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善解家人心情:爱心家庭心理学
21158900000019

第19章 家庭生活中常见的孩子心理误区(7)

三、营造幽默感气氛

人与生俱来就有幽默感的因子,如果父母能好好鼓励并加以培养,让孩子成为一个幽默的人不是一件难事。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幽默感呢?比如,当孩子哭闹时,父母若懂得在一旁营造气氛,抱抱他、拍一拍他、安抚他,“怎么了,妈妈的小宝贝,为什么哭得跟小花猫一样?有什么事妈妈可以帮你的忙吗?”温柔、幽默的表达方式,有助于孩子忘记哭泣,破涕为笑,找到快乐。因此,当孩子说出一些好笑的笑话和语言,或是表现出一些有趣的动作时,别忘了给他一些掌声和鼓励,建立他的自信心,让自己和孩子轻松一下。

四、给孩子足够的空间

让他们寻找自己的生活乐趣。相信你也能培养出一个幽默健康的孩子。

除此之外,专家也提醒父母,在引导孩子具有幽默感时,还应注意以下一些事项:

(1)幽默感的语言以不伤害他人为原则。

(2)幽默感的语言要注意人际间的礼貌。

(3)幽默感的动作以不涉及危险动作为原则。

(4)与孩子说笑话或表演滑稽的动作时,要考虑孩子的年纪。因为大人认为好笑的语言或动作,孩子不见得有同感。但孩子认为好笑的语言或动作,大人要陪孩子一起笑(虽然从大人的角度来看也不见得好笑)。

(5)孩子最快乐的莫过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即使孩子不能完成,大人也不可操之过急,应耐心地等待、引导,并适时给予协助。

总之,充满幽默感的语言和事物能让孩子的眼睛亮起来,无形中也刺激了孩子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当你对孩子说:“再不收拾玩具,以后就不给你买玩具了。”其实不妨加一点“幽默调味料”,比如“玩具们玩了一天都累了,要回家休息了,不然他们要哭了。”让自己和孩子在有目的语言和气氛中轻松一下。

TIPS:孩子最不喜欢的父母类型

每个家长都是爱孩子的,那么是不是每个孩子都爱家长呢?可能对此父母们自己恐怕都不知道吧?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对父母的衡量标准,大多数的孩子最初都是爱自己父母的,只是随着生活的接触,使得他们越来越不喜欢自己的父母了,当然他们不喜欢的是父母的一些习惯和做法。那么,哪些类型的父母不受孩子的喜欢呢?

一、只想爱人不想孩子的父母

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但是对于孩子来讲,他们希望的是归属自己的自私的爱,比如妈妈只能爱自己,不能爱爸爸;爸爸也只能爱自己,不能爱妈妈。这种心理在幼年时期的孩子心里表现得最为明显,他们喜欢将父母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而不准许自己之外的人享受父母之爱。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懂得有意识地多给孩子一些表示或暗示,让孩子增加“父母确实爱他”的自信。

二、不和孩子一起玩的父母

孩子大多数都是活泼的,他们爱蹦爱跳,兴趣非常广泛,这种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他们很喜欢从父母那里模仿和了解很多事情,以满足自己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如果父母能和自己的兴趣一致,孩子自然很开心。但是,如果父母对此一窍不通,而且总是一问三不知,甚至不以为然,孩子自然会感到失望、沮丧。同时也对孩子早期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负面影响。

对此,父母不妨有意识地培养和孩子相同或相似的兴趣爱好,并熟悉孩子特有的心理和语言,尽可能抽时间多和孩子一起玩。长此下去,孩子自然会认为你“好玩”的。

三、不注意形象的父母

很多父母认为,教育孩子形象并不重要。事实上,孩子比成人往往更容易看重一个人的外表。因此,他们对自己最爱的父母也是如此要求的,他们喜欢看到漂亮整洁的父母形象。

因此,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请学会美化自己吧!过于肥胖的父母最好还是注意节食、运动和减肥,并适当关注自己的衣着服饰。

四、过于严厉的父母

事实上,严厉并没什么错误,关键是要掌握一个“度”。有些父母对孩子过于严厉了,总是说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样的父母属于完美主义者,他们批评的“弦外之音”是:孩子呀,你还没有尽力呢。

但是,这种行为对孩子心理上的最大伤害是逐渐剥夺了孩子的自信!要知道,孩子都需要从心理上不断地作出自我肯定,来获取前进中必不可少的原动力。特别对原本就比较自卑的孩子来说,要摆脱自卑的阴影,并树立自尊和自信,自我肯定无疑更为重要。

五、不尊重孩子朋友的父母

孩子的心灵是非常单纯的,他们做事要比成人干净和透明得多,因此作为孩子的父母应做好孩子的引路人,在孩子面前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知道,尊重孩子的朋友本身就意味着对孩子的尊重。

六、说话不算数的父母

说到底,“说到做不到”的父母缺失的就是诚信。诚实守信,不仅是一种公认的美德,更是一种可贵的素质。孩子接受的或有形或无形的“诚信教育”,往往始于牙牙学语时,并且贯穿于整个童年时期。

因而从孩子刚刚懂事起,就理应帮助他们在心中树立起“以诚信为本”的观念。屡屡“说得到做不到”的父母,为孩子提供的恰恰是反面教材,起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很多父母的无奈和感叹:现在的孩子怎么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不懂得尊重父母!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这些状况和父母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很多父母不懂得孩子的心理,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孩子,怎么能不出现问题呢?

有一家子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个镜头,儿媳妇正给白发苍苍的婆母一边洗脚,一边谈笑。四五岁的小孙子注目看了片刻,也急忙去厨房端来半盆水:“妈妈,我也给你洗脚!”看电视的全家老少看了这个镜头,无不为之感动。小男孩的一个极为普通的动作,却显示了隐藏在儿童心中的一个秘密:父母是孩子心中的偶像,学习的榜样。

父母的行为在很大的程度上会左右孩子将来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做孩子喜欢的父母,应懂得尊重孩子,正确把握住孩子的心理状态。

一般情况下,孩子的心理状态会不同程度地有所暴露。父母这时就要善于把平时对孩子的了解与他在谈话中的外部表现联系起来,细心观察孩子的神情、言语、注意力和习惯动作的变化等,从而正确把握住孩子的心理状态。

比如,谈话时孩子低头不语,往往是感到委屈或产生抵触等心理的表现,而抽抽答答则往往是孩子内心羞愧失衡的反映。

初中时期的孩子已经有了较强的自尊心和独立意识,这个时候他们希望父母能像对成人一样对待自己,另一方面,他们的认识仍有很大的片面性,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容易冲动,对后果缺乏考虑,出了事又不知所措,表现出一定的孩子气。和这类孩子说话的时候,父母应考虑孩子的这些心理特点,谈话时还应关注孩子的个性。个性傲慢的孩子常对谈话表示轻蔑;胆小怯弱的,又易心情紧张;心境不好时常沉默少言,或动则易怒;情绪兴奋时又常喜形于色,絮絮不休。父母必须对各种因素综合分析,准确地把握住孩子的真实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