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健康体检和常见疾病的检验结果解读
21149200000013

第13章 检验结果的解读(4)

④HBsAg、抗HBe、抗HBc阳性,俗称“小三阳”,表示急、慢性乙肝,病毒复制程度低,传染性弱。

⑤HBsAg、HBeAg、抗HBc阳性,俗称“大三阳”,表示急、慢性乙肝,提示HBV复制,HBV携带状态,传染性强。

⑥HBsAg、HBeAg阳性,表示急性乙肝早期或慢性HBV携带者,有较强传染性。

⑦抗HBs阳性,表示有HBV感染史、已恢复,或接种乙肝疫苗后有免疫力。

⑧抗HBs、抗HBc阳性,表示HBV感染恢复阶段,有一定免疫力。

⑨抗HBs、抗HBe、抗HBc阳性,表示急性HBV感染后已康复,有一定免疫力。

⑩抗HBc阳性,表示既往感染过HBV,急性HBV感染窗口期,有一定传染性。

皕瑏瑡抗HBe、抗HBc阳性,表示既往感染过HBV,急性HBV感染恢复,少数仍有传染性。

皕瑏瑢HBsAg、抗HBs阳性,表示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皕瑏瑣HBsAg、抗HBs、HBeAg、抗HBc阳性,表示HBsAg免疫复合物,新的不同亚型的再感染,有较强传染性。

4.乙型肝炎病毒前S(英文缩写PreS)、乙型肝炎

病毒前S(英文缩写PreS)及相应抗体

【参考值】

阴性

【解读要点】

(1)PreS是乙肝病毒表面的蛋白成分,它能增强HBsAg的免疫原性,同时有助于乙肝病毒吸附至肝细胞,是乙肝病毒入侵肝细胞的主要结构成分之一。

PreS阳性提示病毒复制活跃,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2)抗preS抗体是乙肝病毒的中和抗体,能阻止乙肝病毒入侵肝细胞,患者体内若出现此种抗体,表明病情好转,趋向痊愈。

(3)检测患者体内的抗PreS抗体对观察乙肝的预后,特别是急性乙型肝炎的预后有重要意义,若抗PreS抗体较早出现,提示预后良好。

(4)PreS、抗preS抗体检测的解读与PreS、抗PreS抗体相似。

5.乙型肝炎病毒核酸DNA(英文缩写HBV DNA)

【参考值范围】

<5.0*10Copies/ml

【解读要点】

(1)定期检测、动态观察HBV DNA病毒载量变化,可了解病毒的复制程度及其传染性。

(2)HBV DNA阳性即>5.0*10Copies/ml,表示病毒有复制,有传染性;HBV DNA复制水平越高表明其传染性越强。

(3)观察疗效:如果检测数据仅在一个数量级范围的变化波动,说明结果无大变化,抗病毒治疗无效果;如果数据显示HBV-DNA含量持续下降,然后维持在很低的水平,或在检测方法的检测下限之下,说明抗病毒治疗有效。

6.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基因——YMDD基因

【参考值】

YMDD基因型(或野生株)

【解读要点】

(1)在应用核苷(酸)类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如拉米夫定应用治疗6~9个月以上可出现YMDD变异而产生耐药性。YMDD变异分为两种:YVDD,YIDD。

(2)如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检测到(出现)YMDD变异株(或YVDD、YIDD基因型)提示可能出现耐药,应结合HBV DNA载量、ALT值,综合判断是否更换药物。

7.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英文缩写抗-HCV)

【参考值】

阴性

【解读要点】

(1)抗-HCV是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特异性抗体,但不是中和抗体。

(2)抗-HCV阳性,表示有HCV感染。

8.丙型肝炎病毒核酸RNA(英文缩写HCV RNA)

【参考值】

<5.0*10Copies/ml

【解读要点】

(1)HCV RNA阳性即>5.0*10Copies/ml,表示感染了HCV,病毒在复制,有传染性。

(2)HCV RNA是急性感染的标志,感染早期可呈间歇性阳性,后期呈阳性。因此,HCV RNA阴性不能排除感染。

(3)HCV RNA病毒载量的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疾病的进展无绝对相关性,但可以作为抗病毒疗效评估的观察指标。

