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十四史故事
21179100000048

第48章 新唐书(2)

梁武帝偏听朱异的话,侯景即将破城,他也不知晓;隋炀帝偏信虞世基的话,盗贼遍布全国而自己却不晓得。所以说,如果君主能多方听取意见,奸臣就不能蒙蔽君主,而下情才能顺利上达朝廷。”郑仁基有一个女儿,她既漂亮又有才华,皇后请求皇帝将她纳入宫中做为充华,册封的典册都已经办好了。有人说她已经定下婚约了。魏征向太宗进谏道:“陛下在楼台里居住,就应当让人民有居住的地方;陛下享用美味佳肴,就应让民众能吃饱肚子;陛下看到身边的嫔妃,就应让百姓有家室。如今郑仁基的女儿已经许配他人,陛下却要把她纳进后宫,难道是做百姓父母的做法吗?”太宗深深地责备了自己,立即下诏停止册封。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魏征以秘书监的身份参与朝政。高昌国王鞠文泰即将来京师朝见太宗,西域各国都想趁此机会派来使臣进献礼品。太宗下诏,命鞠文泰的使臣厌怛纥干前往迎接他们。魏征说道:“从前鞠文泰人京朝见,所经过的地方尚且不能备齐供应的物品,如今再加上各国的使臣,那么沿边各州县因为供应物品不足而获罪的人将会增加。如果他们作为商人前来,边民还可以因此而获利;如果以宾客之礼来接待他们,中原地区就会因此而萧条、衰败。东汉建武年间,西域各国请求重新设置都护,并派遣王子入朝侍卫,光武帝都不同意,就是不愿意为了蛮夷而使中原地区凋敝。”太宗说:“你说的对。”太宗于是下令将已经发出的诏书追回。

太宗登基已经四年了,一年判死刑的囚犯才二十九个人,几乎将刑罚弃置不用了;米价一斗也才三钱。在此之前,太宗曾感叹道:“现在正是大乱之后,国家真是难以治理!”魏征说:“大乱之后国家容易治理,就好比饥饿的人容易喂食一样。”太宗说:“前人不是曾经说过,善人治理国家一百年,然后才能消灭残暴、去掉死刑吗?”魏征回答:“这不是圣哲之人说的。圣哲之人治理国家,其功效就如回声一般,一周年就可以见到成效,不算太困难。”封德彝却说:“并非如此。从夏、商、周三代以后,轻薄奸诈之风日渐厉害。秦代专门靠刑法来治国,汉代也很霸道,都想让天下大治却不能做到,并非是能够做到而不愿意这样去做。魏征只是一介书生,喜欢空谈大道理,只会使国家混乱,他的话不可以听信。”魏征反驳道:“五帝和三王并没有互换百姓再实行教化,实行的是帝道便成为‘帝’。实行的是王道便成为‘王’,关键是君主实行的是什么。黄帝赶走蚩尤,是经过七十次战斗才平息这次祸乱的,接着达到了无为而治的美好境界。九黎为害人民,颛顼帝发兵征讨,在打败九黎后就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夏桀昏乱,商汤将他流放;殷纣王残暴,周武王率军讨伐。商汤与周武王都在自己执政期间,使国家实现了太平。如果人们逐渐轻薄奸诈,再也不能回到淳朴的话,现在该是鬼魅的世界了,又怎么能教化他们呢?”封德彝无法反驳,但心里仍认为魏征的话不对。太宗却对他的话全部接受,毫不怀疑。

到了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已经实现了天下大治。少数民族的首领们改用汉族的衣冠,带着刀来京师宿卫。东到大海,南到南越五岭,百姓居家夜里不用关门,行人和商旅外出不用携带粮食,在路上就能得到供应。太宗告诉文武百官:“这是我听从魏征的劝告实行仁义的成效啊!可惜封德彝已经去世,见不到这样的情景了!”不久,魏征转任检校侍中,进爵为巨鹿郡公。太宗驾临九成宫,把后宫的嫔御们安排在围川县的官舍中。尚书右仆射李靖、侍中王珪随后赶来,县官让嫔御们与李靖、王珪等人调换房舍。太宗知道后很生气,说:“这些人敢于在外面耍成风,为什么轻视我后宫的人?”于是下诏对这件事进行查办。魏征认为:“李靖、王硅都是陛下的亲信大臣,后宫之人只不过是一些负责扫除的奴仆。大臣到外面,地方官员要向他们请教朝廷的法度;回来时,陛下要询问他们民间的疾苦。官舍,本来就是李靖等人召见地方官吏的场所,地方官吏也不能不前去拜见大臣。后宫之人则并非如此,他们也无须地方官吏前去参见侍候。如果因为这件事而查办有关官吏,将使天下人震惊。”太宗猛然醒悟,放下这件事不再追究。

后来,太宗在丹霄楼设宴,酒席间他告诉长孙无忌:“魏征、王硅从前侍奉隐太子李建成、巢王李元吉时,确实可恶,但我能放开旧怨而任用人才,可以说无愧于古人。但是魏征每次进谏,如果我不听从,我发了话他总不立即回应,这是什么缘故?”魏征回答:“我认为事情不对,就要劝谏,如果陛下不肯听从而我又马上答复,我担心陛下会马上实行。”太宗说:“你先答应,再另找机会把问题提出来,难道不行吗?”魏征说:“从前舜曾告诫臣下:‘你们不要当面顺从,退下去又有话说。’如果我当面服从了,再另找机会提出来,这就是‘退下去又有话说’,这并非后稷、契用来侍奉尧、舜的办法。”太宗大笑道:“有人讲魏征行为举止怠慢,我却只见到他的恭敬、顺从!”魏征又一次磕头谢恩说:“陛下引导我说话,我才敢这样;若非如此,我怎么敢多次冒犯陛下呢!”贞观七年(公元633年),魏征出任侍中。

当时,尚书省有一些案件久拖不决,太宗下诏命魏征负责处理。魏征虽然不太精通法律,只根据大的原则,依照实际情况来处理,所以人人都很满意。太宗将他进封为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因为身体多病,他提出辞职,太宗说道:“您单单见不到金属在矿山里有什么珍贵?如果把它精心锻造成器物,人们这才把它看成宝贝。我正把自己比为金属,把您比作良工而加以磨砺,您虽说有病,尚未衰老,怎么可以就这样辞职呢?”魏征恳切地多次提出请求,辞职之意越发坚定。太宗这才任命他为特进、知门下省事,下诏朝廷的规章制度,由他参议得失,至于俸禄和赐予、属员及服役人员与职事官相同。

文德皇后下葬后,太宗在禁苑中建造了一座高楼,以眺望昭陵。有一次,他带着魏征一起登上去,魏征仔细远望后,说:“我的眼睛昏花,看不到什么。”太宗就指给他看,魏征问:“这不是昭陵吗?”太宗说:“正是。”魏征说:“我以为陛下在远望献陵,如果是昭陵,我原本就看得见。”太宗听到这儿双眼垂泪,随即将这座高楼拆毁了。不久,因为魏征参加修订“五礼”,魏征的一个儿子应当封为县男。

魏征提出封自己兄长的独子魏叔慈为县男。

太宗很伤感地说道:“这可以勉励世人啊!”于是,就同意了他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