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人员的第一本书
21154600000019

第19章 企业绩效持续发展的动力——绩效管理(2)

绩效管理的形式

管理员工的绩效是绩效管理中非常重要一个阶段,也是常常被忽视的一个过程。在绩效管理实践中,管理的主要功能是保证员工能够按照第一阶段设定的目标,顺利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管理绩效主要采用以下三种形式:

辅导

辅导是一个改善员工知识、胜任特征(行为)和技能的过程。辅导的主要目的是:第一,及时帮助员工了解自己工作进展情况如何,确定哪些工作需要改善,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和掌握哪些技能;第二,在必要时,指导员工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第三,使工作过程变成一个学习过程。有效的辅导具有这样一些特征:辅导是一个学习过程,而不是一个教育过程;员工个人负责制定工作计划并努力达到预期目标,在学习过程能得到管理者的支持、咨询和监控;反馈应该具体、及时并集中在好的工作表现上。

进行辅导的具体过程是:第一,确定员工胜任工作所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提供持续发展的机会,掌握可迁移的技能;第二,确保员工理解和接受学习需要;第三,与该员工讨论应该学习的内容和最好的学习方法;第四,让员工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学习,并确定在哪个环节上需要帮助;第五,鼓励员工完成自我学习计划;第六,在员工需要时,提供具体指导;第七,就如何监控和回顾员工的进步达成一致。

咨询

有效的咨询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绩效管理实践中,进行咨询的主要目的是:员工没能达到预期的绩效标准时,管理者借助咨询来帮助员工克服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障碍。领导在进行咨询时,应该做到:第一,咨询应该是及时的,也就是说,问题出现后立即进行咨询。第二,咨询前应做好计划,咨询应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进行。第三,咨询是双向的交流。管理者应该扮演“积极的倾听者”的角色。这样,能使员工感到咨询是开放的,并鼓励员工多发表自己的看法。第四,不要只集中在消极的问题上。谈到好的绩效时,应具体并说出事实依据;对不好的绩效应给予具体的改进建议。第五,最后,要共同制定改进绩效的具体行动计划。

咨询过程包括三个主要阶段:(1)确定和理解:确定和理解所存在的问题。(2)授权:帮助员工确定自己的问题、鼓励他们表达这些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采取行动。(3)提供资源:即驾御问题,包括确定员工可能需要的其他帮助。

进展回顾

绩效进展回顾应该是一个直线管理过程,而不是一年一度的绩效回顾面谈。工作目标发展目标的实现对组织的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应该定期对其进行监测。在绩效管理实践中,人们主张经常进行回顾。对一些工作来讲,每季度进行一次会谈和进展总结是合情合理的。但对其他短期工作或新员工,应该每周或每天进行反馈。在进展回顾时,应注意:第一,进展回顾应符合业务流程和员工的工作实际。第二,将进展回顾纳入自己的工作计划。第三,不要因为其他工作繁忙而取消进展回顾。第四,进展回顾不是正式或最后的绩效回顾,进展回顾的目的是收集信息、分享信息并就实现绩效目标的进一步计划达成共识。第五,如果有必要,可以调整所设定的工作目标和发展目标。

自我监控

由于组织的扁平化和分散化,必须鼓励员工进行自我管理,员工应该能够管理自己的绩效,而不过多地依赖领导。员工应该从了解自己的日常工作的同事那里获得具体的指导和反馈,主动随时回顾自己的绩效,在正式的绩效回顾之前,先对自己的绩效进行判断,并根据结果调整自己的计划。

绩效考核

工作绩效考核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进行月考核、季考核、半年考核和年度考核。工作绩效考核是一个按照事先确定的工作目标和发展目标及其衡量标准,考查员工实际完成的绩效情况的过程。

考核期开始时签订的绩效合同或协议,一般都规定了绩效目标和绩效测量标准。绩效合同一般包括:工作目的描述、员工认可的工作目标、发展目标及其衡量标准等。绩效合同是进行绩效考核的依据。

绩效考核包括工作结果考核和工作行为评价两个方面,其中,工作结果考核是对考核期内员工工作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和评价,一般由员工的直接上级按照绩效合同中的绩效标准,对员工的每一个工作目标实际完成情况进行等级评定;工作行为的评价工具是工作行为评价问卷,该问卷以工作岗位要求的胜任特征模型中所包含的胜任特征为结构维度编制而成,一般采用自评和3600评定相结合的方式,由员工本人及其上级、同事、下级、客户对被考核的员工在考核期内的可观察到的具体行为进行等级评定。

