行命令,加强各部队之间与友邻兵团之间的战斗团结,发扬不怕疲劳、不怕走路、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顽强精神。在“配合友邻兵团。歼灭大量敌人,全部解放中原”的总口号下,打大规模歼灭战。
为了壮大中原武装力量并以大批兵源补充华东野战军打大仗。****中央中原局和中原军区于10月28日发出《关于增建与发展军区武装的指示》,指出:目前战局日益向着有利于我的方向发展,我军区应即乘有利时机。加紧增建与发展武装组织,加速战略基地的建设,以推进革命战争向前发展。指示规定:豫皖苏军区将现独立旅扩补为3个团共6000人,另组建1个独立旅、1个警备旅,准备以1.6万人补充华东野战军。豫西军区组建1个警备旅、1个独立旅,准备以6个团(至少1.2万人)补充陈谢集团。皖西、豫西、桐柏、江汉各军区将现有独立旅充实为3团共6000人以上,另各组建1个独立旅。陕南军区将第12旅与第17师各充实到6000人以上。充实和新组部队采取地方县区武装升级办法,在升级的同时应重新组建县区武装,继续生长新的力量。
2.攻克郑州,解放开封郑州是中原地区重镇,扼守平汉、陇海两大铁路的交汇处,是国民党军中原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链环。通常有1个兵团以上的兵力防守该地区。华东野战军攻克济南以后。国民党军统帅部为加强徐州地区防御,屏障南京,决定缩短徐州“剿总”的防线。遂于10月6日将孙元良第16兵团全部东调,其防区由第12绥靖区第40军接替。孙元良兵团东移后,中原国民党军还有3个机动兵团,其中,黄维第12兵团、宋希濂第14兵团是国民党中央军,******可以随意调动,而白崇禧难于指挥;张淦第3兵团是桂系部队,白崇禧可随意调动,而******则不易指挥。根据******及其统帅部的意图,宋希濂兵团担负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或西进入川的任务,黄维兵团则准备随时东调徐州参战。
根据中央军委10月11日关于中原野战军攻击郑徐线,以配东野战军淮海战役的指示,中原野战军前委决定:由刘伯承、李达指挥第2、第6纵队和军区部队,继续在豫西牵制黄维、张淦两兵团;由陈毅、******指挥第1、第3、第4、第9纵队在华北军区第14纵队配合下,于10月18日晚发起郑州战役。其部署是:
以第1、第3纵队组成东兵团,由东北至南面实施突击;以第4、第9纵队组成西兵团,由北面、西南面实施突击;以豫皖苏军区部队在郑州、开封间的中牟切断陇海铁路,阻止郑州守军东撤;以豫西军区部队直插黄河铁桥以南,阻止郑州守军北撤;以华北军区第14纵队和豫北地方部队,牵制新乡地区国民党军南下增援和截击郑州守军北撤,并协同豫西军区部队保护黄河铁桥。
10月19日,中原野战军攻郑部队开始行动。21日夜包围郑州。在解放军威势下,郑州守军第12绥靖区第40军第106师、第99军第268师共1万余人22日拂晓弃城北逃。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在华北第14纵队等部配合下,堵截追击,将国民党军1.1万余人歼灭在郑州以北地区。解放郑州。****中央10月23日的贺电指出:中原野战军解放郑州,“陇海、平汉两大铁路的枢纽为我掌握,对于整个战局极为有利。”
10月24日,国民党军第4绥靖区部队放弃开封,东撤蚌埠地区,中原野战军主力不费一枪一弹,再度解放开封。
组织华东野战军举行淮海战役和中原野战军举行郑州战役,是中央军委、******关于人民解放军南线作战总构想的两个重要环节。郑州战役后,河南境内的洛阳、郑州、开封三大城市均获得解放,平汉、陇海两大铁路的枢纽为人民解放军所掌握。******10月11日提出的淮海战役后华东野战军兵分东、西兵团,西兵团协同中原野战军攻取菏泽、开封、郑州的设想就提前实现了。
六、中央军委从容定大计
中原重镇郑州解放后,中央军委电令陈、邓,攻克郑州休息数日后,迅即东进。两天后又指示中原野战军主力到蒙城地区集结,然后直取蚌埠,并准备渡淮南进,占领人民解放军苏北兵团通过唐河,向徐州东南前进蚌浦段铁路。陈、邓根据敌我态势,进行了反复研究,当天下午就急电军委,建议把集结地点改为永城、亳州、涡阳中间地区,这样无论出宿蚌线或打孙元良更方便。
中央回复同意。10月24日,在东进之前,******在郑州绥署礼堂主持召开了参加郑州、开封作战部队的团以上干部会议,作了个简短的动员。******说:“我们很快就要东进了,任务是要同华东野战军部队一起进行徐州会战,围歼国民党在围歼黄维兵团的同时,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以五个纵队南下迎击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这是坚守阵地九小时,胜利完成阻击任务的某部八连。
军在长江以北的主力兵团。同志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坚决彻底地消灭徐州地区的敌人,绝不能让敌人退逃江南。对此,每一个干部都要有清醒的认识,因为敌人退守江南将会给我们的渡江作战带来极大的困难。”
