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纪之初少先队工作新探索
21149800000046

第46章 问题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和研究(1)

绍兴市越城区成章小学 韩晓萍

【内容提要】学校大队部本着预防和发展、整体与个别、尊重与理解相结合的原则,找寻问题少年异常心理表现,探究问题存在原因,共同研究改善措施。除提高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外,主要从“增强家校之间的联系,优化家教心理氛围;健全学校少先队心理辅导网络,努力创设和谐的学习活动环境;与社区共建,尽力创设关爱的社会氛围”等途径帮助问题少年掌握调控自我、发现自我的方法和能力,促进少年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心理健康 问题少年 心理辅导

培养少先队员自信、合作、进取、抗挫、创新等现代人必备的心理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讲,比让他们单纯地接受前人的思维成果和知识信息更重要。

我们少先队辅导员以前总习惯把心理问题归因于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品质行为这两方面,忽视了队员的心理活动和个性发展。在教育工作中常混淆思想、道德和心理问题的界限,作出不科学的教育对策,留下了不少的遗憾。所以我们辅导员应调动情感去尊重、理解队员,多从心理学角度看待队员的问题行为,密切关注队员的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他们,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取得实效,队员才能健康地成长。

正是在此基础上,我校少先队建立了问题少年档案,对问题少年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旨在创设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帮助问题少年掌握调控自我、发现自我的方法和能力,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促进少年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寻问题,剖成因,共研究,使问题少年健康成长

在研究实践中我们发现,人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质的极为复杂的动态过程,制约心理健康,造成心理偏差、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因素也是极为复杂多样的。只有找到病因,才能对症下药。

(一)寻问题

通过调查统计,由于受社会、家庭、学校的影响,目前问题少年的不良心理的主要表现为:

1.学习适应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障碍,多起源于求学初期的心理创伤。由于学习基础差,学习适应困难而产生“恐书症”、“恐校症”,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和教师对队员的期望值过高,要求太严,或任意责备,或遭受嘲笑、歧视而引起紧张心理,最终表现为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考试焦虑、厌学等症状。

2.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易冲动,自我失控,过度焦虑紧张,急躁,爱与人争执,幻想等。这类队员性格孤僻,意志薄弱,对周围的一切不感兴趣,精神萎靡不振。

3.人际交往问题。主要表现为心理闭锁,与父母关系不协调,存在隔阂,关系紧张,故意远离同学、父母、家长,与集体隔离,不合群,做任何事都消极悲观,过于内向,比较胆怯,自卑,心胸狭窄。

4.常见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做事丢三落四,自由散漫,优柔寡断,缺乏自信、自制力,行为鲁莽,逞强好斗,富于攻击性,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等。这类队员比较任性,我行我素,做事不顾后果。

5.个性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尊心、好奇心特别强,过高估计自己,以自我为中心,片面看问题,把错误归于别人,容易嫉妒他人。这类队员比较偏执,自负,虚伪。

(二)剖成因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遗传素质只是给人的心理素质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一个人的心理素质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和自身的行为。当今社会变化急剧,竞争日趋激烈,在现代文明带给人类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活力的同时,来自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冲击,使社会、学校、家庭、自身的要求与个人能力之间产生了矛盾,少先队员的学习和生活也出现了诸多的困惑,造成心理上很大的压力,导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如自卑自怜、自傲自负、自暴自弃、逆反对抗、紧张焦虑、抑郁苦闷、孤独冷漠、沮丧脆弱、迷茫无奈、自作多情、消极厌倦等。这些问题的产生直接来自多方面的因素。

1.学校教育问题。少先队员大部分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生活,学校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着直接的影响。目前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一是教育思想的陈旧。教师以教为中心,为了灌输知识,随意增加队员的课业负担,搞得队员心烦意乱,无法招架。二是教师自身心理的不健康。不当的教育行为时有发生,给队员的心灵造成阴影,甚至是伤害。三是心理教育方法存在着偏差。有的学校虽已开展心理教育,但把心理教育问题纯粹归为德育问题,走上心理教育德育化的老路;有的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化,缺少心理训练活动;有的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心理咨询室或辅导室,是为了应付检查,有名无实。这些都影响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开展,使得队员的心理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

2.家庭环境问题。少先队员是处在家庭这个系统中,孩子有这样那样的心理毛病,很多是家庭这个系统出了问题。其中主要是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而心理环境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水平的决定因素。心理环境包括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还包括祖父母与父母及孩子的关系,以及家长自身的心理素质。有的父母长期不和或离异,孩子的积极健康情绪得不到正常发展,消极情绪发展的结果必然导致孩子寻找“精神刺激”;有的父母教育方式单一,孩子身心发育尚未成熟,识别能力较差,致使孩子难以适从;有的父母教育的观点、内容不正确,造成孩子心理扭曲;有的父母自身心理不健康,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3.社会环境问题。少先队员对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常常很敏感,崇尚时髦,追随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其中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严重地毒害着队员的心灵。特别在当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广泛,各种社会传媒的作用越来越大,生活紧张事件增多,矛盾、冲突、竞争加剧。所有这些现象都会加重队员的心理负担和内心矛盾,影响身心健康。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要预防和矫治问题少年的异常心理,必须从内因入手,改善外因。

(三)共研究

找到了症结所在,课题组成员共同研究,采取了以下三方面的措施。

1.增强家校之间的联系,优化家教心理氛围。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父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主要帮助家长认识——心理健康是少年发展的重要目标;帮助家长了解——家庭心理辅导的内容和途径;组织指导家长学习——家庭心理教育和辅导的方法。并采取了以下措施:

(1)定期开家长会。每学期全校召开家长会至少一次,我们邀请绍兴文理学院心理学专家林慧莲老师作讲座,组织观看《赏识教育》录像,课题组成员对队员产生的问题作讲座等,使家长对孩子成长中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引起足够的重视。

(2)印发“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请家长认真阅读,并请家长积极撰写读后心得,及时反馈。

(3)开通心灵热线,设置“家校信箱”,“家校联系册”,“共同关心联系卡”,与家长及时联系,解答、探索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提出的种种疑难问题。

(4)组织家访,上门辅导。通过家访,能更准确地找到家庭教育中的误区,端正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使家长意识到不当的家教对孩子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尽量使这种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5)开设网上家教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