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你不可不知的80个心理定律
21158100000057

第57章 猜疑效应

◇怀疑精神本是人类积极探索世界的一大利器,但如果总是无端猜疑,杯弓蛇影,无疑就是一种病态。

《三国演义》中曹操错杀无辜好友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曹操刺杀董卓败露后,与陈宫一起逃至吕伯奢家。曹吕两家是世交。吕伯奢一见曹操到来,本想杀一头猪款待他,可是曹操因听到磨刀之声,又听说要“缚而杀之”,便大起疑心,以为要杀自己,于是不问青红皂白,拔剑误杀无辜。

曹操就是一个猜疑心理特别重的人。猜疑心理是一种由主观推测而对他人产生不信任感的复杂情绪体验。猜疑心重的人往往整天疑心重重、无中生有,每每看到别人议论什么,就认为人家是在讲自己的坏话。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风捉影,节外生枝,说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害人害己。猜疑心理是人际关系的蛀虫,既损害正常的人际交往,又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

猜疑一般是从某一假想目标开始的,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标,就像一个圆圈一样,越画越粗,越画越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疑人偷斧”的寓言:

一个人丢失了斧头,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的。从这个假想目标出发,他观察邻居儿子的言谈举止、神色仪态,无一不是偷斧的样子。思索的结果进一步强化了原先的假想目标,他断定贼非邻居的儿子莫属了。可是,不久他在山谷里找到了斧头,在看那个邻居儿子,竟然一点也不像偷斧者。

现实生活中猜疑心理的产生和发展,几乎都同这种封闭性思路主宰了正常思维密切相关。人群中,生性多疑、经常对他人抱有防范之心的私密主义者,为数实在不少。他们认为,一旦别人盗取了自己的思想并加以评判,那就会和自己对抗或在工作中加害自己。也就是说他们对别人总是抱着戒备、恐惧的心理。所以,他们从不敢相信别人,也不愿与他人分享某些积极的成果,更不敢委任别人担当重任。凡事都要自己控制,这样他们才会放心。

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历来是害人害己的祸根,是卑鄙灵魂的伙伴。一个人一旦掉进猜疑的陷阱,必定处处神经过敏,事事捕风捉影,对他人失去信任,对自己也同样心生疑窦,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

那么,在人际交往中应如何消除猜疑心理呢?

首先,要加强个人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的修养,净化心灵,提高精神境界,拓宽胸怀,以此来增大对别人的信任度和排除不良心理的干扰,摆脱错误思维方法的束缚。猜疑一般总是从某一假想目标开始,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标。只有摆脱错误思维方法的束缚,扩展思路,走出“先入为主”、“按图索骥”的死胡同,才能促使猜疑之心在得不到自我证实和不能自圆其说的情况下自行消失。

其次,最好能敞开心扉,增加心灵的透明度。猜疑往往是心灵闭锁者人为设置的心理屏障。只有敞开心扉,将心灵深处的猜测和疑虑公之于众,或者面对面地与被猜疑者推心置腹地交谈,让深藏在心底的疑虑来个“曝光”,增加心灵的透明度,才能求得彼此之间的了解沟通、增加相互信任、消除隔阂、排释误会、获得最大限度的消解。

再次,要学会自己安慰自己。一个人在生活中遭到别人的非议和流言,与他人产生误会,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在一些生活细节上不必斤斤计较,可以糊涂些,这样就可以避免自己的烦恼。如果觉得别人怀疑自己,应当安慰自己不必为比人的闲言碎语所纠缠,不要在意别人的议论。

相关小测试

测测你的心机有多重?

艳阳高照的日子是最适合出游的。假如,你和你的朋友漫步在森林之中,无意中发现了一间隐藏在林中的建筑物,依你的直觉,你会认为这是何种建筑物?

A.小木屋

B.宫殿

C.城堡

D.平房住家

测试结果:

选A:你是一个能忍别人所不能忍的人,具有宽大的心胸,你对任何的事物都抱着以和为贵的态度,基本上你就是一个完美的人。

选B:你是一个心思极细的人,对于身边的事物都能有良好的安排,凡事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虽说不上城府极深,但对于复杂的人际关系却能处理得很好,如鱼得水。

选C:你可说是21世纪最厉害的人际高手,你比选宫殿的人对事物的观察更敏锐,更能看透人心。在这方面别人总是望尘莫及,而你也一直以此特性为自豪,乐此不疲。

选D:你是一个生平无大志的人,也没有什么企图心,虽然对周围的感应能力并不差,但你凡事仅抱着一个平常心罢了。这种人的最大的好处就是:平凡,没有烦恼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