9.丁型肝炎病毒(英文缩写HDV,HDVAg,抗-HDV)

【参考值】

阴性

【解读要点】

(1)丁型肝炎不能单独发病,而是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或是乙型肝炎的基础上发病。因为丁型肝炎病毒为缺陷负链RNA病毒,是乙型肝炎病毒的专性共生体,在乙型肝炎病毒和其他嗜肝DNA病毒的辅助下才能复制和传播。

(2)丁型肝炎抗原(HDVAg)阳性见于乙型肝炎合并丁型肝炎者,表示有传染性。

(3)抗HDV IgM阳性,提示近期感染了丁型肝炎病毒,因与乙型肝炎合并感染,可引起乙型肝炎症状加重。

(4)抗HDV IgG阳性,表示既往有感染史。

10.戊型肝炎病毒抗体(英文缩写抗-HEV)

【参考值】

阴性

【解读要点】

(1)抗HEV IgM阳性,表示近期感染急性戊型肝炎。

(2)抗HEV IgG阳性,表示既往有感染过戊型肝炎病史或戊型肝炎恢复期。

11.庚型肝炎病毒抗体(英文缩写抗-HGV)

【参考值】

阴性

【解读要点】

抗-HGV抗体阳性,表示感染或曾经感染庚型肝炎病毒。

七、肾功能检验结果的解读

1.尿素(或尿素氮;英文缩写UREA,BUN)

【参考值范围】

以尿素计算: 2.86~8.20mmol/L(17.2~49.2mg/dl)

以尿素氮计算:2.86~8.20mmol/L(8.01~22.96mg/dl)

【解读要点】

(1)血液中尿素所含的氮称为尿素氮。尿素是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的最终产物,它在肝脏合成,经肾小球过滤排出。测定血液中的尿素可以了解肾小球滤过功能。

(2)血液中的尿素含量随着饮食中的蛋白质多少而成比例地改变。高蛋白饮食可能引起尿素轻微升高,如果肝肾都很好只是尿素轻微的升高,一般来说饮食上的原因可能性较大。

(3)病理性血液尿素增高:①肾前性疾病:最重要的原因是失水,任何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因为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低而血液尿素增加;②肾性疾病:肾小球肾炎、肾病晚期、肾衰竭、慢性肾盂肾炎等;③肾后性疾病:所有可能使尿路阻塞的因素。

(4)血液尿素降低:除孕妇以及低蛋白高糖饮食者以外,常见于肝功能衰竭者。

2.血清肌酐(英文缩写CRE)

【参考值范围】

连续监测法

男性53~97μmol/L(0.60~1.10mg/dl)

女性44~80μmol/L(0.50~0.90mg/dl)

终点法

男性44~133μmol/L(0.50~1.50mg/dl)

女性70~106μmol/L(0.80~1.20mg/dl)

【解读要点】

(1)肾病初期,血清肌酐通常不升高,直至出现肾脏实质性损害,血清肌酐才开始升高。所以若是尿素升高伴随着肌酐升高,一定要尽快求助于肾内科医师。

(2)血清肌酐主要应用于晚期肾脏疾病的判断与评估。

3.尿酸(英文缩写UA)

【参考值范围】

男性149~416μmol/L(2.5~7.0mg/dl)

女性89~357μmol/L(1.5~6.0mg/dl)

【解读要点】

(1)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饮食中的嘌呤会影响尿酸,若在短时间内大量地吃嘌呤含量高的海鲜和啤酒,可能导致尿酸的快速升高。

(2)有痛风临床表现同时血清尿酸增高,即可诊断为痛风,但不是所有尿酸增高都是痛风。

(3)肾脏疾病、年龄老化、血液病、血压高也会有尿酸增高的表现。

4.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胱抑素C,英文缩写

CyS C)

【参考值范围】

0.59~1.03mg/L(不同厂家试剂参考值有所不同)

【解读要点】

(1)胱抑素C是一种低分子量蛋白质,是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理想的标志物,作为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反映肾功能受损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尤其对发现早期轻度肾功能受损的能力较好。

(2)肾脏损害,肾小球受损时,血清胱抑素C升高。

5.尿液微量白蛋白(英文缩写mAlb)

