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手风琴教学法
21167400000026

第26章 表演能力需要原则

(一)表演能力需要原则

表演能力需要原则是指,根据手风琴专业表演的特点和演员在表演中获得满意演出效果的需要,从演出实际的角度出发,定向地安排教学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及练习内容、方法、手段等因素的教学原则。

演出成功是演员多年系统地专业训练效果的体现,是衡量演员表演水平高低最重要的尺度和标准。无论在平时的练习中,一个演员表现出多么高超的演出技巧和效果,如果不能在舞台上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就无法获得专业的认可。竞技需要原则就是说一切教学训练行为都是为了获得舞台表演成功而组织实施的。在手风琴专业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无论是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练习时间的安排,还是演出心理的历练和高水平表演状态的调控,都需要时刻贯彻表演能力需要原则,从表演能力构成的各个方面及引起表演能力改变的各要素进行全方位的准备。手风琴表演需要决定着手风琴专业教学训练的行为,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影响着表演能力的形成。

(二)表演能力需要原则的科学基础

1.教学目标的导向性与教学要素的趋向性。目标是一切行动的终点,对一切行为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一切行为都应该服务于既定的目标,手风琴教学训练活动也是如此。手风琴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获得高超、娴熟的舞台表演能力,取得理想的舞台表演效果。因此,在手风琴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切行为都应围绕着这一目标开展。

在手风琴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目标去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而这些所选择的教学要素,都应该是服务于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的。选择不同的教学要素,就会发展不同的表演能力,表现出高度的趋向性。只有按照所希望达到的表演能力的需要去设计和选择教学要素,才有可能使得演员的舞台表演能力获得定向的、迅速的提高。

2.表演能力需要的特异性与教学行为的专业性。不同的器乐项目有着不同的舞台表演特点。同一器乐项目,不同的教学训练过程和经历,锻造了不同的舞台表演能力结构。

手风琴表演能力包括体能、技能、舞台心理适应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必须全面了解和认识手风琴表演能力的结构特点,才能做到准确地选择与表演需要相符合的教学训练内容、方法及手段,从而有效地组织手风琴教学训练活动,提高其教学训练工作的效率,使教学训练的成果能够在舞台上得以充分的展现。若对手风琴表演需要考虑的不够准确,将会给其专业教学带来极大的盲目性,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训练效果。

手风琴教学活动具有高度的专业性,所以人们把提高手风琴专业表演能力的任务和为提高这一能力的专业教学训练放在首要位置,其内容、方法及手段的选择都表现出鲜明的专业化趋向。儿童、少年的早期基础训练阶段的教学也应以未来高水平专业表演的需要为导向,为专业高水平表演的训练和表演打下良好的基础,将早期基础教学训练阶段和优秀演员的专业训练阶段有机地衔接在一起。

3.表演能力的层次性和教学手段的选择性。在手风琴表演能力的构成中,表演能力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具有鲜明的层次特征。核心的表演能力则有手风琴的演奏特征决定。只有抓住密切适应手风琴演奏特征需要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点训练,才能使表演能力的结构和发展更加符合舞台表演的需要。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必须要以核心表演能力的发展为优先,合理有效地选择提高这些能力的手段。

(三)贯彻表演能力需要原则的教学要点

1.科学设立长远的和阶段的教学目标。科学设立长远的和阶段的教学目标,是组织好手风琴教学训练活动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首先对学生的现实状态进行科学的判断,对学生的自身条件进行全面分析,对学生的专业发展潜力进行客观的评价,进而确定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有可以实现教学目标较大的概率,然后据此全面安排好教学训练过程。

2.依据专业表演能力结构特点确定教学内容。由于手风琴项目的专业特异性,决定了其表演能力构成因素的特异性。因此,对手风琴专业表演特征的正确分析,是选择适宜教学内容和手段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比如,手风琴演奏姿势主要靠腰部肌肉的支撑,那么针对手风琴演奏的姿势特点,应将腰部肌肉耐力的训练的内容纳入手风琴专业教学计划中去;手风琴演奏主要依赖手指的上下运动按键完成,针对其演奏技术特点,应将手指上下运动的协调性及灵敏性训练纳入教学计划中去。

3.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手风琴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必须依据所选定的教学内容和目的的要求选择和应用,才能获取理想的教学效果。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会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这种源于学生个体差异性的现象,手风琴教师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必须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及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手风琴教学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演奏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