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你不可不知的80个心理定律
21158100000049

第49章 边际效应

◇在逐次给你增加一倍的消费品时,虽然带来的总效用仍然是增加的,但是带来的单位效用却是逐渐递减的。

我们向往某事物时,情绪投入越多,第一次接触到此事物时情感体验也越为强烈,但是,第二次接触时,会淡一些,第三次,会更淡……以此发展,我们接触该事物的次数越多,我们的情感体验也越为淡漠,一步步趋向乏味。这就是所谓的“边际效应”。

边际效应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嗜酒如命的人,越喝越高兴,或者集邮爱好者收藏一套****邮票,那么这一套邮票中最后收集到的那张邮票的边际效应是最大的。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在饿了的时候,给你拿了一盘烙饼,你在吃的时候,第一个,乃至第五个非常香,最后吃饱了,剩下几个烙饼还想吃,觉得不太好,一点好的感觉都没有。物质消费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人们就开始对这种状况的消费会产生一种厌倦的心理。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例子:给你一个巧乐滋,你高兴的乱跳以为赚了,接下来是第二个……可是一直给你,你会觉得开始恶心了。这有两个原因:第一你吃饱了,生理不需要了;第二,你吃腻了,刺激受够了。你希望有个机会表白自己“给个和路雪的啊”。

同样,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第一次批评孩子,孩子还会接受你的批评,当你第二次用同样的方式批评孩子,孩子就会有点厌烦了,接着第三次、第四次……也许孩子根本都不会听你的,甚至于对着你喊:“能不能换几句话啊!我都听烦了。”

爱情的边际效应也是递减的。青少年时期,我们就像走在干涸的沙漠,极度需要爱的滋润。如果给你一杯水,你会非常感激,因为久旱遇甘霖;再给你一杯,你仍然十分高兴,因为你还很需要,可是那种需要不像第一次那么强烈了;再给你第三杯,你能喝下,只是不那么需要了;再给你第四杯,第五杯……要你喝下,估计你就不是那么喜欢,反而有点厌倦甚至反胃。

在请客吃饭时也要注意边际效应的应用。倘若叫了一大堆食物,结果吃不了,不免是极大的浪费。当然,一大堆人下馆子,最多只能有个花多少钱的预算,至于点多少菜就无法自行决定了。如果不是很熟悉大家的饭量,点菜是无法恰到好处的。一来不好意思问各人能吃多少,二来即使可以这样做,饭量这东西有很大的随意性,也是很不好把握的。到底有没有一个既不麻烦又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减少这种浪费呢?

有一个故事说顾恺之吃甘蔗,总是先吃甘蔗的上端,再慢慢地往下端吃。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吃,他说:“这就叫渐至佳境。”他所谓的“渐至佳境”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边际效应。于是,有人把这边际效应套用到了餐桌上,得出了既不麻烦又行之有效的减少浪费的方法。

上菜时先让上自己不太爱吃的食物,把边际效应递减的程度降低,吃到最后一道自己最爱吃的食物,自然无论如何也会吃下去了。这适合一个人吃饭。如果是一大班人吃饭,则可改为先让上最便宜的菜,到最后一道菜,由于最贵,大家觉得浪费不起,只好照单全收了,尤其是饭钱平分的AA制更为有效。

相关小故事

生活中的边际效应

张三去买烟,烟29元,但他没火柴,跟店员说:“顺便送一盒火柴吧。”店员没给。李四也去买烟,烟同样是29元,他也没火柴,跟店员说:“便宜一毛吧。”最后,他用这一毛买一盒火柴。

这是最简单的心理边际效应。第一种:店主认为自己在一个商品上赚钱了,另外一个没赚钱。赚钱感觉指数为1。第二种:店主认为两个商品都赚钱了,赚钱指数为2。当然心理倾向第二种了。

同样,这种心理还表现在买一送一的花招上。顾客认为有一样东西不用付钱,就赚了,其实都是心理边际效应在作怪。

通常很多事情换一种做法结果就不同了。人生道路上,改善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