【参考值范围】

2.0~13.4mg/24小时尿;晨尿0.5~9.2mg/L;随意尿0.62~11.0mg/L(不同厂家试剂参考值有所不同)

【解读要点】

(1)尿液微量白蛋白增多提示肾小球病变向慢性过渡。

(2)尿液微量白蛋白升高常见于糖尿病肾病,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

6.尿液α微球蛋白(英文缩写α-MG)

【参考值范围】

0.94~3.34mg/24小时尿(不同厂家试剂参考值有所不同)

【解读要点】

(1)尿液α-MG是肾近曲小管损害的标志蛋白,用于对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判断。

(2)肾小球肾小管病变时增高。

7.尿液β微球蛋白(英文缩写β-MG)

【参考值范围】

0.03~0.37mg/L(不同厂家试剂参考值有所不同)

【解读要点】

(1)尿液中β-MG排出增高,说明肾小管重吸收障碍,称为肾小管性蛋白尿,可以与以白蛋白为主的肾小球性蛋白尿相区别。

(2)尿液β-MG增高,常见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糖尿病肾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病、慢性肝炎等。

老年人也高于常人。

8.尿液N-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英文缩写NAG)

【参考值范围】

尿液中NAG呈偏态分布,中位数9.13U/g肌酐,第95百分位数16.10U/g肌酐。(不同厂家试剂参考值有所不同)

【解读要点】

(1)尿NAG增高是肾小管损伤的早期指标,常见于急性和慢性肾炎、休克引起的肾衰竭、肾病综合征、中毒性肾病;流行性出血热时增高。

(2)可以反映早期肾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3)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晚期、肝组织有纤维化倾向时增高。

9.尿液转铁蛋白(英文缩写MTFU;TRF)

【参考值范围】

<2mg/L(不同厂家试剂参考值有所不同)

【解读要点】

尿液TRF反映糖尿病早期肾小球损伤,TRF增高主要见于糖尿病肾病。

八、血糖等糖尿病相关项目检验结果的解读

糖尿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有关糖尿病的检验项目很多,各有不同的用途。为了让读者对糖尿病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我们在这里除了介绍各相关项目的检验结果解读外,同时介绍一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依据是血糖值和临床症状。以下诊断标准是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公布,同年得到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等认同,并建议在中国执行。

(1)确诊为糖尿病

①具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血糖≥11.1mmol/L。

②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血糖≥11.1mmol/L应再重复一次,仍达以上值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③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血糖≥11.1mmol/L,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mmol/L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2)可排除糖尿病

①如糖耐量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为糖耐量减低;如空腹血糖6.1~7.0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均不诊断为糖尿病。

②若餐后血糖<7.8mmol/L及空腹血糖<5.6mmol/L,可以排除糖尿病。

2.空腹血糖(英文缩写FSG)

【参考值范围】

3.89~6.11mmol/L(70~110mg/dl)

【解读要点】

(1)空腹血糖6.12~7.00mmol/L(110~126mg/dl)为空腹血糖受损;>7.00mmol/L(>126mg/dl)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2)饭后1~2小时;吃过高糖食物后;或精神紧张时,均可出现生理性高血糖。

(3)在饥饿,或剧烈运动后,可出现生理性低血糖。

(4)病理性高血糖,可见于:①1型、2型糖尿病和妊娠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②颅内出血、颅脑外伤、脑膜炎等可导致颅内压升高时;③呕吐、腹泻、发高烧等导致脱水使血液浓缩,血糖轻度升高。

(5)病理性低血糖,可见于:①胰岛β细胞增生或肿瘤使胰岛素分泌增加;②由于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如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③严重肝病时血糖降低,如肝脏贮存的糖原不足及糖异生功能下降,导致肝脏不能有效地调节血糖。

(6)按照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之间为空腹血糖受损;餐后2小时或糖耐量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为糖耐量减低;均不诊断为糖尿病”。实际上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之间、餐后2小时或糖耐量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这样的人群为数不少,这部分人即为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减低,他们虽然还够不上戴上“糖尿病”的帽子,但离这顶帽子已不远了,因此不能掉以轻心,而要以积极的姿态去面对。此时,他们若能控制饮食,增强锻炼,并在内分泌科医师指导下进行医疗干预,那么,戴上“糖尿病”帽子的时间有可能延缓三五年甚至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