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与方法
21185000000042

第42章 乡镇产业和城镇规划实施方案研究(1)

对于多数乡镇来说,城乡一体化发展,目前主要涉及的是产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乡镇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主要就是乡镇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规划。在这个规划制定出来后,如何实施规划就是一个比规划制定更重要的事情。它既是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又是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和方法的过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没有现成模式可以照搬,各地特别是县、乡(镇)一级尤其要注意因地制宜发展。下面以成都市的城厢、清泉两镇为例,探讨规划的实施方案问题。

13.1明确指导思想、目标和阶段步骤

13.1.1关于指导思想

城厢、清泉两个乡镇的产业和城镇发展规划,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一轮发展阶段和重要关口的背景下制定的。“五个统筹”,是我国解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和战略部署。统筹城乡发展,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主要任务,也将是今后几十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这一战略部署所带来的深刻的社会转型,给解决“三农”问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也为包括乡镇在内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成都市抓住机遇,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目前正如火如荼,势如潮涌。但在30个市级重点镇中,按GDP、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计算,清泉、城厢两镇尤其清泉镇相对差距较大,形势较为严峻。

面对当前形势,实施规划,两镇干部、群众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将思想观念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上来,从城乡分割转到城乡一体化发展上来,从忙于具体事务转到集中抓经济发展大事上来,强化机遇理念、市场理念和统筹发展理念,形成实施、落实规划的共识。这就是:要抓住统筹城乡发展和优先发展重点镇的历史机遇,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坚持“五个统筹”,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以工业化、城镇化为根本途径,以市场机制为基本手段,推动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有机互动发展,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13.1.2关于实现目标

实施方案必须紧紧围绕规划目标,并要注意按规划实施的阶段步骤进行目标分解。

13.1.2.1总体目标

2010年前,两镇综合经济实力(GDP、财政收入、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成都市重点乡镇先进水平,其中城厢镇要位列市优先发展重点镇前列;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其中城厢镇发展为5万人的小城市,城镇化率达到78%以上;两镇功能齐全、社会事业发达、环境优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实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形成对全区乡镇和周边地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区域中心镇,率先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

13.1.2.2主要经济及社会发展指标

两镇GDP年均增幅应达到16%,其中城厢镇为21%;财政收入年均增幅高于GDP增幅一个百分点以上,镇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达到1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达到10%,城市化率年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到2010年,城厢镇GDP达到21.59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占GDP 55%,第三产业占GDP 38%;财政收入达到29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8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326元。清泉镇GDP达到4.55亿元,其中旅游业占GDP 25%,商贸业占GDP 25%;财政收入达到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6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264元。

13.1.2.3社会及人居环境指标

两镇均应达到成都市委成委发[2004]50号文件所规定指标要求。

13.1.3关于实施阶段及步骤

规划实施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但重点是在近中期。各阶段应掌握的步骤与任务是:

13.1.3.1近期阶段(2004—2007年)

在这一阶段,重点是要按照两镇规划的主导产业,优先实施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落实产业布局,启动和推进重点项目,形成主业突出的主导产业骨架,确立起城厢川西古镇和清泉省级环境优美乡镇雏形。同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经济比重趋向合理化,一、二、三产业趋向良性互动,两镇经济结构趋向合理,初步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13.1.3.2中期阶段(2007—2010年)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进一步延伸发展城镇化和产业链,加速推进和壮大主导产业,基本形成主导产业的主导地位,基本建成城厢川西古镇和清泉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同时,三大产业互动加强,社会事业长足发展,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并转向优化,城镇化进程大幅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走上快车道,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基本实现。

13.1.3.3远期阶段(2010—2020年)

主要应通过产业和城镇化发展升级,完善和提高主导产业竞争力,提升城镇功能和竞争力,大幅提高区域中心镇的地位、作用和辐射带动力,两镇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13.2主要运作方案设计

13.2.1实施的组织与管理

实施规划,要组织工作先行,明确实施机构(主体)和管理体制。

13.2.1.1实行市、区共同推进,以镇为主的管理体制

目前市、区两级已设立重点镇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专门领导重点镇工作。两镇政府要在市、区领导下,通过适度扩大干部、城建、土地流转审批等管理权限,建立相应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主动、全面负责起规划实施工作。其特点在于:统筹主体都是政府,但不是惟一的政府管理,根据市场配置,还可以有次层次的其他多元的管理和管理主体。该管理模式的分工如下:企业管理通过设置企业机构,专门负责城镇建设及经营,包括城镇商贸旅游市场建设;管委会通过设置政府派出机构,专门负责工业园区或重大项目建设;乡镇政府负责城乡统筹发展的规划、引导、调控、协调、监管、服务,包括农业产业化推进、城镇管理。

13.2.1.2组建区城镇建设投资管理公司

按照“政企分开、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原则,成立区城镇建设投资管理公司,专门负责两镇城镇建设和经营,以加快两镇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推进两镇城镇化进程。该公司组建原则与任务应是:

(1)按国有控股、投资主体多元化组建股份制公司。明确出资人和产权关系,严格政企分离、政资分离,明确国有资产所有人、经营人并保证到位,政府不干预公司经营,一切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管理办法。

(2)充分吸纳民间资金、外来资金,以壮大企业实力,加强城镇建设的投资力度,同时利用外来资金成分的进入,使企业得到有效监督和健康发展。

(3)主要通过资本运作进行城镇建设。城镇建设光靠政府是不行的,要根据市场需要,确定公司经营方向、经营重点、经营规模和经营方式,充分利用垄断的国有资产(资源),进行“资源—资本”的生产与再生产,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不断完善经营体制。

