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台湾,你一定要去
21188600000010

第10章 台南府城,追忆台湾历史变迁(2)

在现场辣鞭齐鸣的硝烟弥漫中,有热心人大声向我解释缘由,怕我听不清楚,这位女士几乎扯起了嗓子。原来,台南又有一座新庙落成,正在隆重举行入庙、开光、点睛等安座大典。按照中国道教的传统仪式要求,需要在庙门开启和新神入火安座的前后,施行多达十几项的仪式,而且每项都颇有讲究。我们现在正赶上的仪式,是附近其他庙宇的众神们,全部起身倾巢而出,共同前来欢迎和祝贺新神。

随着她的指示,果然,我们看见一尊尊打扮独特,神情不一的神明们,被人们从庙中抬起,离开宝座,由信徒们抬着、捧着、推着,满街游行。

看来神灵也爱社交,也讲团结友爱,也支持和关注新伙伴。我们跟着这些神明们,穿过台南大街,走入条条小巷,一个庙一个宇地连续拜访。真没想到此地藏龙又卧虎,于闹市之中,在这么短的步行距离内,居然藏隐了这么多的庙宇和神灵,真是应了台南“五步一神”、“三步一庙”之喻。

与佛教的寺庙不同,道家的庙宇一个比一个花哨,一个比一个更独出心裁。他们供奉的神明更是五花八门,有的我们根本想象不到。比如蒋介石刚死不久,就有台湾本地人给他盖庙,那些供他敬他的人们,是真以为他上天成神了?

热闹看完了,脚踏遍地的鞭炮残灰,让我想到了台南的清洁工们,他们面临的清扫任务巨大无比。可我转而又想,既然这“鞭辟入里”是府城文化的一部分,人们肯定早就习惯,具有平常心了,想热闹就庆贺,该打扫就工作呗。

没有忘记预定要去拜访的老关公。我们按图索骥,在台南市最中心地段,民族路与永福路的交口,找到了大名鼎鼎的祭典武庙,俗称大关帝庙,也叫大武庙。关帝庙外,长长一溜红色高墙,给人以雄壮厚沉,气势轩昂的气势。跨过门槛,发现这里是三进两院(三开间)的结构。第一进,山川殿与初拜殿组合;第二进,拜殿与正殿连接;第三进,为后殿三代厅。

神龛内,关公的坐像正气凛然。关公,于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被封为武安王,以后明神宗又进而封他为帝,所以他头戴冕旌。龛外,右有关平捧印,左有周仓持刀。

关老爷的面前,有一位表情极其严肃虔诚的中年男子,一直长跪不起。我远远地望着他,好奇地想:他是因为婚姻、生计、子女、父母、健康……总之,不外乎是这些烦恼,否则他还能拜什么呢?这里香火旺盛,长烟缈缈缭绕,气氛庄严凝重,是请求神明保佑的最佳庙宇。最后,他终于站了起来,看到我就开始微笑,然后邀请我一并拜拜关公。我询问他,你刚才在求什么呢?他说什么也没有求呀,就是崇拜关公,时常来到这个台南最红火的关公庙,跪在这里只求心地安宁。他反问起我:难道你不崇拜关公?

我当然崇拜关公。中国众神当中,唯有关云长人缘最好,脱颖而出。儒、释、道三教都敬拜他。儒教称其为“文衡圣帝”,佛教是“护法伽蓝”,道教最高,尊他为“协天上帝”。

如今,在拥有两千三百多万人口的台湾,关公信徒多达八百万众。我在许多台湾本地人的家里,看到主人为关公设香案、立牌位、挂圣像。台湾的关公画像年销售量,远远超过了他们最崇敬的神祇妈祖。

“对国以忠,待人以仁,处事以智,交友以义,作战以勇”,关公从“万世人杰”上升到“神中之神”,荣获战神、财神、文神、农神之名,是全方位的“万能之神”。我想,如果真有神,那么要说最像神的,就是他了。

大天后宫,妈祖庙

出了祭典武庙,小巷口有红字提示:前往大天后宫。我们沿着小巷行走,一路欣赏着台南人摆在自家门口,各种叫不上名称的热带水果和鲜花植物盆景。酒香巷深,我探头又探脑,但拍了一张照片后,决定还是住手,应该尊重这里的主人们。

