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界上最简单的哲理书
21160700000024

第24章 生命的意义(3)

戴表的人发现,随着时间慢慢过去,通知大家最后期限的临近也越来越艰难。于是他擅自决定不让大家死得那么痛苦,他在告诉大家第二个半小时到来的时候,其实已经过了45分钟。谁也没有注意到有什么问题,因为大家都相信他。在第一次说谎成功之后,第三次通报时间就延长到了1个小时以后。他说:“又是半个小时过去了。”另外5人各自都在心里计算着自己还有多少时间。表针继续走着,每过一小时大家都收到一次时间通报。外面的人加快了营救工作,他们知道被困矿工所处的位置,但是,很难在4个小时之内救出他们。4个半小时到了,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是找到6名矿工的尸体。但他们发现其中5人还活着,只有一个人窒息而死,他就是那个戴表的人。这就是信念的力量。如果我们认为并且相信自己能够更进一步,那么成功的可能性就更大。

点滴哲理

戴表的人发现,随着时间慢慢过去,通知大家最后期限的临近也越来越艰难。于是他擅自决定不让大家死得那么痛苦。

一钱太守

东汉时会稽郡太守刘宠离任时两袖清风,竟获得了个“一钱太守”的美誉。

刘宠,字祖荣,原是汉朝的宗室,父亲刘丕,习学经史,刘宠从小跟着父亲读书,因品学兼优被州郡举为孝廉,后出任东平陵县令、豫章郡太守,再提任会稽郡太守。那时,会稽郡离都城洛阳较远,山民又没有文化,府衙的官吏便常常下乡欺侮他们,不时向他们要钱要粮,摊派苛捐杂税。刘宠到任后,很快下令革除了那些弊政,严禁官吏欺压百姓,还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围湖造田,几年的努力,使会稽郡成为富庶的鱼米之乡,老百姓十分感激这位好官——刘太守。

转眼三年过去,刘宠的任期满了,朝廷决定将他调任京官,消息传开后,会稽的老百姓都惶惶不安,他们担心朝廷又会派一位品行不好的太守来,因而越发舍不得他离去。刘宠也舍不得离开会稽郡,但朝廷的诏令难违,他不得不走。他瞒着老百姓,悄悄和夫人在后衙整理行装。

晚上,刘宠和夫人将行李捆扎好。突然,他想起了一件事,便问夫人:“我们的行李包裹中有多少积蓄?”

刘夫人忙说:“夫君,不多不少,刚好两千文,这是我们薪俸的积蓄,而且与三年前来的时候一样多。”

刘宠听后,才觉放心,说:“三年前,我们来时带来这些钱。三年中,我们没能给老百姓做多少好事,要是离开时我们从这里多带走一文钱,那我就一辈子对不起这里的老百姓了。”

这时,府衙的帮办王师爷进来报告说:“刘太守,你让我雇的牛车已经找到,天亮时就到府衙。”

刘宠忙说:“王师爷,真不好意思,临走时还给添麻烦。”

“唉,还说什么麻烦,”王师爷叹口气说:“前任那位老爷临走时不仅大包小包装了好多车,而且用的还是两匹马拉的车,可是您当了一任太守,依然两袖清风,临走一辆破牛车就把所有行李都装下了,您说,我们会稽百姓怎能过意得去呢?”

第二天清晨,刘宠夫妇将行李装上了那辆破牛车,王师爷赶到后衙来给他们送行,他悄悄从怀中掏出一支毛笔说:“夫人,这支旧笔,是刘大人阅案常用的,带上它留作纪念吧。”

刘夫人忙摇摇手,说:“王师爷,他的脾气你是知道的,不是他的东西,连一根稻草也绝不会带走的。”

王师爷感叹道:“要是天下当官的都像刘太守,老百姓就有好日子过了。”

刘宠夫妇辞别了王师爷,乘上牛车出发了。日中时分,吱吱呀呀的牛车到了城北官道上,车到驿亭边,突然有十多位老人迎候在那里。刘宠大惊,忙跳下车,一个个将跪地的老人扶起,连连说:“乡亲父老,我刘宠担当不起!”

