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界上最简单的哲理书
21160700000023

第23章 生命的意义(2)

王铁民早已认出了自己的妻子秀姑,他只是伸出手抓住妻子的手捏了一下。秀姑全身一颤,轻声说:“是你吗?铁民。”王铁民赶紧伸出一根指头按在嘴上“嘘”了一下,秀姑什么都明白了,她多想扑到亲人的怀里紧紧地偎一偎呀!可环视周围空前壮烈的抢险场面,她强忍住感情的冲动,伸手抹去丈夫脸上的泥水,将丈夫仔细地端详了一下,并轻轻在丈夫的脸蛋上捏了一下,然后默默地端着空碗走了。这奇特的一幕没有逃过一个小战士的眼睛,小战士诧异地对近处的连长说:“连长,你看那个小媳妇好像对咱班长有意思。”连长的眼圈儿早已湿润,他在小战士的屁股上拍了一巴掌,说:“就你眼睛好使,干你的活去!”

不久,团长到石头村堤段巡视,连长将那感人的一幕告诉了团长,团长的眼圈儿也有些发红,喃喃道:“多好的战士!多好的军嫂啊!”并当即发指示说,等洪峰过后,可将秀姑接到连队同王铁民再见上一面。

就在洪峰安然通过石头村堤段后的当天深夜,连队接到上级紧急命令,火速支援洪湖堤段,更为惨烈的保卫战即将展开。

石头村的上空,正飘扬着一首深情的歌——《我真的好想你》。

点滴哲理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无私是这个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

怀有一颗真挚的爱心

有一位富翁在自己的孩子很小时失去了妻子。于是他请了一位管家来当儿子的保姆,并且料理其他的家务。当这个小男孩长到十几岁时,突然生了一场大病,不治而逝。这个富翁禁不住二度失去亲人的打击,不久之后,也因过度悲恸而与世长辞。

富翁并没有留下遗嘱,也没有亲戚尚在人间,于是政府便根据法令将这位已故富翁的财产充公,并且拍卖他的所属遗物。

富翁的老管家是个穷人,但她决定买下一件遗物作为纪念,那是一幅挂在楼梯走道墙壁上的油画——上面画着她照顾了15年的最亲爱的小主人,这幅画多年以来都不曾取下。屋子内的物品被拍卖得差不多了,但没有人要那幅与己无关的画,因此老管家得以用很便宜的价钱将它买下。她把它带回家,打算仔仔细细地将它清理装裱一下,她十分珍惜这幅画带给她的回忆。

就在她将画框拆开准备修理时,从画像纸板的背面。掉出一张纸来。她打开来,是她主人的遗嘱!

在遗嘱中,她的主人希望将他所有的财富送给那个因疼爱他的儿子而想要拥有画像的人。

点滴哲理

谁能想到主人的良苦用心呢?生活需要真诚。幸运总是青睐那些对别人怀有真挚爱心的人。

老钟表匠的启示

从前,德国有一位很有才华的年轻诗人,写了许多写景抒情的诗篇。可是他却很苦恼,因为人们都不喜欢读他的诗。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难道是自己的诗写得不好吗?这不可能!年轻的诗人向来不怀疑自己在这方面的才能,于是,他去向父亲的朋友——位老钟表匠请教。老钟表匠听后一句话也没说,把他领到一间小屋里,里面陈列着名色各样的名贵钟表。这些钟表,诗人从来没有见过。有的外形像飞禽走兽,有的会发出鸟鸣声,有的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老人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小盒,把它打开,取出了一只式样特别精美的金壳怀表。这只怀表不仅式样精美,更奇异的是:它能清楚地显示出星象的运行、大海的潮汛,还能准确地标明月份和日期。这简直是一只“魔表”,世上到哪儿去找呀!诗人爱不释手。他很想买下这个“宝贝”,就开口问表的价钱。老人微笑了一下,只要求用这“宝贝”,换下青年手上的那只普普通通的表。

诗人对这块表真是珍爱之极,吃饭、走路、睡觉都戴着它。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渐渐对这块表不满意起来。最后,竟跑到老钟表匠那儿要求换回自己原来的那块普通的手表。老钟表匠故作惊奇,问他对这样珍异的怀表还有什么感到不满意。

青年诗人遗憾地说:“它不会指示时间,可表本来就是用来指示时间的。我带着它不知道时间,要它还有什么用处呢?有谁会来问我大海的潮汛和星象的运行呢?这表对我实在没有什么实际用处。”

老钟表匠还是微微一笑,把表往桌上一放,拿起了这位青年诗人的诗集,意味深长地说:“年轻的朋友,让我们努力干好各自的事业吧。你应该记住:怎样给人们带来用处。”诗人这时才恍然大悟,从心底里明白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点滴哲理

有用处的东西才有市场。立足生活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与其追求华而不实的东西,不如脚踏实地地干些实事。在工作中,首先要把本职工作干好。

意外结局

杰夫是贫民窟长大孩子,他和外婆在一间低矮的房屋里相依为命,靠每月定时发放的政府救济金生活。

当伙伴们在梦想能去迪斯尼乐园玩一次的时候,早熟的杰夫已经有了比他们更远大的理想:我将来一定要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永远离开这个地方!

