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世界货币大战
21160500000007

第7章 “大隐隐于市”的世界首富:罗斯柴尔德家族(2)

而这些铁路早已被罗斯柴尔德通过代理及其同J·P·摩根、库恩雷波公司(斯其夫是董事会成员之一)的联盟所垄断了,他们一起控制了美国铁路里程的95%。

到1850年,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法国的继承人詹姆斯·罗斯柴尔德据说拥有6亿法郎的财富——比法国其他所有银行财富的总和还多一亿五千万。

1812年詹姆斯靠梅耶·阿姆斯其给的二十万美元在巴黎创业。五十六后,在他死时的1868年,他的年收入是四千万美元。那时,美国没有任何人的财富有他一年的收入多。提到詹姆斯·罗斯柴尔德,诗人海涅说:金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上帝,而罗斯柴尔德是他的使徒。

詹姆斯在巴黎东北19里远的地方建造了一栋叫Femeres的富丽堂皇的别墅。威廉一世在第一次见到时惊呼,就算是国王也负担不起,这一定是罗斯柴尔德的。19世纪的另一位法国作家这样评论:如果在欧洲只有一位真正有权势的人物的话,那这个人就是罗斯柴尔德。

没有证据表明他们在欧洲或世界金融体系中的支配地位有所改变。相反,随着他们财富的增加,他们变得更加低调。他们极少以自己的名义持有那些巨额的财富。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金融帝国

梅耶的成就为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内森·罗斯柴尔德是梅耶的大儿子。头脑灵活,像他父亲那样对经商情有独钟,并且也具有很高的天赋。

老梅耶·罗斯柴尔德与大儿子阿姆歇尔坐镇老家法兰克福,其他几个儿子分布在伦敦、巴黎、维也纳和那不勒斯的金融和商业帝国。

梅耶的第二个儿子所罗门,同样具有很高的经商才能。他不辱家族使命,常年穿梭于欧洲各大城市之间,担任家族各个银行之间的协调人角色。他在几个兄弟中具有过人的外交才能,说话措辞考究,巧于恭维。一位和所罗门打过交道的银行家曾评论道:“没有人离开他时不是神清气爽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弟兄们公推他到维也纳开拓欧洲心脏地区的银行业务,但始终不得其门而入。

1818年的亚琛会议是讨论拿破仑战败后欧洲未来的一次重要会议,来自英、俄、奥、普、法等国代表决定了法国的战争赔款和同盟国撤军等问题。所罗门和他的弟弟卡尔都参加了这次会议。正是在这次会议上,经梅特涅的左右手金斯(Gentz)引荐,所罗门结识了梅特涅,并很快地与梅特涅成为无话不谈的密友。一方面所罗门巧妙而得当的赞美让梅特涅极为受用,另一方面,梅特涅也很想借重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雄厚财势,两人一拍即合,所罗门和金斯更是铁得不分彼此。

在梅特涅和金斯的极力推荐下,加之罗斯柴尔德与威廉王子和丹麦王室密切的商业关系,哈布斯堡高大的围墙终于被所罗门越过了。王室开始固定和频繁地向所罗门的银行贷款和融资,所罗门很快就成了“圈里人”。1822年,哈布斯堡王室授予罗斯柴尔德四兄弟(内森除外)男爵封号。

到1848年,所罗门已成为奥地利金融和经济的主宰者。

五兄弟中最顶尖的高手要属三兄弟内森,他的势力范围在英国。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和联军在比利时的滑铁卢进行决战,这场战役的结果,在当时还无人能做出准确的预测。谁如果事先知道了这个结果,谁就能用他的情报大赚一笔。因为谁要是知道英国国王依然有支付能力,那么,英国国债的行情就会猛涨。更为重要的是,当时英国国债的价格已经被压得很低。原因是:投机家们普遍估计,英国国家银行有可能面临破产的危险。

我们知道,罗斯柴尔德家族有一个传奇般的通信网络,在靠近英吉利海峡的战场北部早已安置了一名叫罗斯华斯的可靠代理。当法国战势已定时,罗斯华斯就立即带着胜负的消息从从荷兰的鹿特丹港乘坐快船,渡过多弗尔海峡到达英国,并在威灵顿自己的信使到达前24个小时将消息传递给了内森。内森接到消息后只扫了一眼标题,就立刻登上马车赶往伦敦。他得到的消息,比英国政府还早了几个小时。紧接着,内森迅速返回股票市场。

