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
21176600000033

第33章 社会新闻写作(2)

延市白家坪居民常志胜的儿媳白氏,26岁,三月初一患头痛腹痛病,初二由她的母亲请来巫神杨汉珠为白氏治病。杨当即在病人两虎口及鼻孔下连钉上三根钢针,结果不仅无效,反而病情加剧。后来请边区医院一名中医诊视,才知是小产,随即打针吃药,小孩生下后半小时就死了,但大人无恙。医生走后,白氏按当地风俗要坐三昼夜不能睡觉,而且只能喝些米汤。由于没有休息好,再加上原有心脏病,所以白氏又中风发昏。杨汉珠见有机可乘,硬说这是“鬼病”,不准白氏再吃西药,把药品投入水中,并拒绝医生复诊,胡说由他来“捉鬼驱鬼”。杨将七根桃树条拧在一起抽打白氏,强迫她说出是什么恶鬼捣乱,虽经病人多次哀求争辩,杨仍不停手。白氏忍痛不过,于是伪称是王四子死去的兄弟,杨还不肯罢休,又强令白氏在黄表上描写出鬼名鬼形,同时点燃加了精油的扫帚在窑内焚烧,并在病人面前大放爆竹,还将常家十几个饭碗装满柴灰,一个个从门窗中丢出去打碎,名之日“驱鬼”。当晚九点,杨又在“送鬼”的名义下,将白氏强拖到外边一碾子旁,命她跪下,在其头上放鞭炮。病人经此折磨,已不能行走,由人背回家中后当即昏厥。这时该巫神又将病人衣服全部剥光,除继续抽打外,又用细鞋绳把白氏两个中指紧紧缚住,中间再用筷子纹紧,直使绳入肉见骨,血流不止,同时又强以驴马粪灌入病人口中。但最骇人听闻的,则是将铁条烧红,硬说鬼在病人鼻中,再加以残酷的烫烙。最后,该巫竞在病人的****上焚烧黄表,两腿间烧起了无数水泡。病人惨叫哭声不断,闻声无不悚然。白氏经上述苦刑拷打后,于当夜气绝身亡,杨不仅活活打死了人,而且在他捉弄敲诈下,常家的小本生意也完全倒闭,陷入人亡财破的悲惨境遇。此事发生后,引起群众的极大义愤,纷纷向政府控告。经地方法院详细调查后,发现该巫一贯利用群众的迷信,敲诈度日,仅因捉鬼治病而活活将病人打死者,共计四人。白氏死后,他们造谣说村里还有七个鬼,还要拉七个女人,因而闹得人,心惶惶,很多人计划着搬家。因此,地方法院将杨汉珠逮捕,举行公审大会。经法院判决,该巫虽罪该死刑,但念其动机在于迷信欺骗,尚未故意杀人,为长期教育,、特从宽处理,处有期徒刑五年。

这篇作品是简洁而机智的,穆青先生富于责任心地发现并捕述了历史的某种运转场景,并演示给人看。

危机仿佛由于缺乏满足而使自身成为了希望的表征,社会新闻坚持着这些信念,并在辩证揭示中孕育人道精神。

当今的社会新闻尤其复杂,显示了其题材领域的无量境界。

因为历史的积淀已到了该与当代繁富精神生活相合拍而推涌出新的形式的题材之时,可以对之做出简单的总结了。

在新闻社北京分社主编的《中外新闻知识概览》一书中,社会新闻由题材方面的划分是按下述文字来组织结构的:“一是社会道德风尚,如婚姻恋爱、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尊师重道、尊老爱幼等。二是社会面貌,如公共秩序、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思想情操等。三是社会生活情况,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福利待遇、业余生活、消费兴趣等。四是社会问题,如就业、青少年教育、妇女问题、交通事故、民事刑事案件、审判侦破等。五是人和自然的奇异现象,如自然灾害、气象变化、特异功能、人体异常以及社会生活及自然界中各种非常的、罕见的、怪异的现象和事件等。”

复旦大学新闻系刘海贵、尹德刚合著的《新闻采访写作新编》一书则如此强调它的题材特性:“社会新闻不受行业的局限,是侧重于报道社会上或自然界中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激起读者某种情感或富有情趣的新闻。”“社会新闻的报道领域是极其宽广的。它既包括天灾人祸(如火灾、撞车、空难、凶杀、地震、海啸等),也包括各种异常现象(如六胞胎、母鸡一天中连生三个蛋、双头人等)。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情冷暖是社会新闻,恋爱、婚姻、家庭等问题更是社会新闻的重要内容。各种富有人情味的新道德、新风尚(如虎口救人、老人瘫痪众邻帮、儿媳改嫁带婆婆)可以成为社会新闻,各种破坏社会秩序的坏人坏事、恶风陋俗也可是社会新闻所经常揭露的对象。各种奇特的自然景观或风土人情也常入社会新闻的报道范畴。”

而成鸿昌、赵娟萍的《漫谈社会新闻》一书,以社会学为标尺,告诉人们可以将丰富灿烂的社会新闻题材划归成五大类:生活篇、道德篇、伦理篇、法制篇、风俗篇。按照他们的解释,这样可以洞察一切了,至少可以少一些遗憾。

