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你不可不知的80个心理定律
21158100000068

第68章 詹森效应

◇在竞技场上,人与人之间不再是实力水平的比拼,而是心理素质的比拼。因此,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有一名运动员叫詹森,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但在体育赛场上却连连失利。人们借此把那种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竞技场上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名列前茅,实力雄厚,但却在比赛时连连失误。唯一解释只能是心理素质问题,主要原因是得失心过重和自信心不足造成的。有些人平时“战绩累累”,卓然出众,众星捧月,造成这样一种心理定势: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再加上赛场的特殊性,社会、国家、家庭等方面的厚望,使得其患得患失的心理加剧,心理包袱过重。如此强烈的心理得失困扰自己,怎么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呢!还有一个原因是缺乏自信心,产生怯场心理,束缚了自己潜能的发挥。

在学校中,不少学生也有类似现象。平时学习,基础扎实,考前准备充分,然而一到大考,却发挥失常,常常表现为紧张、慌乱,脑海里似乎一片空白。其中主要原因是学生对考试期望值过高,而又缺乏自信。只想成功,又怕失败,患得患失,压力过大。结果造成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衡,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各种症状随之而生。

有一名学生,连续两年参加高考,均因在考场上过度紧张而落榜,而按平时的考试成绩,他是完全可以进重点院校的。第一门考数学时,有一道题他平时没见过,因此紧张起来,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神情慌乱,双眼模糊,看不清试卷,结果本来是特长的科目却考得一塌糊涂,最后以3分之差落榜。

经过一年的刻苦学习,他又走进了高考的考场。但一进考场,他又被笼罩在一种无形的紧张气氛中,明明会答的题目,甚至平时熟悉的题目都变得陌生起来,等到走出考场才恍然大悟,结果又以7分之差落榜。两次考场失利使这个男孩掉进了痛苦的深渊,他再也没有勇气参加高考了。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怎样避免詹森效应呢?

首先,要增强信心。只有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才能在考场上或比赛场上沉着冷静,使自己进入“角色”,发挥出正常水平。

其次,是淡化考试或比赛的结果,注重具体过程。不去多考虑结果如何,减少影响自己发挥出正常水平的不利因素,而是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具体的解决问题或比赛过程中,这样不仅能使自己发挥出正常水平,保持轻松,而且能使心理保持平静与放松。

再者是要注意多用肯定的词语来唤起自己积极情绪,特别是遇到困难时,要用“冷静!细心!沉住气!”等词语暗示自己,进行深呼吸,而少用否定性词语,如“别紧张!别慌!可千万别出错!”等词。最后,要在做一件重要事情前,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保持充足的睡眠。

相关小测试

如何提高心理素质

要想有好的心理素质,首先还是应该把自己的水平提高,这样才有提高心理素质的资本。在实力并没有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谈心理素质没有太大的意义。如果说双方实力相近,那么往往看谁可以发挥得好一些,这个时候就靠自己的状态的调整了。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长时间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的一种遇到突发事情时所表现出的个体素质。要想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就应在平时生活中,始终保持一个平和的心理状态。遇到紧急事情或始料不及的情况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慌才能思维不乱,长此以往便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靠长期比赛一点一滴地提高的,它应该是和比赛的经验成正比的。心理素质是靠后天锻炼出来的,“艺高人胆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说自己的技术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那么心里自然就会比较踏实稳定。反之如果要用自己不足的实力去向强手挑战,就需要一定的比赛经验外加自身的全力投入,才有可能显出自己的水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