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甘肃金融年鉴
21178900000106

第106章 各市(州)金融发展情况(6)

一、积极落实货币信贷政策,大力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一)改进窗口指导,提升货币政策执行效果。人民银行金昌市中心支行不断改进央行窗口指导办法,结合金昌经济金融实际,制定《金昌市2012年银行业信贷工作指导意见》《金融支持金昌市实体经济发展的信贷指导意见》《金融支持金昌市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信贷指导意见,有效引导银行信贷资源的配置,为促进全市经济跨越转型发挥了积极作用。开展特色金融服务主题活动,在全市范围开展了“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年”活动,先后举办银企投融资对接月、中小微企业信贷需求大摸排、百家优质中小微企业融资培育、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网上平台、“中小微企业发展与金融支持”论坛等10项专题活动;在永昌县开展了“‘三农’经济金融服务年”活动,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创新“三农”金融产品和落实惠农信贷政策等,切实解决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积极搭建政银企沟通合作平台,先后2次与市工信委举办“2012年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融资签约仪式”,11家省级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全市授信额度达2030亿元,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与200多家企业累计签约融资金额逾301亿元;同时,指导工商银行金昌分行、金川区农村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结合自身业务特点,举办了小微企业融资对接会、企业金融合作洽谈会等,累计签约贷款3.20亿元,有效增加了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切实做好民生金融工程,深入调查掌握制约民生金融发展的担保困难、贴息不到位、手续繁杂等问题,积极与市财政等部门沟通协调,进一步简化贷款流程、充实担保基金、规范财政贴息等,并印发《惠民信贷知识宣传手册》,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全市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等民生金融取得了突破式发展。年末,全市涉农贷款增长30.94%,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长72.51%,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增长2.53倍。管好用活货币政策工具,2012年申请调增再贷款2亿元,累计发放再贷款5亿元,有力支持了“三农”经济发展;对县、区2家农村信用联社和农业银行2个县级“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进行了检查考核,对符合要求的农村信用联社、县级“三农金融事业部”执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为全市增加1.98亿元的可用资金。实现对涉农信贷、中小企业信贷政策专项评估和信贷政策导向效果综合评估,制定了《金昌市信贷政策导向效果综合评估办法(试行)》、《金昌市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总行评估系统,按照自定评估指标实施评估,提升了信贷政策的执行力和导向力。

(二)不断创新方式,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金昌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把更多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工商银行金昌分行积极培育小微企业,与市、县工商联签订《全面合作协议》,确立117户目标客户,重点发展产业链贸易融资业务,开展保理业务、订单融资、网络循环贷款、商品融资等,累放小企业贷款2.92亿元,年末余额达2.30亿元,比年初净增1.03亿元。农业银行金昌分行抓重点客户提升,在巩固提升重点企业传统业务合作的基础上,开展对公账户透支、黄金租赁等新业务,确保了贷款稳中有增。中国银行金昌分行大力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军队客户和中小企业,努力改善客户结构。建设银行金昌分行将重点企业列为当年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全年向重点企业累计投放贷款69.27亿元,保证了重点企业的资金需求。永昌县、金川区农村信用联社和邮政储蓄银行金昌分行、兰州银行金昌分行等也积极发挥灵活、便捷等优势,在支持中小微企业、“三农”经济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实施多轮驱动,不断拓展融资渠道。在保持本地银行信贷合理适度增长的同时,大力吸引外地金融机构来金昌发展,鼓励企业资本运作、直接融资,积极营造“资金洼地”。2012年末,金昌市外地银行贷款较年初增加55.03亿元,增长24.36%,贷款余额达281.04亿元;重点企业通过在债券市场发行中期票据45亿元,吸收股权投资融资101.38亿元,有效增加了地方经济发展所需资金。华龙证券公司分别与金昌市三洋啤酒原料有限公司、宇恒镍网有限公司签订了《企业上市培育合作协议》,加快了金昌市企业上市融资的步伐;与金昌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企业债承销协议书》,进一步拓宽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融资渠道。

二、进一步加强风险防控,确保区域金融稳定

(一)不断提升金融风险预警防控能力。人民银行金昌市中心支行进一步健全了涵盖银行、证券、保险、影子银行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加大理财产品、交叉性金融工具和影子银行、民间借贷监测力度,做好金融运行和重点企业经营风险监测,及时预警防范,保证了金昌市的金融稳定。积极推进金武一体化金融稳定协作交流,加强两地交叉金融业务风险的监测预警,定期共享监测成果,优化区域金融环境。率先在全省自主开发了“两管理、两综合”业务信息系统,实现了对金融机构“两管理、两综合”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组织实施了2011年度金融机构综合评价工作,对辖区5家银行实施了综合执法检查,金融机构执行货币政策和依法合规经营的自觉性不断增强。

(二)切实加强对重点业务风险的管控。金昌银监分局重点加强了对平台风险、案件风险、房贷风险、集中度风险的管控,责成金川区农村信用联社清收平台贷款100万元;推行内控管理承诺制,与各金融机构“一把手”签订《案件防控和安全保卫工作目标责任书》,重点关注房地产相关行业风险的分析和跟踪监测,开展集中度风险化解,年内化解农村中小金融机构13笔、33250万元的大额贷款风险。同时,进一步加强信息科技风险、流动性风险、表外业务风险的管控,开展法人金融机构信息科技风险预案演练、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等,增强监管的前瞻性,防范潜在风险。