******本来就喜欢长话短说,这次讲话更是斩钉截铁,掷地有声。会场寂然无声,大家都在静静地倾听,不知不觉地就攥紧了拳头。
进入10月的最后一天,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在知道中原野战军不出淮南以后,就向中央建议:淮海战役即将发起,战役规模很大,请已到达前线的陈毅司令员、******政委统一指挥为好。
于是,中央军委立即作出决定,本战役由陈毅、******统一指挥。
陈毅、******复电:“本战役我们当负责指挥,惟因通讯工具太弱,故请军委对粟、谭方向多直接指挥。”
从上面这几次谦让当中就可以看出,将帅三方相互信任、同心同德。这和敌方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孰优孰劣,自不待言,而孰胜孰败,已初见端倪。
此时,华东野战军正在部署割裂、围歼黄百韬兵团,佯攻徐州。
与此同时,整个战局的发展对我军十分有利,在淮海战役即将发起之时,辽沈战役胜利的捷报传来。******兴高采烈,欣然命笔,写下了代表党中央祝贺全东北解放的电文。一时间国内外舆论纷纷,国民党总统府上下人皆失色。
11月5日,中原野战军主力进入商丘东南地区,发现敌第四绥靖区部队停留在商丘及马牧集地区,陈、邓首长当即决定发起汴(开封)、徐(州)段作战,歼灭这部分敌人吸引邱兵团西援,配合华东野战军作战。
11月7日,攻击发起,敌人向东撤退,1纵在兄弟纵队配合下,一直追到张公店地区。敌181师退到张公店、张阁地区,在张公店和张公店以东、以南及东北方向构筑防守阵地,掩护第四绥靖区主力东撤。
人民解放军在围歼黄伯韬兵团时,华东野战军以三个纵队配署于苑山至大许家之间,顽强阻击由徐州东援的国民党政府军队。这是担任阻击任务的人民解放军某部八十七团一营在构筑工事1纵各部队立即行动。凌晨4时,8团攻占许庄,敌人犹在梦中。在这期间有件事说起来如同笑话一般,敌人让当地的群众给1纵参谋长潘焱送来一封信,上面写道:
“驻地友邻军鉴:南面不断打枪,究系匪军捣乱,抑或与我部发生误会,望告师部。”潘焱阅后朗声大笑,敌人主动把军情送上了门来。机不可失!下午,1纵派两个旅从东西两面迅速逼近张公店、张阁庄、小张庄,华东野战军3纵8师越过陇海路,同时对这部敌人形成分割包围之势。
11月8日,1纵对敌总攻击开始。在持续的攻击之下,敌师部火力点被消灭,敌人在炮火和硝烟当中人喊马嘶,乱成一团,敌师部院墙被炸开,敌人有的吓得蹲在墙根,有的钻进工事喊了起来:“你们不要打枪了。”我军的战士们喊:“解放军优待俘虏,缴枪不杀。”随着喊声,一群群敌人慢慢地举着双手走了出来。敌第四绥靖区中将副司令兼181师师长米文、少将师参谋长董汝桂、少将参议张述文等800多人被俘。
张阁庄守敌也以敌团长胡树荃为代表向我军递交了投降信。
战役开始前后,我军在徐州周围的作战行动,曾使国民党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误认为我军要攻打徐州,他惊慌失措,拼命把兵力向徐州集中。当发现黄百韬兵团被围后,******即严令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全力东援解黄兵团之围,刘峙遂在11日下午决心调第2、13兵团5个军12个师的兵力向徐东方向进攻,企图解救黄兵团。这时,能否阻挡住徐州之敌东援,就成为能否全歼黄百韬兵团的关键。华东野战军首长当即调整部署,命10纵司令宋时轮、政委刘培善统一指挥10纵、7纵和11纵,于徐州以东陇海线两侧地区阻敌东援。
七、运筹帷幄
淮海战役的大幕终于徐徐拉开了。淮海战役使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由原来的配合作战,转变为统一部署下的直接协同作战,以23个纵队(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华东野战军16个纵队)及广大地方武装,同以徐州地区为中心的南线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
我中原野战军以清脆的枪声在中原广大地区打响以后,华东野战军立即全军南下。
10月11日,******在《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的电报中,曾着重指出:
“要用一半以上兵力,牵制、阻击和歼敌一部以对付邱、李两兵团,才能达成歼灭黄兵团三个师之目的。这一部署,大体如同9月间攻济打援的部署,否则不能达成歼灭黄兵团之目的。”
用“一半以上兵力”来打援的巨大决心和部署,完全出乎国民党当局的意料。它对于淮海战役的首战告捷起到了重要作用。
多谋善断的******,在淮海战役正式发动前的一个多月中,和中央军委同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的指挥员反复磋商,根据不断变化着的形势及时地调整部署,从多种方案中比较选择,做出了正确的战略决策。从而使这场波澜壮阔的大决战得以有条不紊地胜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