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善解家人心情:爱心家庭心理学
21158900000020

第20章 家庭生活中常见的婆婆心理误区(1)

不管是未婚的,还是已婚的,一提及婆媳关系,肯定都认为是头疼的问题。婆媳间的互动与如何相处,似乎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难解之题,几乎大家都怕提到它,甚至碰触它,因为在两个女人的世界里总有许多纠缠不清的情感在里面,一面是亲情,一面是夫妻间的爱情。然而,婆媳关系真的有那么复杂与难缠吗?

在此,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在不同的家庭中存在的种种婆媳矛盾和问题,预祝天下的婆媳都能亲如母女般,一家人和乐幸福美满!

婆婆和儿媳妇的隔阂是天生的吗

沛沛和男友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感情稳定,可以结婚了。这个时候,沛沛开始经常到男友家吃饭,以适应结婚后的生活,同时也是想和未来的婆婆加深彼此间的关系。沛沛一开始总觉得婆婆人很好,整天微笑着,没有什么言语。而渐渐地,却发现婆婆心机叵测,沛沛感到非常苦恼。

沛沛记得第一次去男友家吃饭,沛沛想第一次来人家吃饭,出于礼貌也应该洗次碗的。但是沛沛没有想到的是,当自己来到厨房,看见的却是满水槽的碗和盘子。这个时候婆婆家的人都已经吃完饭了,但是大家都在客厅里看电视,没有人问这边的情况。沛沛很老实地将水槽里的碗盘都洗了。这个时候,婆婆来了,但是一点帮忙的意思都没有,而是站在旁边说沛沛的洗碗方式不正确,然后让沛沛按照自己制定的方式洗碗,并将洗干净的碗放在指定的位置上。

再后来,只要沛沛来男友家吃饭,婆婆就顺理成章地把全家的碗盘都留给沛沛洗。

最后沛沛的男友感到不好意思了,便抢着在沛沛吃完饭前将碗先洗了。其实,沛沛的男友在之前是从来都不在家洗碗的。

最后,婆婆和沛沛混熟了,经常在儿子不在跟前的时候向沛沛询问沛沛家的家庭情况,诸如父母的工作,房子是贷款还是全款,家里有没有存款等。沛沛心里明白婆婆的意思,故意对婆婆说,自己家里的房子是贷款的,而且父母没有存钱……后来,沛沛越想越不是滋味,怪不得大家都说婆婆和儿媳天生有隔阂,原来真的是如此,难道这种隔阂不能改变吗?沛沛感到对未来充满了失望……事实上,如果沛沛从婆婆的角度上考虑这些问题,了解婆婆的心理,也许便不会有这么多的隔阂。

比如婆婆丢了一堆碗和盘子给沛沛洗,其实是想看看沛沛是不是一个勤快的孩子,将来自己的儿子是不是会吃亏?而后来向沛沛询问家庭情况,也是出于此目的。总体上来讲,这个婆婆是有点心机,但是婆婆毕竟是婆婆,为了她的儿子,她当然可以豁出去了。如果沛沛站在婆婆的角度上想,或许就能很快理解婆婆的心理了。

如果你能理解婆婆的这种心理,那么接下来的就好办多了。因为婆婆是为了儿子的幸福,那么你呢?你是为了自己的幸福啊。为了自己的幸福委屈一点又有什么呢?要知道,婆婆不是和你天生有仇的人,但是婆婆却是可以影响你一生的那个人,婆婆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影响着你的幸福的。因此,如果你决定和男友厮守终身,那么你就要懂得去了解他的母亲。不要害怕和婆婆的接触,多和婆婆接触才能使你更了解她。

不要听那些所谓的过来人说,和婆婆的问题会在婚姻中经常出现状况,甚至于有些人说这些状况会影响到你的婚姻品质。这话是没有错,但是关键还要看男方的态度。有些男人“惟母命是从”,使得他的母亲在不自觉中仇视儿子的女友,认为这些年轻女孩子抢走了她的宝贝儿子;而有些母亲则权力欲或占有欲过强,有意无意中,常干涉小两口的生活,使得全家大小无一日安宁;还有一些微妙的母子关系,则可能造成男人一辈子都无法解开的心结,也影响他对婚姻所持的态度及未来对待妻子的方式。

有一位妻子就在结婚后发现了这个状况,比如丈夫对婆婆不敢稍有违逆,甚至她自己花钱买的壁饰亦无自主权,需要婆婆决定挂在哪里,否则婆婆便会不高兴,丈夫也会跟着心情不好。

如果你不幸遇到了这样的男人,那么你就只能跟着忍让了,不然一场家庭大战必然会爆发!因此,你必须在结婚前去了解男人的母亲,一个比较可靠的方法就是留意倾听他如何描述他的母亲及一切与母亲有关的题材,如果他的母亲健在,则仔细观察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如果他与他的母亲沟通良好,且互相尊重彼此的意见,便是一个好现象。但如果他对母亲粗鲁无礼,日后他便可能也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你,如果他的母亲对他很不和善,他的心中可能压抑了许多愤恨和怨气,他自己也许并不清楚,但日久之后必然会影响到他对待你的方式。

