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现代服务业:特征、趋势和策略
21145200000009

第9章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2)

4.产业集群发展已现雏形,区域分异格局较为突出

我国的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呈现集群发展态势,特别是银行、保险、物流、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企业集中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等特大城市。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五个城市的呼叫中心占全国的90.62%;北京、上海两大城市的重点实验室达到了94家,占全国的47%;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四个城市的三级甲等医院达114家,占全国的30%。

从区域分布格局看,服务业发展规模的区域差异显着,东部沿海地区规模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规模最小;服务业占国民经济比重的区域差异并不明显,但中西部地区相对偏低。现代服务业初步形成了“三级梯队”的区域分布格局。

第一梯队为北京、上海两个具有国际水准的大都市。现代服务业不仅是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其发展水平也远高于我国其他地区。其中,上海凭借临海优势,在现代物流业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全球10大物流企业和50大船运公司已全部入驻上海。北京在金融和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为数据依托)及高端研发服务业(以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为数据依托)方面较为突出。

第二梯队主要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福建与广东等八个沿海省市。该区域工业化与信息化程度已具备较高水平,服务业已形成规模,现代服务业已成为今后的发展重点。

第三梯队为我国其他地区,总体发展较为滞后,但郑州、武汉、长沙、成都、西安和重庆等重点城市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成为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亮点和重要增长极。

5.新兴服务业发展迅猛,与国际差距依然较大

信息技术尤其是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催生了一批新兴服务业的产业形态,如电子商务、网络游戏、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等。尤其是近年来,一批极具竞争活力的新兴服务企业迅速崛起,带动了我国新兴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其中,百度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腾讯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搜狐和新浪是中国综合类和门户类网站的杰出代表,阿里巴巴为全球企业间(B2B)电子商务的着名品牌,用友、金蝶、浪潮等一批软件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不断提升。这些新兴服务在现代产业链、价值链中处于高端环节,是获取竞争优势的制高点。它们不仅正从根本上改变世界服务业的发展模式,也对各国在世界产业链中的地位、利益产生重大影响,成为决定各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然而,我国的新兴服务企业规模总体上仍然偏小,研发投入较低,国际化经验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差,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

6.部分关键技术有所突破,共性支撑技术仍较薄弱

我国在集成电路和软件、网络和通信、计算机和数字电视等领域的技术有所突破;共性支撑技术仍然比较薄弱,是制约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集成电路和软件技术领域的发展突破了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瓶颈。中国芯工程取得明显成效,“龙芯”、“方舟”、“北大众志”等一批国内自主设计的专用CPU相继研制成功;海信数字视频处理芯片打破了我国彩电行业核心芯片长期以来依赖国外的现状。中文Linux操作系统及其重大应用进展顺利,开发的商用中文Linux操作系统初步应用于部分行业和信息化工程。

在网络和通信技术领域,我国技术及产品研发、网络装备和应用水平方面逐步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相关标准的制订有所突破。TD‐SCDMA是我国自主研发并提出的3G三大主流国际标准之一,这是我国在该领域第一次提出的国际标准。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国内企业研制成功“GT800”和“GOTA”数字集群系统,并开始大规模商用。光通信领域我国提出了多项国际标准,商用光通信系统与国外先进水平同步;下一代网络技术与产品研发取得积极进展。

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电视领域,科研开发取得一批丰硕的成果:万亿次大规模计算机系统问世,高性能计算机和服务器研发成功且得到应用;以数字电视为代表的数字音视频技术研发成果丰硕,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新一代数字光盘技术、高清晰度电视地面传输技术、机卡分离技术等研发和产业化取得了较大进展。

