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元帅智慧:徐向前
21177300000051

第51章 积小胜为大胜,决不可死打硬拼(2)

邯长公路东起平汉线的邯郸,西至山西的长治,中经武安、涉县、黎城、潞城等地,横贯太行山脉,与临屯公路相连。黎城东阳关内外的一段公路,是日军在山西的主要补给线,根据公路两侧的地形情况,徐向前认为选择黎城和潞城之间的神头岭下的神头村作为伏击敌人的中心地区可为有利。徐向前的这一看法得到了刘伯承、******的同意,并一起拟定了作战方案。于3月11日向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电报报告。第二天,朱德、彭德怀复电称:“同意相机袭取黎城、潞城,占领东阳关,打击增援队。”根据这一指示,第一二九师决定以围城打援战法在神头岭设伏打击增援之敌。为此,第一二九师首先以一部兵力佯攻黎城之敌,吸引敌人来增援,尔后以三八六旅在黎城与潞城之间的神头岭设伏,打击增援之敌。3月15日黄昏,第三八六旅按预定时间进入设伏区。16日凌晨4时,我攻击黎城的部队突入黎城,与敌展开了激战。与此同时,我派出一个连和便衣队对潞城之敌进行袭击和侦察。潞城之敌立即抽调步骑兵1500余人向黎城增援。上午9时许,当增援之敌的先头部队进至神头岭村附近的1187高地以北,后尾通过微子镇,主力完全进入我伏击区时,我三八六旅立即对敌发起了勇猛冲击。这突如其来的攻击,使得毫无戒备的日军,新式大炮尚未放列,骑兵尚未上马,火网还来不及组织时,就被八路军战士的枪弹和刺刀杀得目瞪口呆。基本上没有形成有效的抵抗。经过6个半小时的激战,共歼敌1500余人,击毁汽车3辆,缴获骡马600余匹,长短枪800多支。第二天,敌又以1000余人在飞机的直接掩护下经1个小时的炮击后,再次来到神头岭实施报复时,我各部队早已先行转移了。

神头岭战斗之后,日军在邯长公路沿线加强了警戒。黎城到涉县间增设了东阳关据点,驻兵150余人,涉县守军增至400余人,黎城守敌增至千余人。公路上常有汽车运输队经过,十几辆、几十辆、上百辆不等,主要是支援晋南、晋西之敌向黄河各渡口进犯。对此,徐向前认为,从黎城到涉县,经东阳关、五后岭、上下弯、响堂铺、河头村、椿树岭、河南店数点,其中响堂铺附近公路是沿河而行,路南陡、路北缓到河底。这是一个理想的设伏地,在路北设伏,便于隐蔽,又便于出击;而敌人退无后路,守无凭藉,且此地居中,是东阳关和涉县两据点增援的最远距离。刘伯承、******和徐向前决定,由徐向前指挥,以师的主力伏击敌运输部队。

3月30日午夜,徐向前指挥各部队神速、秘密、隐蔽地开进响堂铺大道以北之后宽漳至杨家山一线山地。31日上午8时许,日军从涉县开往黎城的180多辆汽车进入我伏击地区。徐向前指挥第七六九团、七七一团突然出击,与敌展开白刃格斗。经半日激战,共毙伤敌400余人,焚毁汽车181辆,缴获迫击炮4门,重机枪2挺、长短枪130余支,又一次取得了伏击战的胜利。

徐向前指挥游击战的节节胜利,使日军感到后方受到了威胁。于是开始调动主力部队,3万多人,分九路向晋冀豫根据地实施大规模“扫荡”,企图将八路军主力消灭在辽县、榆社、武乡地区。

徐向前针对日军“扫荡”行动特点,要求八路军部队灵活采取游击战术,并强调到:一是要集中主力,隐蔽待机,击敌一路,首先消灭从武安、涉县西来之敌;二是以一部兵力与地方武装结合,发动群众,空舍清野,破坏交通线,多方游击和袭扰各路敌人;三是机动作战,内线外线相配合,要活打不要死打,击敌一路,不得手时,即迅速转移,寻找战机,击敌另一路。反九路围攻战斗,正是按照徐向前的这些指示,抓住苫米地旅团辎重队及主力一部给予沉重打击,共毙伤俘敌2200多人,进而粉碎了敌人的九路围攻。

