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上下五千年
21127000000061

第61章 近代部分(6)

1621年出版的《每日新闻》是英国最早的报纸。当时正是斯图亚特王朝詹姆士一世统治英国的时期。当时英国出版的报纸名称并不统一,每张报纸常常采用一个新的名称。有时是讨论时事的小册子,每星期出版一期。英国革命时期,有许多种报纸出版,都是每星期出版一期。克伦威尔政府时,有一个时期只准许出版一两种报纸,其他都被禁止。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仍然禁止报纸出版。1662年英国国会通过特别法案,决定非经政府检查的报纸一律禁止出版。斯图亚特复辟王朝委派专门官员负责报纸的检查工作,严惩未经批准作品的作家和出版家。检查官本人可以出版报纸。1666年英国政府批准出版《伦敦公报》,它是一份官方报纸,印张很少,所刊新闻也不多,凡有关政府的新闻一规删掉。在英王查理二世统治时期,英国政党活跃,因此报纸出版渐渐多起来,有的经政府批准公开发行,有的秘密发行。托利党和辉格党都创办了本党的机关报。

黎塞留执政

1621年德·吕伊纳死后,根据母后玛丽的意见,法国国王路易十三任命黎塞留为御前会议大臣、商业和航运业国务秘书。黎塞留名阿尔芒—让·普莱西,曾在卡尔维学院学习神学,1607年开始在吕松担任神职。1614年黎塞留代表普瓦图教士出席三级会议。在玛丽皇后摄政时期,1616年他被任命为国务秘书。1617年路易十三开始亲政时黎塞留曾被流放到吕松,后来又亡命到教皇驻地阿维尼翁。1624年重任要职。他任职后力图打击地方封建势力,加强法国国王的中央集权,因此他同地方封建贵族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屡遭阴谋,险些丧命。1626年他召开显贵会议,对国务进行广泛改革,包括改革捐税、预算以及国王的债务。他建立现代化的政府机构,建立强大的陆军、海军和商船队,取消或者减少封建王公们的年俸。因此他遭到封建王公们的激烈反对。宫廷显贵们在1626年组成阴谋集团,企图杀害黎塞留。这个阴谋集团包括奥地利的安娜皇后、舍夫勒支公爵夫人、昂古来姆公爵、埃帕尔农公爵、孔代亲王和苏瓦松亲王。他们的阴谋被黎塞留的警察发现,结果杀了夏莱伯爵而结束了这个事件。1630年路易十三的王后和掌玺大臣德·马里亚克想把黎塞留赶下台。1630年11月11日,美第奇家族的玛丽和奥地利的安娜皇后以及马里亚克都认为黎塞留已失去恩宠,他们会大功告成。结果黎塞留取胜,马里亚克成为阶下囚,玛丽和安娜得到“愚人”的称号,从此11月11日被定为愚人节。1632年再次发生推翻黎塞留的阴谋。参加这次阴谋的有王弟加斯通·德奥尔良、朗格多克省省长蒙莫朗西元帅、国王宠臣森一马尔斯。黎塞留再次镇压了这个集团,经法王路易十三的同意,把蒙莫朗西元帅和森一马尔斯处死。黎塞留政权要求贵族成为国王的奴仆,服从国家,因此加强了波旁家族****王权的统治。

托马斯·曼《论英国与东印度的贾易》出版

托马斯·曼(1571—1641)是英曙晚期重商主义的重要代表,英国贸易差额论的创始人,曾任东印度公司的董事和政府贸易委员会的委员。当时的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已有了很大的发展,早期重商主义的观点和政策已不能适应当时和以后发展的需要。一些早期重商主义者仍用这种过时的理论来攻击东印度公司在对外贸易中大量输出货币。为反驳这一攻击,托马斯·曼于1621年发表了《论英国与东印度的贸易》。1630年作者对它进行了改写,并在他去世后以《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为名于1664年出版。托马斯·曼反对早期重商主义者禁止货币输出的原则,要求取消禁止货币输出的法令。他认为输出货币可以发展对外贸易,而对外贸易又可以增加社会财富。他说:“对外贸易是增加我们财富和现金的通常手段。在对外贸易中;我们应当谨守下列原则:我们每年卖给外国货物的总值,必须大于我们所消费的他们的货物总值。”为了保证对外贸易的顺差,托马斯·曼提出并论证了应采取的各种措施及其效果。托马斯·曼的这部著作被称为重商主义划时代的著作,直接影响了当时的立法。