(三)进一步健全内部控制体系。辖内各金融机构秉承科学发展的理念,控风险和抓发展并重,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风险的防控能力。农业发展银行金昌市分行抓粮改、控风险,全力做好政策指导性收购贷款“双结零”工作,对内采取领导包片靠前指挥、相关责任人停职收贷等措施,对外加大协调沟通、争取支持和依法收贷等,实现了“双结零”目标。各国有商业银行在落实经营目标任务中,积极探索有效支撑业务发展的考核激励和运行保障机制。工商银行金昌分行出台了《重点任务黄牌警示规定》和《操作风险网状控制法实施细则》等,为业务发展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实现了第20个安全经营年。农业银行金昌分行开展“基础管理提升年”活动和合规文化建设活动,不断提升风险管控能力,金川支行被推荐为总行级“运营基础管理先进单位”。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牢牢把握“安全无小事、安全就是效益”的经营理念,开展“质量年”、“安全年”等活动,梳理完善内控制度,强化操作风险控制,切实保障了安全稳健运行。

三、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切实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一)推进服务型央行建设。人民银行金昌市中心支行积极争取外汇倾斜政策,帮助金川集团公司争取到1000万美元短期外债余额指标,核定期货风险敞口2亿美元;稳步开展货物贸易改革,顺利完成外汇管理系统整合推广应用,服务涉外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大力推广电子商票和支付密码应用,业务量增长1.44倍;深入开展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强力推进年”活动,城乡支付环境更为优化。财税库银联网系统推广有了重大进展,国税签约率98.74%,地税签约率88.14%,电子缴税业务占比达60.97%,集中支付业务实现全覆盖。科学调节现金投放结构,全面完成残损币回笼任务,深入开展假币“零容忍”专项治理,货币金银工作扎实推进。深入开展中小企业信用试验区建设,完成4137户存量及516户增量机构的代码发放工作,中小企业信用信息辅助系统联网运行,积极推动“征信知识进高校”活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做好金融统计和调查研究工作,调研信息服务领导决策的参谋作用进一步提升。

(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各金融机构以市场为导向,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不断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农业发展银行金昌市分行围绕强农惠农政策,分析客户的经营特点,对客户进行排队和细分,提供差别化的金融服务,推进各类业务协调发展。工商银行金昌分行在全面推进柜面业务集中处理的基础上,从核算管理、内部账户、风险管理等涉及业务运营的各个环节进行交易梳理、流程改造和推进客户体验等,服务效率明显提升。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金昌分行加快渠道建设,优化自助设备布放,实施网点软硬件升级,加快网点服务转型。农村信用社开展阳光信贷、惠农惠民金融创新和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为主要内容的“三大工程”建设,推行准入条件、业务流程、贷款利率的“三公开”制度,建立支农限时办结承诺制等,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水平和公众认知度。

四、加强组织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金融发展能力

(一)不断夯实内部管理工作基础。人民银行金昌市中心支行开展了“四抓四促”活动,抓作风建设促进效能提升、抓政务管理促进规范运行、抓财务管理促进节能增效、抓安全生产促进平安和谐,工作效率明显提升,在兰州中支综合业务考核中被评为第三名,在西安分行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被评为A级单位。各金融机构进一步深化资费分配机制,完善绩效管理和考核办法,细化指标,优化流程,提高了运营效率,经营效果明显提升。

(二)党建和队伍建设、文化建设齐头并进。人民银行金昌市中心支行积极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文化建设年”活动,不断加强党建和干部队伍建设,获得了金昌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双联行动先进单位”和总行“女职工文明示范岗”、分行“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各金融机构以不同的形式加强班子建设、狠抓党建工作,加大干部队伍教育的力度,开展“双联”行动和“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积极践行社会责任;落实民主管理制度,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组织开展了业务比武、文艺体育等多项活动,营造了凝心聚力、团结和谐的良好风气。

(李广炎)

武威市

2012年,武威市完成生产总值341.55亿元,比上年增长15.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71亿元,增长8.28%;第二产业增加值150.43亿元,增长18.60%;第三产业增加值108.41亿元,增长1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4.22∶44.04∶31.74。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9.07亿元,比上年增长21.10%。粮食总产量达101.80万吨,比上年增长1.9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0.62亿元,比上年增长68.2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42亿元,比上年增长18.10%。实现外贸出口额1854.9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5.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97元,比上年增长16.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135元,比上年增长18.14%。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26.66亿元,比上年增长32.20%。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86.98亿元,比上年增长23.19%,增速高于上年0.86个百分点,同比多增20.41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72.03亿元,比上年增长34.07%,增速高于上年8.15个百分点,同比多增27.36亿元。全市存、贷款增长双创历史新高,存、贷款增速分列全省第三位和第二位,分别高于全省平均增速3.47个百分点和8.61个百分点。证券投资累计开户数1.93万户,新增开户数2234户;证券托管市值4.22亿元,增长0.71%;证券累计交易额42.75亿元,比上年下降27.02%。年末,全市保险业金融机构共实现原保费收入9.03亿元,增长7.50%。其中,财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2.79亿元,增长24.44%;寿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6.24亿元,增长1.46%。保险业累计支付(给付)赔款1.94亿元,增长19.75%,其中,财产险赔款支付1.12亿元,人身险给付0.82亿元。保险深度为2.82%,保险密度为496.12元/人。

一、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一)大力创建良好的货币政策传导环境。通过约见谈话、召开银行行长座谈会、向地方领导专题汇报等方式,以《经济金融运行报告》《专题信息》为载体,加强与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的交流沟通,取得了社会各界对金融宏观调控政策的理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