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顾全大局
21126900000008

第8章 识得大体方堪大任(1)

用长远的眼光权衡利弊得失

一个人做事,只有从长远出发,从效果和利害关系出发,才算得上是一个成熟的、识得大体的人。

当你还没有走向社会,当你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你做事还是很自由的——

你可以只和你合得来的人交往,对于那些你不喜欢交往的人,你完全可以避开他;如果你讨厌谁,你完全可以不理他,完全可以对他视而不见,你可以只在你的小圈子里生活;如果你对谁不满,如果你和谁产生了冲突,你可以和他大吵一场;如果你不愿和大家交往,你可以把自己关在你的小天地里,在耳朵上塞上耳机,听一曲国外的萨克斯音乐……

这样做,没有人来干涉你。

在这个时候,不管你怎么做,不管你做什么,都不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在这个时候,你的基本行为原则,可以这样概括:我这样做,因为我喜欢。

但是,当你走进社会之后,当很多责任放在你的肩膀上之后,你的行为就不再是自由的了。

在这个时候,你首先得为自己谋生;

其次,你将具备很多身份。

例如,你很快就会成为一个妻子的丈夫,一个孩子的父亲,你会成为一个单位的职员。在这个时候,你的行为就不再只代表你自己,还要代表你要扮演的很多角色,你的具体行为将不再是没有后果的,它将和很多具体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在这个时候,你就不能仅仅凭喜欢来做事了,而必须考虑你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怎样做才能实现自己的具体目的……

你做事必须得用长远的眼光,从效果出发,从利害关系出发,这就是你走进社会之后做事与你以前当学生时的一个最重要的差别。

有的年轻人在一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带着强烈的批判精神,总是什么都看不惯。

而有的年轻人走进社会之后,觉得自己一身正气,总和领导闹矛盾,和同事闹矛盾,四处树敌。

我们并不是说,正义感不对,一个年轻人应该永远保持自己的正义感,但是我们应该把正义感作为做事的终点,而不是起点;我们应最终达到伸张正义的目的,而不能仅仅从正义感出发,不顾实际效果。

你要搞清楚,当你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你的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你的最主要的目的是先站稳脚跟,先找到一个很好的立足点,积累自己的能力和实力。当你有了一定的实力,有了一定的资格之后,你做事才有力量,说话才有分量,才能真正地改变现实。

正因为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特点,所以让他们做到从长远出发,从实际效果出发,从利害关系出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够做到这一点,不仅仅对于年轻人不容易,社会上有相当多的人一辈子也做不到这一点。在这个社会上,你只要观察一下周围的人,你就会发现,有的人一辈子都凭情绪做事,情绪上来马上就会有一个决定出现;有的人一辈子都被虚荣心和面子所左右;而有的人则一辈子一意孤行,只考虑个人的兴趣和喜好,而不考虑他人的需要。

在历史上,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有优秀才能的人,就是因为个人性格、情感中的某些严重缺陷,在做事过程中,不能立足长远,不能把握实际效果,不能从利害关系出发,从而铸成大错,造成严重的损失,甚至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历史上的例子——比比皆是。

关羽在和东吴的战争中败走麦城,以身殉职。刘备由于感念桃园三结义的深情,怀念自己的结义兄弟,竟然置当时的国家大局于不顾,置三国鼎立的局面于不顾,不听诸葛亮等人的苦苦劝告,亲自率领大军,攻打东吴,严重地破坏了当时三国鼎立的格局,最后终于被陆逊火烧连营,自己托孤白帝城,忧愤而死。

刘备本来是一位非常理智的政治家,但是由于受到感情上的强烈刺激,也不能从长远和实际利害关系出发,不考虑当时的政治格局,而是从自我的情绪出发,所以铸成了大错。正是由于刘备在这次战争中的错误行为,使得蜀国的国力受到了严重的损害,从此蜀国开始走下坡路。这是一个做事从情绪出发,而不从利害关系出发的例子。

西楚霸王项羽在率领自己的大军获得了一系列胜利之后,没有考虑乘胜前进、统一天下,而是率领大军返回江东,衣锦还乡,向自己的父老乡亲显示自己成功之后的赫赫声威。这个行为就是一个非常幼稚的“短视”行为。

当时项羽说:一个人如果在成功之后不回到故乡,就相当于一个人穿着华衣锦服在黑夜里走路一样。把一个庞大的军事集团的行动,建立在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面子之上,这个幼稚的政治家怎么能够成功呢?正是项羽这些行动使刘邦得到了喘息的机会,最后刘邦战胜了项羽。这是一个人从虚荣心出发做事,而不是从实际利益,从实际效果,从利害关系出发做事的例子。