7.发展环境逐步改善,但仍不利于现代服务业的成长发育

党的“十五大”以来,我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环境正在逐步得到改善和优化。

①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先后多次明确提出了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决心和思路。国家一方面在“十七大”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长期科技规划等重要文件中反复强调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还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文件)、******《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和政策措施来促进和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②支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科研环境得到政府的着力引导。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将“现代服务业信息支撑技术及大型软件”列为优先主题之后,现代服务业的共性技术研究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已列入国家科技规划,科技部门对现代服务业共性技术和公共平台的支持大大加强。③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日益开放。自加入WTO以来,中国政府按照承诺逐步加快了服务领域的开放步伐,允许外资企业进入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同时允许部分国有大型企业在海外上市。④各部委、高校、基地、协会等先后组织实施了一系列人才培养工程,支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人才环境初现雏形。2001年教育部下发《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通知》;2005年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发文在全国40所高校成立了“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很多高校单独设立了动画学院,开展数字动漫教学的学校数量迅速增加。当前仍然存在诸多制约现代服务业成长和发育的因素。①缺乏统一的分类指导与协调管理。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现代金融、数字旅游等领域的科研和管理工作都不是靠一两个部门就能够完成的,需要跨行业的协同攻关和跨部门的协调管理。然而,当前我国对现代服务业的分类缺乏有力的指导,又无统一的协调管理部门,不同部门职能之间既有重复,又有空白点。②存在体制和机制性约束。当前,我国在教育、科研、文化、医疗等领域仍存在准入门槛障碍、政策限制和一些不合理的行政性垄断规定。并且,不同领域或部门之间的限制太多,同一领域或部门内部,政府干预、门槛设置过多。③缺乏面向产业发展的高级人才。我国服务业长期以来受到政府、地方及本行业的保护,缺乏竞争意识,管理手段较落后,没有充分重视人才的培养,金融、教育、电信、交通运输、物流等行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

3.3 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现代服务业虽然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在思想观念、有效市场需求、政策体系、制度环境、人才储备等方面都面临矛盾和困难。

1.对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不够

现代服务经济是服务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目前人们对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必要性、紧迫性,及其发展规律、运行机制、开放路径等方面的认识不深、重视不够,具体表现如下。

(1)把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发展先进制造业完全对立起来。部分地方往往只看到现代服务业对GDP、地方财政收入的直接贡献有限,并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却忽视了现代服务业在促进市场经济发育、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就业、提升国民经济运行质量等长远方面的重大作用。事实上,当前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要通过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来进一步促进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也是走新兴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

(2)对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紧迫性的认识不到位。现代服务业是一个机遇性产业,一旦丧失了良机,就难以获得第二次赶超的机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金融、物流、教育、医疗等传统服务领域发展较慢,但在互联网、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领域涌现了一大批极具竞争力的骨干企业,拥有与发达国家及跨国公司同台竞技的实力和机会。在当前国际产业转移正在由制造业逐步转向服务业的大背景下,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进政策,积极承接国际大型服务企业的转移,大力扶持本地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兴服务企业,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

(3)对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够深入。我国对推进工业发展的方法相对较为成熟,但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规律、特点、趋势认识不足。在制定引导政策、优化发展环境的过程中,没有针对现代服务业的特点,没有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问题和规律入手,而是直接照搬传统制造业的方法和手段。如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对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教育医疗等公益性事业与产业化的关系把握不当。

(3)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路径的选择尚不清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实施了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因此,我国在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制造基地的同时,也面临着本土企业弱小、产业附加值较低、竞争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可以说,这种开放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制造业核心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与创新成果的应用。随着全球产业向服务业的转移,现代服务业将成为外资进入的重要领域,我国仍然面临本土服务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同时,在一些服务业领域还存在外资“超国民待遇”。因此,现代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尚未找到一条有利于培育我国服务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新路径。

(4)服务业的监管制度改革的方向不清晰。服务业是一个需要适度监管的领域,过度监管或不当监管也会出现问题。当前,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准入门槛普遍高于工业,一些行业对非国有经济和外资也没有完全开放;针对服务业的管制政策也远远多于制造业。过多的政策与监管措施,不仅不利于服务业的招商引资,还往往使得服务业很难进入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大盘子。

2.支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有效需求不足

现代服务业的门类虽然很多,但真正可面向全球发展的服务业的产品形态非常有限。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当地的市场和资源联系紧密,其发展水平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连,与服务对象本身的发展水平也一致。中国经济所处的阶段导致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有效需求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