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古加纳国家的建立
公元300年前后,在西部非洲的塞内加尔河至尼日尔河中上游地区,建立了加纳国。到622年,加纳已有过22个国王相继在位,后来又有22个国王执掌政事。约790年,索宁凯人(黑肤色曼迪人的一支)的领袖卡亚·马加·西塞夺取了加纳政权,确立四塞·通加(索宁凯语,意为国王)王朝的统治,延续达3个世纪之久。9世纪~11世纪,加纳王国进入盛期。其版图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万加腊(尼日尔河与塞内加尔河的黄金产地)以北,台克鲁尔、锡拉(塞内加尔河下游地区国家)以东,及廷巴克图以西的广大地区。约在1040年,加纳王国北部游牧的柏柏尔人部族,伊斯兰教化的桑哈扎人兴起,在撒哈拉西部和北非的摩洛哥建立了疆域广大的穆拉比特王国。1062年,穆拉比特王国挥师南下,侵犯加纳被击退。加纳还乘机合并了巴布克和万加腊两个产金地,掳获大批奴隶。1076年,加纳未能抵挡穆拉比特王国的又一次猛烈攻势,首都昆比沦陷,加纳居民沦为奴隶,并被迫改宗伊斯兰教。经过长达11年的反复斗争,加纳于1087年赶走了侵略者,但已无法挽救其崩溃的趋势,属国亦纷纷叛离。1203年,索宁凯人的一支苏苏族国王苏曼古鲁率军攻占加纳城,成为古加纳国家的统治者。不久以后,加纳属国马里兴兵打败了苏苏族统治者。1235年,马里吞并了加纳国。
笈多王朝的建立
公元3世纪,占有中亚和南亚次大陆北部地区的贵霜帝国已经衰落,次大陆又分裂为诸多小国。4世纪初,摩揭陀地区(今比哈尔)的一个小国国王旃陀罗笈多与梨车族的一个公主结婚,并由此取得华氏城,建立笈多王朝(320—540),王朝的创立者旃陀罗笈多称为月护王。他在位15年(320—335),使邻近各小君主服从他的统治,并向西进到钵罗耶伽。在他儿子海护王时期(335—380年),把国家的边界向西扩展到印度河,向东扩展到布拉马普特拉河。并使旁遮普、摩腊婆、提婆迦(东孟加拉)、迦摩缕婆(阿萨姆)等成为附属国。他开始远征南印度,到达今马德拉斯,遭到泰米尔人的反抗,转而向西,横渡德干,达到坎德须,带了大量战利品回到华氏城。他的儿子超日王在位35年(380--415年),继续其父的武功,击败了摩腊婆、瞿折罗和迦提阿瓦尔的统治者,扩大了国家的版图,并将首都迁到阿渝陀。此期间国内经济发展较快,与中亚和远东各国商业交往日渐增多。文学艺术也得到发展,古代的口头文学得到整理,阿旃陀的壁画美丽动人。自5世纪中叶国家开始衰落,藩臣开始起事。6世纪初,来自中亚的哌哒人(白匈奴)逐渐占有整个西部地区,先前的藩臣脱离了王朝而独立。6世纪中叶,笈多王朝的统治已只限于摩揭陀地区。
阿克苏姆国家的兴衰
大约于公元前1000年,地处埃塞俄比亚北部的阿克苏姆城已经出现。约在2世纪~9世纪,这里出现了一个独立的国家。阿克苏姆的阿杜里斯港是红海贸易的重要集散地,这里繁荣的海外贸易,使阿克苏姆成为3世纪时世界四大强国(巴比伦与波斯、罗马、中华帝国、阿克苏姆)之一。3世纪,阿克苏姆征服也门,从此几乎囊括了红海商路的全部过境贸易。4世纪时,阿克苏姆王埃扎纳(320—325在位)统一了埃塞俄比业北部,征服苏丹的麦罗埃王国,成为东非和红海地区的当然统治者。在他统治时期,阿克苏姆国改宗基督教,统一了文字,发展了基督教文化。4世纪一6世纪,阿克苏姆国家进入盛期,在国际舞台上充当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它同波斯、罗马及早期伊斯兰教势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往来,也参与了拜占廷和波斯争夺红海商路的斗争。525年,在拜占廷策动下阿克苏姆吞并了也门。570年波斯夺取也门,又侵占了阿克苏姆部分海岸属地和通商城市。7世纪以后阿拉伯国家兴起,东西方贸易商路北移,红海贸易趋于衰落。加上北方游牧民族贝扎入的侵扰,阿克苏姆国势日衰。10世纪末(976年),埃塞俄比亚中部阿加乌部族女王古迪特领导了反阿克苏姆征服的斗争,其间焚毁各处教堂和城市,把所罗门王室驱赶至南部埃塞俄比亚。阿克苏姆国家从此一蹶不振。
