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现代抗衰老方略
21161700000022

第22章 现代抗衰老机制与方法(12)

恬淡无为,不仅要求精神宁静,心无妄念,还要做到“知可为而为之”,充分认识到自己能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自己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夸父追日”和“愚公移山”虽然精神可嘉,但他们的生活毕竟是不实际的,也是悲壮的。“愚公移山”是一种精神,“愚公移民”才是人类应有的智慧。现实生活需要理性和智慧。虽然人有无限潜能,但一个人的生命、知识、能力、精力毕竟有限。因此,知可为而为之才是人类明智的选择。

2.节欲知足

几乎世界上的任何一种生命都是有欲望的,所不同的只是在需求层次上有复杂与简单,原始与高级之分。人的欲望主要有生理的与精神的两方面构成,满足正常的欲望,是人类文明的表现。人的一生就是不断产生和满足欲望的过程。人从生下来就会有食欲,会有睡欲,长大后会有物质的欲望,精神的欲望,权利的欲望,金钱的欲望,肉体的欲望……各种各样的欲望和对欲望的渴望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人类社会这部巨型机器运转的动力源泉。

正当的欲望是人们生存、生活所必需的,是人的本能。有欲望才有动力,才能激发人的进取心。然而,人不能纵欲,更不能贪得无厌。若人欲失常或物欲横流,贪欲无度,则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也是个人养生,延年益寿的大敌。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人如果受到自己膨胀欲望牵制,就会走向迷途,就会迷失心智,原本明智的性格会被蒙蔽得昏庸,原本慈悲的心肠会变得残酷,原本纯洁的心灵会变得污浊,结果是毁灭自己的品德,甚至会丧失宝贵的生命。人欲不可灭,贵在节制。这是修身养性和养生保健抗衰老必须把握的一个原则。节欲知足包括以下几方面。

(1)淡化物欲:“物”即钱物或财富,是生活所必需。商品经济社会,无钱物难以生存,虽然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如果过度追求钱财则会心神难宁,因为对物欲的追求永难满足,欲壑难填。

内心永远陷于在贪婪的烦恼和痛苦之中,自然会影响身心健康。

时下正流行一句大众口头禅:“活得真累”。男人累,女人也不轻松;大人累,小孩也说累;贫民累,权贵也嫌累;文人累,商人更累。累,的确是现代人的普遍感受,成了现代社会的一种“流行病”。为何累?追逐钱物,人的追逐心一旦被启动,就无法约束无法控制,真可谓一发不可收拾,终身忙忙碌碌、疲惫憔悴却不知道究竟为了什么。这样的生活岂有不累之理?

“心逐物为邪,物从心为正”。看空物相,不为物累,不为物转,以人为重,以人为本,重人轻物,与人为善。不为外物所累,首先要明白,财富过多了如同机体的脂肪一样,也是多余的。其实,人对物质的需要,就像疼痛的病人需要吗啡一样,适量有益,过量就成了毒品。

一个人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上,为自己所绝对拥有的只是自己的身体,要过一份好日子,想干点事业,健康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至于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过分贪求,只会给自己增添烦恼。当今社会,不少人以追求钱财为时尚,并已成为社会顽疾。无论当官的,富有的,贫穷的,许多人都经不住“孔方兄”的诱惑。更有少数人为了钱,神魂颠倒,用生命作赌注,甚至出卖身体,出卖人格,甚至触犯法律,不惜用生命去捞钱,结果身败名裂,真是到了“要钱不要命”的境地。

面对物欲横流的金钱奴性世界,惟一的出路就是摆脱物欲的种种羁绊,把追逐外物的期盼转为超越自我的祈愿,使心灵从形骸茧缚之中突破出来,不做物质世界的奴隶,而要做精神世界的主人。

宇宙如果没有清风明月和花草树木就不成为大自然;人如果没有精神支柱就不成为真正的人。所以,明智之人应该以自我为中心来操万物,而不应以钱物为中心来奴役心灵。抬头向天外,漫看云卷云舒,钻出牛角尖。从钱物欲中走出来,站在宇宙的高度来审视人生,以超越万物的胸襟来对待世事纷争,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大解放和大自由。什么时候人在物面前能达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境界,才能称得上淡化物欲,不为钱物所累;才能真正称得上“潇潇洒洒走一回!”