(4)严格实行现代企业用人制度。公司人事体制必须创新,从领导到员工,严格按照现代企业用人制度架构,引入公推直选、竞聘上岗、末位淘汰等竞争机制,保证公司“高速度、高效率”运转,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13.2.1.3设立工业园区(或重大项目)管委会

对城厢镇中小工业企业园区和两镇其他重大项目,宜设立园区管委会进行专门开发建设与管理。园区要实行区镇共建、以镇为主的管理体制,管委会主要是负责园区建设决策、园区管理、各方面关系的协调。在管委会下,可设办公室和园区发展服务中心。办公室主要负责:编制园区建设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促进园区建设发展与资本运作,研究制定园区建设相关配套政策,协调解决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中遇到的问题,向上级领导机关汇报工作。园区发展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园区招商引资工作,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协调解决入园项目建设、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园区道路、供水、排水、供电、供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工程建设、土地开发经营,一律交由区城镇建设投资管理公司负责。

13.2.2实施的突破口(切入点)

城厢镇应以打造川西历史文化古镇为规划实施的突破口。其项目基本涵义是:打造以民国革命史迹与民国文化为内涵的历史文化古镇。确定该切入点,主要基于以下几点思考和判断:①该镇具有以民国革命史迹为特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基础,地处以成都野生世界、金堂花园水城、清泉生态游构成的新的旅游发展区范围。②它是提升城镇功能和竞争力的重大载体和平台,是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迫切需要。③项目创意与川西其他历史文化古镇错位,具有发展优势。④属于成都市委50号文件明确倾斜的产业,符合成都市努力建设西部中心旅游城市和国际知名旅游城市的战略部署。因此,围绕该项目,要抓紧前期工作包括策划、规划、论证、报批等;要集中力量,加快上马,分阶段实施,力争两年左右时间基本见效。

清泉镇应以打造省级环境优美乡镇为规划实施的突破口。其主要依据是:①具有成都市近郊特色明显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生态产业基础,以及区位和交通优势。②项目覆盖、牵引面大,不仅可启动环保、旅游、农业发展,还可以造成商贸、城镇、加工业、房地产业等各业互动发展,撬动“三化”,推进城乡一体化。③符合发展成都市近郊生态旅游的需要,也符合成都市旅游发展战略部署。④属于成都市委50号文件明文确定10个镇给予支持的重点项目。⑤可纵深引起旅游、商贸主导产业的持续扩大发展。因此,要抓紧该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注意把该镇花园沟万亩桃园、云顶山生态森林公园建设与城镇环境建设、乡土文化内涵挖掘结合起来,力争2年打好基础,5年建成成都市近郊生态旅游精品和省级环境优美乡镇。

13.2.3实施的技术(行动)路线

城厢镇规划关于产业发展的总体定位是:以工业为主导,商贸旅游为产业支撑,带动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这实际上就是以城厢镇城区片区为载体(落脚点),集聚发展以机械加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加工业和以商贸旅游为支撑的第三产业,通过城镇化进程的建设和牵引,在旅游和加工业的主导下,自然牵引服务业发展壮大,带动和促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这种模式可概括为“城镇化牵引型”。其实施的主要技术路线是:规划→以加工业和川西历史文化古镇为特点的城镇开发建设→城镇化→形成加工业和商贸旅游两大支撑产业。这里,开始的着力点就是城镇,就是规划的特色加工业和川西历史文化古镇的集聚建设,就是城镇化的推进,就是在城镇化上大做文章。在城镇化的这个过程中,加工业与旅游业不仅互动促进,还会极大促进服务业和农业的发展及互动,从而形成主导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良性互动,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清泉镇规划中产业发展的总体定位是:以商贸、旅游业为主导,农业为基础,工业发展为增长极。其主导产业是商贸、旅游业,而商贸又是“以农副产品批发集散为主”,旅游又是“以山、沟、果、林一体化生态游为特色”,其落脚点都在农业资源和其他优势资源(如区位、交通)上,是通过优势资源转化形成产业支撑,进而促进城乡一体化,因此可明确为“资源转化型”。其实施主要技术路线是:规划→水果、蔬菜等生态资源的集聚建设→市场化→转化形成旅游、农产品批发商贸主导产业。这里,开始的着力点就是生态资源,就是以生态旅游、批发农贸规划为导向的生态资源开发,就是农业生态资源集聚建设即农业产业化,然后通过市场,再转化形成主导产业,同时刺激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在农业产业化这个过程中,农业与旅游业、农业与农产品批发商贸业、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是互为带动、互为促进壮大的。而旅游业、商贸业和加工业的集聚发展,在直接造成城镇规模扩大和城镇化加快的同时,又会更大地带动农业产业化。如此良性互动的结果,带来的就是城乡一体化发展。

13.2.4实施的战略策略

两镇在规划实施中,应充分把握和善于执行以下共同的战略策略方案:

13.2.4.1实施集中发展的策略

两镇尤其是清泉镇的经济水平和经济发展条件较差,要较快赢得由弱到强的战略转变,必须善于集中力量实施重点突破,然后再带动一般发展。

就产业发展而言,两镇应针对规划确立的主导产业,实施集中突破:①首先,要保证两镇突破口项目的集中突破。②要集中力量,围绕主导产业,重点发展支撑性的、上规模的、产业效应大的项目,力争2~3年内确立起主导产业的雏形和地位。③优先抓好规划确定的近期建设项目,其中城厢规划22项、清泉规划18项。

就集中外部资源而言,两镇要充分依靠省、市、区三级作用和外部市场资源条件,形成集中发展的合力。对重点镇特别是优先发展重点镇,国家将加大投入,两镇要主动争取省、市在产业发展、项目布局、资金及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形成三级共建的合力和管理机制。青白江区要把两镇作为区域乡镇发展的重点,尽快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实行重点倾斜,区域各职能部门要齐心协力,制定、落实有效措施,共同推进重点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