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上下五千年
21127000000032

第32章 中古部分(2)

原来,当时法兰克人还处于原始公社解体时的军事民主制阶段。按照传统的规定,在战争中夺得的财物,全部由参战者用抽签方法获取;不管首领或战士,都只能得到抽中的那份。克洛维虽然是首领,也得遵守这个规定。

到分配战利品的那天,克洛维把自己部落的人集中起来。在抽签前,他指着那只广口瓶对大家说:

“亲爱的勇士们,我请求你们答应我,在我抽中的那份东西之外,不要拒绝再让给我这只广口瓶。”

队伍骚动了一会,大家似乎觉得首领今天说的话很奇怪,但很快恢复了正常。有人说道:

“我们眼前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我们是服从你的权力的,不管在战场上还是在这里。只要你认为合适,你就这样做吧!”

克洛维正想向大家表示感谢,突然,有个战士大声喊道:“首领,你没有权力这样做!除了你抽中的那份东西之外,这只瓶子你拿不到手!”说罢,举起战斧,把那只广口瓶砍了个粉碎。

克洛维虽然战功赫赫,兵权在握,但他还不敢擅自破坏法兰克人的传统任意支配战利品。他狠狠地瞪了那战土一眼,不再说话。

第二年的3月1日,是法兰克人的一个节日。这天一大早,克洛维命令战士佩带武器,到指定的地方集合,准备接受检阅。队伍排列整齐后,克洛维一个一个地检查战士的武器装备。当他走到那个击破瓶子的战士面前时,检查得格外认真。

“你这是怎么啦?”克洛维指着他的战斧,挑剔地问道,“为什么它一点儿也不锋利?”

“首领,我集合前还磨过,怎么会不锋利?”那战士不服气地说。

“锋利,哼!”克洛维把战士的斧子拔出,将它扔在地上。“让大家看看,这斧子是不是锋利!”

那战士马上俯身去拾战斧。说时迟,那时快,克洛维趁他弯下腰的时候,迅速地抡起自己的战斧,将他砍死,并且喊道:“你在苏瓦松的时候就是这样对待瓶子的,现在我也像你对它一样对待你!”

这一突如其来的行动,使在场的战士们感到震惊。但是,谁也不敢对此提出异议,因为大家对克洛维畏惧了。

从此,克洛维的权势越来越大。他不再把法兰克人的传统放在眼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许多部落都拥他为首领。

法兰克人一直信奉多神教,崇拜偶像,克洛维也不例外。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皈依了基督教。宗教信仰方面的这一改变,对克洛维在事业上的成功,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事情是这样引起的:

克洛维听说西哥特王的孙女克洛提尔德非常美丽聪明,便娶她为妻。克洛提尔德笃信基督教,嫁过来后一直劝说克洛维改信基督教,说是入教以后,在有困难的时刻基督耶稣会指点他、帮助他。但克洛维不相信,没有同意。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公元496年。这一年克洛维和阿勒曼尼人作战时,一开始就遭到惨败,几乎全军覆灭。在这危机时刻,克洛维想起了克洛提尔德的话,便大声向基督耶稣呼救。不料,竟反败为胜。克洛维相信这是耶稣救了他,决定皈依基督教。就在这一年,他率领3000名亲兵,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

其实,克洛维皈依基督教,也是他和高卢罗马教会双方共同的需要。

当时,西哥特人属基督教的阿利安派。西哥特人每到一处,便残杀自称为“正教”的基督教徒。这个教派被高卢的罗马教会视为“异端”。所以;罗马教会迫切需要依靠一个强大的势力,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克洛维皈依基督教,教会自然是求之不得的。

从此,克洛维的扩张和统治,都受到了教会的支持;他在法兰克人心目中的地位,也空前地提高了。

可是不久,克洛维就发动了对西哥特的进攻。他打败并杀死了西哥特王,从而夺得了西班牙半岛和高卢南部的大片领土。以后,他接受了东罗马帝国的敕书,担任执政官,并在巴黎设立了驻所。

于是,他成为法兰克族中权力最大的人。

接着,他又采用种种手段制服了同族的其他首领,或举兵征讨,或派人谋杀,把所有他疑心会夺自己王位的人,包括远近亲属在内,全部清除干净。当他干完了这些后,自己也不禁担忧起来:“我真可怜啊!我好像是一个留在外人之间的旅客似的,一旦有了灾难,没有一个亲人来帮助我了!”

