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跟李嘉诚学投资
21154400000020

第20章 投资谋略之利益共享,实现共赢(4)

1992年10月23日,首都钢铁、长江实业、怡东财务、东荣钢铁在北京签订有关收购东荣的协议,收购价每股9.28角,涉资2.34亿港元。收购方的股权分配是:首钢51%,长实21%,恰东3%,一共为75%东荣股权。收购停牌前,东荣市价为9.2角。

东荣的市价及收购价均低于股票面额,可见东荣当时在股市信誉之低,东荣是一只没有肉的微型空壳。但是就这只小壳,并不可限制它的未来主人将其发展成大型中资企业。

李嘉诚与首钢第二次合作,是收购三泰实业。

1993年,李明治的联合系进一步斩缆,将旗下的上市公司出售。4月2日,首钢、长实、怡东又一次联手,收购联合系的三泰实业67.8%股权,每股作价1.69元,共涉资金3.14亿元。收购后,三家的股权分配是:首钢46%,长实19%,怡东2.7%。5月,东荣从长实和怡东手中购回其余三泰股份。同月,东荣正式改名为首长国际。大股东仍是首钢、长实、怡东三家。三泰实业则挂在首长国际旗下。

1993年5月18日,首长国际开始投资,经重整后,将其改名为首长四方。8月12日,收购建筑公司海成集团,斥资1.74亿港元。9月12日,首长国际全面收购宝佳集团,涉及资金11亿港元,是首长国际金额最大的一次收购。宝佳的业务以黑色金属为主。

经过五次收购后,首长国际在香港站稳脚跟,实力大增,于是,调头又向内地进军。与内地政府及企业合作的投资项目,累计资金达百亿以上。

从1992年起,中资公司在香港股市借壳上市、招股上市蔚然成风。红筹股成为股市中令人瞩目的股种。香港证券界评出1995年中资上市公司四大天王,市值排名如下:

第一名,中信泰富,474.7亿港元;第二名,粤海投资(广东省政府驻港投资机构),89.4亿港元;第三名,首长国际,63.6亿港元;第四名,越秀投资(直属广州市政府),50.9亿港元。

1994年,中信泰富跻身香港十大财团榜,据1995年1月1日的《快报》,中泰以375亿市值,排名第八位。风头之劲,连香港老牌华资英资大财团都感到可畏。

有人说,中信在香港坐大,是其背景大。它拉香港超级富豪助威,其中一位是香港首富李嘉诚,另一位是来自马来西亚的首富郭鹤年。权势加财势,任何一家大财团都莫与争锋。

有人认为,李嘉诚之所以帮助中资上市,是想捞一点政治资本,好为日后作打算。当然,我们不能肯定地说没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是这并不是根本原因。李嘉诚一贯主张“利益共享”,他深知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一份赚钱的机会,即便不是中资,如果他可以帮到忙,他也会毫不犹豫去帮的,何况他在帮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不少利益,何乐而不为呢?

8.三方合作,共创美好未来

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较难,生意跑来找你,你就容易做,那如何才能让生意来找你?那就要靠朋友。如何结交朋友?那就要善待他人,充分考虑到对方的利益。

——李嘉诚投资箴言

在投资领域,一个人没有朋友,简直是难以想象的。正是由于李嘉诚在做生意时善待他人,充分考虑对方的利益,才会有那么多人成为他的朋友,愿意与他合作。李嘉诚与青岛黄海橡胶集团、意大利倍耐力三方合作,生产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就体现了他在生意场上的“好人缘”。

2002年5月初,在香港举行的“2002青岛推介会”上,青岛黄海橡胶集团与和记黄埔、意大利倍耐力签订合作备忘录,三方合资生产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

此前有消息称,和记黄埔只是该项目工程的中国总代理,与黄海橡胶合资的是意大利倍耐力。但青岛市经委对外经济处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和记黄埔实际是和黄海橡胶、意大利倍耐力三方合资生产轮胎。

青岛黄海橡胶集团宣传处说,三方合资的是正在规划建设的橡胶工业园全钢载重子午胎项目。该项目投资7000多万美元,总体按120万套全钢载重子午胎的规模建设,先期开工建设70万套,厂区规划面积约20万平方米。

知情人士透露,在与和记黄埔、意大利倍耐力接触前,黄海橡胶曾和别的国际轮胎制造巨头谈过,但是没有成功,当李嘉诚表示了相关意向之后,三方很快就敲定了合作计划,这也足见李嘉诚的魅力。事实上,这个项目早在去年就已谈定,5月份的香港签约活动不过是走走形式。

青岛市经委对外经济处负责人认为,三方现在还属于浅层次的合作,没有确定出资额多少及由谁控股的问题。但据了解,三方初步的合作意向是,意大利倍耐力主要出技术,和记黄埔主要出资金。

和记黄埔染指轮胎业与其制造业的赢利压力有密切关系。和记黄埔的制造业主要集中于瓶装水及饮品,目前主要在香港和中国内地经营业务。瓶装水业务已扩展至意大利及法国,目前已在欧洲7个国家经营业务。但和记黄埔2001年度业绩通告表明,其销售额虽然增长了7%,但赢利却在下降,主要由于各地市场进行削价竞争以及欧洲方面有扩展业务成本。

对于2002年的情况,李嘉诚认为“将与2001同样变化不定,甚至可能更具挑战性”。但他表示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展望极佳,相信可以提供更大的投资机会”。但瓶装水及饮品市场,在中国内地竞争十分激烈,和黄若要在此领域异军突起十分不易。李嘉诚对此也看得十分清楚,认为2002年瓶装水及饮品市场的增长,应该是海外而不是中国内地。和记黄埔制造业务要在中国内地有显著增长,就不得不考虑新的机会。

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业务总部副总经理、高级研究员陈廷国分析认为,轮胎制造业显然为和记黄埔提供了这样—个机会,因为“中国将来是一个汽车大国,和记黄埔介入轮胎制造业,从汽车最基本的需要做起,为进入汽车市场打开了一个通道”。“这是李嘉诚的一块敲门砖。”陈廷国笑着说。

中国轮胎业目前的市场状况对李嘉诚有着现实的诱惑力。按照发展规划,国家还将继续加大高速公路、普通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且中国汽车工业总量将继续增加,加上保有量,国内轮胎市场尤其子午线胎前景看好。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的统计结果表明,尽管去年轮胎行业出现了近年来首次负增长,产品产量同比下降2.14%,但市场需求较大的全钢载重子午线胎则劲增34.68%。

那么,和记黄埔初次进入轮胎制造业,会不会存在投资风险?陈廷国认为,三方合作是优势互补,黄海橡胶有70多年的轮胎生产史,有着成熟的销售网络,意大利倍耐力是世界著名的轮胎制造商,其和住友、大陆轮胎分享16%的世界轮胎市场份额,和记黄埔恰好可以借助这两者的优势,避免初次进入轮胎行业的风险。

陈廷国所在的海通证券,负责为青岛黄海橡胶集团下属的青岛黄海橡胶股份有限公司包装上市,与将来的合资公司是姊妹公司,李嘉诚以后要在子午胎上做大,可以将其购并,迅速壮大子午胎生产规模,十分方便。

在生意场上,少不了与人合作,因为任何一个都可能有各种缺点,都不可能完美,需要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企业也是如此,需要合作来优势互补,在你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获益匪浅,这就所谓的“双赢”。李嘉诚对此驾熟就轻,因此也能在“帮”与“被帮”之中获得巨额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