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你不可不知的80个心理定律
21158100000070

第70章 自我参照效应

◇在接触新东西的时候,如果它与我们自身有密切关系的话,学习的时候就有动力,而且不容易忘记。

美国历史上最出色的政治家之一安德鲁·杰克逊,曾经于1837年出任美国总统。在他的妻子死后,杰克逊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变得非常的担忧。家中已经有好几个人死于瘫痪性中风,杰克逊因此认定他必定会死于同样的症状,所以他一直在这种阴影下极度恐慌地生活着。

一天,他正在朋友家与一位年轻的小姐下棋。突然杰克逊的一只手垂了下来,整个人看上去非常的虚弱,脸色发白,呼吸沉重,他的朋友走到他身边。

“最后还是来了,”杰克逊乏力地说,“我得了中风,我的整个右侧瘫痪了。”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朋友问。

“因为”,杰克逊答道,“刚才我在右腿上捏了几次,但是一点感觉也没有。”

这时,和杰克逊下棋的那位姑娘说道:“可是,先生,你刚才捏到的是我的腿啊!”

不要以为这种错误的恐慌只会出现在一位垂垂老去的人身上,实际上它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存在,只不过表现的形式与程度不同而已。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每个人都会受到一种“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所谓“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就是指我们在接触到与自己有关的信息或者事情时,最不可能忽视或者出现遗忘。

有一个中年妇女嫁到丈夫家三年后,她的公公因胃癌去世了。过了两年后,她的婆婆也因胃癌去世了。全家人因此诚惶诚恐,深怕自己也染上这个可怕的病。于是,全家开始实行分餐制,甚至全都去医院检查了一遍,检查结果发现,她的丈夫有胃炎,她和女儿身体并无大碍。可是这位女士仍然担心不已,她细心地照顾着自己的丈夫和女儿。

一次她因为劳累过度,感觉自己身体不舒服,就对家人说:“我有一种预感,我也得了胃癌。”后来,家人把她送到了医院一检查,医生告诉她只是因为过度劳累,饮食不注意引起的腹胀而已。

这个例子就是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的最好印证。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可以阐明生活中的一个基本事实:我们对自我的感觉处于我们世界的核心位置。由于我们倾向于把自己看成世界的核心,因此我们会高估别人对我们的行为的指向程度。我们经常把自己看成是某件事情的主要负责人,而实际上我们只是在其中扮演一个小角色。

我们在学习新东西的时候也常常有这种效应发生作用。一方面,我们在学习新东西的时候,常常会将这些东西与自己联系起来。如果学到的东西与我们自身有密切关系的话,学习的时候就特别容易记忆。

但是另一方面,这种效应也有其不利影响。比如医学院的学生常常碰到这种情况,每当老师介绍一种病症的时候,学生总免不了会先想到自己是否出现过类似的征兆。如果不巧有两三点看似符合,就开始惊慌,怀疑自己是否已经病入膏肓,其实自己一点都没事。

这个记忆现象除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可以发挥作用之外,也可用在广告中。有这样一个研究,让被试者看一则照相机的图片广告,然后分别问他们三个问题:这张图片有没有红色、这是什么、你用过这种产品吗。过后,让被试者回忆照相机的牌子,结果被问过第三个问题的人回忆得最好。很显然,第三个问题与我们自身有直接的联系。

相关小故事

未被检查的账簿

德国的一家大公司日常工作费用开支很大,公司经理为了降低费用开支,想出了一个办法。他雇了一位面孔冷酷、资历很深、有多年会计工作经验的人。经理让这位会计师坐在前面有玻璃窗的办公室里,这样,他就可以看到在他前面办公的所有的员工。公司经理告诉所有的员工说:“他是被雇来检查所有的费用账簿的。”

每天早晨公司职员都会把一叠费用账簿摆在他的办公桌上。到了晚上,他们又来把这些账簿拿走交给会计部门。然而这位被请来的会计师根本未曾翻阅过那些账簿,但是所有的员工都不知道这回事。

奇迹出现了,在会计师来公司“检查”账簿的一个月时间内,公司所有费用开支降低至原来的80%。

会计师每天并没有检查账簿,但奇迹为什么出现了呢?这主要是公司的人员出现了“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公司请会计师这一客观事实,引起公司人员的神经冲动,开始产生心理活动,感知到“检查”,对“检查”做出整体反映,就是要进行自律,不能胡乱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