尽管如此,克洛维在事业上终于取得了成功,成为法兰克族中最高的统治者——国王。他所建立的法兰克王国,也终于在欧洲历史上出现了。

克洛维及其以后的诸王,把不少土地分给贵族、主教、修道院院长等,从而形成了封建主阶层。

血溅赛马场

当西罗马帝国被蛮族灭亡的时候,东罗马帝国还存在着,并且相当繁荣富强。

东罗马帝国的国都设在君士坦丁堡,那地方的旧名叫“拜占廷”。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到这里,才改成这个名称。所以历史上又称东罗马帝国为“拜占廷帝国”。

君士坦丁堡位于欧洲、亚洲的交界处,扼黑海的咽喉,海上贸易非常发达。当西欧沉沦在愚昧无知的黑暗中的时候,这里的人口却越来越多,建筑物越造越壮丽,港口聚集着无数来自各国的船只……总之,这儿比西欧要富庶得多,文明得多。

皇帝从贸易税上得到很大一笔收入。有了钱,他便能招兵买马来防卫国境、从事扩张和镇压奴隶起义。商人们也乐意支持皇帝,因为他们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保护他们做生意。所以,东罗马帝国能够长期坚守边境,打退蛮族侵犯,保持帝国内部的稳定。特别是6世纪查士丁尼皇帝在位的时期,国势最为强盛。

但是,东罗马奴隶和隶农的生活,比西欧蛮族王国农奴和农民的生活要痛苦得多。他们依旧没有人身自由,忍受着奴隶主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就是城市里的居民,也要担负沉重的捐税。就在查士丁尼登位后不久,京城里发生了一件大事……

那时候,君士坦丁堡盛行一种马车竞赛。每有比赛,从元老贵族、地主商人到平民百姓,都前往赛马场观看,连皇帝也在那里设立了宝座。观看这种比赛的常有几万人。在东罗马,皇帝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人们见了他必须跪拜叩头,吻他的靴子。只有他在赛马场出现的时候,民众才可以用大声呼喊,来表示他们的意愿。

赛马是分队进行的,有时一辆车要用四匹马。因为车夫的服色有蓝的、绿的、红的等等,所以就用颜色来分队,观看的人也以颜色分为派别。渐渐地,这种派别变成了政治党派,赛马场也就成为政治斗争的场所。其中最有势力的是蓝党和绿党。蓝党的上层分子,包括元老贵族和大地主,绿党的则多数是富商和高利贷者,双方经常斗争。两党的下层,多数是手工业者和近郊农民,他们之间也时常发生纠纷。

这种斗争和纠纷后来越闹越厉害。查士丁尼害怕他们闹出大事来,危害到帝国的安宁,便下令将他们中的几个人判处死刑。

这一来,就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两党的下层群众言归于好,联合起来,冲进监狱,救出了被判死刑的人和其他一切犯人。起义就这样开始了。这一天是公元532年1月11日。

接着,城市里到处起火焚烧。著名的圣索非亚大教堂、宙克西普浴场,通往市场的巨大柱廊以至一部分皇宫,全被熊熊的大火所吞噬。起义者们互相传述暗号“尼卡”(意思是“胜利”)——因此这次起义又被称为“尼卡”起义。城里还到处响起了震人心弦的喊叫声:“杀死约翰!”“绞死特里波尼安!”约翰和特里波尼安都是查士丁尼皇帝的贪赃枉法的宠臣。约翰任首都总监,其权力仅次于皇帝。

