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界上最简单的哲理书
21160700000022

第22章 生命的意义(1)

生命的最后一分钟

一位双层巴士司机黄志全,在行车的途中突然心脏病发作,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他做了三件事:

一一把车缓缓地停在路边,并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

——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地下了车;

——将发动机熄火,确保了车和乘客的安全。他做完了这三件事,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这只是一名平凡的公汽司机,他在生命最后一分钟里所做的一切也并不惊天动地,然而许多的人却牢牢地记住了他的名字。

点滴哲理

平凡的岗位平凡的人,我们没有想过要成为什么名人、英雄,有点敬业精神、负责任的态度,就是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花店的传统

这是一个两口之家,母亲是一家杂志社的编辑,经营着那些美丽的文字和自己的心情。女儿16岁,是一所重点高中的学生,不幸患有风湿性心脏病。

高二那年,女儿忽然提出要利用课余时间到街上为行人画像,说是为了检验自己的素描水平。母亲自然不同意,不想女儿更倔强,索性带着小凳子,背起画板,一甩门走了。

天色已经昏暗了,女儿才回来,满脸的汗水掩饰不住满脸的兴奋,匆匆地扒了几口饭便睡了。夜里,母亲听到女儿的呻吟声,心便紧紧的。于是,在这座城市的街头,便出现了这样的一幕:一位十六七岁的娇弱的女孩手持画具,坐在小凳上期待地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行人,一位40多岁的母亲低着头,却高高地为女儿撑着一把遮阳挡雨的伞,母女二人的面前放着那个小纸板。

一个星期后,小储藏罐只装了5.5元钱,而女儿却病倒了,且再也没能醒过来。不久,母亲节到了。满街的鲜花与灿烂的笑脸,如同炭火一样地烧着母亲的眼。母亲逃也似的冲回了家,抱着女儿的照片嚎啕起来。

黄昏时分,门铃响了。进来的是一个陌生的女孩,她手拿一大束芳香的康乃馨。母亲愣了,问女孩是不是走错了门,女孩甜甜地笑着,把鲜花送进母亲怀里,说了句“节日快乐”就轻轻为母亲掩上了门。

岁月如梭,又一个母亲节到了,母亲惆怅地想:再也不会有鲜花了,女儿在另一个世界里飞翔呢!

黄昏时,门铃又“丁零零”响起来,又是一束鲜花,又是一声祝福,不同的是送花的人换成了一个男孩。

以后的许多年,母亲节那天,母亲都会收到鲜花和问候,那份芳香滋润了母亲孤寂的光阴,母亲渐渐地从哀伤中挣脱出来,又恢复了以往的开朗和自信。

但是,母亲却不知道,自从女儿拿着那微薄的用画像挣来的5.5元钱,在一家花店为母亲订花以后,母亲节送花给她已经成了这家花店的传统,虽然花店几易其主,传统却没有改变。

点滴哲理

一束鲜花和一个年轻的生命,哪一个更加珍贵?答案是一样珍贵。因为那鲜花之中,绽放着生生不息的无尽亲情。它让我们的心灵跳动得更加有力,也让那花店里的人们看了另一种财富。

一个真实的故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1998年9月18日,星期五,美国洛杉矶。29岁的警察凯利·贝尼克斯完成了一天的工作,驾车行驶在回家的公路上,突然他发现前面一辆车的车牌明显已经过期了。尽管这一天他已经处理了几起盗窃案并且到法庭作证,但他还是拧亮警灯,追上了这辆车。

凯利·贝尼克斯从小就与参加越战的父亲失散。由于跟母亲合不来,他是由外祖父母抚养成人的。他不知道他的父亲保罗·贝尼克斯是否还活在这个世界上。

凯利拦下了这辆违规的汽车。当他看见驾车男子的眼睛时,他竟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熟悉和亲近的感觉。他检查了这名男子的执照和身份证。这些证件确凿无疑地表明,这名男子名叫保罗·贝尼克斯。

保罗·贝尼克斯29年前告别了女朋友和他与女朋友所生的儿子到了越南战场,从战场回来后,他采用了无数的办法也没能再找到他们。但他相信,他们母子一定还在这个城市,所以他一直没有离开洛杉矶。

凯利抑制住自己激动的感情,盯着保罗那张衰老的脸庞。他只有一张4个月大时父亲抱着他的照片,这张照片他一直带在身上。

“请问您曾经认识一位名叫惠特丝的女子吗?”凯利尽量使自己的语调平缓下来。

保罗诧异地望着面前这名高大的警察,他的相貌与年轻时的自己是多么相象啊!