一位名叫徐志文的村民说:“刘太守在会稽给老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我们虽然愚昧,但无时无刻不在感念太守恩德,今天听说太守就要离开,我们特来送行,并敬献微薄的盘缠。”说罢,十多位老人随即每人送上一串钱给刘宠。刘宠忙推辞:“我刘宠何德何能,临走还要扰民?这钱是万万不能收的。”

徐老丈道:“刘太守,我们知道你为官清廉,才每人凑了一百文小钱给你送行,这并不是贿赂你,你不能辜负了大家的心意。”说罢,显出很生气的样子。

刘宠忙说:“这样吧!你们的心意我领了,这钱我不能收。”

徐老丈说:“我们早商量好了,你如果,连这点钱都不收,我们就在这里长跪不起。”

刘宠一听可慌了,他和夫人交换了一下眼色,说:“这样吧,一百文钱太多了,我每人收下一文钱,就算收下你们的一份心意,这总可以了吧。”

徐老丈见刘宠态度坚决,说话诚恳真切,便同意了。于是十多位老人每人给刘宠恭恭敬敬地奉上一文钱,然后高高兴兴地离去了。

刘宠夫妇的牛车继续前进,很快到了界河,刘宠让车子停住,拉着夫人下了车,走到河边,对夫人说:“马上就要出会稽郡了,我们决不能从这里多带走一文钱。”他将刚才老人赠的十多文钱全部掏出来,分一半给夫人,然后说:“夫人,让我们一起还给会稽的老百姓吧。”说完,夫妇二人将钱全部投入河中。

事后,过往的百姓透过清澈的河水,清清楚楚地看到那十多文钱静静地躺在河底。这事流传开来,人们都称刘宠为“一钱太守”。这条河也由此更名为钱清河。直到今天,老百姓还传颂着“一钱太守”的故事。

点滴哲理

不知现在那些贪官们读过这则故事之后,会有何感受,但愿他们会“悬崖靳马”、“金盆洗手”,以“一钱太守”为榜样,为官一任,只为造福一方,绝不多拿百姓一分钱。做个清官、好官。

百丈清规

百丈和尚为寺里定下一条规矩,也就是《百丈清规》,要求每一个僧人每天都要劳动。所以这个寺的环境打扫得干干净净,和尚们三餐也热饭热汤,很是周到。人人都说百丈管理得好,且以身作则,无论种菜、打扫,以他的地位和高龄,也亲力亲为。

秋后的一天,百丈起来照常要去田间劳动,把熟了的稻子割回来。可是怎么也找不见他专用的镰刀,急得满头大汗。

他的弟子恳请他休息,说:“师父,您年纪这么大了,歇歇吧,这些活我们年纪轻的干就可以了。您的镰刀也不用找了,早就坏了。”

百丈的镰刀并没有坏,是众弟子考虑到百丈和尚年事已高,把他的镰刀藏起来了。

这天,百丈未能工作,于是到了用膳的时间,就不进斋堂。弟子们问他为什么不吃饭,百丈说:“一日不干活,一日就不得吃饭。”

《易经》的乾卦有云:“天行健,君子自强勿息”。谓天体运行,周而复始,刚健有力;君子当效法天,不休止地努力,力求进步,造福天下。

《圣经》则曰:“天父常劳作,其子亦劳作”。说神创造人是六天工作,一天休息。

人类的祖先认为神创造世界是义不容辞的工作。那么,我们人是万物之灵,就应当耕织生产、营建制造,改造世界,创造万物,劳心劳力,不舍昼夜……

晋时,陶侃长年辗转中原,屡立战功,曾被封在广州作太尉,这是个清闲享福的职位。但他不愿意悠闲自处,怕消磨了意志。于是在公务之余,就常常一早起来,把一块块甓(砖头)运于斋外,到晚上又运入斋内。

人人觉得奇怪。问他:“你这忙什么?”

陶侃答道:“我平时忙于中原的事,恐怕现在闲坏了,养懒了身体,以后一旦有事,就不能再干事了”。

他以运甓复事,励志勉勤,不畏往复,以锐其志,发奋功业。此可谓以生命享受工作,自得其乐也。

有一个老伯六十了,厂里要他退休。原是钳工,修机器的。平时在厂里干活,尽管很累,却是干得乐呵呵的。一天干下来,吃得下睡得香。第二天,他就觉得精力充沛,身体棒着呢,所以日子打发得也挺顺溜的。

老伯退休了,早上六点不到,还是习惯地起来准备上班。老伴埋怨道:“你真劳碌命,退休了还不安分。”老伯还是牵肠挂肚的,睡得不踏实,于是便往厂里走。

可厂大门换了经济警察把门,小伙子不认得他。人一退休,他的出入证也收了。没有牌牌,小伙子就是不让进。老伯进不了厂,百无聊赖,四处闲逛。

逛到厂后,一团白气直冒,原来锅炉房排汽道堵了,于是他便跳了下去……警察发现了,把他当破坏分子逮了送保卫处。

处长一看浑身上下脏兮兮的老伯,愣住了:“师傅,是你?”

