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善解家人心情:爱心家庭心理学
21158900000018

第18章 家庭生活中常见的孩子心理误区(6)

五、父母应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孩子的冲动行为

孩子冲动了,父母可以在掌握孩子情感特点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孩子的冲动行为。比如,孩子一时冲动与伙伴吵架,父母可以暂时不予理睬,让孩子自己去处理;家里来客人了,孩子冲动起来,父母一时难以说服孩子,可采取冷处理,不理孩子,等客人走后,再对孩子进行教育,告诉孩子的错误之处;或者,父母可以在孩子冲动的时候,用别的东西,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等。

总之,随着孩子神经系统的发展和心理水平的提高,以及父母正确、耐心的教育,孩子的自制力会逐步提高,冲动行为也会慢慢减少。

孩子为什么没有幽默感

文文虽然才几岁,却整天板着个脸,而且很怕说话,回答问题也给人很死板的感觉;在学校里也是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无论什么活动,参加不参加都无所谓;父母给她吃什么好东西,或者什么高级的玩具,她也不会像别的孩子那样高兴。父母对文文的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因为,文文的家庭条件很好,父母也很宠爱她,可以说能满足的都给了,可为什么孩子这么不快乐,一点幽默感都没有呢?

父母无奈之下,只好对别人说文文是太害羞了。但文文心里却不以为然,文文觉得自己没有幽默感是因为父母管得太严了,生怕自己会“把心玩野了”,会不好好读书,不服管教,总是让自己学习、学习,不给自己玩的机会。而且自己玩的时候,父母总是很厌烦,经常自己正在玩的时候,突然绷着脸大声训斥:“就知道玩,怎么不见你学习这么认真!”文文认为自己不快乐,就是因为父母不给自己玩的机会,自然快乐不起来。

生活中经常发现,有的孩子年纪虽然只有五六岁,但神情很忧郁,一点都没有孩子该有的笑颜。在一些孩子本该去的热闹的地方,总找不到这些孩子的身影。孩子很少和别人说话,总喜欢将自己缩在房间里。这类孩子很有可能将来成长为悲观主义者。要知道,孩子具有乐观的性格该是多么地重要啊。活泼可爱、思维活跃的孩子往往能成就伟大的事业和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而幽默感是可以提升快乐指数的。幽默感是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通过幽默的表达,可以舒缓紧张情绪,更能营造出快乐的气氛。父母应懂得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孩子寻找到自己的快乐,也利于培养出一个幽默、健康的好孩子。

那么,什么是幽默呢?幽默的表现形式既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表情和动作。同一父母所生的儿女,为什么有的小孩比较“爱笑”?有的小孩则喜欢“皱眉头”?“笑眯眯”、“爱笑”的小孩,谁不喜欢?谁不乐意与“笑口常开”的小孩亲近呢?专家解释,所谓的幽默感就是通过语言或肢体语言的表达方式,让与自己互动的对象感到愉快的言语或举止。有这种言行举止的人,我们称为具有幽默感的人。具有幽默感的孩子通常很乐观,在生活中不断地制造欢笑,让周围的人感到轻松愉快,自己也会富有成就感和自信。因此,具有幽默感的孩子,也较容易获得友谊。

据研究发现,幽默感从出生后第一个月便开始了。比如,小Baby在父母的逗弄下,便会呵呵地笑个不停;而1岁左右的孩子,会因为玩“藏猫猫”而狂笑不已。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幽默感的发展与下面几个因素有关。

一、语言认知能力

孩子的认知与语言能力发展到某个程度后,“幽默感”即形成。当他听到或看到某件有趣的事时,经过判断后,就会发出哈哈的笑声。

二、父母的关怀

在3岁前得到父母疼爱与照顾的幼儿,会表现出比较好的幽默感。因此,要使孩子成为一个“具有幽默感的人”,父母应多给予孩子爱与关怀。

三、愉快的学习气氛

在孩子成长学习的过程中,若总是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会使孩子体验到快乐,并促使他以快乐的心情来看待周围的人或事物,有利于幽默感的形成。

幽默表面上只是一种教育手段,实际上它贯穿的是一种乐观精神,一种坚信“明天会更好”的执著,反映了教育的人文本质。还记得孩子3~4岁的样子吗?他们会因为听到大人说好玩的话,或看到某个不协调的动作,便哈哈地笑个不停。这表示孩子的幽默感正在形成,此时,父母的协助是很重要的。

那么,父母应如何抓住孩子的心理特征,对孩子进行幽默感教育呢?

一、将生活玩成游戏

对孩子来说,生活就是游戏,游戏就是生活,快乐来自游戏。开心游乐,孩子不仅心情好,感到满足充实幸福,还会在与小伙伴们的群体游戏中学会怎样理解、观察,怎么模仿、发挥,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成为群体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

妈妈给3岁的文文讲故事,当讲到“这个人像个跟屁虫一样,一直跟在我们后面……”文文突然咯咯笑了起来,一面跟着妈妈说:“跟屁虫,哈哈!”此时,妈妈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很可爱……文文和幼儿园里的老师相处得很好,周末妈妈接文文回家的时候,文文使劲扯着老师的衣服不肯松手。妈妈看到此景便笑着迎过去说:“我知道文文喜欢老师的漂亮衣服,快过来看看,妈妈的衣服也很漂亮哦!”一句话,把想撒娇而又未能撒娇的孩子给逗乐了。于是,她笑嘻嘻地走到妈妈面前,妈妈顺手将她抱起来亲了亲,然后便带着文文回家了。

生活中有很多细节之处可以培养孩子的幽默感,有时候,甚至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并且是其他方法所不能达到的。

孩子的乐观首先来自家庭和谐、幸福的气氛,来源于父母的乐观、自信、幽默和豁达,来源于父母能够切实地帮助孩子正确对待并战胜他们面临的困难,用自己的乐观精神感染孩子。

这样,即使在他们以后的生活中碰到困难和挫折,他们也能始终保持健康的心态,具备心理承受力,克服困难实现既定的目标。因为父母已使他相信一切美好的东西。一个对自己的童年有幸福与温馨回忆的人,胸中会永远洋溢着幸福。

二、父母对孩子的举止、行为不要苛刻

孩子写字不规范,父母可以让他看书上是怎么写的,鼓励、引导他把字写得更好。做父母的每天抽出一点时间与孩子一同游乐,会令孩子特别开心。

每个孩子在刚开始学东西的时候,难免都会有一些不适应。但并不能因为不好玩、枯燥,而选择放弃,这个时候离不开家长的引导、支持和帮助。让孩子认识对于自己的追求和理想不是因有点困难就选择放弃,而是应该知难而上,孩子很快就会度过这个难关的。没有什么不快乐和不开心,这些都是很正常的。

常听到不少家长感叹:“小时候我们生活条件虽然差点,可是很快乐、很轻松,没有现在孩子压力这么大。”其实,家长们看到的只是孩子学业上的压力,并没有深层次地体会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心理专家提醒我们,孩子出现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是环境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孩子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眼下,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可孩子的身心健康水平却越来越差;在得到大量玩具的同时,却失去了与父母拥抱、游戏和交流的机会;在享受各种教育的同时,却失去了玩的自由。

如此,孩子又怎能轻松、怎能幽默起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