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跟李嘉诚学投资
21154400000037

第37章 投资谋略之投资公益,名利双收(2)

李嘉诚一心要把汕头大学建设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上有名的高等学府。为此,付出再大的代价,他也毫不吝惜。在确立了“立足粤东、面向全省、顾及全国、对外开放”的办学方针和“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之后,李嘉诚在海外组建“李嘉诚汕头大学基金会有限公司”,参与投资在汕头市兴办的一个10万千瓦的年发电量5亿度的火力发电厂。李嘉诚汕头大学基金会有限公司除了对这一项目投资1000万美元外,还负责代汕头向国外筹借5000万美元。

汕头大学基金会是一个不图利润的组织,其目的在于保证汕头大学的后续资金支持,它的本金及其获得的利息和利润将全部用于此。

李嘉诚不是一名专业教育家,但他以其治理企业、开拓李氏王国所具有的独特理念,潜心经营汕头大学。李嘉诚认为,一所大学要敢于创新,积极进取,决不能墨守成规。正如他在经营企业时十分重视搜集全面、准确的信息一样,李嘉诚也会在日理万机中,抽出时间来搜集有关教育方面的信息,为汕头大学的发展提供先进的办学经验。

3.悬壶济世,捐建汕头大学医学院

事业上应该多赚些钱,有机会便要把钱用得恰到好处,如此,这一生赚钱才变得有意义。

——李嘉诚投资箴言

如果有人要问,李嘉诚事业的最大成功是什么?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说,是1972年7月31日经过艰苦奋斗缔造的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有人再问,李嘉诚一生事业中最精彩、最得意的杰作是什么?人们又大都会说是从1979年9月25日起到1981年入主香港英资老牌财团“和黄”公司,从而形成了国际化多元化的庞大“经济王国”。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真正令李嘉诚高兴和钟情的却并非这两件事。熟悉李嘉诚的人都知道,他最为高兴、最为满意的是独立捐资创建汕头大学,他常常牵肠挂肚、念念不忘的则是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以及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的肿瘤医院。

“悬壶济世,治病医人”历来是道德至上者追求的目标之一。因此,从治病救人入手做善事,也是一件最容易打动世人的事情。在李嘉诚决定捐建汕头大学医学院之初,曾有朋友劝告他说,办医学院很贵,就好像一个大海洋一样,比一般的大学可能要贵10倍。在买仪器及各方面的投入都要比一般大学多得多,而且医学院一定要有附属医院才有用。因此,劝李嘉诚捐建大学不一定要建医学院,可以建一些费用相对较低的大学,可是李嘉诚仍然坚持一定要搞一个医学院。李嘉诚之所以如此钟情汕头大学医学院,是因为深藏在他内心的,对往昔艰辛岁月的一片深情。

在那战乱、动荡、贫穷的年代,当小学教师的父亲,谋职何其艰难,生活何其窘迫,羸弱的父亲常在寒夜里就着昏黄的灯光批改作业。面对陋室、寒夜、孤灯和咳嗽声,年少的李嘉诚蜷缩在木板床的薄被里,倍感教育工作者的贫困与辛劳。

在那样的年代,祖母由于极度惊悸,由于贫穷,由于缺医少药,在澄海后沟长辞人世;父亲带着一家人跋山涉水,几经险阻,来到香港,但体质已极度虚弱,身染沉疾,终于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数十年的人生征途,使李嘉诚对发展文教医疗卫生事业终有所悟。他意识到:“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国民体魄之健康至为重要。”他看到:“人生的病痛对一个人来说,是很痛苦的事。如果科学发达,又有了钱,患了病,就有办法治疗,健康可以恢复,生命可以挽回。”“一个人如果得了病,得不到好的治疗,有时甚至会丧失劳动能力,不但自己痛苦,而且会增加家庭的负担,增加社会的负担。”因此,李嘉诚在内心深处牢固地树立了“竭诚为祖国的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的坚定信念。

1980年春,当时的全国侨联副主席、香港南洋商业银行董事长庄世平来到汕头访问,参观了汕头医专附属医院,发现这里的仪器很少,很落后。庄老对此甚为关心,回到香港后,他与李嘉诚谈起了这件事。不料,李嘉诚对这件事也很关心,他对庄老说:“办医疗的事,我很喜欢。应该让他们的仪器设备更完善些!”庄世平说:“法国的医疗器械是很贵的!”李嘉诚说:“不怕!他们需要些什么仪器就让他们开个单吧,办好医疗,保证市民健康,对政府对国家都十分重要!对这件事我十分乐意做。”之后,庄老通知汕头医专附属医院报清单。

