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评价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重要部分。所谓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就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行业、地区发展规划的要求,在做好产品(服务)市场需求预测及厂址选择、工艺技术选择等工程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计算项目投入的费用和产出的效益,通过多方案比较,对拟建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做出全面的经济评价,为项目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这种经济评价是建设项目论证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是项目或方案抉择的主要依据之一。
项目经济评价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为了树立投资者的资金周转观念、利息观念、投入产出观念,合理利用建设资金,提高经济效益,项目经济评价强调进行动态分析。所谓动态分析,就是利用复利计算方法计算时间因素,进行价值判断。这种方法将不同时间内资金的流入和流出换算成同一时间点的价值,为不同方案和不同项目的经济比较提供了同等的基础,并能反映出未来时期的发展变化情况。当然,强调动态分析并不排斥静态指标。静态指标一般比较简单、直观,使用起来较方便,在评价过程中可根据工作阶段和深度要求的不同,计算一些静态指标以进行辅助分析。
(2)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项目经济评价强调对项目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诸多经济因素进行费用与效益计算,给出明确的综合的数量概念,从而进行经济分析与比较。对那些不能直接进行数量分析比较的因素,则进行实事求是的、准确的定性描述,并与定量分析结合在一起进行评价。
(3)阶段性的经济效益分析与全过程经济效益分析相结合,以全过程分析为主。项目经济评价强调把出发点和归宿点放在全过程的经济分析上,看建设阶段和生产阶段全过程的经济效益大小,即不仅分析评价建设阶段投资多少、工期长短、造价高低,也分析评价项目生产经营阶段流动资金多少、生产成本高低、经济效益如何。
(4)宏观效益分析与微观效益分析相结合,以宏观效益分析为主。宏观效益分析即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微观效益分析即财务评价。进行项目经济评价时,不仅要看项目本身获利多少,有无财务生存能力,还要求考察项目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国民经济付出多大代价及其对国家的净贡献。如果财务评价可行,而国民经济评价不可行,则项目一般不予考虑。如果财务评价不可行,而国民经济评价可行,当提出相应的经济优惠措施建议后,项目仍可考虑。
(5)价值量分析与实物量分析相结合,以价值量分析为主。项目经济评价不是单一考察生产能力、实物消耗、产品产量等指标,而是既设立实物指标又设立价值指标,并突出对任何项目或方案都用同一可比的价值量分析,以这种分析作为判别、取舍的标准。
(6)预测分析与统计分析相结合,以预测分析为主。这主要指项目经济评价既以统计资料实际达到的水平进行分析,又强调进行有根据的预测分析。
项目经济评价分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所谓财务评价,就是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现行价格,分析测算项目的效益和费用,考察项目的获利能力、清偿能力及外汇效果等,判别拟建项目财务上的可行性。这种评价是从企业角度来考察的。乡镇建设项目多数由于费用效益计算比较简单,建设期和生产期比较短,不涉及进出口平衡,财务评价的结果即能够满足最终决策的需要。因此,进行项目经济评价时应特别重视搞好财务评价。
17.1财务数据与测算报表的编制
财务评价主要是依据一系列分析评价指标来进行的,为此要先收集、估计和测算出一系列财务数据。这些数据的收集和测算一般通过财务预测报表反映,基本的报表有财务现金流量表、利润表、财务平衡表及财务外汇流量表,辅助报表有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投资使用计划表、单位成本表、总成本表、产品销售(营业)收入表、借贷偿还平衡表。财务数据的估算及其精确度对评价结论至关重要,在项目论证中应很好地重视财务报表的编制。
为了正确地编制财务报表和进行后面的财务评价指标计算及国民经济分析,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为简化计算,国内项目的经济评价在计算期内各年应使用同一价格。在财务评价中,具体要求是使用同一现行价格。
另外,对评价项目的计算期应做出规定。项目计算期包括建设期和生产期。建设期是项目从开工到竣工投产为止的时期,可根据项目的性质、规模等实际情况确定,或依据主管部门的规定确定。生产期(有些项目是经营期或使用期)除某些采掘工业受资源储量限制需要确定合理的开采年限外,一般工业项目的生产期是指综合折旧寿命期。乡镇建设项目应根据有关部门规定,或参照类似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率确定项目的综合折旧寿命期,一般不宜超过20年。如要简便地计算,也可将生产期看成是项目主要设备的经济寿命期,其确定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折旧率法,即根据主要设备的折旧率来确定。
二是设备最佳更新法,即以主要设备的最佳更新期来确定。
下面,参照国家计委关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工作的暂行规定,介绍有关的基本报表、辅助报表及其编制方法。
17.1.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固定资产投资包括一次性的基建投资和更新改造投资。主要预测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构成及其各类工程费用,有关数据可提供给投资使用计划表。这里,主要介绍新建项目的基建投资估算。
17.1.1.1工程法
基建投资估算,常根据单项工程投资的下列内容,分别计算各单项工程投资费用后再加总。
(1)建筑工程费用,包括房建与构筑物、设备基础、各种管道与输线电路敷设以及其他特殊工程等投资。
(2)设备购置费用,包括生产工艺设备、辅助生产设备、服务设备及工具、器具和备品备件的购置费用。引进项目,还要包括引进装置和国内配套。
(3)安装工程费用,包括上述各种设备及其附件的安装、管线装设或敷设工程的费用等。
(4)其他费用,包括支付可行性研究、技术转让(一次性支付)、土地征用、勘察设计、筹建及管理、投产准备、试生产、施工机构转迁、建筑利润等方面的费用及不可预见费用。
