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探索与实践:浙江工业大学干部理论学习文选
21149400000036

第36章 创新平台的概念甄别与构建策略(2)

三、有效运作的创新平台的构建策略

创新平台的以上特征属性,使得它实现创新功能成为了可能,但这并不是说创新平台具有与生俱来的创新能力。是否能有效地开展创新活动、激发创新活力、发展创新文化、转化创新成果,取决于创新平台能否有效地运作。而创新平台的有效运作,一方面,取决于政府政策支撑、资金投入、制度保障、知识产权保护等外部条件因素;另一方面,更取决于创新平台内部运作机制、自我成长能力等因素。就创新平台自身成长发展而言,创新平台构建应包括以下策略。

(一)战略目标导向策略

一方面,创新平台建设要具有明确的目标与特色。稳定的目标与鲜明的特色方向是创新平台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应该成为平台建设的工作追求和行动方向。另一方面,创新平台的建设目标应具有战略性。要能适应国家和区域科学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战略布局,瞄准国内、国际重大科学前沿问题或热点问题,选择和确定重大的研究领域和创新方向,有效发挥和挖掘创新资源、创新要素,形成能持续发展的创新特色,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战略目标的制定应着重围绕国家和地方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中明确的重大专项、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开展。基于战略目标导向策略,创新平台诸多创新要素的汇聚,要努力从个体自发参与向有组织合作转变,从项目合作组建向战略导向聚合转变。

(二)创新能力核心策略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创新平台构建的源起,因此,在创新平台建设中要充分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平台建设的核心位置,充分发挥平台集聚创新要素的优势,带动本领域本区域科技进步。创新平台不是大型的生产场所,创新理应成为它的基本属性。从平台目标设定而言,从事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应该是创新平台的历史使命以及理应具备的敏锐回应;从平台队伍组建而言,研究团队、平台旗帜性带头人要具备学术领先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基础;从平台资源配置而言,要具备开展创新活动的基础条件。

(三)和谐有序聚合策略

创新平台由诸创新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但优质资源的简单堆砌成就不了运作良好的创新平台。只有通过系统集成、优化配置,产生“聚合”效应,才能保持创新平台整体功能最大化和资源结构最优化。而要使创新平台产生聚合效应,首先,要坚持系统原则,正确把握和处理平台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关系,平台系统与其他创新载体的关系,平台系统内部的人才系统、物质系统、信息系统等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其次,要积极探索组织模式的变革,研究各创新要素合作下的人才组织再造,促进学科交叉、优秀人才联合。第三,要有效整合资源要素,全面梳理各创新要素的优势、特长、条件、基础,根据平台战略需求,通过有选择的综合交叉,把各要素所具有的资源进行最优化的组装,使其具有无穷的可能性和无限的发展潜能。要以开放的思路、市场的办法集聚和配置创新要素,在创新过程中通过使各种管理要素对象、手段乃至管理主体之间形成超乎一般协调关系的状态,各元素、对象之间不仅互补匹配,而且相互融合,系统有序度达到最大,平台的整体管理力和管理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取得聚变放大效果,从而使平台在该领域该区域的科技资源配置最优,创新能力最强,服务水平最高,以提升科学研究的核心竞争力。

(四)科学运作管理策略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效地开展分工合作是保障创新平台运行秩序与活力、提高平台活动效率与效益的必要条件。创新平台成员来自不同的组织,具有不同的学术背景和专业技能,因此需要有效组织来实现共同的学术价值和学术目标。首先,要科学地构建平台的结构系统,避免平台资源的内耗和浪费。其次,要建立和健全平台的动力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参与成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充分发挥平台资源的最大集成效益。第三,要建立高效的决策与协调机制,鼓励各种力量参与,在制度上保障他们的合法利益。第四,要遵循科学研究、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建立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要推进制度创新,形成有利于推进“开放、共享、竞争”,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人员流动、竞争创新的制度环境。

(五)创新文化营造策略

总体而言,创新平台属于学术组织的范畴,成员的知识性、流动性、多元性是其基本属性,因此,平台文化建设至关重要。首先,要倡导团队合作精神。处理好集体价值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大力弘扬团结、友善、自由、民主、勤奋、奉献的团队精神;努力保障平台内部与外部、平台内部各要素之间、成员之间交流与沟通的渠道畅通,增进成员之间的互信与合作。良好的沟通渠道是平台构建包含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流通体系的结构要素,是各创新要素、平台内部成员交流与互动的必要条件。其次,要坚持学术自由。遵循学术研究规律,建立学术人才流动机制和学术动力提升机制,努力塑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鼓励合作、促进共赢”的和谐环境。第三,要形成学习型平台。按照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实现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开展团队学习,进行系统思考[4]。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完善平台制度,优化创新环境,培育创新氛围,弘扬创新文化,倡导创新精神。

(六)持续改进发展策略

与其他组织一样,创新平台一般也要经历投入、成长、成熟、衰退四个阶段。因此创新平台建设中要不断提高自我调整、持续改进能力,要时刻关注平台外部环境系统和内部结构系统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要关注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影响平台健康发展的矛盾、问题和困难,并采取措施及时消除。实际上,创新平台的建设与发展过程就是不断优化、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中,平台自身的运行架构应呈动态开放状,通过及时调整相关的管理参量,保证系统的运行适应外界各种活力要素的流入。围绕战略目标,平台既可以适时向垂直方向发展,吸纳广义创新链各环节上的创新要素,也可以跨区域发展为更大空间范围内同类创新群的联邦式机构,其触角空间甚至可延伸至全球。

参考文献

[1]王毅,等.新产品开发管理新范式.科研管理,1999(5).

[2]黄友瑞.平台:不能承受之重.中国新通信,2005(11).

[3]吴国林.区域技术创新平台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

[4]彼德·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本文获2008年学校中层干部优秀论文一等奖,原载《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第7期,被《新华文摘》2008年第20期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