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老师经常用教鞭管教学生,但贿赂老师的事情还时有发生。这是一个发生在四千年前的真实故事:一个学生因违犯校规常常受到鞭打,他实在受不了了,就恳求父亲把老师请到家里去。父亲答应了儿子的请求。老师来到了学生家,坐在尊贵的位子上,学生站在边上伺候着。开始时,老师叫学生向他父亲展示在学校里所学的技巧。
接着轮到他父亲。他给老师穿上一件新衣服,又送给老师一件礼物,还给老师的手指上套了一枚戒指。老师被这种慷慨行为征服了。他绝口不提学生在学校的劣迹,反倒称赞他:“你在学校表现不错。”“你已经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了。”从此,这个学生不再担心老师会责罚他。
学生们不停地抄写这些故事和复制各种契约。他们的书法变得更加熟练和完美。学生毕业后工作有保障,并且在特权阶层中有一席之地。他可能成为一名秘书、书吏或一名官员。
苏美尔人发明的这种文字后来被阿卡德人(两河流域南部的古代居民,在今伊拉克境内)所接受。接下来的巴比伦人;亚述人和波斯人也先后采用这种文字。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整个西亚地区都使用了楔形文字。
后来,腓尼基人在楔形文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腓尼基字母文字。它更简单,易于掌握,很快为人们所接受。到公元前后;楔形文字最终被人们所遗忘。
拉蒂芬丁的形成
“拉蒂芬丁”(拉丁文音译)是古罗马土地的—种所有制形式,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氏族时代,罗马的土地是氏族共同分配使用的,随着氏族制度的瓦解,享有特权的氏族贵族占有了更多更好的土地。共和国建立之后,罗马的领土日益扩大,然而新增加的土地却为贵族所独占,平民不仅有权参加“公地”的分配,而且出于频繁的战争和高利贷的盘剥,纷纷失去土地破产。为了土地,平民同贵族展开了长期的斗争。到公元前4世纪中叶,李锡尼一绥克斯图法案的通过,使平民的土地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因此公元前4世纪之前,罗马土地的基本占有形式是小土地所有制,即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土地集中的过程并不明显。自公元前3世纪中叶~前2世纪中叶,罗马大举向意大利境外扩张以后,罗马土地占有制形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那些在对外扩张中获得利益的奴隶主和骑士,一方面将大批金钱投资于意大利农村,兼并小农的土地;另一方依仗权势侵吞大片的“公地”,从而加速了土地集中的过程,出现了大土地所有制,即“拉蒂芬丁’(大地产)。所谓“拉蒂芬丁”,一种是指大牧场,包括畜牧饲养、畜种场以及冬夏季牧物,范围甚广,有的达到500—1000犹格(古罗马土地面积的单位,1犹格约含1/4公顷);一种是综合农场,即几种不同类型的大中农场的联合。在这一历史时期,“拉蒂芬丁”是在形成过程中,还没有构成农业经济的主体,占主导地位是中型农庄(150—500犹格)和小农经济。但是随着奴隶制的发展、小农经济的破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拉蒂芬丁”开始发展。到公元3世纪后,已比较普遍地流行起来。4世纪—5世纪以后,发展为中世纪封建制庄园的雏形。
拉丁语文学的形成与发展
拉丁语文学指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书面作品。拉丁语文学的形成虽有某些本地的源流,但在很大程度上受外来成分的影响。公元前3世纪上半叶罗马合并了南部意大利,罗马人开始吸收希腊人的先进文化。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随着罗马对巴尔干半岛的征服,不仅有大量的希腊艺术作品传入罗马,而且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的希腊人被当作人质或奴隶来到罗马。这些因素对拉丁语文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例如称得上罗马第一个诗人的李维·安德罗尼库(约公元前284—前204),就是南意人利的希腊人,被俘沦为奴隶,后得到释放,为人当家庭教师。他首次将荷马史诗《奥德赛》译成拉丁文,作为教学课本。另—位早期多产作家普劳图(约公元前254—184),具作品的题材和风格也多受后期希腊剧作家米南德的影响。甚至到拉丁语文学的黄金时代(奥古斯都时代),其主题和形式还没有摆脱上述状况。但是,在公元前2世纪—公元1世纪,拉丁语散文文学却取得了高度成就(普遍所说的拉丁语散文文学,是以用拉丁文写成的历史的传记、讲演辞为主),例如恺撒的战记,老伽图的讲演辞,西塞罗的雄辨辞等,就是拉丁语散文文学的作表作品。尤其是西塞罗的书简记,被誉为拉丁语散文文学的典范。
