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你不可不知的80个心理定律
21158100000026

第26章 心理平衡效应

◇现实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如果不能处之泰然,很容易引起心理不平衡,导致身体和精神上的疾病。

当今社会是适者生存的社会,是高效率、快节奏、充满竞争与挑战,且瞬息万变的社会。在这样的形势下,造成人们心理失衡的原因有很多,生活观念的更新、家庭观念淡薄等,都会使人们走进失落的世界。因此,一个人怎样保持心理平衡,使自己的心理处于健康而良好的状态,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杨亮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年轻人,他曾经有过好几次自杀行为,幸亏被人们及时抢救。在他读初二的时候,由于家里穷,他提前辍了学,开始了在某零件厂做工人的生涯。看到同龄的孩子都在无忧无虑地读书,杨亮的心情日渐压抑沉重,并开始沉迷网络。网络世界的多姿多彩与现实中的单调乏味对立得越发严重,令杨亮心态日益失衡,杨亮觉得“生活太平淡了,活着一点意思都没有,还不如死了!”

在“不平衡”面前,有的人不加以分析,便火冒三丈,唇枪舌剑,换来的却是赌气的“出走”;而有的人,在短短的几分钟后便将愤懑化解为冷静,重新对自身的问题进行思考。对待“不平衡”的两种处理方式不同,结果自然也是不同的。前者只能是在人生道路上一次次地愤怒、挫败、出走……而后者往往可以在心态平衡的基础上实现自我,不断上进。

那种心态容易“不平衡”的人,常常看到自己身上的光环,却忽视了自身的缺点。而善于调整心态的人,则有强烈的反省意识,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朝着心中的目标不断努力。面对生活,我们必须掌握逆境中平衡心态的本领,培养自己面对艰辛顽强拼搏的精神。学会化解生活中的那些痛苦,悟出人生的真谛,坚信自己是块金子。

其实,心理失衡只不过是一种主观臆想,并不是现实。“吃醋”心理就是心理失衡的一种表现。吃醋“心理往往源于对自己的不自信,真正的强者具有宽容的个性,一些人正是由于缺乏自信,才会把自己的自尊完全建立在别人的评价和认可上,所以才会忍受不了别人比自己强。那么,对于心理不平衡,又该如何进行自我调适呢?

首先,需要调整自己的认知,在肯定别人优点的同时,也要肯定自己的长处,“你好、我好、大家好”,学会自我欣赏,也需要因势利导,将破坏性的”吃醋“心理转化成建设性的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

其次,有自己的抱负,但有些人的抱负不切实际,自己的能力达不到、欲求不得,便会认为自己倒运而终日忧郁;有些人做事、要求十全十美、对自己的要求近乎吹毛求疵,结果,受害者还是自己。为了消除挫折感,则应把目标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稍有提前量,不努力达不到,尽心尽力能够超,心情自然就会舒畅了。

再次,要适当变换环境。一个人在一个缺乏竞争的环境里容易滋生惰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过于安逸的环境反而更易引发心理失衡。而换一个新的环境,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生活,可激发人的潜能与活力,通过变换环境进而变换心境,使自己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避免心理失衡。

相关链接

心理失衡的表现

心理失衡的表现很多,最突出的就是嫉妒别人。调查显示,各年龄段嫉妒心理都是普遍存在的。

美国心理学家斯坦贝格研究发现,嫉妒感最早可能出现在婴儿期,有的不足周岁的婴儿当看到母亲在给其他婴儿哺乳时,也会出现心率加快、面色潮红等不安反应,甚至哭闹起来。而在成年人的世界,诸如嫉妒同事得到领导赏识,嫉妒配偶有异性知己,嫉妒别人的地位、学识和财富等比比皆是。

在这种心理不平衡的支配之下,有的人选择了压抑自己情绪,郁郁寡欢,甚至积怨成疾;有的通过抽烟、喝闷酒、大量进食等形式来排遣情绪;还有人通过虐待小动物等变态的方式来发泄内心的情绪;更有甚者,会用打击报复甚至暴力犯罪的方式来获得心理的补偿与”平衡“,这是非常可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