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纪之初少先队工作新探索
21149800000054

第54章 农村小学少先队假日活动的生存思考

余姚市三七市镇校 陈雪媛

【内容提要】少先队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部分,其作用与影响不言而喻。在当前,农村少先队假日教育状况急需改进。农村少先队假日活动探究性活动的开展,需要辅导员的全心投入,同时需要学科整合,建立载体;挖掘利用社会资源,推进探究活动的开展;注重典型培养,以点带面,积极地铺开假日队活动;以活动质量赢得家长和社会的支持。

【关键词】活动现状 生存思考 对策

一、农村小学少先队假日活动的功效界定

少先队活动作为学校活动教育的一个部分,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与影响不言而喻。而随着5+2学时的实施,与五一、十一长假及寒暑假等假期的冲击,网络游戏等社会不良因素影响的加剧,假日少先队活动的开展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延伸尤为重要。可见,指导好学生的假日活动,通过活动,努力给孩子一些主动权,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便成为我们少先队当前甚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必需的追求。

二、农村学校假日队活动现状分析

面对农村家庭教育的先天不足、校外教育力量的缺乏、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等,许多农村学校基层的辅导员,不无感慨地发现:农村假日活动开展难,难开展。主要表现有:队员参与积极性不高,缺席率高;队员活动能力差,活动目的性不强;活动指导力量不足;没有合适的活动形式吸引学生等等。

在一次对我校4~6年级369名学生的假日生活质量调查中,我们发现48.2%同学自我评价“愉快”;34.4%评价“没感觉”;17.3%评价“不好”。

罗列学生参加的活动,野外体验性活动有抓蛇、钓鱼、爬山、野炊、钓龙虾、挖石蟹等。常规活动有打乒乓、篮球、羽毛球等球类活动,跳橡皮筋,踢毽子,打陀螺,捉迷藏,打弹子等。少部分是玩滑板、赛车等玩具,另外便是看电视,看书,听音乐,打电子游戏等。看来似乎很丰富,但在调查中发现,让他们感觉愉快的主要是参加一些体验性活动,这些活动能激起他们内心一定程度的情感体验,而且活动的形式也集中在自由组合上。对假日队活动他们的态度较冷漠。

与城市相比,农村队员生源、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力量、社会教育资源等均不容乐观,然而,只要我们仔细分析,不难看出其中作为辅导员可以考虑和应该考虑的问题:一是少先队活动缺少载体,孤立无援。二是辅导力量的缺乏,使辅导员仅从少先队角度思考活动,而且,忙于应付。三是辅导员辅导思路不开阔,不善于挖掘资源,不能创造性地依照社会实际开展活动。

三、农村少先队假日活动探究性活动的生存思考

(一)从实践的角度全面理解探究性活动生存的必要

成功的活动应该具备以下特点,假日队活动也是如此: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实效性、目的性、计划性,活动同时还应强调联系社会生活,强调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

探究性活动是指队员以课题的形式,从身边的生活、学习及周围环境中发现问题,通过社会调查、信息搜集、小实验论证等方式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活动方式。它是培养队员从小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进行少先队体验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究活动的感受性体验优势在于活动情感目标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与积累。探究性活动的过程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参与活动,在参与中又使主体积累相应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出对下一次的活动的兴趣。探究性活动重在求知与技能的形成,然而同时也通过种种的体验,带动了情感目标的形成,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活动兴趣。

在当今教育形势下,探究性活动无疑是最符合学生发展需要,教育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活动形式。作为少先队辅导员,应该责无旁贷地以这一活动为基点。

(二)农村假日探究性活动的开展与优势分析

随着教改的层层深入与推进,探究性活动以其目标的整体化,队员主体化,时空开放化,过程社会化,形式科学化的优势迅速占领着教育的各个层面,触及着社会的各个角落,农村自然也不例外。但是,尽管如此,如同其他形式的活动,探究性活动并不能一下子在假日活动中激起。在去年暑假,我们曾经尝试指导过一个“探访大霖山”的探究性活动(大霖山是本地一座山名,抗日战争时期三五支队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后遭日本鬼子扫荡,火烧大霖山道观,百年文物毁于一旦)。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大致了解本乡本土“大霖山”的历史、自然或乡土人情;使学生学会自主地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到探究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中;培养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入手,学会观察、想象,学会用自己独特的眼光看问题,培养搜集、整理、分析概括能力;培养队员强烈的问题意识,一定的创造性思维,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积极探索的坚强意志。活动过程包括寻访当地百姓,了解大霖山有关故事;搜集有关资料,采访大霖山村干部,了解如今的大霖山和过去的大霖山,寻访在日本人火烧大霖山口道观中惟一幸存的道士洪水良爷爷。实地探访遗迹,加深体验,认识过去从没有认识的地方等等。整个活动给我们的思考是:给出目标,激发了兴趣,然后让队员讨论,可以安排什么内容,怎样开展。学生开始时不会讨论。后来老师一个个举例,指导他们怎样为自己搞真正的活动,他们才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机智。活动分自由活动与辅导活动。实地探访中,兴致很高。活动结束,他们说,还想做这样的活动。在寒假时,我们又带领另一批队员搞了“走近农村”的活动,我们参观了养鸡场、养兔场,又参观了草莓大棚。活动给我们的思考也是深刻的。