西西里奴隶大起义
随着罗马对地中海区域的征服,罗马奴隶制得到了充分发展。在西西里岛,由于土质肥沃,奴隶制庄园迅速发展起来。数以万计的奴隶,额上打着烙印,脚上带着脚镣,在奴隶土的大农庄里从事繁重劳动。中部恩那城的个大奴隶主对奴隶非常苛刻,只知榨取奴隶血汗,不给奴隶衣食,而让奴隶去抢劫。奴隶忍无可忍,遂于公元前137年爆发了大起义,史称第一次西西里奴隶大起义。起义者在叙利亚籍奴隶优勒斯领导下,杀死了庄园主,攻占了恩那城。同时,在西南部的阿格里根特城,西里西亚籍奴隶克里昂也领导起义,以响应优勒斯。两支起义队伍汇合后,声势浩大,席卷了整个西西里岛。起义军推优勒斯为土,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起义军所到之处,捣毁庄园,解放奴隶,保护小农利益,得到农民支持,屡次打败前来镇压的罗马军队。起义坚持到公元前132年,由于寡不敌众与叛徒出卖,恩那城陷落。克里昂战死,优勒斯被俘后死于狱中,第一次西西里奴隶起义失败了。到公元前104年,又爆发了第二次奴隶人起义。这次起义的直接导火线是因西西里总督涅尔瓦因受贿而停止释放奴隶引起的。赫拉克里亚城附近的奴隶在叙利亚籍奴隶萨维阿斯领导下首先发难,他们很快组织起2万步兵、4000骑兵的队伍。不久,西部利利贝城附近义爆发了阿铁尼奥领导下的奴隶起义。两支起义军汇合,占领了特里奥卡拉城,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公元前103——前102年,起义军接连陶次大败罗马军,进一步巩固了政权。起义者四处袭击罗马军政机构、仓库和驿站,夺取奴隶主庄园,队伍发展到3万人。起义烽火燃烧到西西里绝大部分地区。公元前101年,罗马派军队攻陷了特里奥卡拉城,起义领袖牺牲,起义者惨遭镇压,第二次西西里奴隶大起义又归于失败。西西里两次奴隶大起义,不仅给罗马奴隶主以沉重的打击,而且有力地推动了罗马社会的发展。
格拉古兄弟改革
布匿战争结束以后,罗马社会到处充斥着奴隶劳动,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国家的中坚分子自耕农和中产阶级日趋没落。罗马共和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经过土地改革,重建自耕农中产阶级阶层。迫于这种形势,格拉古兄弟冒着生命危险挺身而出。提比略·格拉古是大西庇阿的外孙,从小受希腊民主思想影响而同情平民。在改革派的支持和平民的拥戴下,提比略当选为公元前133年的保民官。为实现他的政治抱负,遏止土地过分集中,他提出了土地法案,规定每个公有地占有者,私有土地不得超过500犹格。如有子,则长、次子尚可各占250犹格,但其总额不得超过1000犹格;凡超过规定限额的土地,必须无条件交还政府,然后划分每块30犹格,分给无地农民使用;农民对所分得土地永远不得买卖。土地法经过激烈斗争终获通过,同时;选出提比略、他的岳父克劳狄乌斯和他的弟弟盖约组成三人委员会,具体实施土地法。这时提比略任期届满,公元前133年竞选下届保民官时,贵族元老派以提比略图谋叛乱为借口,对平民党进行大肆捕杀。提比略及追随者300人壮烈殉难,改革失败。10年之后,提比略的弟弟盖约·格拉古决心继承亡兄遗志,献身社会改革运动,铲除富人党和元老院的独裁专制政治。公元前123年,盖约当选为保民官,在恢复提比略土地法案的同时,又先后提出粮食法一一以低价把官仓内的粮食卖给平民;审判法——把一向由元老院议员独占的陪审权转移给骑士;军事法——国家出资供应武器;筑路法及亚细亚行省包税法。公元前122年,盖约连任保民官,又提出殖民地法和公民权法案。这一激进法案招致元老贵族的反对,一些元老贵族和部分骑士带着雇佣的暴徒,重演了公元前133年的暴行。盖约及支侍者3000多人遇难,改革再次失败,罗马阶级斗争更趋激化。
同盟者战争
从罗马征服意大利并对意大利实行“分而治之”以来,罗马人名义上称意大利人为“同盟者”,实际上把他们当作属民,而不作为平等的公民。意大利同盟者用生命和鲜血帮助罗马人开疆拓土,可他们自己却分不到“公有地”,不能参加罗马公民大会,不能担任官职。因而“同盟者”对罗马的统治日益不满。公元前91年德鲁苏当选为保民官后,提出了“德鲁苏法案”,主张把罗马公民权给予同盟各邦人民,不但遭到元老院反对,德鲁苏本人也被刺客暗杀。意大利人非常愤慨,深感通过合法途径获得公民权无望,于是揭竿而起,爆发了“同盟者战争”(公元前90一前88)。除拉丁人以外,所有意大利半岛的各种族各城邦都参加了起义。公元前90年,意大利各邦人民共同组成一个大同盟国,特别命名为“意大利城邦”,定科菲尼姆为国都。在中央设执政官2人,成立了一个由500人组成的元老院,设官分职,铸造钱币。起义军队有10万余众,连连杀死罗马官史和公民,声势很快席卷了意大利中部和南部。罗马派执政官率军镇压,但屡遭失败。罗马政府无耐,发布了“朱利阿法案”:凡未参加此次叛乱的意大利人,罗马政府一律给予完全的罗马公民权;虽参加了这次叛乱,但如能于两个月内归降罗马,也给予完全的罗马公民权。这一攻心战术确实发生了很人效力,同盟战争历纤3年,公元前88年以“同盟者”的失败而告终,但意大利人却获得了罗马公民权,进而使罗马共和国的社会基础得以扩大。