拜占廷帝国的奠基
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把首都从罗马城迁至博斯普鲁斯海峡欧洲一岸的古城拜占廷,易名为君士坦丁堡(即君士坦丁之城),是为拜占廷(即东罗马帝国)的开端。拜占廷原是古希腊城邦麦加腊在东方建立的殖民城市,因建城的移民之首领拜占兹而得名。君士坦丁在此建“新罗马”之前,此地因旧时罗马军队的破坏,还只如一个村庄大小。它位于马尔马拉海的一个海峡上,隔着博斯普鲁斯海峡同小亚海岸相望,控制着黑海和地中海间的唯一水上通道。它的海岸线由高耸的岩石构成,其东北方向的古河道人海口,构成了深入内陆的天然港湾,被称为“黄金角”。陆上面则是凹凸不平的巴尔干丘陵地带。因它接近古代西亚文明发源地,又是当年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建立的希腊化文明区的重要中心,在文化上也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加之位于富庶的色雷斯平源,与帝国的粮仓——小亚细亚仅海峡之隔,又扼东西方商业贸易之要道,因此“新罗马”竣工后,迅速成为欧亚非三洲最为闻名的城市,帝国最重要的政治、文化、宗教、贸易及经济活动的中心。从君士坦丁大帝起,数位东罗马的皇帝先后修建、加固和延长了从黄金角到马尔马拉海岸的长城,使之成为易守难攻的天险。从此,君士坦丁堡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上屹立千年之久,数经围攻而不克,成为拜占廷帝国的象征和帝国历史的见证。
民族大迁徙
4世纪后半期,各“蛮族”部落人口不断增长,迫切需要扩大新土地。4世纪末,匈奴人西迁至黑海北岸,征服了伏尔加河,顿河一带的游牧部落,形成以匈奴人为首的部落联盟。375年匈奴进攻东哥特人(黑海北岸),之后又联合进攻西哥特人,于是开始了以日耳曼人为主的各“蛮族”部落长期迁徙、转战、征服、建立国家的历史(4世纪末~6世纪末)。西哥特人西迁,转战意大利,一度攻下罗马城(410年),再经高卢人西班牙,建立“西哥特王国”(高卢西南部和西班牙北部,419年);汪达尔人西迁渡莱茵河人高卢,转徙至西班牙,迫于西哥特人进攻,进入非洲,建立“汪达尔王国”(439年);勃艮第人进入高卢南部,建立“勃艮第王国”(457年);法兰克人进人高卢北部,建立“法兰克王国”(481年);东哥特人、伦巴德人先后进入意大利,分别建立“东哥特王国”(493年);“伦巴德王国”(意大利北部和中部,568年);盎格鲁·撒克逊人、裘特人(日德兰半岛)进入不列颠(5世纪中叶),在岛的东部和南部建立了一些小部落公国,6世纪末~7世纪初联合成7个王国(苏塞克斯、威塞克斯、埃塞克斯、东盎格里亚、麦西亚、诺森伯里亚、肯特王国)。随着日耳曼人的西迁,斯拉夫人也开始了迁徙。600年前后,亚得里亚海以东的斯拉夫人越过多瑙河进人巴尔干半岛,占据了除希腊南部和伯罗奔尼撒少数沿海城市外的巴尔干半岛,当地居民(除阿尔巴尼亚人外)逐渐被斯拉夫人同化。两个多世纪中,十几个“蛮族”部落集团冲入罗马帝国,与帝国内部的奴隶隶农起义配合,摧毁了西罗马帝国(476年),先后建立了各自的国家,逐渐过渡到封建社会。
阿提拉的西征