农村探究活动开展,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农村地广物博,丰富的自然资源为队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可以成为活动探究的源泉。在这里,我们可以抓住任何一个小小的问题,做出许多的大文章。农村广阔的自然背景为队员探究求知提供了最好的源泉。同时,农村也如同城市,各行各业的存在也为探究提供了条件,我们可以抓住任何一种资源开展我们的探究。如小菜场里故事多,种植养殖可探究。角度多,探究点广。

农村假日探究性活动开展要求辅导员的全心投入。通过前面探究活动的尝试,我们相信队员活动的能力,这能力也靠辅导员指点后的养成。

只有通过辅导员一次次精心的辅导,队员才有可能具有对活动的理解,才有可能在积累一个个活动的基础上从最初的模仿发展到最后自主的创造,使队活动真正变成队员需要主动的显现。只有辅导员的全力投入,才有引起队员情感共鸣的可能,才有可能产生活动的效能,进而使队员喜欢上队的活动,形成队活动的良性循环。

四、农村假日探究性活动生存的对策

(一)学科整合,寻找载体

新《队章》第12条表述:“我们的活动:举行队会,组织参观、访问、野营、旅行、故事会,开展文化科学、娱乐游戏、军事体育等各种有意义有趣味的活动,以及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和社会工作。”作为少先队辅导员,应该充分理解这一内涵,积极寻求其他学科教师的支持,谋求最佳的配合,以开展合理有效的活动。辅导员不仅应该关心该搞些什么队的活动,同时也应该关心学生其他学科在学些什么,将要搞些什么实践性的活动。这样,辅导员在学期初指定活动计划的时候可以及时地和有关学科教师联系,相互沟通,做到心中有数。例如,常识课有采集标本这一内容,辅导员可以结合这一要求辅导队员在假日开展“亲近自然”的探究活动,使队员不仅实现采集标本的目的,同时也能在此基础上开展一定的探究,如可以了解某一动物的特征(如蝴蝶,可以在标本采集过程中探究蝴蝶的生长环境、生理构造等等足以引起队员情感、知识与技能增长的内容)。而同时,又可以结合语文学科的要求,记录活动过程,撰写研究报告、心得体会等等,在这样丰富的活动依托下,我们的队活动已经不是停留于表面的随意性很强的一般活动了,既实现常识课的要求,又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样的活动又能酝酿队员对下一次活动的热情,提高假日活动的信任度,使假日活动不再浮于表面,而真正深入人心。

(二)积极挖掘利用社会资源,推进探究活动的开展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当然,他们的家长也出自各行各业,而这也能成为我们开展探究性假日活动的资源。利用家长资源,可以研究的领域非常广泛,它总是能激起队员一次又一次的兴趣,使活动一次比一次吸引人。

这样的资源极其广泛,而且很容易得到支持,同时也能改变家长对假日队活动片面的看法,使假日队活动能够实现长久生存的目标,从而形成长期有效的教育能量源发地,减轻学校少先队辅导员的压力,在知识上给予最大的支持。同时又能使活动深入队员内心,形成活动生存的良性循环。

(三)注重典型培养,以点带面,积极地铺开假日队活动

要让学生喜欢活动,只有通过活动本身让学生在实践中建立认识,从而由被动到主动,由简单感受到主动建构。基层的中队辅导员,要指导好队员的假日活动,使队员们喜欢活动,让活动行之有效,就应该在尽可能吸收其他辅导人力资源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工作能力,有重点地辅导1~2个小队,使队员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受到教育,产生对活动的积极认识,逐渐形成相应的活动能力,从扶到放,直至自主的实现。典型小队活动的成功将使另外一部分队员对活动的印象加深,其态度也从观望到逐渐走近,直至最后在辅导员的引导下变成主动的参与者。

(四)以活动质量赢得家长和社会的支持

许多学生不参加假日活动的原因是由于家长对活动的不支持,或者阻挠。究其原因,并不在于家长本身,他们衡量活动的好坏标准很简单,即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许多时候,因为家长看到我们开展的假日活动并不理想,松松散散、缺少指导的随意活动必然影响家长对活动的理解。因此,我们必须努力从活动本身出发,以高质量、实效性的活动赢得家长的积极支持。我们可以邀请家长参与活动的组织辅导,让他们看到活动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在培养孩子,有着明明白白的目的和效果。辅导员还可以多与家长接触,了解家长的想法,及时改变辅导策略,这样也有利于家长的积极认识。我们应该努力把孩子们的活动从真空的教育世界中拉到现实的社会中来。让孩子接触社会,从小树立为他人,为集体,为家乡,为社会服务的思想。

【参考文献】

[1]崔相录.素质教育实施方法.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2]郑全全,俞国良.人际关系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注:此文获2003年度浙江省少先队工作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责任编辑:徐峻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