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探索与实践:浙江工业大学干部理论学习文选
21149400000029

第29章 机械工程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1)

潘柏松

一、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机械工程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内涵

1994年,美国工程教育学会发表了《面对变化世界的工程教育》一文;同年,麻省理工学院(MIT)工学院院长乔尔·莫西斯提出了该院名为《大工程观与工程集成教育》的长期规划;199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表了《重建工程教育:集中于变革——NSF工程教育专题讨论会报告》。这一系列的报告集中体现了一种思想,那就是面对变化了的当今世界,工程教育必须改革。美国工程教育掀起了“回归工程”的浪潮,提出建立“大工程观”。这一理念主要是针对传统工程教育过分强调专业化、科学化从而割裂了工程本身这种现象提出来的。因此,所谓“回归工程”,实际上就是回归工程的本来涵义,这一涵义不再是狭窄的科学与技术涵义,而是建立在科学与技术之上的包括社会经济、文化、道德、环境等多因素的大工程涵义[1]。

基于大工程观思想,瑞典查尔姆斯技术学院、瑞典林克平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技术学院等4所前沿的工程大学于2001年合作开发了一个新型的工程教育模型,称为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即“构想-设计-实施-操作”)。

CDIO工程教育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目标:必须掌握基础技术中深厚的应用知识;培养善于构思-设计-实现-运作新产品/系统的技能;能完成复杂的系统工程;能适应现代化开发团队和开发环境。从技术知识与推理,个人和职业的技能和特质,人际技能,在企业和社会的环境下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等四大方面给出了培养大纲[2]。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浙江省等沿海地区形成了明显的区域经济特征,经济总量发展速度迅速。浙江年产值亿元以上的特色经济区共有519个,“区域块状经济”分布于全省各地,在地理版图上形成块状明显、色彩斑斓的“经济马赛克”,其中,工业总产值超过300亿元的区块有14个,工业总产值在200亿~300亿元的区块有7个。从总体情况来看,区域经济带主要由轻纺和机械两大产业组成,多数处于产业集群的初级形态。正像德国的工业区位论鼻祖韦伯所说,尚处于通过企业自身扩大而产生集聚优势的初始阶段,还没有进入高级阶段,即各个企业通过相互联系的组织而地方工业化,主要优势是低成本,以获取外部效益为主,模仿多于创新,产品技术含量低,个别企业存在“一流设备、二流管理、三流产品”的现象。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两方面:

其一,一些“块状经济”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其二,不少“块状经济”远不是创新型的产业集群。中小企业在区域经济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中小企业较为普遍地存在规模偏小、人才紧缺、知识创新和技术研发能力薄弱等现象,同时,面对经济竞争环境,具有急需提高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3][4]。浙江工业大学等地方教学研究型大学承担着为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培养大量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任务,企业的发展需求也为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综合分析CDIO工程教育大纲和区域经济带的产业特征,机械工程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应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

(1)基于大工程思想,在深刻理解区域经济带制造业的产业发展历史和产业文化的基础上,能够综合分析和把握社会经济、文化、道德、环境等要素,具有内在的、主动的、持续的知识和技术创新动力。

(2)具有宽厚的科学和工程知识,较强的复杂工程问题发现、定义与解决能力、系统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以及团队领导能力。

(3)对区域经济带产业的产品和技术具有一定的了解和创新实践基础,能够较快地融入企业的创新团队。

二、面向区域经济的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一体化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在浙江省等沿海地区的区域经济带中,围绕制造业(如模具、汽车、制冷等)行业形成了一批互相协作的区域企业集群。企业集群以中小企业为主,单个企业往往存在规模偏小、知识创新和技术研发能力薄弱等情况,同时,具有不少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共性问题。面对经济全球化和能源、环境等突出问题,人才和创新能力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此,构建面向区域经济的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一体化的产学研合作组织对于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和科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区域经济产学研联盟是由地方政府、大学和区域企业集群三方共同构成的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共同体。(1)政府做好区域产业结构特征分析,以政策为载体,鼓励和组织企业群参与产学研联盟,参加联盟的架构和运作机制的制定等工作。(2)高校作为产学研合作的主力军,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教学科研平台,协助政府做好联盟的架构和运作工作,根据区域企业集群的科技和人才需求,规划人才培养模式,调研企业的技术创新共性问题,组织高水平教师和学生参与联盟的知识创新,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3)企业应立足于中长期发展目标,利用产学研联盟的知识和人才平台,规划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目标,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吸引教师到企业开展科研工作,吸收学生到企业开展创新实践,在共同参与知识创新过程中吸引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基于区域经济产学研联盟的机械工程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一)构建基于区域产学研联盟的机械工程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

引入CDIO工程教育大纲,根据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机械工程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内涵,按照认知和能力发展规律,依托区域经济产学研联盟,构建基本认知、创新社会实践、实验教学、工程创新实践等四方面的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实施主动实践,培养学生具有宽厚的科学和工程知识,较强的工程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系统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