杰夫的努力没有白费,他大学毕业后,找到了第一份工作——一家报社的摄影记者。他终于走出了贫民窟。这一年他23岁。

同时被报社录取试用的还有一个叫迈克的年轻人,他也是摄影记者,两个刚踏入社会的小伙子很快有了竞争意识。主编严肃地坐在他们面前,说:“我必须慎重地提醒你们,三个月的试用期很快就会过去,你们将有一个人被淘汰。能否保住这个职位,就看你们的努力了。”杰夫和迈克对视了一眼,目光中充满了敌意。然而,他们的经验太少,求胜心又太强,转眼两个多月过去了,二人依然是个平手。

眼下正有一个好机会,一个主题为“关注被社会遗忘的少年”的摄影大赛正在举行,如果谁能拿出一幅惊世骇俗、激荡人心的好作品出来,并且获得大奖的话,毫无疑问将在报社扎下根来。

杰夫一直冥思苦想,希望找到一个好的拍摄素材,他忽然想到了自己曾经生长过的贫民窟。那里的很多少年,由于没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经济条件,不能像普通孩子那样健康地成长。很多人选择了盗窃、打架,甚至吸毒来耗费自己的生命,他们被称为社会的毒瘤,为大多数人所唾弃。

一个叫凯恩的吸毒少年引起了杰夫的注意。他大概十四五岁的样子,脸色泛青,目光呆滞,手臂上满是针眼,身体如同风中的蛛网一样脆弱。他白天浑浑噩噩地躺在一个废弃的仓库里吸毒,晚上就出去盗窃以获得吸毒的资金。杰夫跟踪他到第五天的时候,看见了惨不忍睹的一幕:凯恩的毒瘾犯了,由于没有钱买毒品,他在地上翻滚着,嚎叫着,抓咬着自己的身体……过了很久,凯恩的神智好像清醒了一点,他踉踉跄跄地爬上了旁边一栋四层楼的老房子。难道他要自杀?杰夫的心中充满着疑惑,他毫不犹豫地跟了上去,躲在一个角落静静地观察着,同时调好焦距,对准了那个少年。杰夫知道,如果他能拍到吸毒少年飞身坠楼的那一瞬间,将会成就一幅绝好的作品:一个贫民窟长大的少年,没有亲人的呵护,没有社会的关怀,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他是被社会遗忘的弃儿,他在自我放逐中选择了吸毒来麻痹自己,最终走投无路,将年轻的生命交付于蓝天。每个看到这幅作品的人,都必然会产生心灵的震撼。

杰夫的嘴角漾起一丝狡黠的微笑,他似乎看见了在与迈克的决定生存之战中看到了胜利的微笑。“我不是义工,只是个记者,我的职责就是忠实地记录每一个事件,其他的都与我无关。”他这样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可是,杰夫心里也响起了另外一个声音:“他要是真的跳下去了怎么办?他这样年轻,应该还有美好的未来啊!”

正在杰夫摇摆不定时,他吃惊地发现,对手迈克竟然拿着照相机站在了天台的另一边。“这个卑鄙的家伙,他一定是知道我有好的拍摄题材,惟恐我拍了比他好的作品,才跟踪我来这儿的。”

杰夫握紧了拳头,心中再次升腾起争斗的冲动,“我的距离比他近,角度也比他好,只要我抓拍的瞬间比他到位,这个职位还是我的。我一定要赢!”