“反映人们的日常生活是社会新闻的常见题材。”例如《当人们熟睡的时候》、《当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由一个侧面写当多数人或沉浸梦乡或欢庆新年之时,同时有许多生命体为你默默地服务、劳作等。这是“生活篇”之一种表现。

“生活篇”之第二表现是“反映社会人物或新闻人物的生活和活动”。它更关心知名人物的情况。例如《孙晋芳离队之后》、《凯丽太累了》。

生活是实实在在的。因而,这一世界的题材也是厚实、素朴、自然天成的。

在“道德篇”一节里,两位作者提出主要题材表现可以有:反映新的社会道德风尚的内容;②校正社会风气的内容。它们共同为社会道德的完善作出“褒和贬”的反映。

第三节“伦理篇”所关注的是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并借此通过舆论的表达评价和维护一定的社会伦理道德。它更多地涉及有关恋爱、婚姻、家庭问题。例如,反映正确恋爱观的《大姐们的婚事》、《一对新夫妻》;反映人口观念的《上海退休人员的生活剪影》、《春在百岁老人家》。

在第四节“法制篇”里,主要包含围绕人类纠纷而组织的各种反映内容。它关涉交通安全、治安保护、打击歪风邪气的报道。例如《加强交通安全的宣传,民警向群众讲解交通规则》、《消防队的练兵与用兵》、《竞有如此狠心的儿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风光篇”描述的题材主要围绕我们人类的生存空间而言,有自然空间的如《风沙骤降北京城》、《四川黔江发现一巨蚌》、《美丽的兰州》……有人文空间的如《开封斗鸡表演》、《山城火锅香》、《成都的灯会》。

我们不能也绝不可能举出可以涵盖一切的有关社会新闻题材的说法。因为它与社会生活的“软”内容几乎是同一的东西,因而,它的流动性、包容性,每每令人眼花缭乱。社会新闻的内容实在太过广泛。

例如,我们可以随意补充出被上述划分遗漏但极为重要的问题:

城市生活的社会学体味,诸如人际关系、交往方式、住宅体系、心态特征、问题根由……

农村生活的社会学体味,诸如农村的银行、农村的组织、农村与自然的关系、农村的思维方式、农村的夜景、农人的劳作、农人的住宅、农村的警察、农村的公路、农村的儿童、农人的服装……

我们可以没完没了地罗列,但这并没有什么特殊价值。如果你有兴趣,请仔细阅读有关社会学的著作。例如,R·E·帕克等人合著的《城市社会学—一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文集》等,它们绝对细致的研究将教会你怎样以社会学目光来读解人生,于平凡而日常中发现我们人类生命的信息。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这里不能举出最准确的题材类型,虽然我们曾在《新闻摄影学原理》中探讨过有关题材类型的问题,但我仍然乐意在此找出这些题材的主要特征,这比划分或许更有意义。

社会新闻题材的特征,在这里可以略略举示的是:

第一,民间性强。

第二,人情昧浓。

第三,随处可见。

第四,有物有心。

前三点极易悟参透彻,这里对第四点略作释意。此处“物”者乃物理、单纯故事的东西;所谓心,乃精神、追求、向往的指称。所谓有物有心,系指其中既有物理意义的存在,也有精神人文追求的呈示。

第三节 写作要求与技巧

这里我们将详细展开具体运作的程序与方法。当然,创造力必然蕴藏在你的智慧里,一切靠你自己去灵活运作了。

一、题材意识之建立

每一种题材在写作中各有其侧重点,这一点大家并不陌生,但在写作中却极易忘却。

1.疾病题材

关于这类题材的写作,专家的意见是慎重再慎重,因为它牵涉到隐私问题。但在处理好上述方面的基础上,这一题材又令许多人兴奋。例如我们会碰到名人生病的新闻,那我们怎么去写?一般而言,有关病情报道不长,它们通常包括几个方面,例如病人姓名及身份、发病原因、病情状况、就医医院名称、疾病带来的社会影响。其中,“谁”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内容。

2.讣闻

2.《纽约时报》副主编阿瑟·高宝给出了什么是讣闻的极好概述:“一则讣闻是一个人一生的概括,是他一生记录的最后叙述。

所以,必须遵循公正、平衡、准确、言之有据的原则。我们把闻看作简明的个人传记、对此人和其一生的解释。他的一生意味着什么?他在市民中的形象是什么?他的答卷是什么?他在所有这些方面有什么创造?我们努力把他放在历史的环境中,放在他自己的领域里,看他对于那个领域里的人们意味着什么。”

在这类稿件中,必须提供的信息有:死者姓名与身份、年龄、死亡日期和时间、死亡地点、死亡原因、患病持续时间、其家庭成员、死者之死对社会的影响。它要求庄重,要尽一切努力抵制想使读者流泪的诱惑。

3.自杀题材

这里最突出的要求是自杀结论必须由警察局的报告作出,而不是记者自己的判断。另一点,细节不宜过多。就其内容而言,大约有:死者姓名与身份、自杀方法、死后状况、自杀动机、自杀的后果,例如《名演员白云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