如果你遇到的这个男人和母亲的关系非常亲密,从来不会忘记母亲的生日,是那种会被天下所有母亲列为模范儿子的人,其结果又会如何呢?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这样的男人是一个绝对理想的丈夫。但是心态健康的孝顺和对母亲的过度依赖是不同的,有些男人看起来对母亲体贴得无微不至,但事实上却是一种不正常的依恋。他习惯于被母亲控制,所以在找对象时便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找一个可能完全受他控制的人以向他母亲炫耀,一种则是找一个像母亲一样可以控制他的人,使他可以继续活在熟悉的禁锢感觉中,然而不论是哪一种,都无法构筑一份健康的两性关系。

为什么你尊重的婆婆不尊重你

张小姐下了班回到家,准备把衣服洗了再睡觉。却看见阳台上飘着女儿的衣服,好像是婆婆刚洗过的。看着衣服不停地往下滴水,张小姐想重新弄到洗衣机里甩甩吧,这样一夜也就干了。

就在张小姐把衣服重新放到洗衣机的时候,婆婆看见了。老太太一脸的不高兴,张小姐马上意识到自己做错了,婆婆好心洗了衣服,自己这样一来,婆婆肯定要误会自己了。果真,婆婆开始动怒了:“也不知道整天穷烧个啥,以为自己是皇帝的女儿啊?你以为自己有多干净,你也不过如此啊!”

面对婆婆的怒火,张小姐也生气了:“我怎么穷烧了?”

婆婆指着盆里的衣服喊:“你是什么意思啊,我洗的衣服没你洗的干净还是怎的?”

张小姐生气地说:“我只是顺便甩干,我不觉得错了,您发什么火?”

婆婆还是很生气地叨唠着:“好像我应该给你做的,不知道好歹,真是不清白。

什么都不会,长的又不漂亮,你什么啊?开始都说不同意要你,还是我要你……”

总之,婆婆将张小姐说得一无是处,张小姐看着婆婆不停地说着,那一张一合的嘴,感到非常气愤。但是却又不知道如何是好!没有想到晚上吃饭的时候,婆婆又来劲了,她只喊自己的儿子吃饭,而且还对儿子说:“要这媳妇干吗,你弄回来气我,把我气死了对你有什么好处?”

听着婆婆的声音还在继续,张小姐再也听不下去了,抱着孩子拿着包就离家出走了。只听后边婆婆的喊声:“让她走,反正这不是她的家,她今天要去哪,哪里是她家,到那里呆一辈子去!”

张小姐痛苦极了,自己的丈夫听他父母的话,就算张小姐带着孩子走的那刻,依然没有挽留,他任由他的母亲对张小姐进行数落。把张小姐的人格和尊严全部都放在他妈妈的脚下践踏。张小姐实在无法忘记婆婆对自己语言上的侮辱,字字句句像利刃刻在心上,就算是自己的不是,也不应该如此说自己啊?难道就不能好好交流,难道就不能彼此尊重一点点吗?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婆媳不是母女,少了一份血脉相连,也便少了一份彼此容忍及矛盾发生后的互相体谅;多了一份天性中地位的对立,许多在常人看来并不算什么的小事与言语,也往往会激化成不可挽回的矛盾。

不管是从婆婆的心理,还是从媳妇的心理上看,都是不能容忍对方有一点点过错的。但是这种心理未免有点太不现实了。长时间地身处同一屋檐下,即便是亲生母女也难免产生种种口舌之争,何况在中国传统中最难相处的婆媳关系。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这个世界上,还有大度的婆婆,懂事的儿媳,即使产生矛盾也不至于有种种嫌隙。但是,绝大多数的时候,不是有大度和懂事就可以消解所有的矛盾。吵一回架,离一回心,这在婆媳之间是最正常不过的了。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婆婆是好心帮忙洗了衣服,而儿媳妇也全然没有责怪婆婆没洗干净的意思。但最终还是发生了这个矛盾,看似很小的问题,却隐藏着巨大的心理问题。

对于丈夫来讲,怎么就能袖手旁观看着媳妇跑出家门呢?怎么就能听妈妈指责自己的媳妇而无动于衷呢?