以上讲的两个事实,涉及历史上两个大人物,他们都有杰出的才能、突出的成就,但是也都有非常突出的个性弱点,在关键时候不能识大体、顾大局,不能采用最理智、最合算的行动,从利害关系出发,最终都造成了历史性的悲剧。

由此可见,一个人在走向社会之后,在进行现实事务的操作的时候,能够把握利害关系,能够注意到现实的效果,能够注意从长远出发,从具体的效果出发,是做事成功的一个最关键的原则。

有时要站在上司的角度考虑问题

学会站在上司的角度考虑问题,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自己也会成为令人羡慕的成功人士。

迈克在大学毕业后顺利地进入了一家世界著名的IT公司,担任技术支持工程师。事实上,迈克在毕业前就已被这家公司看好,迈克在上大学的时候就常在这家公司做兼职,由于表现出色,公司的部门经理非常希望他能成为一名正式员工。

迈克是作为技术支持中心的一名普通工程师进入这家公司的,但他非常想干好这份毕业后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并希望能升职以发挥自己更大的价值。迈克是一个勤奋踏实又很聪明的小伙子,他非常懂得一个人要想取得大的成就,就必须有一种大的视野,要用一种高于现状的高度来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他要求自己除了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要站在上司的角度思考问题,以此来提升自己的水平。迈克经过观察,发现经理考核员工的标准更多的是参照记录在公司的报表上的“成绩单”,而“成绩单”是在每月的月末才能够看到。迈克心想,“一个月的月末才能看到成绩单,这个时间太长了。如果经理每天可以得到成绩单的报表,岂不是可以更好地调配和督促员工?而从员工的角度看,也会在每天都能检测自己的成绩,这样也会更有利于进步啊!”

细心的迈克还发现,现行的月报表系统存在着另外一些缺陷:当时另外一家分公司的技术支持中心只有三四十人,如果遇到新产品发布等原因,业务量突然增大,或者一两个员工请病假,很多工作就会被耽误。

迈克决定对现行的月报表系统进行修改完善,设计出一个有更快速反应能力的报表系统。他在工作之余,花时间写了一个具有他所期望的基础功能的报表小程序。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迈克的新报表系统设计出来了,这是一份基于web内部网面上的报表。迈克的“业余作品”很快得到了使用,并取代了原来从外国照搬过来的Excel报表。

部门经理对迈克的努力与才智颇为赞赏,他向公司总裁大力举荐迈克,一年后,总裁亲自将一个重要的升迁机会给了迈克,让他担任公司在整个亚洲市场的技术支持总监。年仅24岁的迈克成为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中层经理,最近更因他出色的工作表现而调任美国总部任高级财务分析师。

职场上,我们强调一位识大体的员工要学会换位思考,即站在上司的角度思考问题。

员工站在上司的角度思考问题,一方面可使员工在平时注重提升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使员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上司的缺陷,帮助上司从他的角度发现、解决他没有考虑到的一些问题。

学会站在上司的角度思考,将会使你站在一个高于现状的高度,突破当前环境的限制,从大局出发、从长远出发来考虑问题,这无疑会帮助你在更高的标准要求下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业务能力、综合素质,还能有效地帮助上司改善工作状况、完善工作业绩。

站在上司的角度思考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改变。你可以经常问一下自己:假设我是他的上司,对于这一任务我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考虑?应该如何决策?应该怎么样去安排任务,安排人手,安排计划?怎么样去贯彻落实?当我的上司拥有我这样一个下属的时候,他应该会怎么样用我?我有哪些优势是他感觉好用的?当上司做出决策之后,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样做这个决策?我的决策和他的决策的区别是什么?各自有什么优缺点?如果我跟他有差距,差距在哪里?我怎么弥补?

不要仅仅囿于你自己的工作范围,经常关注上述问题,你就会变得更加勤勉上进,也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更优秀的成绩。

小乔是一家外资企业的一名普通职员,她的工作职责就是每天拆阅、分类大量的公司信件,这是一项单调而枯燥的工作,而且工资也不高。但小乔却无怨无悔,她每天都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无可挑剔,而且还经常加班加点地做本不属于自己职责内的工作,例如,她会经常替自己的上司整理文件等。小乔看到,上司作为公司的办公室主任,每天需要处理许多事情,需要掌握足够多的信息资料,为了把那些上司需要的文件整理好,她尽可能地充分想到上司需要的最新资料和信息,而且她还要站在上司的立场认真考虑每一件工作的处理方式。