公元434年,阿提拉继叔父之位为匈奴王。初与其兄弟白里达共同执政。445年左右,白里达死(一说为阿提拉所害),阿提拉成为唯一的统治者。从441年起,阿提拉乘东罗马帝国忙于边界战事,开始了对帝国大规模的进攻。夷平了包括辛吉杜努姆(今贝尔格莱德)在内的多瑙河一线许多重要城市,并直入帝国腹地。443年又击溃尔罗马帝国主力,兵临君士坦丁堡,因攻城不下退兵。随后东罗马帝国与之订立和平条约,每年向其缴纳2100磅黄金并交付拖欠的600磅贡金。447年阿提拉再次大举入侵东罗马帝国,挥师直指欧洲东南部,在乌图斯(维德)河上击败东罗马帝国军队,接着洗劫巴尔干省,南进希腊至温泉关。经过三年谈判,迫使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二世签订了更为苛刻的割地纳贡停战条约。尔后,阿提拉率大军(号称50万)继续西进,直抵莱茵河,所过之处掳掠甚剧。451年,在沙隆(法国东北)战役中被西罗马帝国大将埃提乌斯和西哥特王狄奥多卫克一世的联军打败,西哥特王阵亡。阿提拉后撤,不久退出高卢折向东。452年越阿尔卑斯山攻取了北部意大利,劫掠阿奎利亚、帕塔维翁(帕多瓦)、维罗纳、布雷西亚、贝加莫、梅迪奥拉农(米兰)等许多城市。据称应教皇利奥一世之请,罗马城才幸免于难(一说是452年意大利闹大饥荒和瘟疫)。453年,阿提拉暴卒于行军中(一说死于婚礼中)。阿提拉的西征,加速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东西方教会的分裂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以君士坦丁堡和罗马分别为中心的东西两个罗马帝国,基督教教会也分为东西两派,为以君士坦丁堡大主教为首的传布在希腊语地区的东派教会,二为以罗马大主教为首的传布在拉丁语地区的西派教会。5世纪两派教会围绕基督一性论还是神人两性等教义问题产生分歧,争论不休。451年卡尔西顿宗教会议宣布基督一性论为异端,承认罗马大主教和君士坦了堡大主教有同样地位和权威。会后两派争执激化,形成了东西教会间的第一次分裂。虽然这次分裂到519年有所弥合,但两派教会日益疏远。从8世纪起,罗马教会与西欧封建君主联合,摆脱了东罗马帝国的控制。此后东西两派教会为扩大各自影响,争夺势力范围,不断展开激烈斗争。9世纪中叶,东西教会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11世纪初,东西曲派教会为争夺意大利南部教会的权力发生冲突。君士坦丁堡大主教迈克尔·凯鲁拉里下令拜占延帝国内所有行拉丁式礼仪的教会改用希腊式礼仪,并于1053年致信罗马教皇立奥九世。1054年立奥九世派特使前往君士坦丁堡,并复信谴责迈克尔·凯鲁拉甲的命令是开端行为,革除其教籍。迈克尔·凯鲁拉里立刻回击,召开宗教会议指责教皇的特使,宣布革除立奥九世教籍。至此,东四购派教会正式决裂,基督教世界分为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会和以罗马为中心的天卞教会。直至1965年,教皇保罗六世和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纳戈拉斯一世同时宣布,撤销1054年双方互判绝罚的处分。
卡尔西顿宗教会议的召开
451年东罗马帝国皇帝马西安为了否定449年以佛所强盗会议,在小亚细亚卡尔西顿召开主教会议,即第四次普世会议。东派教会的主教或主教代表约520人到会。
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由于政治动乱和外族入侵,终于覆灭了。从此,欧洲历史进入了封建制的中古时代,也即是中世纪时代。
那么,这些外族主要是些什么人呢?