医学心理学家研究证实,被金钱所奴役的人,常陷于兴奋、紧张、沮丧、妒忌等不良情绪状态之中,精神上没个安宁的时刻。在这种不良情绪影响下,体内各系统功能活动失调,机体抗病能力下降,容易患各种身心疾病。

(2)淡泊名欲:“名”为一个人社会荣誉和地位的象征。通过努力并为社会公认之名,能使人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健康长寿。但有人错误地把人生价值与名誉画等号,说什么“人生就是图个名”。对这些人来说,名誉是荣耀,是面子,是人生的辉煌。但对更多的人或更多的时候,名誉是包袱,是绳索,是人生悲剧的祸根。

贪“名”欲,好虚名的人,一生都像是在舞台上的演员,时时都在演戏,他们活着是为了获得别人的“掌声”和“喝彩”,讲话用的是“台词”,“行动”矫情做作。这种人看似荣耀,其实却得不到人生的乐趣,活得身心都很累。名利欲望过重的人,为求名不择手段,常常挖空心思,专权弄术。这种为名而贪心作假的心态,对自己的身心是最大的腐蚀。

淡泊名欲,不是不顾名节,不是可以做赖皮恶棍。而是对世间虚名不去贪着,不当成目标去追求。居里夫人把别人视为无限荣耀的奖牌给小孩作玩具。由此可见,她对待名欲的超然和睿智。

从养生延年益寿的意义来讲,不为名欲所累,是修身养性最基本要求。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不求虚名,真正地占有自我,不矫情,不做作,老老实实做真人;遇到有损名声的事要想得开,放得下,让别人去评说,走自己的路。其二是求真名要量力而行,不强求,不自寻烦恼。作为平民百姓,虽与大名无缘,但不要图虚名,只要立足本职,注重内在心灵修养,你的心灵就会净化,人格就会升华,身心就会健康,人生就会获得圆满。

(3)适度性欲:“食、色、性也。”人人都有性欲。人无欲则枉为人,如果连基本的饮食男女之需都没有,岂不是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怪物?这种禁欲主义的思潮,古今中外都曾有过,实践证明,它是违反人类本性,是不人道、不文明的,因而也是要坚决反对的。

性欲是人的生物本能,既是人类繁衍需要,也是身心健康需要。性欲宜节不宜纵。中医认为,纵情欲放荡无度,势必耗损肾精,损害人体正气,致使百病丛生,早衰早夭。我国封建社会的皇帝,设有三宫六院,就因为他们大多数房事过度,虽终日山珍海味,并有御医指导养生,但大多早衰早夭,原因之一就是妃子太多造成的。性欲节制贵在适度。中老年人肾气已亏,更应房事适度,应静身养性,颐养天年。

(4)戒除嗜欲:“嗜欲”就是嗜好成癖之欲。嗜欲外显为目、口、耳、鼻、身五官之欲。如目迷色、耳恋声,口喜食、身好触。五欲正常,有益健康,若成嗜欲,则有碍养生。古人说:“五欲成嗜伤生,嗜酒失志,贪肴腐肠,恋声聋耳,迷色盲目,好触疲身。”君不见现代嗜欲者之众、嗜欲之广已触目惊心。如嗜烟、嗜赌、嗜酒、嗜毒、嗜嫖等。嗜欲表面上是五官之欲,但本质上为“心”之贪欲。嗜食者贪口福,嗜嫖者贪色,嗜酒者贪杯,嗜烟者成瘾、嗜毒者倒志,嗜赌者贪财。佛教把贪欲放在“贪、嗔、痴”三大根本烦恼之首,其目的告诫人们不可贪。如果人一旦受到膨胀的贪欲牵引,就会迷失心智,就会走向迷途,甚至会丧失宝贵的生命。

许多嗜欲实际上是习惯成了自然,习惯是一种重复的活动,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的。习惯与嗜欲同行,它反映一个人的修养和意志品德。要知道,好习惯使人受益终身,而不良习惯(嗜欲)将害人终身。

