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人员的第一本书
21154600000002

第2章 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统一——管理是什么(1)

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什么,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给管理下定义,是每一个管理学大师乐此不彼的工作,当然也是他们所有研究的开始。

给管理做解释,是每一个管理实践者辛勤耕耘的任务,但却不是他们开展工作的开始。

毋庸置疑的是,有多少个管理学大师,就有多少种定义,而且为他们所坚守;有多少个管理实践者,就有多少种演绎,而且为他们所继续。

“管理是什么?”是每个初学管理的人首先需要理解和明白的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管理的定义。逻辑学认为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定义是对概念的内涵或语词的意义所做的简要而准确的描述。管理的定义是组成管理学理论的基本内容,明晰管理的定义也是理解管理问题和研究管理学最起码的要求。

从词义上,管理通常被解释为主持或负责某项工作。人们在日常生活上对管理的理解是这样,平常人们也是在这个意义上去应用管理这个词的。但自从管理进入人类的观念形态以来,几乎每一个从人类的共同劳动中思考管理问题的人,都会对管理现象做出一番描述和概括,并且顽固地维护这种描述和概括的正确性甚至惟一性,人类从来就不曾取得对于管理定义的一致理解。

由于管理概念本身具有多义性,它不仅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而且还因时代、社会制度和专业的不同,产生不同的解释和理解。随着生产方式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和人类认识领域的拓展,人们对管理现象的认识和理解的差别还会更为明显。

长期以来,许多中外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对管理作出了不同的解释,然而,不同学者在研究管理时出发点不同,因此,他们对管理一词所下的定义也就不同。直到目前为止,管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各种不同的管理学派,由于理论观点的不同,对管理概念的解释更是众说纷纭。

管理学者是这样定义“管理”的,如:

泰罗:“确切知道要别人去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法约尔: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不论是家庭、企业或政府)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五项要素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孔茨: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

小詹姆斯·H·唐纳利: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彼得·F·德鲁克:归根到底,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惟一权威就是成就。

杜拉克在其《管理的圣经》一书中写道:“管理”的定义必须由其外部环境来界定,为此,管理有三大功能:一、管理企业;二、管理经理人;三、管理工作与员工。

杜拉克的主张,是以社会的角度来界定企业,并以管理来作为企业的功能。为此,管理已成为社会组织的角色与功能,亦即以企业建立社会的新制度,达到他心目中理想的目标——“自由而有功能的社会”。是的,没有有效的管理,企业就无法生存,自由而有功能的社会便无从建立。

可见杜拉克将问题解决维度是以“系统观”为基础,而时间维度则以“动态观”为基础。如此,“开放而动态的系统观”乃是杜拉克治学的一大特色,更是其管理哲学思想的核心观念。

“管理企业”必须以经济的实践成效为原则,即以“绩效为核心的整体观”;其次,“管理经理人”则要以“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作为强而有力的激励,成为有效的经理人,落实为“自由人”;而“管理工作与员工”则强调工作要有生产力,必须透过分析、综合、控制及适当的工具,管理员工则主张以员工为资源,使员工自主地且力求让他有机会发挥所长,使员工在工作中满足其社会地位和功能的需求,使个人的尊严和机会平等,体现个人的价值与抱负。

综言之:“管理是观念而非技术,自由而非控制;管理是实务而非理论,绩效而非潜能;管理是责任而非权力,贡献而非升迁;管理是机会而非问题,简单而非复杂。”

对于管理定义的种种不同认识,我们还可以列举很多,以上几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综合分析下述各种不同观点,总的来说,它们各有真知灼见,也各有不足之处,但这些定义都着重从管理的现象来描述管理本身,而未揭示出管理的本质。那么,如何对管理这一复杂的概念进行比较全面和一般地概括呢?

让我们对管理活动的—般情况先做—下剖析。我们知道管理是一种行为,作为行为,首先应当有行为的发出者和承受者,即谁对谁做,其次,还应有行为的目的,为什么做。因此,形成一种管理活动,首先要有管理主体,即说明由谁来进行管理的问题;其次要有管理客体,即说明管理的对象或管理什么的问题;再次要有管理目的,即说明为何而进行管理的问题。

有了以上三个要素,就具备了形成管理活动的基本条件。同时,我们还应想到,任何管理活动都不是孤立的活动,它必须要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

以上分析说明,任何一种管理活动都必须由以下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即:

管理主体,回答由谁管的问题;

管理客体,回答管什么的问题;

组织目的,回答为何而管的问题;

组织环境或条件,回答在什么情况下管的问题。

既然管理行为本身就是由上述这四个管理要素决定的,构成管理行为的这四个管理要素当然应在管理的定义中首先得到体现。其次,由于要真正进行管理活动,还必须要运用为达到管理目的的管理职能和管理方法,即解决如何进行管理的问题。这一点也应该在管理的定义中能够得到体现。但是,法约尔在管理的定义中直接指出了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但是如果简单地把管理理解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这些活动的总称的话,那么管理就成了一项项具体的活动而失去了它统一的实质。管理的定义应该反映客观管理活动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或者说,管理的定义中一定要反映管理的本质,即追求效率。

根据上述管理要素在实际管理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我们就可从一般意义上来概括管理,即一般地说,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为了达到组织的目的,组织内的成员从事提高组织资源效率的行为。

一味地追问“管理是什么”,似乎并不具有价值,无论我们怎么探讨,在理论上总得不到统一,在实践上也无法划一。但正是因为“管理是什么”对每一个管理学大师,对每一个管理实践者,都有着如此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追问这个问题,才显得具有意义,尽管并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

但可以明确的是,如果现在在管理学大师的著作中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那这种追问就将变得画蛇添足。正因为如此,我们将不再在管理学大师们的视野中徘徊,而是直接切入主题,直接追问“管理是什么”。

在回答管理是什么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在2001年,美国人均GDP是我国的11倍,这意味着一个美国人创造的财富,是11个中国人创造财富的总和。难道美国人就比中国人聪明这么多吗,如果用智商与聪明来证明这个数据的合理性,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接受的事实,一则因为智商与聪明是无法用数字来叠加的,二则因为中国人的智商与聪明是有历史依据的,古文明是我们永不放弃的证据,四大发明也是我们自信的理由,尽管他们离我们远了一点。不管我们用什么理由来证明自己的聪明与美国人的愚蠢,但事实并不因为无法解释而自动消失,是什么导致美国人均GDP是我国的11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