“是的,我们曾经一起生活过。”保罗预感到有非凡的事情即将发生。“我叫凯利·贝尼克斯。”凯利报上了自己的名字。

“哦,上帝!我想我是你的父亲。”保罗拍着自己的脑门说。显然他还不相信这是事实。凯利掏出了那张照片,一切都很清楚了。两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路过的许多车辆都停了下来,很多人都来帮忙。他们以为有人拒捕而正在与警察扭打呢!

保罗和凯利的故事轰动了整个洛杉矶,市政府专门为他们召开了一个记者招待会。会上保罗似乎对这一切缺乏思想准备,他说:“这仿佛是在梦中。”

而凯利则显得异常兴奋:“这简直太奇妙了。找到父亲是我这一生中最高兴的事。”在全体市民面前,这对父子又紧紧拥抱到了一起。

许多人关心凯利是否最后给父亲开了罚单。一位警官说:“尽管凯利没有给父亲开罚单,但他们分手时凯利板着脸提醒父亲:别让车牌过期。”

在洛杉矶这个千万人的大城市的一个十字路口,命运使这对失散30年的父子又走到了一起。人们都说,父子血缘使这千万分之一的可能性变成了现实。

点滴哲理

认真工作、认真生活,不要放弃生活中的任何一个细节,冥冥之中一切都会圆满。

一份诚挚的关爱

在我桌子的抽屉里,珍藏着一套溢满山情的明信片,这是调动工作时一个山里孩子送给我的。他在第一张上面歪歪斜斜地写着:

谭老师:

说真的,我一直是把您看做我的阿哥的。您要走了,我实在没有什么好东西送您,我卖掉了捡来的几个酒瓶子和一捆破纸,买了这套最便宜的明信片,不知您会不会喜欢。您还会到山里来玩、来看我吗?

您的学生:阿亮

阿亮是个不幸的孩子,因为一次吵架,性子暴躁的阿爸竟用斧子砍死了阿妈。阿爸蹲进了监狱,家里只留下10岁的阿亮与70多岁的阿爷凑合着熬日子。阿亮每天都要走二十几里上高下低的山路赶来上学,有时阿爷一病,大大小小的家务事都得小小年纪的阿亮去料理了,打柴、割猪草、做饭、洗衣服,诸多的生活琐事一齐压上了阿亮单薄的双肩。这些繁重琐碎的家事深深地嵌入了阿亮的每一个生活片断。

那是极冷的一天,我发现坐在最后一排的阿亮上课时一直都是垂着眼睑,微微蜷缩的身子还不时打着寒颤。下课后,我把他叫到房里,摸摸他瘦小的身子,他只穿了三件旧单衫,脚下连袜子也没有,一双长长的大布鞋可能是他阿爸留下的,已经被上学路上的露水给弄湿了。当时真让我想到了安徒生笔下卖火柴的那个小女孩。

看我打量他,阿亮顿时眼角有些红了,那样子很委屈很伤心。

“老师,我不读书了,阿爷一人在家好苦好苦的,我真读不下去了。”看得出,阿亮强忍住了就要涌出的泪水。

“阿亮,老师知道你的苦处,可不读书将来的日子会更苦的,懂吗?暂时有困难我可以帮你,好吗?”我把炭灰端过来,阿亮的脚已经冻紫了。我又赶紧拿出自己以前的一些衣服和袜子给阿亮穿上。

在那阿亮居住的深山老林里,田土上的收获不多,加上一老一小,有草药采不到,有树扛不动,家里就更没什么收入了,阿亮和阿爷的生活一天比一天难过了,有时只好连着几天吃一些没油没盐的小菜。面对这样一个命苦的孩子,我感到自己有一种莫大的责任,我只有毫不犹豫地帮他一把。于是我把节余的工资都挤了出来,给阿亮家买上油盐米菜等生活用品。几个月过去了,阿亮塞给我一张纸条:“老师,我知道您钱也不是很多,听说您有20岁了,过几年结婚要用好多钱的,我不能总用您的钱了,是真的,我可以自己去弄一点,老师您相信我吗?”

从那有些湿润的纸上,我可以想到阿亮一定流了几大颗激动而脆弱的泪水。

以后,阿亮上完课便开始捡一些破纸破薄膜酒瓶子之类的东西,到了星期六便背到墟上换几块几角的。他说等长大了一定要还我很多的钱。

阿亮稚气而忧伤的脸上有了一点苦涩的笑意,我不想阻拦他,但一到星期天,我总要买些东西爬上山路去看看阿亮和他的阿爷方能平静些。从小在城里长大的我已经渐渐习惯了上山下山的劳作,我感到这是生活的另一种意义,唤起了我心的共鸣。

“谭老师,您可真是个大好人啊!”已经记不清阿亮的阿爷说过多少遍这样的话了,只记得老人家每回总要从那个黑糊糊的老箱子里摸出一根短香烟硬要我抽,他自己只能倚在门框上大口地抽生烟,时而咳出一阵阵难言的辛酸。我知道,这已是老人表达心情最好的方式了。