所以,养生保健,抗衰老必须下决心戒掉危害人体健康的“嗜欲”。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问题是看你追求什么。若是追求获得更多的知识,追求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就是一种崇高的追求;追求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追求有一份安稳的工作,也是人之常情;若是一味地追求名利、地位、女色,金钱就十分危险了。人的欲望是多方面的,也是多层次的,我们提倡尽可能地满足正当的、高层次的欲望追求,以期不断完善自我。欲望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要使欲望朝着有利于自我发展的轨迹运行,就必须每时每刻以高尚的伦理标准要求自己,以健康的生活方式规范自己。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大凡都是利弊参半的东西,就看人怎样去适应它、利用它。人的天性总是在天使与魔鬼之间游荡,只有理性的光芒才能驾驭它。做人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而驾驭欲望这匹烈马,是做人的基本功,我们都得好好修炼才行。

3.崇尚和谐

生命最高的价值和意义是和谐与平衡。和谐与平衡是生命的终极意义和有机体的最佳状态。一旦世界和人类没有单纯的膨胀、恶性的内耗,没有分裂、争斗和外在的压迫及矛盾的冲突;只有高度的圆融和谐,协调统一,那才是世界和生命的理想状态与归宿,也是人类生存的最好目的和意义。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区分不在于高与低、先进与落后、崇高与通俗。生命的追求和目的并不是要人为地提升到某个层次和高度。和谐才是其意义和价值的归宿和终极理想。

商品社会,物欲横流,把人变成了机器、金钱、官僚制的奴隶,从而出现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伴随现代化而来的异化,对于金钱的无限贪欲,扭曲了人类的灵魂,造成了心灵的失衡,人际疏离,“穷得只剩下钱了”的哀叹,已经不是什么夸大之词。从个体的人格和谐来讲,追求精神与心灵的和谐,对于医治现代人的焦虑、空虚、自私、妄为等偏激行为,无疑是一剂良方。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时,温家宝总理去看望他。他和总理饶有兴趣地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季羡林说:“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

总理说:“《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协调和一致都实现了,便无往而不胜。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环境都要和谐。个人要能够正确对待困难、挫折、荣誉。”

这说明,生命之美在于和谐。如果生命是一条长链的话,那么健康、爱情、智慧、梦想、才华、财富、责任和良心都是其中的一个个链接口,这条长链若有一个环节是薄弱稀松的,那生命的状态都有可能是支离破碎的。节奏和谐使音乐美妙,结构和谐让建筑壮观,气氛和谐叫人心旷神怡。和谐的自然、和谐的四季、和谐的社会,无一不意味着美妙的生活旋律。秀美的山川,和谐的音调;神奇的大地,和谐的色彩,让我们笼罩在和谐里。失去和谐,将失去我们美好的家园。所以我们要充分去营造一种与自然的和谐,方能使我们的绿色家园不被污染、不被侵蚀。人与自然和谐,就会鸟语花香、草长莺飞,享受到神清气爽,感觉怡然自得。

这样人类才能在和谐中生存,在和谐中成长,在和谐心灵深处走向健康长寿的未来。

4.豁达乐观

人人都置身于现实生活的大千世界,随时随地都要经受着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等相互碰撞的考验,如何诠释?如何排遣和化解诸如此类的矛盾?特别是在社会竞争压力与日俱增,生存空间和生存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若不能以一种豁达乐观的心态来面对无处不在的激烈竞争,去面对生活中无处不在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和挑战,那么就会随时都有可能被乌云密布的氛围所笼罩。

豁达一词单从字面而言并不难理解,可若真正做到这一点却并非轻而易举。人在许多时候大多都是自私的,这是处于自我保护的一种本能,无可厚非。诸如:上司的一声发号施令,同志间的一句逆耳言谈,婆媳间的一点烦琐小事,亲情间的一点疏忽或怠慢,夫妻间的某些善意回避等,虽说看起来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却随时都有可能会令你感到不快,引发误解甚或产生矛盾,可以说郁闷的空气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将你缠绕,将你包围,令你感到抑郁愤懑,闷闷不乐,烦闷得似乎快要窒息,受创的心灵也许会许久都无法抚慰愈合,悲伤的泪也许随时都有可能激流涌出,泪水涟涟;难以忘却,无法释然,甚至还有可能会令你怒气勃发,从而卷入到永无休止的烦恼大战中去,总之,你会觉得人活着很累很累,开心的日子仿佛与你无缘,幸福和快乐总是与你擦肩而过,稍纵即逝。然而豁达之人则不会,豁达者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于以往的不快好像特别健忘,往事如风,往事如烟,随风飘去,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则是嫣然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