奖励绩效

一般的讲,无论是结果绩效还是行为绩效,只要达到或超过了绩效考核期开始时确定的绩效标准,都应该给予奖励。但是,奖励的方式不一定都与钱有关。而且,奖励只有符合下列两个条件时才具有激励作用:一、为被奖励者重视;二、与被奖励者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绩效相一致。由于人的需要是千差万别的,对一个人具有较大激励作用的事情,对另一个人来说也许会毫无激励作用,因此,有效的奖励系统应能反映不同员工的需要。通常的奖励方式有:绩效工资;表扬;晋升;个人奖金;团队奖金;奖品;特殊津贴等。

目前,人们对绩效工资持有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是支持,另一种是反对。在引进绩效工资系统时,应考虑这些不同的观点。

1.支持绩效工资的观点

Heneman(1992)的报告指出,“许多研究都表明了绩效评定和工资变化相关”。也就是说,绩效评定的分数高,绩效工资的增加额也高。公司能够把绩效工资与过去的绩效联系起来。但是,Heneman(1992)又进一步指出,“工资与绩效的相关程度不高”。因为,除了绩效外,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绩效工资的确定。况且,这些研究并没有谈到工资的激励作用。

2.反对的观点

绩效工资是一种激励因素吗?它能够改善绩效吗?此类问题是非常难于回答的。因为,动机和绩效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二者还相互影响(Kanfer,1995)。某种干预(如绩效工资)与特定结果之间不一定存在相关。即使发现了相关,也不一定就是因果关系。

Fletcher&;Williams(1992)对管理人员的调查表明,“在对组织HR和直线管理人员的访谈中,人们对金钱的激励作用几乎没有一致的看法。大多数人觉得管理层的真正激励因素是达到绩效标准后的职业和个人自豪感,或者是对组织的忠诚,或者是来自同事的压力。相反,也有一些人认为金钱是激励改善绩效的最重要的因素”。

Thompson(1993)对三个组织的员工调查后总结到,“在实践中,并没有看到人们经常谈到的绩效工资的益处。第一,绩效工资没有激励作用(即使对绩效评定高的人),相反却很有可能挫伤员工的积极性。第二,几乎没有证据说明绩效工资能够留住高绩效者,也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绩效较低者会寻求离开组织。第三,即使在已经实施三年多的情况下,员工对绩效工资带给组织文化的影响方面仍持消极或中立的态度。最后,员工对绩效工资是否公平不清楚”。

对待绩效管理的态度

以宽容的心态对待绩效管理

需要明确的时候,这里说的宽容不等于放任,不是说企业可以放任人力资源部随便怎么做都可以,不是的,相反,企业更应该比以往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与人力资源部一起,帮助他们共同把绩效管理工作做好,也只有企业在绩效管理上投入更多,绩效管理才能做得更好。

那么,为什么要对绩效管理持宽容的态度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看看A公司是怎么做的。

A公司是一家老牌的制造类国有企业,上世纪90年代初改制成为股份制企业。总体来说,A公司的领导层还是比较重视绩效考核工作的,因为他们在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注重了薪酬体制的改革,绩效工资是他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要工作。

2000年的时候,企业就引入了绩效工资的概念,对员工进行了绩效考核,那时候绩效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定立绩效考核制度,设计绩效考核表,每年组织一次员工绩效考核,年底举行,考核的方式主要是由人力资源部给各个部门经理发放考核表格,附带一个考核通知,主要起到强调的作用,以示其严肃性,引起经理们的重视,通知经理们必须在若干个工作日内把表格填好,准时送到人力资源部,然后人力资源部把这些填好的考核表分装到各个文件内。

当这些工作做完之后,人力资源经理会这样向总经理汇报,“总经理,您交办的年度考核工作已经办完了,经理们都很合作,表格都收齐了,这次调整工资就可以用上了。”这个时候总经理会象征性地问一句,“打分情况怎么样啊?公平性如何?都排名次了没有?”“公平性还可以吧,名次也都排了”。人力资源部经理说:“那就把考核结果用到工资调整上,拉开差距。”总经理指示道。

