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只管精彩,老天自有安排
21140700000011

第11章 人才的增值是企业最重要的增值(2)

让自己成为一个开放的学习系统

对新来员工,因为没有任何记录,晋升较慢,为此十分歉意。如果你是一个开放系统,善于吸取别人的经验,善于与人合作,借助别人提供的基础,那么你可能进步就会很快。如果你封闭自己,怕工分不好算,就需要较长时间,也许到那时,你的工作成果已没有什么意义了。实践是你水平提高的基础,它充分地检验了你的不足,只有暴露出来,你才会有进步。实践再实践,尤其对青年学生十分重要。唯有实践后善于用理论去归纳总结,才会有飞跃的提高。有一句名言,没有记录的公司,迟早要垮掉的,多么尖锐。一个不善于总结的公司会有什么前途,个人不也是如此吗?

实践改造了人,也造就了一代华为人。你想做专家吗?一律从工人做起,已经在公司深入人心。进入公司一周以后,博士、硕士、学士,以及在内地取得的地位均消失,一切凭实际才干定位,已为公司绝大多数人接受。希望你接受命运的挑战,不屈不挠地前进,不惜碰得头破血流。不经磨难,何以成才。

希望你们丢掉速成的幻想,学习日本人的踏踏实实,德国人的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真正生活中能把某一项技术精通是十分难的,你想提高效益、待遇,只有把精力集中在一个有限的工作面上,不然就很难熟能生巧。你什么都想会、什么都想做,就意味着什么都不精通,任何一件事对你来说都是做初工。努力钻进去,兴趣自然在。我们要造就一批业精于勤,行成于思,有真正动手能力、管理能力的干部。机遇偏多于踏踏实实的工作者。

——摘自任正非1994年《致新员工书》

一个国家要想立足于世界之林,就必须了解世界,向他国学习,取长补短。历史证明,夜郎自大、闭关自守的国家只会裹足不前,离现代化越来越远。同样,一个企业,要想走向国际化,就应该有国际化的眼光,就必须充分向其他先进国家学习。一开始就立志走向世界的华为公司,打破了“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阶级对立观念,不断学习先进技术,不问主义与立场。为此,任正非经常参观考察美国、日本等先进国家的著名公司,如IBM等。在他看来,华为要学习日本人民勤劳的精神,德国人民的敬业精神,美国人民的创新精神。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华为要求对员工进行严格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员工只有经过了严格的培训,才能冷静和果断地处理突发事件。

企业必须与社会、社区的大环境长久共存,当这个环境中的所有成员,包括顾客、企业老板和雇员,都在追求高质量、追求改进、卓越的时候,任何企业都不会被孤立在外。任正非曾经拿华为和西门子等国际大公司做比较,他说,华为有优秀的营运商,比西门子的营运商还多,但是为何华为的销售额仍远远比不上西门子呢?原因就是西门子的产品具有很好的继承性。很多运营商,尤其是固网的运营商始终面临着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必须降低资本开支。对运营商来说,产品的购买成本包括资本支出和运营支出两个部分,资本支出含硬件、软件和服务,主要指一次性的费用,运营支出则主要是指后期运作费用。华为不能只是着眼于控制和降低硬件产品的价格,同时也需要降低整体解决方案的价格,包括软件、服务以及其他的相关支出。因此,华为要在国际上树立自己的品牌,就必须拥有可继承性、可扩充性的产品,也就是说,所有产品都要严格按照一定的标准开发,运营商购买后只需要进行升级就可以了,而不用将整套设备全部替换。

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大创新,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1978年,******进一步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论。

华为是这个理论的坚决执行者。任正非曾说过,华为不是以学历、资历定待遇和报酬的,而是以能力和贡献来定待遇和报酬。而能力和贡献又是通过实践来检验的,因此华为希望每个人都要有实干精神。

拓展透析

未来最有希望的企业是学习型企业,而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在于每个人。读书成就员工和企业的未来,深入开展全员读书活动,创建学习型企业、培育知识型员工、帮助员工建立起人生基本知识体系和职业生涯基本专业知识体系,则是加强三基工作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全员学习、终生学习,鼓励职工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把学习当作提升企业价值和职工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

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是一种以增长知识和获取信息为目的的学习,而学习型组织所倡导的学习则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学习,是通过开放的思维使人们获得一种行动的能力的学习。学习不是单纯地获取知识和信息,而是将知识和信息转化为实践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才可以把这种学习概括为“学习力”。换言之,学习力就是指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习与工作结合起来,把“充电”与“放电”结合起来。学习和工作不可分割,学习的动力和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工作,通过学习可以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工作也是提高学习和检验学习成果的过程。

博学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我们都要树立主动学习、超前学习、终生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企业要大兴学习之风,健全学习制度,制订培训计划,落实学习任务;员工要拓宽知识领域,改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争做学习型员工。企业和员工都要努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开展工作的本领。

企业要求员工要像大海一样把自己放在最低点,来吸纳百川。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我们主张产品零库存,同样主张成功零库存。只有把成功忘掉,才能面对新的挑战。”海尔的年销售额达数百亿元,但张瑞敏从未有过一丝飘飘然的感觉,相反,他时时刻刻向员工灌输危机意识,要求大家面对成功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