康帕内拉《太阳城》的出版

意大利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索·康帕内拉的主要著作《太阳城》是他在那不勒斯监狱中写成的,1623年出版。康帕内拉(1568—1639)出生于意大利卡拉布里亚地区。1582年参加多明我教派僧侣团,在修道院学习神学和哲学。1598年因参加反对西班牙王权的阴谋,被判处终身监禁。《太阳城》一书以对话的形式,记述一个热纳亚航海家在旅途中偶尔到达的不为人知的理想国——太阳城的故事。该书讲述太阳国的一个完善的社会制度。在太阳国里每个公民都是社会的公仆。艺术,劳动,工作由全体公民分担。工作是根据每个人的爱好进行分配的,因此工作起来心情舒畅,认真负责。每个公民都为社会进行生产,产品交公共仓库,成为公共财产。生产都由专业人员照管,使它符合社会的需要。农活采取义务劳动的形式,人人必须出城到农村完成指定的工作。妇女同男人一样参加劳动,但要担负轻些的、无碍她们健康的工作。每位公民每天劳动4小时,其余时间从事科研和体育活动。任何劳动都受到尊重,最受尊重的则是手术和艺术高超的人。每个公民从社会取得生活必需品。生活必需品的分配要受到当地的严格监督。在太阳国里没有交换,发行货币只是为了对外贸易。全体公民都住在公共住宅里,6个月轮换一次,在公共食堂吃饭。太阳国里没有家庭,两性关系根据社会利益进行调节。儿童都要接受社会教育。康帕内拉认为,太阳城里的公有制符合自然法和人的本性。私有制是对自然法的破坏,“你的”,“我的”,这些都是人们编造出来的。公有制使人爱护公物,消除自私产生的一切弊病。在太阳城里实行哲人政治,具有大智大慧的圣贤才能担任最高领导人。《太阳城》一节阐述的共产主义原理使它在几个世纪中都拥有众多的读者和崇拜者,可与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齐名。

格老秀斯著《战争与和平》

胡果·格老秀斯是荷兰著名的法学家、历史学家和外交家,是近代国际法的创始人。他曾经担任荷兰律师公会主席,荷兰驻英大使。1619年在荷兰内部斗争中被终生监禁。1621年逃往法国。后来他到瑞典宫廷任职。1635—1645年间任瑞典驻巴黎大使。他最早的国际法著作是1604年写的《论劫掠的法律》和1609年著述的《论海上自由》,其内容主要是替荷兰争取在海上进行自由贸易的权利。1623年他写成著名的国际法著作《战争与和平》,1625年版。由于这本书,格老秀斯被认为是近代国际法的鼻祖。本书主要论述与战争有关的国际法问题。全书分为三卷。第一卷主要讨论权利的起源、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公战与私战的区别。格老秀斯根据自然法原理,认为正当的战争有三种理由:自卫、恢复自己的财产、惩罚。他认为战争有两个目的,那就是保卫生命和躯体的安全以及获取生活所需要的东西,这两者都符合自然法。他认为,地方长官对反抗他的人发动战争是“公战”。他主张,人们为了自卫同侵略者作战叫做“私战”。“私战”是公正而合法的。第二卷主要讨论可能产生战争的原因,词论什么是公有,什么是私有,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有什么权利和义务。第三卷讨论战时的合法行为,讨论战争中什么是犯罪行为。最后讨论和平的方式以及战争中签订的条约。格老秀斯为海上自由进行辩护。他认为,整个海洋和海洋的分支都不应被任何人占为财产。在辽阔的海域上,用水和捕鱼、航行都应该由各国共同使用。

印尼马打兰阿贡的加冕

1520年爪哇岛上满者伯夷帝国灭亡之后,爪哇岛上分成许多独立国家,其中万苏、马打兰最为强大。马打兰王国地处中爪哇,从17世纪20年代向西爪哇扩张。马打兰王国的创立者巴宁巴汉·施诺巴迪·英格拉格。施诺巴迪统治的第一个时期,同爪哇西部印尼行政官员结盟,使它们脱离巴章而效忠自己。然后他打败巴章的进攻。以后他又同巴章王邦格兰·巴诺握结盟,共同对抗淡国。巴诺握承认施诺巴迪为巴章的宗主国。然后他向东扩张,泗水承认马打兰的宗主国地位。遂后他又打败印度教—佛教国巴苏鲁安以及泗水及其联盟对马打兰的进攻。施诺巴迪于1601年逝世时,他的名声已经声震从井里汶到巴苏鲁安的地区。他的儿子巴宁巴汉·格拉甫耶克继承王位(1601—1613)。他曾对泗水发动进攻,未获成功。格拉甫耶克逝世后,他的长子朗高继承王位,即苏丹阿贡。阿贡即位后马上对泗水联盟发动进攻。1614年阿贡攻进东爪哇。泗水和同盟者组织反攻。在谏义里附近的布兰塔斯河,泗水及其盟军被打败。1615年阿贡征服了威拉一沙巴的行政区,领域从惹班的邻国到布兰塔斯河口。泗水同盟进攻马打兰心赃地区,在苏拉卡塔(梭罗)附近再次被打败。几个月后,阿贡又攻克拉森和巴苏鲁安。1617年阿贡的重要进攻目标是巴章王国。阿贡占领杜板港后,从海上包围泗水。阿贡采取消耗战术,每年收割后派军队劫掠城市周围的农村,最后在卡马斯筑坝截水,迫使泗水屈服。但泗水直到1625年才最后投降。1622年马打兰征服婆罗州,迫使马辰和苏加丹承认他的主权。1624年又征服马都拉岛。1625年井里汶也表示臣服。这时阿贡向西扩张已达到极限。只有东爪哇、布兰班甘、万丹控制了西爪哇没有臣服。1624年他采用“苏的胡南”的称号,意为“无上之足”(即用脚加诸效忠于他的诸王之上)。