抗日战争进入第二年,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不仅向着山地,而且也开始向着平原地蓬勃发展。1938年4月21日,******发出开展平原游击战争的指示:根据抗战以来的经验,在全国坚持抗战与深入群众工作两个条件之下,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坚持游击战争也是可能的;党与八路军部队在这些地区应尽量发动最广大的群众走上公开的武装斗争:秘密的抗日斗争,只有在敌人统治的城市与铁道附近,才成为主要形式;应即在河北、山东划分若干游击分区,并在军区成立游击司令部,有计划有系统地去普遍发展游击战争,并广泛地组织不脱离生产的自卫军。

根据这一指示,朱德、彭德怀令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主力与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一部,迅速由太行山区向冀南、豫北平原及铁路沿线实施战略展开。徐向前率第七六九团和第一一五师六八九团及曾国华支队,挺进冀南。徐向前在分析抗日战争第二年的形势时,曾预言日军对共产党的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将愈演愈烈,提醒军民早做准备。他指出,这种相持阶段的“扫荡”,与战略进攻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可以称之为新“扫荡”。新“扫荡”有新特点,对付新“扫荡”要有行之有效的办法。

部队进至冀南后,他要求各部队在困难环境下坚持游击战,一定要保卫冀南根据地,在八路军处于暂时劣势的情况下,要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他提出了如下反“扫荡”措施:(一)尽快筹集大批粮食、衣物、款项,做好物资准备。(二)采用多挖路沟、设路障及破坏道路、空舍清野的方法,迟滞敌人。(三)分散作战、灵活制敌。不要死守县城和村落,而是依托广大乡村分散游击,与敌周旋,会躲会藏会打,不打则已,打则必胜,昼伏夜袭,打了就走。(四)坚决镇压汉奸,警惕国民党制造摩擦,防止新编杂色武装倒戈等。

11月15日,日军对冀南的第一次“扫荡”开始了。出动的兵力有独立混成第三旅团及第一一四旅团各一部约3700多人,兵分四路,由石家庄、德州、邯郸、邢台出动,向冀南根据地心腹地带南宫合围。敌人来势汹汹,又占据着交通要道,八路军按照徐向前确定的作战指导方针,陆续放弃了隆平、故城、武城、恩县、高唐、夏津、临清、南宫等县城,躲过敌人的进攻锐气。同时,坚壁清野,把粮食都藏起来,让“扫荡”的敌人既打不着我,又得不到补给。紧接着,化整为零的八路军,利用广大的平原乡村,灵活机动、神出鬼没、游击敌人。徐向前率指挥机关在南宫、威县、清河交界地区,忽南忽北,忽东忽西,军民配合,同仇敌忾,作战28次,毙俘敌伪军600多人。敌人不但找不着、也打不着八路军,得不到物资补给,反而还一次次地遭到八路军的袭击,饱尝了深入我根据地的苦头,“扫荡”被迫终止,主动撤出了冀南中心区。

但是,敌强我弱的基本态势仍没有改变。日军停止了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转为重点保守已占领的区域。为此,向华北大量增兵,采取“先控制平原地,后进攻山地”的方针,妄图摧毁华北抗日根据地。1938年底,敌人在华北的兵力已由13个半师团增至22个师团,其中用于包围八路军冀晋鲁豫根据地的兵力即达11个师团,约20万人。形势依然是十分严峻,日军虽然撤出了冀南中心区,但宁晋、永年、故城、恩县、高唐、聊城等仍被敌人占领,而且这种态势已经构成了对我冀南中心区三面包围的局面。徐向前估计到,这种局面预示着日军很快又要对我组织第二次更大规模的“扫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