据悉,医院所报购进仪器项目仅需人民币200万元左右。谁知李嘉诚一下子就赞助了500万港元。汕头医专及其附属医院靠李嘉诚的赞助,引进了110多项先进仪器设备,大大改善了医疗条件,扩大了诊治项目,提高了医疗质量。李嘉诚的这一举动,一时间轰动全国,成为美谈。

继1980年在潮州捐巨资兴建潮州医院、潮安医院后,李嘉诚又一次找到庄老商量,打算集中力量办好一所汕头的医学院及附属医院,并向新华社香港分社反映了这一想法。此举得到国家教育部的支持和广东省政府的支持。

1983年8月29日,国家教育部派专员到汕头医专检查评估。经******批准,汕头医学专科学校及其附属医院于1983年9月升格为汕头大学医学院。1988年2月3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出《关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支援汕头大学医学院及附属医院的通知》,其文称:“为加快汕头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的建设,经各方协商后,确定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承担全面支援汕头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的任务。”对此,李嘉诚深表满意。

早在1985年春,当汕头大学校本部的首期建校工程显露眉目之后,李嘉诚就开始积极筹划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新建工程和校本部二期工程的继续推进。这基于他那“一鼓作气,通力合作,全力以赴,以底于成”的远见卓识和强烈的事业心。“有1000多万人口的潮汕地区,应该拥有一所一流的现代化的多功能的综合性大医院,既能发扬高度的人道主义精神,救死扶伤,造福民众,又是一所高质量、高水平的现代化的教学医院。在这里培养出一流的医学技术人才,为保证民众健康、为发展特区经济服务。”这就是李嘉诚的构想,是李嘉诚对“杏圃新猷”的期望和寄托。

1985年4月6日,李嘉诚在吴南生、林川、林兴胜、罗列和汕头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伍正谊教授陪同下,到医学院看望师生员工,了解教学科研情况。李嘉诚在听了工作汇报之后,对在座的人强调说:“现在的医学院已有相当的规模,是在培养高质量的医生了。我们有了好仪器,还要有好老师,才能充分利用好仪器,让好仪器发挥作用。招生要重视质量,要创造好条件,吸引国外的优秀教授前来讲学。我们的学生也可以到外国去学习几年,再回来服务,为潮汕地区服务,给国家做出大贡献。”

随后,李嘉诚一行又到将要新建的教学医院察勘地址。该院位于汕头市新发展的东区黄金地带,在东厦路之东,座北向南,四周都是通衢大道。李嘉诚对所选院址很满意,不仅新建的附属第一医院在汕头市医疗事业的布局上填补了发展中东区地带的空白,便于从四面八方来的患者寻医求诊,而且“医院解决了朝南的问题,这个问题在香港是很难解决的”,这“有利于患者的休养与健康的恢复”。

在李嘉诚的关心下,汕头大学医学院新建附属医院于1987年5月14日奠基动工。汕头大学校本部的第二、三期建校工程也紧接着分别进行。其中包括了汕头大学的学校交流楼、汕头大学的精神卫生中心、医科教学大楼、教工和学生宿舍楼、学校运动场等。附属医院的建筑面积为3万平方米,校本部第二、三期建校工程的建筑面积为15万平方米,共投资1.4亿港元。

1988年1月8日,李嘉诚专程抵达汕头参加新建附属医院的平顶仪式。他和吴南生、庄世平、黄丽松、林兴胜、陈燕发、林川、杨应群一起,挥锹铲起混凝土平顶。当日喜炮鸣响,欢声雷动。李嘉诚即兴发表了讲话,他说:“今天参加这个盛典,我感到十分高兴。这个工程速度快,质量好,这要感谢汕头市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要感谢香港伍振民建筑师事务所、广东省二建公司全体人员和工人的共同努力!这个医院的建成,有利于人民的身体健康,对服务社会、造福子孙将起着巨大的作用。”他还强调说:“我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把医学院办好,医学院的工作要带个好头。当然,我们汕大这个大家庭一定要搞好,医学院办好了,是汕大的光荣!”