台南的大天后宫,是台湾第一座官建妈祖庙。妈祖本名林默娘,是福建莆田县湄洲岛人。传说林默娘一生仁慈,见义勇为,屡次救人于危难之中。她在28岁时,身披盛装登山仙化。之后传说妈祖不断现身显灵,预言吉凶,除灾避邪,化险为夷。

南宋高宗敕封其“灵惠昭应夫人”。元世祖封她为“护国明著天妃”。明成祖晋封她为“弘仁普济天后”。清康熙加封她为“天上圣母”。

感觉女人还是和女神距离近些,我更喜欢台湾本地人供奉的女神们:女娲、何仙姑、陈靖姑、太姥娘娘……我敬佩她们的善良、豁达、忠义和牺牲精神。

我在妈祖的神像前站好,感叹她雍容的金手,慈祥的面容,经由人们多年来上香礼拜之烟熏香燎,已经变得漆黑一片。我尝试读出她身旁两边竖字繁体的红底金匾,左边是:母仪重范共瞻懿德广均沾;右边对:圣道崇尊贯仰慈航宏普济。

捐了钱,进了香,我决定在她面前拜一拜。庙中姐妹真诚劝说我,应该向妈祖许个心愿。说完她把两个像饺子一样形状的红漆木块递过来,并解释说这叫掷筊(jiǎo)。

原来,道教的许愿,并不如我所想象的那么容易。筊有平凸两面,平为阳,凸为阴。许愿前双手要合住一对筊杯,在神明面前参拜之后,才能松手让筊杯落下。如果落下筊杯是一阳一阴(一平一凸):称之为“圣筊”,表示神明认同,或行事会顺利。但如祈求之事相当慎重,应以连续三次“圣筊”才作数。两阳面(两平面)称之为“笑筊”,表示神明还未决定要不要认同,行事状况不明,可以重新再掷筊请示。两阴面(两凸面):称之为“怒筊”,表示神明不认同,行事会不顺,但也可以重新掷筊,再次请示。

现在都忘记了我当时所许的愿望了,只记得掷筊的结果是“笑筊”。

拜完妈祖,发现我们走出来的,才是庙宇的正门。两个男孩子正在石阶上玩耍,我的两个儿子便凑了上去,和他们一起玩起了捉迷藏游戏。我看到殿外有青斗石龙柱,注意到那褛空雕塑的巨龙气宇轩昂,便不解地询问起两个孩子的父亲:“这是妈祖的庙,石柱上应该雕凤啊,怎么会是龙?”于是,我听到了有关大天后宫中所发生的,另一层面的血雨腥风。

郑成功从荷兰人手里收回台湾后,坚持“反清复明”,为了确保大明旗号,他还特地从大陆请来了明宁靖王朱术桂,并在府城中心大兴土木,建造宁靖王府邸,供朱氏家族居住。褛空雕塑的青斗石龙柱,就是那时建造的。之后郑成功旧属施琅率兵攻台成功,郑成功的孙子郑克爽降清。可怜宁靖王朱术桂及其他的五个妃子(袁氏、王氏、秀姑、梅姐、荷姐),为效忠大明朝,全部自缢于寝宫,以身殉国。施琅得胜后,曾经霸占此地为府,后来因为有人告状他有留台为王之野心,他才不得不班师回朝。走前,施琅为收复民心,更是有感于台湾先民敬仰妈祖,于是奏请清廷,将宁靖王府改建为天妃宫。康熙准奏,加封妈祖为“天后”,称此庙为“大天后宫”。

康熙60年,定居台湾的朱一贵起兵抗清,并一举攻下了台南府城。在众人的拥戴下,他就在这天后宫前,戏棚台上,仓促披上临时找来的皇帝戏袍,匆忙登上王位,自称“中兴王”。只可惜他一介草莽,难能维持,不久就为清军所灭……

这时,两个孩子的妈妈买饮料回来,手里端有四杯台南有名的冬瓜甜茶。她把两杯送给了我的两个儿子,并告诉我们这个本地小吃最清凉败火。他们夫妇俩满脸的诚意,我们不得不感激地接下。望着玩得满头大汗的四个小男孩,一起共饮冬瓜凉茶,我的眼睛突然有些湿润:台南固然是回味历史的府城,她更是施爱、感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