起义的第五天晚上,查士丁尼带了已故皇帝的两个外甥,偷偷溜到另一所住处去。把他俩带离出宫的目的,是害怕他俩会谋害他,乘暴动时夺取帝位。

到了新的住处以后,查土丁尼依旧惊魂未定,命令侍从时刻盯住他们两人。其中一个名叫希伯第的外甥向查士丁尼讨好说:

“皇上,在这样危险的局面下,我是不应该离开您的。”

不料这句话反而引起了皇帝的疑心,因而马上命令他们滚出去。这样就使事态更加扩大。

第二天黎明,希伯第在人们的蜂拥下,到广场去接受管理国家的大权,宣布为皇帝。到了那里,因为没有皇冠和礼服,就把一个金项链套在头上。就这样,希伯第胡里胡涂地当上了皇帝。

这时,皇宫外的元老们召开了紧急会议。经过讨论,希伯第下令用武力来进攻皇宫。

查士丁尼皇帝那边也举行了紧急会议。讨论的议题是:是留在城里组织力量镇压,还是乘船逃亡。大臣们意见纷纭,莫衷一是。最后还是皇后说道:

“今天如果有人还在议论妇女不该在男人中间放言高论,那完全是多余的,因为现在男人们已经处于踌躇莫决的状态中。依我看来,今天,逃亡是最下的下策。人生在世不能不死,但由统治者而变为流浪者,那就不能容忍了。愿上帝不让我失去身上的紫袍,而活到人们把我当作皇后来迎接的那一天。”说到这里,她神情激动,连声音都发颤了,“所以,皇上!如果要逃命的话,那是不难的!我们有无数金银财宝,有海还有船!但是您在逃命之后,将会觉得当初宁可死去,不该偷生!”

皇后这席话鼓起了大家的勇气。于是查士丁尼立即召见刚从波斯战争前线回来的贝利撒留将军,因为他统率着一支强有力的军队,特别是他有很多久经战争的长矛队和卫队。与此同时,另一位效忠查士丁尼皇帝的蒙德将军正奉命带兵回到首都。

在皇帝召开紧急会议的时候,希伯第和几万起义者队伍到达了赛马场。希伯第就坐在查士丁尼皇帝往常观看赛马的宝座上。奉命镇压叛乱的贝利撒留将军率领队伍,来到赛马场附近,就被起义者的守兵挡住;于是他命令改换路线,让队伍通过被烧毁的柱廊的废墟,进入了赛马场。一进场,他就抽出宝剑,命令士兵们进攻场中的民众。这些受过专门训练、有着作战经验的士兵,举起刀剑长矛,狠狠地冲进人群砍刺。一时间血肉横飞,喊杀声、惨叫声和呻吟声汇成一片。当人群往外奔走的时候,又遭到了正好赶来的蒙德将军队伍的屠杀。顷刻之间,近4万人倒在场中,整个赛马场溅满了起义者的鲜血,场地全染红了。“尼卡”起义也就这样失败了。

坐在皇帝宝座上的希伯第,被这幅血的景象吓懵了。他被拖下宝座,关人严密看守的牢房;不久被处以死刑,尸体被投入海中。

“尼卡”起义被镇压后,查士丁尼采取各种措施巩固政权。他下令整理和编纂《罗马民法汇编》。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文献。

与此同时,查士丁尼还发动了同波斯和北非等国家的长期战争。虽然扩大了版图,但也造成国力空虚,民怨沸腾。公元565年查士丁尼死后,他所缔造的地中海大帝国逐渐衰落下去。

查理大帝

公元768年,查理大帝成了法兰克加洛林王朝的皇帝。王朝的国力强大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这时,位于意大利王国北部的伦巴德王国曾经多次进犯罗马,查理应罗马教皇的请求,曾派军队进攻过伦巴德。伦巴德人战败,查理就娶了伦巴德国王的女儿为妻。她当然不可能得到查理的恩宠。伦巴德国王非常恼怒,发誓要与查理对抗。查理决定乘机征服伦巴德王国,把意大利北部并入法兰克的疆域。

查理大帝亲率法兰克大军越过阿尔卑斯山,全速东进,很快就逼近了伦巴德都城巴威亚。

伦巴德国王从来没有见到过自己的女婿查理,听说他的军队逼近都城,就亲自登上一座高塔去眺望。陪同国王登塔的是法兰克的一位贵族,他因为曾经触怒过查理,才投奔到伦巴德来的。

当法兰克军队远远出现的时候,国王问那个贵族:“查理就在那里面吗?”