在西罗马帝国的北方和东方,也就是欧洲的中部和东部,历来聚居着许多独立的部族,其中最大的一支是日耳曼部族。那时候,罗马人把一切非本民族的人都称为“蛮族”,意思是“野蛮的民族”。然而,正是这些蛮族,改变了欧洲历史的进程。
蛮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虽然比较落后,但军事力量却很强大。全族成年男子都是战士。开部落会议时,同意某项事就碰击武器,不同意时便乱喊乱叫。他们不懂得施肥,收割完庄稼后就让土地荒芜起来,再去耕种别的土地,因此他们需要不断地掠夺土地。作战时,临阵脱逃的要被绞死,胆小害怕的也要被淹死,所以他们个个勇猛非凡。
蛮族不需要城市。他们攻进西罗马帝国的城市后,就拆毁教堂、宫殿和剧场,取下这些建筑的石块,去造房子和做防御工事。他们不懂得交通的作用,把连接帝国各地良好的道路破坏掉。因此,被蛮族进攻过的地方,商业几乎停顿,热闹的港口逐渐变成荒凉的渔村;学校趋向衰落,识字的人越来越少。到公元6世纪时,能正确地说、写拉丁文的人已经很难找到……
就这样,在进入中世纪后,西欧在愚昧无知的黑暗中沉沦了好几个世纪。人们只能从宏伟的建筑物的废墟和残存的罗马的供水道中,去推想古典文化的伟大。
直到12世纪,一个基督教教士在游览了那座荒废的城市——罗马以后,还发出这样的感叹:
“罗马!你虽然已经完全破碎,却没有东西与你匹敌。你的破碎,表示了你在全盛时代是那么伟大!悠久的岁月已经毁坏了你的壮丽,恺撒的卫城与天神的庙宇,现在都在一个池沼之中。但是,任凭火焰、刀剑或继续的岁月,也丝毫不能毁灭你的光荣!”
可是,落后的蛮族,却又改变了西欧的经济制度,使它逐渐挣脱了奴隶制的束缚,向封建制过渡,
克洛维16岁就当撒利部落的首领了。这一方面是因为他身强力壮,勇敢机智,另一方面,也因为他祖父是一个骁勇的酋长,父亲又是部落联盟的首领。部落里的人都相信,克洛维会像他祖父和父亲一样,给他们带来好运气,使部落强大起来,所以乐意推举他当首领。
撒利部落属日耳曼人的一支——法兰克人,他们原先散居在莱茵河下游。其中住在河口沿海一带的,称为海滨法兰克人;住在偏南平原一带的,叫做河滨法兰克人。公元3世纪的时候,罗马帝国已经面临着全面危机。法兰克人乘机渡过莱茵河,进犯处于罗马统治下的高卢地区,后来在高卢东北部定居。撒利部落属于海滨法兰克,也随族在高卢定居。
真是生逢其时,克洛维11岁那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了。但是,它在高卢境内还有不少残余军队。公元486年,21岁的克洛维联合法兰克其他部落,从高卢北部向内地进攻,在巴黎东北的苏瓦松击败罗马残军,夺取了塞纳河与卢尔瓦河之间的大块土地。
在苏瓦松之战中,克洛维的部下抢劫了基督教的一座教堂。战争结束以后,有个教堂的主教派人来见克洛维,说:
“尊敬的首领,你的部下取走了我们教堂的许多东西。我们的主教大人要我来禀告首领,他对你部下的行为表示理解,但请求你能运用你的权威,归还其中的一只广口瓶。”
“广口瓶?”克洛维不理解似地说,“那有什么用处?主教阁下为什么对它兴趣这么大?”
“那只广口瓶是我们基督教的圣物,主教大人对它的失去非常伤心。”
“请你转告主教阁下,所有的战利品都集中在苏瓦松。如果我抽签抽中了那只瓶子,我一定满足他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