凯恩正一步步走向天台的边缘。杰夫从侧面看见,他的眼神充满了悲伤和绝望。忽然,一行浑浊的眼泪从凯恩的眼中落下,不知怎的,杰夫忽然想起了自己年少时,在贫民窟感叹命运不公而流下的眼泪,他很能理解那种痛苦和无助,他们都是被主流社会抛弃的孩子,如果这时没人给他信心和鼓励,他是很容易对人生产生厌倦的。

想到这里,杰夫抛下照相机,不顾一切地扑了上去,紧紧地抓住已经下落的凯恩的衣角,半个身子几乎要跟着坠入楼下……他终于拉住了这个轻生的少年。围观的人群纷纷为这惊险的一幕松了一口气。救护车呼啸而来,带走了凯恩。

这次肯定是迈克拔了头筹,杰夫在从医院回采的路上黯然地想着,我可能要失去这个职位了。但是想到那个孩子可能从此远离毒品,被社会关怀,他又觉得很轻松。回到报社,他遇见了迈克,便故作热情地说:“嘿,伙计,恭喜你!这次是你留下来了!”

“可我什么也没拍下来啊!”迈克望着杰夫吃惊的样子,笑着耸了耸肩,“在你冲向那个少年的一刹那,我就知道你比我强了。你为了把那个少年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自动放弃了这次绝好的机会。我输得心服口服,我愿意自动放弃这个职位。”

“嘿,迈克!”主编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到了他们身后,他兴奋地拍着迈克的肩膀说:“警察局打来电话要我转告对你的谢意。原来第一时间打电话去叫救护车,还有通知警察局的人是你啊。这次我们报社名声大振,出了两位救人英雄,并且掌握了第一手现场材料,这都是你们的功劳!希望你们两个人同心协力,一起为报社的发展而努力!”

两个竞争对手相视一笑,击掌庆祝。他们的同事们为这个意外结局而鼓掌。

点滴哲理

他很能理解那种痛苦和无助,他们都是被主流社会抛弃的孩子,如果这时没人给他信心和鼓励,他是很容易对人生产生厌倦的。

学会照亮别人

“盲人提灯笼”本是一则笑话,指一个人做事没用大脑想,尽是做些多此一举的事。最近我从朋友那儿得到新诠释。这位朋友是这么说的: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那盲人满心欢喜地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

有一次,我搭朋友的车,就借花献佛,再将这则故事叙述一遍与他分享。朋友听后,颇有同感,又以自己的实际经验加以佐证。他说:“以前我开车经过隧道,总是不喜欢开车灯。一来隧道不长,里面光线还不差;二来嫌麻烦,认为实在没有必要开开关关。不料有一天被迎面而来的大卡车撞了个正着,险些命丧黄泉。后来我才觉悟到,开车灯是给对方看的,因为车子经过隧道,对方是从亮处进入暗处,视觉难免调整不过来,加上对面来车不开灯,那实在太危险了……”

世上的朋友,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自己走路是多么孤寂与危险,旦夕祸福,没有人知道你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假如能学学提灯笼的盲人,为别人照路,也照亮自己。时时帮助和关怀别人,别人也就帮得到你,所谓为善至乐就是这个意思吧。“予人方便,予己方便”。一个人心里有别人,懂得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有爱心奉献,得到的是内心的充实,人格的锤炼和思想境界的提高,也同样会得到爱心的照耀,真情的温暖。虚伪换不来真情,冷酷换不来热忱。“有失道的因,就必定会有寡助的果。”人不能总为自己活着,要学会替他人着想,这样自己才能活得更舒坦,更有质量。

点滴哲理

一个人心里有别人,懂得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有爱心奉献,得到的是内心的充实、人格的锤炼和思想境界的提高,也同样会得到爱心的照耀,真情的温暖。

信念的灯塔

这是发生在非洲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6名矿工在很深的井下采煤。突然,矿井坍塌,出口被堵住,矿工们顿时与外界隔绝。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言不发。他们一眼就能看出自己所处的状况。

凭借经验,他们意识到自己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氧气,如果应对得当,井下的空气还能维持3个多小时,最多3个半小时。外面的人一定已经知道他们被困了,但发生这么严重的坍塌就意味着必须重新打眼钻井才能找到他们。在空气用完之前他们能获救吗?这些有经验的矿工决定尽一切努力节省氧气。他们说好了要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关掉随身携带的照明灯,全部平躺在地上。

在大家都默不作声,四周一片漆黑的情况下,很难估算时间,而且他们当中只有一人有手表。所有的人都向这个人提问题:过了多长时间了?还有多长时间?现在几点了?时间被拉长了,在他们看来,2分钟的时间就像1个小时一样,每听到一次回答,他们就感到更加绝望。他们当中的负责人发现,如果再这样焦虑下去,他们的呼吸会更加急促,这样会要了他们的命的。所以他要求由戴表的人来掌握时间,每半小时通报一次,其他人一律不许再提问。大家遵守了命令。当第一个半小时过去的时候,这人就说:“过了半小时了。”大家都喃喃低语着,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愁云惨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