这时,老伯觉得身子舒坦极了。

点滴哲理

工作可以调剂身心,促进身心的成长,只有病人和死人才不工作。一个人不工作,那就会很快老了。

关爱他人

一位年老的盲眼阿婆,拿着平生积蓄的钱,找到水电行老板,让他帮忙在她家附近的小路上装几盏灯。老板非常惊讶:“阿婆,你看不见,装灯干什么?”阿婆说:“从这儿走过的人常常会因为看不清楚而摔跤,很不方便,所以我想装几盏灯。”盲眼阿婆要装路灯的消息第二天就传遍了全镇,所有的人都被阿婆感动了,纷纷捐钱,主动参加装灯行动。每个人都在心里想着:盲眼人都想着要照亮别人,何况我们眼睛好的人呢?结果,不但阿婆家外的路灯全装起来了,马路拓宽了,通往郊外的木板桥改成了水泥桥,就连阿婆的小木屋也被重新砌成了美丽又坚固的水泥房,每天都有很多人来看望阿婆,陪她说笑。

盲眼阿婆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一点点善意的付出,不但使整个小镇光明而美丽起来,同时也无意间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许正应了那句话:助人者,人助之。

点滴哲理

朋友,伸出你的双手吧,即使你的力量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有时,一个诚挚的祝福,一句贴心的话,就能使濒临绝境的人就此看到一线希望,使两个本来要断交的人好朋友从此握手言欢。不经意的一点付出就会使我们的生活为之改观。

永远的财富

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16岁的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大学,这在偏远的山区里可是件新鲜事,村里为此专门请乡电影队来放了场电影,以示祝贺。左邻右舍,张王李赵的婶子、大娘知道我们家穷,也都你家10元,他家8元地往我家送钱,帮我筹学费。望着桌上那一堆零碎的人民币,我被这纯朴的乡情,善良的父老乡亲深深地感动着。

但令我终身难忘的却是入学前发生的一件事。那天上午,我正在家里收拾行李,准备启程。忽然,听到门外有个苍老的声音喊:“山子他娘在家吗?”母亲听见了,赶忙去开门。

门外站着村里那个瞎眼的老婆婆。老人家一生没儿女,相依为命的老伴死后,她大病一场,两眼便失明了。平常只好握着根竹竿,摸索着向左邻右舍要地瓜皮子度日。母亲急忙把瞎眼婆婆让进屋里坐下,然后,喊我倒茶。瞎眼婆婆对我母亲讲了一大堆赞扬我有出息的话,把我喊到她身边,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了一张皱皱巴巴的一元钱,对我说:“山子呀,我这个瞎老婆子也没钱,这两元钱是我用地瓜皮子从小贩手里换来的,2毛钱1斤,我共卖了10斤,你别嫌少,添着买本书吧。”

怎么,两元钱?瞎婆婆手里分明拿着一元钱呀!望着瞎婆婆那满脸刀痕似的皱纹,干瘪的眼睛,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多么奸诈的小商人,他们竟伤天害理地欺骗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婆子!要知道,这10斤地瓜皮子,瞎婆婆要风里来、雨里去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天,奔走多少户呀——“怎么,你嫌少?”瞎婆婆的话打断了我的沉思,母亲含泪示意我快接下,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两元钱”,眼泪已经夺眶而出。

许多年了,如今瞎婆婆早已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但老人家留给我的那一元钱,我却一直珍藏着。因为在我眼里,它已不再是普通的一元钱了,而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它让我在人际关系日益商品化的今天,懂得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点滴哲理

精神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它在人际关系日益商品化的今天,依然能够教导人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为他祷告

清晨,汤姆正像往常那样散步,一辆大垃圾车停在了他身边。汤姆以为那司机要问路,可那司机却向汤姆出示了一张照片,那是一个非常可爱的5岁男孩儿。

“这是我孙子杰乐米,”他说,“他躺在菲尼克斯医院里,靠人工心脏生活。”汤姆想他是想让自己捐款,就伸手去摸钱包。可他不要钱。他说:“我向每一个我遇见的人请求他们为杰乐米祷告。请你也为他祷告一次,好吗?”我做了。

点滴哲理

人当紧抱着自己的心,因为心如失去,头颅也要飞了。伟大的心像海洋一样,永远也不会封冻。

上尉和小战士

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上尉忽然发现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下来。照常理,发现敌机俯冲时要毫不犹豫地卧倒。

可上尉并没有立刻卧倒,他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站在哪儿。他顾不上多想,一个鱼跃飞身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了身下。此时一声巨响,飞溅起来的泥土纷纷落在他们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尘土,回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刚才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成了一个大坑。

点滴哲理

小战士是幸运的,但更加幸运的是故事中的上尉,因为他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在我们人生的大道上,肯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我们是不是都知道,在前进的道路上,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