到此这项工作基本上就打住了。这里,要问一句,绩效考核结果的公平性真的能保证吗?显然不能。当再一次了解该企业的绩效管理状况的时候,在查阅了所有的绩效管理档案之后,发现,三年时间过去了,绩效管理的内容除了考核表内容有所改动之外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

那么,三年的时间,人力资源部都干什么去了?难道他们就没有想着改善改善公司的绩效管理状况?实际了解的情况是,人力资源部不但做了,而且还做得很好,但为什么三年过去了,绩效管理的状况依旧没有什么改变呢?下面的一段对话也许能帮你找到答案。

R说:“总经理,职位分析是绩效管理的基础工作,我发现公司的岗位描述还需要丰富,还需要进一步精确,这是我做的职位分析方案,您看看。”

Z说:“嗯,职位分析工作是要做一下,只是,你的这个方案是不是有点太烦琐了,经理们那么忙,那有那么多的时间,我看职位调查就免了,让经理们直接填写职位说明书这个表就可以了。”

R说:“我最近参加了一个绩效管理研讨会,业余时间也自学了很多,做了一个新的绩效管理方案,您看看。”

Z说:“嗯,方案是不错,但操作起来是不是有点太麻烦了,部门经理都那么忙,有那么多的工作要做,再说这又到年底了,恐怕他们没有时间去做你说的那些东西。我看最好你把表格设计好,只给部门经理留出打分和签字的空格就可以了,经理们填起省事,这样才不会流于形式。”

Z:“……”。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对绩效管理不够宽容所带来的后果,那就是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停滞不前,很长的时间在低水平徘徊,没有任何实际意义。鉴于此,企业必须给予绩效管理足够宽容的态度,惟有如此,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才能实践当中不断获取成功,真正成为帮助经理、员工和企业的有效的管理工具。

宽容绩效管理的方法

1、开放的心态

所谓开放的心态,就是说企业老总要对绩效管理有足够的信心,认可并通过学习接受它,不能因为它复杂、难以操作而将之拒之门外。

之所以一些企业的老总不能很好地宽容绩效管理,与他们对绩效管理的不了解有很大的关系。毕竟,绩效管理中有太多的理念、技巧、方法和工具需要学习,仅仅几千字的方案是不足以打动企业老总的。所以,建议人力资源经理向企业老总推荐几个好的课程和几本好书,请求老总们牺牲一些宝贵的时间学习一下,这也许绩效管理开始走向成功的最好的开端,没准到时候老总要催人力资源经理去做呢!

当企业老总通过学习,对绩效管理有了深刻的认识之后,他们才不会把绩效管理当成额外的工作负担,才会对绩效管理有一个开放的心态,有了开放的心态之后,后面的绩效沟通工作才更好做。

2、宽容的时间表

通常的情形是,当企业发现当前的绩效考核存在弊病的时候,就命令人力资源部尽快地改正,最好在下个月就能用上,而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人力资源部能做的工作就是在原有的考核表上做些修修补补的工作,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改观,当然,企业往往也只是要求他们修改绩效考核表。

这实际上是一种很严重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在做怪,企业总是希望人力资源部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最好的考核工具,很快就能用上。但实际人力资源部并不能做到这一点,要知道,绩效考核能否取得成功,并不是由考核工具决定的,而是由绩效管理的过程决定,试想,如果绩效管理的过程都做不好,不到位,流于形式,你又怎么能保证你的考核结果的公平性呢?

所以,建议企业老总给人力资源部一个宽容的时间表。

给绩效管理一个宽容的时间表吧,哪怕企业用了一年的时间才把绩效管理的概念灌输到员工的头脑中,也总比只是围着考核表做文章强的多吧,起码改变了企业的绩效观念。

3、宽容绩效管理的不完美

只有宽容了绩效管理的不完美,你才能使绩效管理日臻完美!

很多企业对绩效管理的追求近乎完美,如果方案没有按老总的要求做得尽善尽美是断然得不到批准的,不可能被实施的。这直接导致了很多原本很优秀的方案却躺在微机里睡大觉,不能不说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有完美的绩效管理吗?能做到从一开始就非常完美吗?不可能。没有任何一家企业的绩效管理是非常完美,不需要改进的,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