落后者抓住机会,优秀者创造机会

我们这个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它的核心就是人类创造财富的方式和致富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随着时代的进步,特别是由于信息网络给人带来的观念上的变化,使人的创造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在这种情况下,创造财富的方式主要是由知识、由管理产生的,也就是说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

机会、人才、技术和产品是公司成长的主要牵引力,这四种力量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机会牵引人才,人才牵引技术,技术牵引产品,产品牵引更多更大的机会。员工在企业成长圈中处于重要的主动位置。

落后者的名言是抓住机会,而发达国家则是创造机会,引导消费。机会是由人实现的,但人实现机会必须有个工具,这就是技术。技术创造出产品就打开了市场,这又重新创造了机会,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循环。这四个因素中,最重要的还是人。国家和国家的竞争,实质是大企业之间的竞争。经济的竞争体现的是技术的竞争,技术优势的产生是由教育基础构成的。中国地大物“薄”,只有靠科教兴国,才能从人的头脑中挖掘资源。农村的养猪能手、种田能手很可能是爱因斯坦胚子,只是没有受到系统的教育。要重视对人的研究,让他在集体奋斗的大环境中,去充分释放潜能,从而更有力、有序地推动公司前进。

——摘自任正非2004年6月《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华为创建初期,任正非是狼性思维的忠实贯彻者,这一点在他对于机遇的态度上体现得尤其明显。狼知道,要想获得食物,必须要经过艰苦的狩猎,因为猎物不会自己主动跑到身边来。例如,几只狼在搜寻目标时,遇到一群麝牛。面对这样的猎物,狼会先将牛群赶向山坡一侧的高地,形成包围圏后,再把牛群一冲而散,破坏它们的凝聚力。众牛四处奔逃,很多弱小的个体就会倒在锋利的狼牙之下。对于机会,狼从来都是主动寻找,大胆创造。

华为的创业起步阶段,毫无名气,在与大企业的竞争中一直处于不利的境地,很多时候客户听到陌生的“华为”的名字就会直接掉头走人。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任正非带着他的队伍,以顽强的毅力和出色的战略视角,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为自己的产品研发、争取客户群、学习先进管理模式等创造机会,一点点地打开市场、推进科研、完善管理。在取得如今的成就的今天,任正非和他的华为团队可以自豪地说,华为走到今天的每一个机遇,都是华为人努力创造出来的,而不是凭运气得来的。

拓展透析

机会不是等来的,优秀的人才懂得为自己创造机会。

彼克出生于波兰,自小在贫民窟长大,生活极为穷困。他只读过六年书就辍学了,很小就开始做杂工、当报童。这样一个穷孩子似乎没有任何成功的希望,机遇与幸运对他来说实在太遥远。然而,13岁那年,他偶然间读到《全美名人传记大成》,随后突发奇想要和那些名人取得联系。他采取最简单的方法——写信。在每一封信中,他都提出一两个能激起收信人兴趣的问题。他的方法非常有效,很多名人都回信给他。

此外,只要他知道有名人来自己所在的城市参加活动,他无论如何都要进入那个场合,与所仰慕的名人见上一面。见到名人时,他通常只简短地说几句话,便礼貌地离开,不多打扰。就这样,他认识了很多各个领域的名人,其中还包括后来当了美国总统的加菲尔德将军。后来,彼克创办了《家庭妇女》杂志。凭借多年与名人的交往,他邀请他们为杂志撰稿,被他邀请的名人也很乐意执笔,因此杂志非常畅销,发行量很大。彼克自己也因此脱离了贫困的生活,并在出版界声名大噪。

彼克是个善于为自己创造机会的人,他用最简单的方式与人交往,并且保持良好的互动,累积彼此的信任,于是才能在适当的时机主动创造并把握成功的机会,成就了人人称羡的事业。

能够创造机会的优秀人才通常具备这样几种素质:

首先,具有端正、积极的态度。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才会有主动创造机会的意识和信念,一个积极的人才能不畏失败、不指望轻易成功,任何时候都不失去“采取行动”的精神。

其次,想要为自己创造出机会,就要具备十分的自知之明。他们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专业技能,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和弱点所在。这样才能找出适合于自己干的事情,而不是勉强自己去适应工作。

再次,做一行就要精一行,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可忽视。要成为专家,就要具备主动思考的能力和丰富的创造力,才能够走在别人的前面,创造出别人想不到、做不到的机会。

最后,能力再出众的人,也有被淹没才华的可能,能够为自己创造出机会的人,一定是善于推销自己的人。要将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充分地展现在他人面前,这样你才能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遇。

以上并非优秀人才所具备的全部素质,却是不可缺少的素质。等待机遇垂青的人数不胜数,但真正从这一大军中争取到机会的有几个?别以为争取机会就是主动的极致,真正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人懂得如何通过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为自己创造机会。创造机会并非可望而不可即之事,点滴积累、做个有心人,你也可以为自己创造出机会,取得更高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