荷兰人占领黄金海岸

荷兰人早就计算占领非洲的黄金海岸,从这里把葡萄牙人驱逐出去。1625年12月,荷兰人对埃米尔纳发动第一次进攻。这是一次试攻,参加试攻的有1,200荷兰人和150名非洲士兵。他们在埃米尔纳以西约4公里的阿姆佩尼登陆,但被埃米尔纳人击退。荷兰人继续在黄金海岸从事奴隶贸易,他们在摩里建立贸易哨所,在摩里和海岸间之间的昆安妮筑起小型外碉,荷兰人还是决定占领埃米尔纳。1637年荷兰驻摩里总督同海岸所有部落达成协议,这些部落答应协助他反对葡萄牙人和埃米尔纳入。1637午6月25日,拿骚的摩里逊伯爵率9艘军舰和800名陆战队员到达黄金海岸,同荷兰驻摩里总督尼古拉·冯·易普伦在柯门达会师。8月24日,这支联合舰队离开柯门达,28日清晨在海岸角一个小礁湖口登陆,向埃米尔纳进攻。部队在正午到达距埃米尔纳只有1200米的甜河,停在这里。柯因上校指挥士兵首先占领了控制这个小镇的山头,驻守堡垒的葡萄牙人只有30名欧籍士兵,29日拂晓,柯因上校令葡萄牙人投降,经过谈判,葡萄牙总督投降,第二天葡萄牙人把部队撤走,埃米尔纳成为荷兰人的大本营。1640年葡萄牙脱离西班牙独立,同荷兰人发生战争。1642年,荷兰人占领阿克西姆,把葡萄牙人全部赶出黄金海岸。根据双方签订的和约,葡萄牙放弃对黄金海岸的权利,荷兰人则放弃对巴西的要求。葡萄牙人统治黄金海岸150年的历史至此结束。

法丁格尔农民起义

“三十年战争”爆发后,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为了争取军事援助,把上奥地利作为“抵押”交给巴伐利亚公爵统治。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连公开占领了上奥地利。巴伐利亚军队在这里掠夺居民,压低征收粮价。他们强占民房,强迫当地居民供养军队。巴伐利亚公爵在上奥地利推行反宗教改革政策,封闭新教学校,驱逐新教牧师和教师。1626年春,上奥地利农民在首都林嗣以南斯泰伊尔地区爆发起义,领导者为农民斯特凡·法丁格尔和他的妹夫克里斯托夫·策勒。起义的主要要求是,摆脱外国人的统治,恢复上奥地利领土的自由,同奥地利国家合并。起义农民赶走了巴伐利亚官吏,迫杀巴伐利亚士兵。起义队伍组织很好,很快扩展到上奥地利其他地区。七支起义队伍把首都林嗣团团包围起来。他们成立了起义司令部、农民委员会和“议会”,实际上成为上奥地利的政权机关。起义得到城市各阶层,包括一部分新教贵族的支持。可是1626年7月起义军内部因策略问题发生分歧。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让巴伐利亚同起义军进行谈判。斐迪南表示,他已得到巴伐利亚公爵的同意,上奥地利摆脱巴伐利亚的统治。同时起义农民提出反封建地主的要求,使富裕市民和贵族深为不安。谈判开始不久,斯特凡·法丁格尔在林嗣城下战斗中牺牲。起义军开始瓦解。斐迪南派兵同巴伐利亚军队一起镇压起义。在斐迪南诱引下,1626年9月起义军在停战协议上签字,同意解散起义军。协定签字后起义军遭到残酷镇压。起义军内革命分子再次起义,战斗持续到1626年冬季。大多数起义农民遭到镇压,幸存者也遭到巴伐利亚政府酷刑致死。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起义使巴伐利亚相信,他们长期统治上奥地利是不可能的。1628年上奥地利重归奥地利统治。

权利请愿书的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