李嘉诚这次到汕头大学,对汕头大学的进步感到满意。他对来自美国、加拿大的外籍教师们高兴地说:“整个中国都在前进,汕大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在教师座谈会上,他又一次反复地强调了这样的思想观点:“希望汕头市全力支援汕大和医院、新建附属院的工作!我们一定要齐心协力,把汕大、医学院、附属医院办好!”

此后不久,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的意见,汕大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在广州签订了为期三年的“校际协作协议书”。协议书从教学、医院建设、师资培养、科学研究、行政管理等方面,都规定了协作目标与具体实施办法。要求在今后5年内,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将派出一批业务骨干和行政管理人员,到汕头大学医学院参加教学、医疗工作。通过两校全方位的合作,使得汕头大学医院及其附属医院,符合五年制本科的合格标准,并逐步接近或达到上海二医大的办学水平。

李嘉诚对汕头大学医学院新建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寄予很大期望,基建费用及引进先进仪器设备费用投资超过1亿港元。他表示:“这所医院要培养出一流的医科学生。能多为潮汕人民造福!”“要服务于潮汕民众,要充分发挥医院的社会效益,要为潮汕人民多做好事!”“在医院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上要取得成绩。”“要用好仪器,不要浪费!”同时他还强调“要与上海二医大搞好协作。要认真进行改革,培养好师资,努力提高教学、科研、医疗质量,要在较短时间内达到高规格水平,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好医护人员,使他们都能安居乐业,让他们爱我们的医院,爱我们的事业,为造福潮汕人民做贡献!”

汕头大学医学院新建附属医院的规模和设备不仅是在粤东地区所罕见,在广东省、在全国也属罕见。这所医院在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救死扶伤、保证人民健康等方面做出了许多贡献,也造就了一批优秀的医护工作者,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医生。尽管它的命名是“汕大医学附属第一医院”,但人民群众却习惯把它叫做“李嘉诚医院”。这是不经“批准”的称呼,是人民群众自己的意志、理念和意愿做出的“命名”。

李嘉诚发展祖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另一项贡献,便是创建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该中心工程于1986年7月动工,1987年3月竣工,1988年1月开始试办。建立这么一座精神卫生中心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变国内对精神病的治疗、预防以及管理现状,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卫生道路来。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的建筑设计,体现了国内首创的新型模式,实现了管理的开放化,生活的家庭化,治疗的综合化和建筑的园林化。

该中心开办以来,已初具规模,组建了一支技术队伍,成立了精神医学教研室,做到了教学、科研、医疗三结合,是国内高等医学院校的第一所精神科附属医院。其医疗的新型模式,引起了国内外同行专家、学者、教授们的重视、赞扬和关注。该中心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6%,治愈率达到40%以上,受到病人家属的广泛好评。另外,该中心所接收的病人中,还有一些是港澳同胞、美籍华人。他们都是慕名而至的,“快快乐乐地住进来,高高兴兴地回家去!”

李嘉诚一生在追求财富,不是为了自己享受,而是为了造福百姓,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这是他心胸宽大的表现,也是他心地善良的表现,甚至也可能是他能够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因为一个人如果自私自利的话,就不会有人支持,因而也就不会赢得人心。没有了这些,要想成功是很困难的。

4.钱来自社会,也要用于社会

做人要有金钱之外的思想,保留一点自己值得骄傲的地方,人生活得才更加有意义。我的人生观就是,我所做的都是我认为对国家和民族有利的。我的钱来自社会,也应该用于社会。

——李嘉诚投资箴言

1995年8月,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宣布李嘉诚为香港首富。李嘉诚说:“不,我跟你讲,所谓首富大家都明白,是一个错误。在香港比我有钱的人不少,我不可以讲他们的名字,然而香港人都明白。但是,富要看你的做法,是怎样富的?如果单以金钱来算,我在香港第六、第七还排不上。我这样说是有事实根据的。我认为,富有的人要看他是怎么做。照我现在的做法,我自己内心感到满足,这是肯定的。”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李嘉诚并不在乎首富这个虚名,他更看重的是自己高尚的为人,看重用钱来干什么。是为善,还是为恶?是为大家,还是为自己?他一再强调:“月是故乡明,我思念家乡,热爱祖国,能为国家、为乡邻尽点心力,我是引以为荣的。”

李嘉诚在资助家乡修建安居楼和医院之后,又资助家乡450万元修建韩江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