苏拉独裁
苏拉(公元前138~前78)出身子没落贵族家庭,为人刚愎自用,机敏狡黠,颇具野心。自公元前107年起,先后担任财务官、副将、保民官、执行长官、行省总督等职务。“同盟者战争”期间,他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取得了赫赫战功,成为公认的统帅。公元前88年当选为执政官,他与元老贵族结成同盟,成为贵族派的领袖。同年在元老院的支持下苏拉获军队统帅权,率军前往东方镇压本都起义。苏拉刚离罗马,以马略为首的民主派乘机举兵夺取政权,搜杀苏拉党羽,宣布苏拉为“公敌”。苏拉闻讯,率军返回罗马城,大肆屠杀民主派,并迫使元老院宣布马略及拥护者为“公敌”,宣布元老院为最高权力机关,增补同党为元老。公元前87年,苏拉再度率军东征。他离开意大利后,执政官秦纳和马略集结军队占领了罗马城,对苏拉进行了报复,宣布苏拉为“公敌”,没收其财产,并实行系列与苏拉相对立的政策。公元前84年苏拉率军返回意大利,公元前82年进入罗马,以“公敌宣告”的办法杀死或放逐90名元老、15名高级军官及2万多骑士。公元前81年,他被元老院宣布为无限期的独裁官,成为集立法、行政、司法、经济、军事诸种大权于一身的独裁者,建立起罗马历史上第一个军事独裁政权。苏拉独裁是罗马奴隶丰贵族在城邦危机的形势下,企图克服危机而实行的个人军事专政。
斯巴达克起义
随着罗马向外征服的胜利,数以万计的奴隶拥人意大利,使罗马奴隶制得到空前的发展。奴隶作为“会说话的工具”,受到残酷的剥削。年轻的奴隶整天在监工的鞭笞下劳动,老弱病残的则被卖或被处死。因此,奴隶与奴隶主的矛盾空前尖锐。斯巴达克是色雷斯人,曾服役于罗马军队,为争取自由而逃走,被俘后卖到业普业角斗训练所充当角斗奴。角斗奴的生活是极其悲惨的,他们往往带上镣铐,在严格的监视下接受残酷的训练,随时随地都可能死在格斗残杀的竞技场上。这种非人的待遇和等待他们的死亡命运,使角斗奴隶对奴隶主充满仇恨。公元前73年,在斯巴达克策划下70多名角斗奴密谋起义,事泄后逃奔维苏威山,在山上建立了坚固的营地。起义者四出袭击奴隶主庄园,附近奴隶和破产农民纷纷投奔起义军,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到1万多人。罗马奴隶主统治集团遣军包围了维苏威山,妄图把起义者困死在山上。斯巴达克用智慧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大败罗马军。公元前72年秋,又击溃了前来镇压的罗马军团,占领了南意人利大部分地区,队伍迅速扩大到7万人。这时起义军发生分裂,一部分脱离主力部队之后,被罗马军消灭。斯巴达克率主力部队向北意大利进军,在波河流域又打败山南高卢总督统率的罗马军队。起义军转战整个意大利,队伍已达到12万人,随后又挥师南下。罗马奴隶主惊恐万状,宣布国家处于紧急状态,元老院仟命克拉苏担任进攻起义军的统帅,前往镇压。这时,起义军准备渡海去西西里岛。克拉苏尾随其后,在意大利半岛南端挖掘沟壕,修筑工事,妄图切断起义军的回路,把起义军消灭在南部意大利。在一个风雪的冬夜,斯巴达克率军突破了克拉苏防线,准备由东海岸渡海去巴尔干半岛。但向东海岸进发时,一支罗马军已在那里登陆,而克拉苏从后又紧逼上来。公元前71年春,斯巴达克率军与罗马军在亚普里亚境内展开了决战。起义军英勇不屈,浴血奋战,最后倒在争取自由的战场上。斯巴达丸视死如归,壮烈牺牲。一场伟人的奴隶起义被镇压了,但是斯巴达克及其起义者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永远留在史册上。
罗马帝国奠基人凯撒
公元前2~前1世纪的罗马,已经由一个台伯河畔的城邦发展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殖民霸国。
公元前100年,凯撒出生于一个破落的贵族之家。他从小就接受了正规的贵族式教育,年少有志,向往权利。公元前73年爆发了的规模空前的斯巴达克起义,动摇了罗马奴隶制的基础,加速了罗马共和国制度的崩溃。在奴隶起义的冲击下,奴隶主内部分化成主张改革的民主派和反对改革的共和派。
当时,罗马的民主派代表人物马略是凯撒的姑父,秦纳是凯撒的岳父。由于亲戚的关系,凯撒一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就受到了民生派的影响。凯撒先后出任财务官、监察官、祭司官和大法官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