万事以“和”为先,家庭生活尤其如此。当媳妇和婆婆之间发生矛盾或“战争”的时候,家里的其他成员应懂得劝架,而不是沉默或火上浇油。

很多时候,婆婆好心,难免因对儿子疼惜得太甚而让儿媳觉得自己置身事外,明明是自己最亲近的丈夫而自己却好像是外人;婆婆年迈,不免唠叨,有时候根本不值一提的一件小事却会重复几遍而让儿媳觉得厌烦,而当这种厌烦表现出来,婆婆又会因自己的好心落得如此下场而备觉委屈;儿媳好强,对自己家中的事情时而以主妇的身份做些决定,婆婆便不免认为自己的地位与权威受到威胁,从而本来应该很好办的事情却产生种种波折;儿媳事忙,对家中的事稍有懈怠,如不能按时做饭整理屋子,婆婆嘴里不说什么,心里却难免有些不舒服,长久下去,矛盾便必然会发生。

记得在一本书上看过这样一段话:两个男人可以化敌为友,男人与女人也可以,但两个女人之间的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尤其是婆媳关系。只要有了芥蒂,就很难互相谅解,即便表面上平静,其实也是各自较着一股劲儿。

如果你的家庭存在这样的问题,就应该赶紧找到解决的方法。不然总有一天,两个较着劲的女人会将这个家庭掀翻。

那么,有什么好的办法吗?俗话说:相见时,念的只是彼此的好,又有谁会想起去制造矛盾产生积怨?如果你试图化解矛盾了,但是没有什么效果的话,那么就要想办法将两个女人分开。分开住,一则尽量避免了同一屋檐下产生长远矛盾的高危性,很大程度上减少相互摩擦的机会;二则,定时地回家去探望父母公婆,可借彼此想念之情,大大增进彼此的亲密关系。

为什么婆婆和嫂子那么亲

可儿的婆婆开朗明理,个头不高,身材圆润,笑起来眼睛眯得很漂亮。一看就是一位非常慈祥的好婆婆。可是可儿却在心里有个疙瘩:为什么婆婆和嫂子更亲一些呢?

而自己却不能做到这一点呢?

嫂子是家里的长媳,只要有嫂子在的地方,整个家就会显得喜气和热闹。特别是过年的时候,很多亲戚朋友来串门,都冲着嫂子来的。很多人不相信为什么婆婆和嫂子之间磨合得那么好,简直会让人误以为就是母女关系。至于其中的原由,可儿可是比谁都明白。

某天嫂子出差回来,趁着换季打折扣之便,顺便买了些衣物孝敬老人家,有婆婆的小丝巾、小东西,公公的衬衫,以及自己的一件洋装。

看着婆婆拿着丝巾,直说很漂亮很欢喜时,嫂子也笑得非常灿烂,婆婆也说这件洋装真好看,“快!快穿给大家瞧瞧”。当嫂子穿着新衣走出来时,婆婆笑的更开心,连连说道:“真美!真美!真有眼光,而且又这么便宜!”听到婆婆一番的赞美,令嫂子高兴极了,因为第一次采购衣物回来所得到的反响竟是如此,怎能不让嫂子高兴呢?

可儿看着嫂子的做法想到了自己第一次出差买东西的情景,当时只记得给自己买东西了。在香港,买了一整箱子化妆品,足足花了好几千块钱。虽然钱花得多,但是却比在内地买省下很多钱呢。当时婆婆不怎么开心,只说了句:“化妆台上都是化妆品,咳……”

如果你正为婆婆对你没有对嫂子好而郁闷,那么就请你先将嫂子的事放在一边,想想自己出嫁前的样子,还记得自己没有出嫁之前,为自己买件衣服,妈妈也会跟着念叨:“衣服已经满柜了,又买,真是的……”

其实,婆婆和妈妈都是一样的,关键在于自己如何处理这些事情。即使是一位非常通情达理的婆婆,也需要儿媳妇的一点点表示。

也许对于这些你并不相信,你仍然顽固地觉得和婆婆相处真是太难了。但事实上,你可以想一想,为什么婆婆对嫂子那么好呢?其实这里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那就是时间的磨合。抽个时间,可以找嫂子聊聊,了解一下她刚来时的样子,或许你的心里就会好受很多。此外,要了解婆婆的心理,比如案例中的这个婆婆比较讲究,喜欢邻居夸自己的儿媳妇漂亮、懂事。因此,在做事的时候最好能当着邻居,或婆婆的朋友的面对婆婆好,这样做能使婆婆感觉非常有面子,时间长了自然就和你走得近了。

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首先,你要确定婆婆是不是你的敌人?如果你的回答为“不是”,那么问题就解决了,非敌即友。只是和婆婆做朋友和一般的朋友应有所区别,这种朋友并不是无话不说的亲密好友,要把婆婆当成那种不把他当朋友,可是又有相关利益需经常联络的“朋友”,见面热情寒暄可是不说心里话。要知道,婆婆是老公的妈妈,可是和媳妇却没有过“命”的交情,又不能不相处,不尊重,那么保持一定距离的“朋友”关系就比较妥当了。说太多心里话,日后有不愉快的时候,难免会被当成小辫子。

其次,要懂得在婆婆的面前保持自己的个性。有些儿媳妇怕婆婆对自己不好,总喜欢将自己的坏习惯藏起来,不让婆婆知道。其实这样的做法反而不好,因为万一被婆婆看见了,心里会对你有更大的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