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水浒黑白绰号谭
21140000000140

第140章 飞天大圣李袞

佛教东来,传播而衍生了不少新词汇,有些甚至在民间嬗变为流行词语,其中为武人捡来作诨号的,就有“飞天”和“大圣”等词语。

李袞绰号飞天大圣,即是一例。

“飞天”,据宋曾巩《隆平集》卷二十《妖寇区希范传》,区希范有部将区世庸,被封授为“飞天神圣将军”。

“大圣”,北宋末期,在洞庭湖的钟相、杨么均先后自称“大圣”。“钟相,鼎州武陵人,无他技能,善为诞谩,自号老爷,亦称‘弥天大圣’,言有神与天通”(《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三十七);“鼎寇杨么,众益盛,僭号‘大圣天王’,旗帜亦书此字,且用以纪年”(《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四)。

按,“大圣”还常见于宋元话本,如《陈巡检梅岭失妻记》,“见说梅岭之北有一洞,名曰申阳洞。洞中有一怪,号曰白申公,乃猢狲精也。弟兄三人:一个是通天大圣;一个是弥天大圣;一个是齐天大圣”。

李袞也有绝技,就是在团牌背面藏标枪二十四根。

此种标枪原型,当源自远古先民投刺猎物的木棍。隋唐时,在岭南未开发地区,这种标枪仍有使用。后大有改进,作为投刺手器,宋时军中用为常规兵器,并称为梭枪。“梭枪,长数尺。本出南方,蛮獠用之,一手持旁牌,一手以掷人,数十步内中者皆踣。以其如梭之掷,故云梭枪,亦曰‘飞梭枪’”(《武经总要》卷十三)。

元初蒙古骑兵善用标枪。它杆短刃尖,枪有四角形、三角形、圆形等种,多数两端有刃,有双功能,用作手器和抛掷器。明初设计的标枪,两头带刃,长68厘米,枪刃长23.5厘米,尖尾长7厘米,两头尖,中间粗,有如特制的长箭,两端均可用作刺杀,也便于投掷。此处李袞所采用的当系来自西南地区而又经过改进的明初标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