快过年的时候,驼着背的阿爷硬是顶了一担木炭到四十里外的墟上去卖,天不亮就摸着雾下山了,到下午3点多钟才卖脱,此时,阿爷还没吃早餐,为了尽可能多买上一点所谓的年货,他连一个包子也舍不得去买。回家的路上,浑身无力的阿爷一个没抓稳,摔倒在高坎下的乱石堆里。等阿亮赶来,他已经永远地不能起来了。阿爷的手里捏住的是那能挤出血水的二十几块钱。

学校免去了阿亮的学费,全体师生不约而同地凑钱安顿了阿爷的后事。阿亮成了孤儿。

在我的发动下,每逢星期六下午,全班同学都开始动手收捡破烂物,换来的一张张零钱像一片片问候,支持着阿亮去完成学业。

告别山区已两年了,我一直牵挂着阿亮,除了写信安慰鼓励阿亮,我依旧每月寄去或多或少的一些钱。我以为,如果说当一名教师确实光荣,是因为首先必须用一颗爱心去承担许多责任,或是精神上的或是物质上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默默地祝福着,祝福那远山里的阿亮永远无恙,永远温暖。

点滴哲理

有时我们献出的一份小小的爱心,就会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抗洪前线

长江第五次洪峰来临的时候,我在荆江堤段的石头村参加抗洪抢险。在这儿曾发生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令人至今无法忘怀。

那天石头村的大姑娘小媳妇拎着绿豆汤、茶叶蛋等滋补品汇集村口,她们自发地组织起来要到大堤上去犒军。村外大堤上有一个连的解放军战士为保卫石头村的安危已严防死守了三天三夜,战士们疲惫至极。

秀姑是石头村的新媳妇,丈夫是一名现役军人,名叫王铁民,是济南军区某部的一个班长。王铁民去年回家探亲,秀姑就嫁过来了,成了一名军嫂。

今年村外的长江大堤汛情危急,石头村的百姓正惊慌恐惧的当口,从北方开过来一个连的解放军,乡亲们悬着的一颗心才落到了实处。秀姑看见解放军战士心里就热浪翻滚,像见到了久别的爱人王铁民一样。解放军上堤的第一天,她就偷偷地到地里摘了两个大南瓜送到大堤上,到了大堤,秀姑被眼前的场面惊呆了,战士们正一队队百米赛跑似的往大堤上扛沙袋,堤坡又陡又滑,许多战士在堤坡上都跌成了泥蛋蛋,鼻子眼睛都分不清。洪水中的战士只露出半个头,在水里竖铁柱,汹涌的波浪猛烈地冲击着几个挥大锤打桩的战士,不时有战士跌落水中。秀姑愣在那儿,不知道该将怀中的南瓜交给谁。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地忙碌着,没有人去注意这个军嫂,秀姑最后只好将南瓜放在大堤上,抹着眼泪走了。

这天,秀姑拎着一桶绿豆汤随姐妹们一起来到大堤。随着洪峰的临近,今天大堤的气氛更为紧张,村里的所有男人都上堤了,为解放军战士查险铺路准备沙石料。大堤上红旗招展,“共产党员突击队”、“共青团员突击队”等字眼格外醒目,视死如归的横幅标语随处可见:“人在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人民战士为人民甘洒热血保家园”。石头村的妇女们上堤就开始忙碌起来,她们将绿豆汤端到战士手里;将茶叶蛋揣到战士口袋里。秀姑端着一碗绿豆汤,望着一个个飞身而过的战士,显得有点不知所措。她正要将碗递给一名黑瘦的小战士,小战士扛着百十来斤重的沙包,气都喘不匀,只感激地咧嘴一笑,从秀姑身边匆匆而去。秀姑急得热泪直流,她一眼瞅见一个打桩的战士这会儿正拄着锤柄在喘气儿,便端着碗飞快地向他跑去。战士一脸泥水,嘴唇发白,他接过秀姑的绿豆汤一饮而尽。秀姑怜爱地望着眼前的战士,一双眼猛然发直。太像了,眼前的战士太像他心爱的丈夫王铁民了!难道……这怎么可能呢?丈夫远在千里外的济南当兵哩,怎会突然回了家乡?秀姑直愣愣地盯着战士,好半天回不过神来。

这个战士正是秀姑的丈夫王铁民,他们部队奉命开赴湖北抗洪前线的时候,他并不知道自己所在的连队会出现在石头村附近。回到家乡抗洪抢险,战士们热血沸腾、斗志昂扬。他们心里都很清楚自己肩上担负的责任更加沉重,是真正地保卫自己的家园。因此,上了大堤,战士们都非常自觉地遵守部队的纪律,没有一人给家里通信打电话,甚至从内心深处将回家的感觉抹去,全身心投入抗洪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