不无有趣的是,这位年轻的银行家在伦敦交易所中有自己固定的席位,他在以前的股票买卖中,经常依着一根柱子,人们就把这根柱子叫做“罗斯柴尔德之柱”,而内森的脸色就是当时股市交易的晴雨表。当他来到股票市场,坐到了那根古老的柱子前他惯常的席位时,所有的眼睛都盯住了他。

这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前一天的滑铁卢战役最终结果,不仅影响着英法两国的命运,还决定着两国股市价格的涨跌—如果英国获胜,英国的国债将会暴涨;如果法国获胜,拿破仑再次回到欧洲大陆,英国的国债必定下跌。人们都在焦急地等着这场战役最终结果的消息,谁的消息灵通,谁就可以先于别人做出行动——买或者卖,从而获得暴利。

人们关注着内森的脸色和他的一举一动。此时的内森则神情肃穆,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看上去神情沮丧。然后他的交易员们突然开始抛售债券。其他紧张的投资者看到罗斯柴尔德卖出,这只会意味这一件事,那就是:拿破仑一定赢了。内森的举动立刻传遍了整个伦敦交易所,人们都在窃窃私语:内森抛了,英国人肯定战败了,我们也开始抛吧!于是,人们都在跟风内森拼命抛售手里的英国债券,甚至已经顾不上考虑抛售价格的高低了。这种恐慌性的大抛盘,致使英国债券价格进一步暴跌。

然而,直到英国债券价格跌到谷底时,内森悄悄给自己的几个代理人使了一个眼色,代理人马上又纷纷买进已经跌入谷底的债券,跟风抛售的人们此刻全部傻了眼,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就在这时,传来了英军大获全胜的捷报,英国的国债价格也开始直线上涨。内森就在这几个小时之内,获利几百万英镑。而在当时,10万英镑就可以修筑一条铁路了!

老四卡尔在罗斯柴尔德五兄弟中相对平庸,但在意大利却展现了超出其他兄弟预期的能力。卡尔不仅资助了梅特涅派往意大利镇压革命的军队,而且以出色的政治手腕迫使意大利当地政府承担了占领军的费用。他还帮朋友麦迪奇策划并夺回了那不勒斯财政大臣的要职。后来,卡尔还成为意大利宫廷的财政支柱,其影响力遍及整个意大利半岛。

老罗斯柴尔德的第五个儿子詹姆斯在拿破仑执政时期,主要来往于伦敦和巴黎之间,建立家族运输网络来走私英国货。在帮助威灵顿运送黄金和英国国债收购战之后,詹姆斯在法国名声大噪。他建立了罗斯柴尔德巴黎银行,并暗地里资助西班牙革命。

1818年11月5日,一向稳健升值的法国公债突然开始颇不寻常地跌价。很快,政府的其他债券也开始受到影响。情况越来越糟,交易所里流言四起,有人说拿破仑可能再次上台,还有人担心爆发新的战争。

由于有英国的前车之鉴,有人开始怀疑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操纵公债市场。实际情况正是如此。从1818年的10月开始,罗斯柴尔德家族开始以其雄厚的财力做后盾,在欧洲各大城市悄悄吃进法国债券,法国债券渐渐升值。然后,从11月5日开始,他们突然在欧洲各地同时放量抛售法国债券,造成恐慌。

眼看着自己的债券价格像自由落体一般滑向深渊,路易十八觉得自己的王冠也随之而去了。此时,宫廷里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代理人向国王进言,为什么不让罗斯柴尔德银行试试呢?路易十八马上召见詹姆斯兄弟。爱丽舍宫的氛围为之一变,被冷落许久的詹姆斯兄弟处处被笑脸和尊敬包围着。