“不,”贵族摇摇头说,“那是查理的辎重马车。”

国王听了惊恐万分:“啊,难道他还带有更庞大的队伍?他究竟在哪里?我们该怎么办?”

“等他来到的时候,您就会看见他在哪里。我也没法说该怎么办。”

就在他们交谈的时候,查理的亲随人员进入了他们的视线。国王见到那密集而又整齐的队伍,惶恐地喊道:“上帝啊,查理来啦!”

可是那个贵族仍然加以否定:“不,还不是,那是他的主教、修道院院长和宫廷教士的队伍。陛下,当你见到田野里密布一片铁的庄稼,河水由于铁的闪光而泛出黑色,那才是查理真正出现了。”

话音刚落,从西边卷来一片乌云,明朗的白天霎时变成可怕的昏暗;而当查理的军队更逼近的时刻,兵刃的闪光又将昏暗变为白昼。可是对伦巴德国王和他的守军来说,这个白昼比黑夜还要昏暗得多!

第二天黎明,他不得不向自己的女婿查理国王投降,并且接受了自己终身放逐的条件,让查理的儿子担任伦巴德王国的总督。就这样,意大利北部纳入了法兰克王国的版图。

23年后,热衷于扩张领土的查理国王,越过比利牛斯山远征西班牙,终于并吞了山南广大地域,并任命自己另一个儿子为该地的总督。

查理一生中发动侵略战争时间最长的一次,是对北方撒克逊人的征服。他以传播基督教为借口,从公元772年起,前后发动8次进攻,时间长达33年。在这期间,撒克逊人爆发了起义,法兰克的许多将官、伯爵和基督教传教士被杀。查理采取极端残忍的手段,将4500名撒克逊的人质全部处死。他还命令部下,所有撒克逊人的儿童都要用刀剑来量过,要是超过了尺寸,就把头颅砍掉。公元804年,撒克逊人终于被征服,做了法兰克国王的臣民。

随着法兰克王国版图的日益扩张,查理对国王的称号已经不再感到满足了。公元799年,罗马贵族反对教皇立奥三世,砍伤了他的眼睛。教皇乞求查理援救。查理马上率军奔赴罗马。罗马的贵族望风而逃;但是,他们很快全被查理抓住。在教皇的请求下,查理将这些贵族处以死刑,或者禁锢终身。

公元800年圣诞节那天,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灯火辉煌,装饰一新。为了报答查理,立奥三世教皇在这里为查理加冕,称他为“罗马人皇帝”。从此,法兰克王国成为“查理帝国”,查理国王变成了“查理大帝”。

查理在统治法兰克的47年间,用武力使国家的版图几乎扩大了一倍。现在的法国、德国、意大利、南斯拉夫、西班牙等国的许多领土,当时都属查理大帝的帝国所管辖。不过,由于帝国没有统一的经济基础,加上连年出征,农民负担很重,各地反抗频繁,封建大领主不再服从皇帝统治。到第三代,三个孙子之间发生内战,帝国更趋分裂。到公元843年,各方才缔结和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后来,这三部分疆土又有一些变动。到9世纪末,查理帝国的旧境上分布着三个主要的王国:一个是西法兰克,即法兰西王国;一个是东法兰克,即德意志王国;还有一个是意大利王国。近代西欧三个主要国家——法国、德国、意大利的疆域,就是在那时开始形成的。由三个主要王国瓜分剩下的部分,就形成了后来的瑞士、比利时、荷兰与卢森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