贷款项目或利用外资项目,还应包括建设期贷款利息、技术转让费、专利费及由价格变动引起的工程造价的增加。
生产期发生的更新改造投资可单独列项,也可一并列入基建投资项目中。
17.1.1.2估算法
基建投资的估算方法,一般在机会研究和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可参照同类企业的基建投资或经验指标进行粗略匡算,在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则要求按编制概预算的方法进行详细计算。估算时,要防止预留投资缺口,要注意防止为了降低项目批准规格而有意压低投资,要注意考虑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提高、设备涨价等因素。估算常用的方法有:
(1)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即根据类似项目的单位生产能力投资,估算拟建项目的基建投资。
这是一种粗略匡算的简易方法。有关单位生产能力投资的数据可从相关统计或主管部门获取。应注意的是,拟建项目的规模与类似项目的规模一定要大体相当,否则估算误差将较大。
(2)工程系数法,即根据项目的特点和通常的经验估算出项目设备的总价值,然后用一个系数加以调整并求得项目的基建投资。
这种计算方法也简便易行,适合于对投资的毛估。有关系数,可参考国外通常采用的系数,但要注意随具体情况而进行相应调整。
(3)比例估算法,即先计算出投资中的某一部分(如设备购置投资),然后按它和其他投资的比例估算出总投资。如根据现行设备交货价值,计算拟建项目需要的设备投资额,再乘以1.43,即得出设备的购置安装价格,然后按项目的其他各项费用与设备购置和安装费的比例,即可计算出基建总投资。
这种方法可用于投资的毛估,但误差较大。
(4)单项工程估算法,即根据拟建项目的构成,按概预算编制方法分项计算其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和其他费用,然后求得总投资。这种估算较为精确,常用于详细可行性研究中的基建投资估算。计算时,要求应掌握有关费用的定额标准和详细的项目资料。
17.1.2投资使用计划表
投资使用计划表,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使用计划。以明确建设投资来源及使用进度,预测投资平衡,有关数据可提供给借贷偿还平衡表、财务平衡表和财务现金流量表。
17.1.2.1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乡镇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根据需要筹集并使用。使用计划的构成项目有:
(1)自有资金,即出资人直接投入的资金,包括乡村投资、外单位投资、个人投资、国家扶持基金等。出资人以设备、材料等资产投资的要按双方协议的价格计算。
(2)借贷集资部分,分人民币借款和外汇借款两类。人民币借款包括:银行(信用社)借款、财政周转金、主管部门周转金、其他单位和个人借款、以产品为补偿条件的借款等。外汇借款包括:国内外汇、国外商贷和出口信贷等。外汇借款一律按内部结算价的外汇率折合为人民币。进口设备的国内费用计入人民币借款,不列入外汇借款。
17.1.2.2流动资金计划
流动资金是企业垫支在劳动对象(如原料、材料、燃料)、工资和其他周转费用方面的资金。流动资金使用计划包括自有流动资金和流动资金借款两部分。自有流动资金,即通过出资人直接投资所构成的部分。按有关银行要求,新建、扩建企业在建成投产时必须有30%的铺底流动资金(自有流动资金),才能给予流动资金贷款。流动资金借款数等于生产所需流动资金扣除自有流动资金。生产所需流动资金的估算方法较多,常用的简便方法有产值资金率法和固定资产比率法,投资使用计划应根据实际可能筹集到的资金安排,按国家规定和实际需要予以核定,投资支出既不能超出批准的总投资额,投资来源与投资支出也应当做到平衡。
17.1.3单位成本表和总成本表
成本指产品生产中所耗费的各项费用的总和,包括生产资料的价值、管理费用和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成本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指标,在财务评价中是预测项目获利能力的重要依据。这两张主要测算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的产品单位成本、总成本及其各构成项目的费用,有关数据可提供给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17.1.3.1单位成本表
单位成本表应分别按产品或主要产品进行测算,即产品品种较少的项目,按每种产品测算成本;产品品种较多的项目,可对几种主要产品分别测算成本,其他次要产品则合并测算。有关成本项目及其计算方法如下,计算时总的来说应以财政部、农业部制定的《乡镇企业财务制度》、《关于乡镇企业成本开支范围的规定》和各省的规定为依据。
(1)原材料、燃料和动力。原材料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等。燃料和动力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种外购和自制的燃料和动力,如煤、油、电、气(汽)等。以上各项,其单位价格按现行价格计算。单位消耗定额可以同类企业产品消耗定额为依据。
(2)工资,指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职工工资及工资附加费。每人年工资及附加收入,可参照有关规定按拟建项目或同类企业工人平均工资测算。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资按一定比例分别摊入车间经费和企业管理费。
(3)职工福利基金,指用于职工的医疗费、生活特殊困难补助、集体福利支出等。按工资总额(扣除副食品补贴和奖金)的11%计提。另可按项目定员人数,每人每月提取规定的文体费,列入福利基金管理,用于文体活动支出。
(4)车间经费,指为组织和管理车间的生产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它包括:车间技术和管理人员工资及附加费、办公费、机物料费、折旧费、维修费、低值易耗品购置费、劳动保护费、在制品盘亏和损毁等。测算时,为简化计算,可综合为折旧费(不包括企业管理费中的折旧费)、维修费和其他车间经费三项。
(5)企业管理费,指组织和管理全厂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它包括:管理和技术部门的职工工资及附加费、工会经费、办公费、差旅费、折旧费、修理费、保险费、低值易耗品摊销、运输费、仓库经费、产品“三包”(包修、包换、包退)损失、材料产品盘亏和损毁(减盘盈)、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消防费等。综合费率的计取应考虑到流动资金贷款利息支出,具体可按主管部门规定或类似企业确定。
(6)销售费用,指产品在销售过程中由企业开支的费用。它包括:包装费、运输费、广告费、推销服务费以及为销售项目产品而专设销售机构的经营费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