果然,詹姆斯兄弟一出手就制止了债券的崩溃,他们成了法国上下瞩目的中心,在法国军事战败之后,是他们从经济危机中拯救了法国!赞美和鲜花令詹姆斯兄弟陶醉不已,连他们的衣服款式也成了流行的时装样式。他们的银行成了人们竞相求贷的地方。由此,罗斯柴尔德家族完全控制了法国金融。

自从拿破仑从德国撤军之后,德国由过去300多个松散的封建小国合并成30多个较大的国家,并成立了德意志联邦。留守法兰克福的罗斯柴尔德家老大阿姆斯洛被任命为德意志的首届财政部长,1822年被奥地利皇帝加封为男爵。法兰克福的罗斯柴尔德银行成为德国金融的中心。

C·G·雷可夫斯基在他的书中说:有迹象表明五兄弟被派往欧洲金融帝国的五个重镇对这些国家累积起巨额的财富有着某些秘密的作用,他们就像是这些帝国的财政大臣一样。但准确地说,罗斯柴尔德家族不是财政大臣,而是真正的首领。

列昂内尔:“第三代”续写辉煌

这是一个与苏伊士运河一起被后人记忆的名字,他是内森的儿子,为家族续写了更加辉煌的历史。尽管罗斯柴尔德家族拥有巨大的财富,并跻身欧美上流社会,但他们始终坚持犹太人的传统——把维护犹太人的利益看得比做生意和赚钱更重要。

罗氏家庭大多数人坚持族内通婚,家族下属的公司企业都按犹太教安息日的规矩,在星期六估算盘点,不做任何生意。

列昂内尔1858年成为英国下议院议员。他不愿以基督教徒的方式,而要求犹太教方式用手按《希伯来圣经》,头上戴犹太帽子举行宣誓。上议院的贵族开始表示反对,但后来同意了,这在以基督教为国教的英国实在是不同寻常的,是长期受歧视的犹太人的一个胜利。27年后,列昂内尔的儿子内森尼尔成为英国第一位犹裔贵族和上院议员,他同样也是用他父亲的犹太方式宣誓的。

罗氏家庭还积极参加犹太人的各种活动,向犹太社团捐助了多笔慈善金。这个家族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也有不解之缘。曾在20世纪初向巴勒斯坦的早期犹太移民提供了约600万美元的资金,帮助移民们购买土地和生产设备,定居生存。家族成员还曾担任过英国犹太复国主义主席,与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人魏兹曼一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英国积极活动,终于使英国政府发表了著名的《贝尔福宣言》,最后导致了以色列国的建立。

列昂内尔说过这样一句话,大概可以反映和代表这个家族所有成员的思想:“我有两大荣誉:第一,我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一员;第二,我是一个犹太人。”

欧洲真正的统治者

当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欧洲建立起一个庞大的金融王国,一位普鲁士驻英国的外交官曾这样形容道:“罗斯柴尔德对欧洲的金融事务有很大的影响力。他们能够左右外汇交易价格。当内森发怒时,英格兰银行都在颤抖。”

有一次,内森拿着他哥哥阿姆斯洛从法兰克福罗斯柴尔德银行开的支票到英格兰银行要求兑换现金,银行以只兑换本银行支票为由加以拒绝。内森勃然大怒,第二天一早,就领着自己的9名银行职员,带着大批英格兰银行的支票要求兑现黄金,当天就使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明显下降。第二天,内森带来更多的支票,一名银行高级主管紧张地问他还要兑换几天,内森冷冷地回答:“英格兰银行拒绝接受我的支票,我干嘛要它的?”英格兰银行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然后宣布,英格兰银行今后将兑换所有罗斯柴尔德银行的支票。

罗斯柴尔德兄弟能够如此呼风唤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善于通过设在欧洲各国的分支机构获取政治、经济情报,互相沟通。这样,他们往往能迅速了解各地的政治经济动向,采取行动,出奇制胜。

1814年拿破仑与欧洲联军对抗时,战局变化无常,英国的证券交易因此很不景气。后来,战事发生逆转,拿破仑兵败滑铁卢。罗斯柴尔德家族第一时间从布鲁塞尔得到了这个消息。于是内森乘伦敦债券价格尚未上涨之际,大批吃进,结果大赚了一笔。罗氏家族因此被称为“无所不知的罗斯柴尔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