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文集
21147200000026

第26章 高教强国战略分析——高水平大学建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分析

胡光宇 袁本涛

摘要:高水平大学是科技创新系统的主力军,是知识创新系统的核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轴心。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水平大学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我国的教育国际竞争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我国实现202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障。高教强国是科教兴国战略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实现。文章分析了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及要求,阐述了高教强国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关系及意义和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关键词:高水平大学;高教强国;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已经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教育阶段,我国已成为高等教育大国。在经历教育系统的一系列改革和发展之后,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核心的高水平大学建设成为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重大决策。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重点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2020教育发展改革目标提出要“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因此,开展高教强国战略研究,分析高水平大学建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无论是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还是对整个国家的科技进步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及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思维方式、新的发展道路和新的发展模式。它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发展进程中的现实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是顺应世界潮流、应对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发展,出发点和归宿是以人为本,特点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正处在“十一五”的收官阶段和新的五年计划“十二五”规划阶段。“十二五”阶段,将是中国崛起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届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基本纳入科学发展轨道。从外部环境来看,“十二五”时期是全球治理格局和国际秩序大调整、大变动的时期,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安全等不确定因素显著激增,因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国际经济形势更加严峻复杂。从内部环境来看,虽然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但中国仍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城镇化、工业化、知识信息化、基础设施现代化高速发展;“十二五”仍然也是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凸显时期,高收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传统增长方式可能不会发生根本转变,这将加剧了资源压力,进口需求增大,生态基础十分脆弱,环境形势非常严峻,气候变化更加异常,人与自然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1]。

在“十二五”期间,这种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第一,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第二,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三,必须提高全面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第四,必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五,必须走绿色发展、建设绿色中国的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第六,必须深化改革、全面开放,构建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第七,必须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积极主动应对国际挑战,从国际国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第八,必须提高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坚持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方针,不断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的能力[1]。

二、高教强国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关系及意义

何为高教强国?顾名思义,高教强国指通过发展高等教育来实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利用高等教育的成果达到国家富强的目标。高教强国是科教兴国战略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形式。

高等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大学,现代大学是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于一身的多功能组织,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创造性人才、形成各个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竞争优势的重要任务,高教强国的落实是通过大学的具体功能来实现的[2]。事实上,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转移早已表明:高水平大学的兴起带来国家的振兴。高水平大学作为一个国家发达、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推动力量,已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历史昭示人们,兴办高水平大学是发达国家取得科技与社会经济发展世界领先地位的法宝,也是发展中国家增强国家创新能力、赶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振兴国家的历史选择。

“十二五”时期内外部环境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要完成这些目标和要求,建立创新型国家及创新型社会,最终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依靠高等教育和高水平大学的发展。大学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是其他任何组织所无法替代的,大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程。

三、高水平大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我们将大学的外部性界定为大学开展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区域合作等活动对相关者或公共领域所产生的溢出效应。一所高水平大学的外溢性就表现为科学的正外部性、技术的正外部性和人才的正外部性。高教强国的内容就是通过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升我国大学的正外部性,充分发挥高水平大学的正外部性,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一大批科学研究的成果;提供大量新型的技术;培养众多优秀的国家栋梁、大量勇攀科学高峰的学术大师、共和国建设事业的兴业之士、党政军各级领导的治国人才[2]。

根据高水平大学外部性的差异我们将高水平大学界定为三类。一类是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另一类是指在某一领域内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声望的专业性、研究型大学,如中国农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第三类高水平大学较为特殊,他们并不具有世界级的声望和影响力,在一些领域的研究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对于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保障。这一类大学包括国防科技大学、空军工程大学等高水平的军事院校。这三类高水平大学在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范围内发挥自己的外部性,尤其是通过产学研结合,高水平大学将自身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高等教育尤其是高水平大学的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可以通过对不同省份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情况来分析高教强国战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我们选取了全国各省(不含港澳台)的生均教育经费、师生比、专任教师中级以上职称率、生均校舍面积、生均图书藏量这五个(也可进一步扩充到多个)反映高等教育资源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各省高等教育资源的评价分数,并将其换算成较为容易比较的标准分。

由于选取的指标较少,这一评分结果并不能精确地反映各省的高等教育发展的排名状况,但是从中我们依然能得到一些启示。

以河北省为例,它的教育资源排名在全国的倒数第3位,2006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有15%,也处于全国较低水平,可以说河北省的高等教育在质和量上都比较落后。而河北省的经济发展以高能耗、高污染的钢铁业为主,轻工业和高科技产业较为落后;全省人均收入较低,居民生活水平不高;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极度缺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由于河北高等教育的落后,使得河北的经济长期依赖资源能源消耗和投资拉动,没有形成科技创新能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困难。

而北京作为全国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城市,拥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一批高水平大学,这些高水平大学培养的人才和研究成果使得北京市成为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形成了中关村科技园区。2007年中关村占到了北京市经济总量的18%,北京市的产业调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都离不开这些高水平大学的贡献。

四、高等教育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降低经济社会发展成本

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就是要把经济发展的负面效应和代价减低到最低程度,或者说将经济发展成本降到最低。经济发展成本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获得发展而支付的全部成本费用,它是把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和良性循环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综合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成本支出。从广义看,经济发展成本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自然成本,包括资源成本、生态成本、环境成本;二是人文成本,包括制度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和社会稳定成本。

根据OECD定义,“知识经济是直接依据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的经济”。换言之,知识经济就是创新经济、信息经济、人才经济。而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建设上具备的核心功能与巨大作用,决定了高等教育对于推动知识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

从广义经济发展成本出发,借鉴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我们可构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型:

Cw=M+Cn+Cs

Cn=Cen+Cre+Cec(t)

Cs=Cin+Chr+Cst

NRd=AkαEβL1-α-β-M-Cw

其中:NRd表示生产净收益,A为技术进步,K为资本投入,E为资源约束,L为人力资本投入,且满足0<α<1,0<β<1,1-α-β>0。Cw表示经济发展总成本,M为生产成本(中间投入),Cec(t)表示具有时间效益的生态成本。

从该模型不难看出,经济发展成本的降低对于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成本的概念,我们在六大成本中各选取一个指标,对比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成本。这六大指标分别是:资源成本——资源税;环境成本——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生态成本——地质灾害防治投资;制度成本——行政管理费;人力资源成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稳定成本——交通事故与火灾事故经济损失。

计算出各地区单位GDP消耗经济发展成本、单位GDP消耗自然成本的差异。从单位GDP消耗经济发展成本看,西藏、安徽、北京居前3位;从单位GDP消耗自然成本,山西高居榜首,这与山西的“黑手经济”发展模式密切相关。

从自然成本看,资源成本的降低关键在于“资源使用效率和新能源替代率的提高”;环境成本的降低关键在于“循环使用率和三废治理率的提高”;生态成本是由于自然资源过度利用和环境破坏而引发所形成,因而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的降低自然会促使生态成本降低。从人文成本看,其成本降低的关键在于“组织创新以及高素质人才的参与”。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知识经济的作用与贡献。

知识经济无疑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降低社会稳定成本和制度成本。显然,知识经济的发展将全面降低经济发展成本中的自然成本和人文成本。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认为,高等教育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成本降低、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高水平大学建设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降低经济社会发展成本,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创新型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大力开展高水平大学建设,通过建设高教强国是202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胡鞍钢.中国:走向2015[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

[2]刘春惠.试论大学功能的扩展[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12).

[3]胡鞍钢.名牌大学与中国改革——以清华大学为例[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