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兰州历史文化.1
21156400000031

第31章 走向精品之路(2)

《大梦敦煌》是一部虚构的、带有传奇色彩的舞剧。它以敦煌艺术为依托,故事讲述了青年画师莫高为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前往敦煌。在穿越大漠时因饥饿生命垂危,被随“军团”行动的巾帼女子月牙所救。分手不久又再次相遇敦煌,萌生爱情。不想遭到月牙之父大将军的反对,逼迫月牙在门当户对的王公大臣中招亲。为了爱,月牙星夜出逃,与莫高在莫高窟相会。大将军随即率军追赶并包围莫高窟。在血与火的面前,月牙为拯救莫高,死在其父大将军的剑下,为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月牙走了,化成一泓清泉,莫高以泉润笔,在巨大的悲怆和对月牙的思念中创作敦煌壁画,完成了艺术的绝唱。

诚如有些专家所指出的那样,如果不是在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来展现这一情感经历,平心而论,《大梦敦煌》只是一个并非“标新”的“旧故事”,一个并无“立异”的“老结构”。但其引发的“斑斓”的观赏愉悦和审美飨足令人惊叹不已,“三思”而无穷。

一思,有人说看完《大梦敦煌》,我们甚至记不得一个悲剧的爱情故事和一个苦难的艺术人生……我们的眼睛、我们的心中、我们流淌的血液里,唯有我们民族的瑰宝,我们的敦煌。说明《大梦敦煌》的成功首先与敦煌作为背景相关。“敦煌”是正大辉煌的意思,是那个时代人类智慧的凝聚和结晶,是它营造了一个特定的文化情境。在主人公百折不挠的对于艺术和人生的双重追求中,敦煌作为昭示理想境界的象征性符号,显然对剧中主人公莫高和月牙的情感命运构成了一种强烈的参照、净化与提升。正是这一文化背景生发出的精神力量,确定了莫高作为艺术朝圣者百折不挠的姿态。遥不可及、远在天边的敦煌,以及莫高在朝圣途中的精神状态,特别是与军团的遭遇,通过在空间结构中的编排设计使舞蹈成为理想化的仪式,演出成了一种隐喻,散发并传递着社会的伦理的关于艺术、关于爱情的各种信息,营造了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有感于此,《大梦敦煌》的作曲张千一说:“《大梦敦煌》把你的、我的、他的梦完好地编织起来,在丝绸之路的一片圣土上,完成了艺术与爱情的交响。”

二思,舞剧《大梦敦煌》追求写实与夸张的结合,充分调动舞剧艺术的综合潜质,雕塑了舞台架构的大气磅礴。音乐好、舞美好、演员好,国家一流水准的强强合作,为踏入艺术的商品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诚如著名舞蹈评论家于平所说:“在这部舞剧中,舞蹈、音乐、舞美真正实现了‘1+1+1>3’。音乐,无论是‘金戈铁马’的大漠宏音,还是‘羌笛杨柳’的儿女私情,都描绘着人物的性格并揭示出人物的命运。”尤其是音乐与舞蹈如同连体生命,须臾不可分离。富有个性的音乐配合着舞蹈决定着剧情演进及舞者的节奏,传递着其内在的意义。刘震细腻流畅的舞步紧扣着音乐的节奏又恰如其分地处理了音乐中的抑扬顿挫,霸悍凌厉、地动山摇的管乐和鼓声的交响与行云流水、优美抒情的弦乐演绎着此消彼长的主题变奏,当月牙在莫高的怀抱中香消玉殒之际,一弓小提琴凄美悠长、含英衔华的旋律穿透管乐的围剿遮蔽喷薄而出,辉煌灿烂的飞天冉冉升起时天地也为之动容。

三思,舞剧以“舞”为载体,再好的主题立意及构思都要经过舞蹈转化为鲜明生动的舞台艺术形象。根据编导的要求,应该说刘震较为理想地完成了这一使命。刘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白自己:“我学中国舞出身,也系统学过芭蕾、现代舞、包括武术等。我更倾向于一种舞风融汇,即博采众长。一般情况,五排以后的观众就看不清演员的表情,所以我努力使自己的表情从每一个毛孔中发散,将情感与美从每一寸肌肤上表现。”刘震以自己独到的理解、感悟与功力自始至终力图使剧与舞水乳交融,情与爱交相辉映,能够切近剧情和人物心理的细微变化,使情动于形神之中,做到意在舞先,心体相应,在舞姿的动静疾徐、开合俯仰的流动律变中体现出刚柔相济、运转不息、争斗拼搏而又相谐不悖的生命原则,诱导人们向美的自由王国不断探索。

《大梦敦煌》的成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就其艺术本身来说,除了《大梦敦煌》的赏心悦目,更在于它那让人情牵意动的主题揭示。通过对主人公命运的细腻刻画,我们看到,艺术与爱情构成了生命的两翼,相谐共生,缺一不可,它们互为支撑、搏击、融合,向上做无尽的升腾。艺术在爱情的催化下辉煌无比,受艺术的濡染熏陶,爱情焕发出圣洁崇高的神采。在美的创造和美的空间氛围中生命展现了自身的完全自由。舞剧《大梦敦煌》在揭示人类这一反复求索的永恒主题时,强有力地向观众传达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神秘、凄美、简约、隽永的艺术神韵和魅力。它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伟大的创造意识、高贵的理性思想、对美好艺术的憧憬和自觉追求,只有在艺术活动中才有可能整一地实现,因为生命会逝去,爱情与艺术会超越时空而存在。

2000年4月,《大梦敦煌》在京首演获得极大成功,10月荣获第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银奖。2002年4月,获文化部第十届文华奖新剧目奖。2003年至2004年《大梦敦煌》两次入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2004年10月29日,被誉为“新世纪西部艺术第一品牌”的舞剧《大梦敦煌》众望所归,荣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之首,成为当之无愧的“国家精品”。在赢得这些荣誉的同时,《大梦敦煌》坚持演出,曾先后七次晋京,两赴上海、西安、并先后在广州、天津、香港、成都、南京、武汉及兰州等20个城市出演200多场,成为国内舞台艺术作品“多演出、多产出”的典范。

2005年7月,《大梦敦煌》远征澳大利亚,开始了它的世界演出之旅。从7月21日至8月14日,《大梦敦煌》剧组在澳大利亚首府悉尼和墨尔本两地共演出26场,悉尼第九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插播《大梦敦煌》七个段落,引起了当地主流社会的关注,在上座的观众中“洋人”的比例高达八成以上。正如中国驻澳大使傅莹女士所言:“《大梦敦煌》不同于以往来澳的一些中国演出。它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不仅澳大利亚的人民喜爱,世界人民都可以接受,你们可以去巴黎,去纽约,去世界的任何地方演出。”

《大梦敦煌》的创作成本高达600万元,自2000年4月首演至今,其经济收入近2000万元,从当初的“负债经营”步入“小有赢利”的轨道,已经从国内走向国际市场,这表明一部优秀的艺术精品,不仅属于一个城市,还是全人类拥有的共同财富。

****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在2001年4月20日看完《大梦敦煌》上台接见演职员时说:“作为市级剧团,能排出像《大梦敦煌》如此大场面的好戏,是难得的。这是国家级剧团的水平,作为西部重镇的兰州,就应该发挥自己的文化优势,多排好戏,多出精品。”

但愿兰州的舞台上能出现更多像《大梦敦煌》这样艺术精品,从这一意义上说:

朝圣的旅途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