小乔一直坚持这样做,并不在意是否能获得上司的夸奖,更不是为了额外的报酬。而事实上,上司一直都很感激小乔的帮助,也为小乔能有这样的品质而感到敬佩,后来在上司升任为总公司行政部长时,她被举荐来接替上司的办公室主任一职。

在升职之后,小乔依然总是能够站在公司老板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她为公司面临的每一个难题而心焦,并积极地想办法、出点子,她也会大胆地指出老板工作中的失误之处,提出更好的工作思路与方案。在老板的眼里,小乔已经成为公司中不可替代的角色。

上司需要你的协助,而这首先需要你自己成长起来。请相信,如果你能站在上司的角度思考问题,你就一定会在公司中茁壮成长,你完全可以使自己变得像上司一样重要,除非你不愿达到这样的结果。当然,你还必须深刻地认识到,站在上司的角度思考问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你克服拖延的习惯、懒散的作风、消极的态度,对你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以及你的工作成果,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标准,需要你持之以恒地这样做,积极地思考、积极地行动起来。

或许你有这样的疑问,上司与员工的心理状态是不能达到完全一致的,角色、地位和对公司的所有权不同,如何能做到“站在上司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呢?或许你会经常对自己说:“我只在打工,只要将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就行了,至于其他的,那是上司的事情。”然而事实上,果真如此吗?

一个不能以较高标准要求自己的人,一个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的人,是不会取得太大的成就的。年轻人贝尔的经历就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这一点。

贝尔曾就职一家软件公司,虽然贝尔很有才华,但他对待现有的工作却总是显得漫不经心。贝尔当时的说法是“这又不是我的公司,我才没有必要为上司拼命呢。如果是我自己的公司,我相信自己会比他更努力,做得更好。”

一年之后,贝尔离开了这家公司,开始自己创业,开办了一家小公司。然而,一年之后,贝尔却关闭了自己的公司,而重新回到了打工族群体。他的理由是“我发现原来有那么多的事要我去做,我实在是应付不了。”

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贝尔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你想有更大的成就,你就必须有更高的标准。一个可行的方法就是要求自己凡事站在上司的角度想问题,这样你就不会甘于满足现状,并能从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时刻与老板保持一致

要想成为老板的“左臂右膀”,受到重视,你就必须时刻与老板保持高度一致。

一个公司或一个部门,如果上下级之间不能够很好地合作,自然是对整体无益,其结果只能是造成对事业的阻碍和困难,解决的办法只能是剔除不合理的一方。

所以,作为下级,如果不能够很好地同上级保持合作关系,只会让事情变得越来越糟,让自己的职业之途走入死胡同。

要和上级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你当然得忠于上级,这是前提。

但要忠于上司和公司并不意味着你一定得同意上司的所有见解,同时也不意味着你的部下一定得同意你的所有见解。

尽管如此,在公司里必须保持上级指挥下级,下级服从上级的制度。要是不注意这一点,不仅会给员工本人和老板造成麻烦,公司业务的进展也会不顺利。

这里所说的要同老板保持一致,指的是正确的态度,而不是阿谀奉承,趋炎附势——这种人也许能安稳地工作着,但绝不会成为公司的灵魂人物。

上级部门当然希望下面所有的人都忠于老板和公司最高管理层,这种厚望可能会让你乐于接受,也可能会使你感觉受到压抑。但无论怎样,如果真的忠于公司,就应该在态度和行动上注意与老板保持一致。

对上司的不同意见需要在程序之内提出,如果当面不说、背后乱说,或者干脆当面捣乱,则只能被认为是违背了对公司的忠诚,而招致失败。

有一家公司的总裁为开辟业务招进了几名部门经理。一年以后,他们都干得不错,但有些开始居功自恃,对总裁的作法不断指手画脚。有一位部门经理为了维护下属的小团体利益,公开与总裁叫板,致使业务受挫,无奈之下,总裁只好把那位经理做降职处理。虽然他知道该经理十分有才能,但留在经理的位置上他更能制造麻烦。

无论你与上司关系多么僵化,都要时刻记住:上司永远是上司,如果你想让自己有较好的发展前途,千万不可违背工作纪律,你必须支持自己的上司,努力做到:

第一,学会体谅上司。

很多员工都会有这样的抱怨:我的上司一无是处,还对我指手画脚,简直讨厌到了极点,甚至对别人诉说自己上司的无能,这样做是绝对有害的。妥当的做法是客观地想想上司的优点和取得的成就,你会发现他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无能,学会欣赏对方的长处,是达到合作的第一步。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想想你的上司是否也有难言之隐?

假如上司真的是敷衍塞责,也不要因此而一味抱怨,相反,这可能是表现自我的好机会,你或许因此而得到上级的赏识,平步青云。

第二,关键时刻能替上司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