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纪之初少先队工作新探索
21149800000047

第47章 问题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和研究(2)

2.建全少先队心理辅导网络,努力创设和谐的学习活动环境。

(1)优化校园环境。我们在校园环境做到净化、绿化、美化的基础上,设计了“微笑长廊”,“伟人走廊”,“巧手展廊”,……伟人像,伟人事迹介绍激励队员不断进取;一幅幅队员的作品展示着孩子们的成功;充满生机而内容各异的语句引起队员无限的想象,透着深深的暖意;楼梯口、走廊上“我爱我们的校园”,“今天你开心吗”,“你棒,我更棒”等富有个性的标语呼唤着一个个美好的愿望。

(2)建立队员个性心理记录档案。对队员的个性心理记录建档,并通过对这些原始材料的汇集、分类和分析,确定队员个性心理特征。重视队员的意志、情感需要,熟悉他们的性格、兴趣、爱好、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和感情需要,尤其对他们比较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征,慎重对待和妥善引导,为他们发挥潜能、实现目标创造和提供良好的条件。

(3)建立心理辅导室。为了能有针对性地对队员在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偏差进行疏导和纠正,鼓励队员自助自教,学校设立了“心理辅导室”。每星期一、三、五中午,三名辅导员轮流坐班,接受队员的咨询,进行个别辅导。这对问题少年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但能大胆地走进“心理辅导室”的队员并不多。我们发现原因有二:一是“心理辅导室”设在校长室隔壁,队员多少有些害怕;二是“心理辅导室”这个名字太玄乎,队员怕同学误解自己有心理疾病。于是,我们马上“搬家”,在校园的僻静处,精心布置了一间极有说悄悄话氛围的小屋,改名“心灵小屋”。这一搬一改,使同学们打消了顾虑,能大胆地找辅导老师倾吐自己的烦恼了。“心灵小屋”也因此成了队员和老师们交流沟通的渠道。

(4)设置信箱。学校设置“你有烦恼吗——请告诉我”信箱,各班也相继设起了“心之桥”、“心语”信箱,及时和队员沟通,及早发现问题,及早解开队员心理上的困惑。

(5)成立心理协会。面向全体的心理辅导毕竟受时间、场地等因素所限,不能照顾到每个同学。据此,我们由面到点,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各个中队,成立中队心理协会。中队长是会长,每月一次集会,一次集会一个主题,一次集会解决一个问题。如某中队成立了一个“知心朋友沙龙”,在教室里设计一棵心情树,心情好的贴红苹果,有烦恼的贴灰苹果,专门帮助发现中队中的问题人物,帮助其正确地认识自我。协会中的成员同学,通过“我长大了”,“夸夸我自己”等座谈,好多同学都有了明显的长进,而且有些同学通过谈话,找到了自己的优点,树立了信心。

(6)开展主题班队活动。生动有趣的活动设计是心理辅导课的生命力,也是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活泼的活动有助于同学们亲身实践,自我发现,能满足同学们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同学们耐心、坚持、克制、勇于战胜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主题班队会是心理辅导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之一。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通过主题班队会,渗透心理教育的内容,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7)开设团体心理辅导课。在实施心理辅导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问题少年的心理问题是一样的。因此,早在1998年,我们就从提高队员的认识出发,开设了心理辅导课。并根据队员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共性,编印了《队员心理健康教育自助教材》,内容包括认识自我,愉悦自我,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等等。由班主任担任心理辅导老师,利用每周四的信息课和隔周的班队活动课,对队员进行心理辅导。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讨论分析、游戏辅导等形式,帮助队员克服心理弱点,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8)在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培养队员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的主渠道。为此,2001年,我们提出了在学科中渗透心育的研究。特别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角色体验渗透心育的研究。旨在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队员身心发展的规律,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激发队员的学习兴趣。同时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3.与社区共建,尽力创设关爱的社会氛围。社区是个大课堂,是队员学习生活、学习做事、学习做人的重要课堂,也是队员磨砺意志、体验自我的极好场所。学校与鲁迅纪念馆、城监支队、社区居委会等联合开展课题研究。这为问题少年的异常心理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促成效,再思考,探索问题少年成长空间

通过实践和探索,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我校的“问题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一)促成效

1.问题少年异常心理得到初步控制,部分队员已有明显改变。我们通过问卷调查,队员、家长和教师三种座谈会,了解到队员的心理负担明显减轻,队员、家长、辅导员都反映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有效。队员普遍喜欢上心理辅导课,特别喜欢参与到班队活动中。有心理问题的队员通过教育,矫正效果较为明显。

2.家长教育观念有了很大转变。通过辅导员家访,开家长会,很多家长认识到了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更高的热情配合学校工作,投入到孩子教育中。

3.辅导员教育方法有了很大改变。辅导员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教育队员时一改过去简单、粗俗的办法。辅导员自身的心理学理论水平也有显著提高。

在课题研究的带动下,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创了一个新局面,使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朝着有序、有效的方向发展。

(二)再思考

1.家庭教育对队员的心理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的家庭教育仍存在一定的误区,单靠学校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长自身能自觉提高素质,社会能组织一些培训,使每位家长都能成为孩子的合格父母。

2.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对队员的心理健康会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在学校里,队员仿佛生活在“真空”中,但他们是未来的接班人,他们必将随着时代的潮流,进入成年人的社会。那么要从根本上提高新一代的心理素质,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就必须优化、净化社会环境,给他们创造良好的教育和成长条件。这是一件关系到造就合格人才的大事,是一件关系到整个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切不可等闲视之。

总之,问题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只有社会、家庭、学校和谐共振,发挥各自的长处,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让问题少年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郑希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吴发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荟萃.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朱琴芬.孩子的“心”变化——面对高年级小学生的心理难题.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4]李绍才.发展性心理辅导.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5]刘宣文.学校发展性辅导.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注:该论文获2005-2006年度浙江省少先队工作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责任编辑:杨坚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