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台湾,你一定要去
21188600000009

第9章 台南府城,追忆台湾历史变迁(1)

五步一神、三步一庙,这便是台南府城的最好写照。徜徉于赤崁楼、孔庙、大天后宫、关公庙的亭台楼阁之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在台湾的浓郁氛围,才明白什么叫传承。

台湾第一古迹,赤崁楼

台湾第一古迹——赤崁楼——是我们拜访台南府城的第一站。台南原名为赤崁,就是源于这座由荷兰人在1652年建造的赤崁楼(Saccam)。早期的汉人称荷兰人为“红毛”,所以赤崁楼也叫“红毛楼”,或者干脆直截了当称其为“番仔楼”。几百年来,风云变幻,战乱天灾,赤崁楼除其城垣外,皆倾颓殆。逐渐地,中国式传统型亭台楼阁,在原有的基座上,取代了荷式的城堡建筑。大士殿、蓬壶书院、五子祠、海神庙和文昌阁依次出现。位于北面的文昌阁规模最为庞大,是赤崁楼现在的标志。

赤崁城楼下,有九只石龟,各自背负着丈余的大石碑,一长溜儿并列于赤崁楼前。这是乾隆皇帝亲赐、隔着海峡运送过来的御碑,旌表当年台湾平定了“林爽文之乱”。此外,这里也有从别处迁来的断足石马、郑公墓道碑等珍奇古物。

东南隅的一座高台上,有一青铜群雕。中立者为身着明代官服,手执宝剑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在他的对面,是一个弯着腰身,神情恍惚的西洋人。这座群雕所重现的,是当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接受荷兰人投降的场景,提名为郑成功受降图。

我们参观完所有的建筑和古物后,在小卖部买来了新榨的菠萝汁,坐在大榕树下解渴乘凉。我突然另有感触:眼前的这些古迹、文物、乃至历史本身,实在不必被后人们解读得这样沉重和复杂。先前古人,也许只做了他们当时应该做的事情,而我们发挥一下想象力,把自己想象成是那个时代的人们就能理解认同了。也就是说,虽然在我脚下的土地上,交织过许多的仇与恨,上演了无数人间悲剧,但最后趋于平稳的,还是人的善良自然之心。

一对年轻人在自拍合影,瑞站起身来,主动要求帮他们照张好相片。我们这才发现他们不是本地人,而是能讲些英语的日本人,而且他们不是来台湾旅游的,是来工作的。小伙子解释说,自己是工程师,来参与高雄捷运(地铁)的建设项目,已经在台湾居住了两年。日本人的确敬业,小伙子只谈在台工作的挑战性,没有抱怨一句在异地他乡的艰辛。妻子频频点头哈腰,说台湾像日本的地方很多,在这里生活得挺自在。

台南孔庙,大学路

早年我在孔子故乡山东曲阜,感受最深的两点:一是孔老夫子在苍苍大树下,自然景致中,与学生们对答思辨,互动启发,于超然过度中寻求真理;二是孔林(孔家后代墓地)之大,让当年试图“根除”孔子传承的人们,根本无从下手。

眼下我身在台湾,思考的角度自然不同。历代统治者、现代卫道士,都希望从孔子当年的疑问精神、批判方式、教育思想中,提取、诠释,甚而歪曲、挖掘出自己想要的部分。儒家一派得以罢黜百家,获得独尊,他们要感激中国历代的皇帝们,因为掌权的人们,太需要孔学儒教了。

台南孔庙是台湾地区第一座孔子庙,也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闽南式建筑。侧门之上悬挂的“全台首学”匾额,赫然显示这里是台湾文化的发祥地。

进入东大成坊,再经过礼门,便是大成门。大成门内即是大成殿。门前,立着一块满汉对照的花岗石碑,写着一句最尊重孔子的话: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

大成殿前面的平台,是跳八佾舞的专用舞台。八佾舞是古代祭孔时所专用的歌舞乐。如果一年一度要重新搭盖舞台,便是非常的麻烦,所以不知从哪个时期起,孔子庙便有了这样的格局,舞台和大成殿连建在一起,既方便又环保。

大成殿内,没有雕塑,没有画像,正中只有一红色金字牌位: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它的上方,却一连轴压了好几块金匾:康熙的“万世师表”,乾隆的“与天地参”,同治的“圣神天纵”,光绪的“斯文在兹”。左右还有嘉庆的“圣集大成”、道光的“圣协时中”、咸丰的“德齐帱载”、严家淦的“万世师表”、蒋经国的“道贯古今”和李登辉的“德配天地”。当然还是蒋介石“最厉害”,他的蓝底金字大匾“有教无类”,把以前所有帝王将相的说辞,都压在了下面。

孔庙两庑(wǔ),被祭拜的除孔子入门弟子外,还有更多中华先贤们,比如韩愈、范仲淹、文天祥等。后面的一个厢房,即是礼器库及乐器库。在礼器库内,设有纪念品服务部,贩售孔子庙相关的纪念品及书籍。在大成殿的左方,有一个明伦堂,明伦堂的后方,有一处塔式建筑,即是文昌阁,供奉着文昌帝君及魁星。

台南孔庙对本市人是免费的。人们在这宽广的园林庙宇中,悠闲徜徉,临风沉思,在古树之下酣息。晚间周末,这里会因地制宜,举行大小集会,尤其以音乐会为主。我们去的当晚,就有摇滚音乐会即将演出。年轻人在树间草地上穿梭,设置音响器械,一个个满身大汗,忙得不亦乐乎。

这样左顾右看,东转西逛后,我默默点头:看来今天的台南人民,倒是把我们中华民族的先贤之一孔子,还原到了他本来的位置,既没把他捧为洪天大圣人,也没把他批倒批臭。突然想起来一个很重要的事实:自1952年开始,台湾便把孔子的生日——9月28日,定为全国教师节。这是台湾民众对孔子的最大尊重。

提到教师节,要讲大学路。今天府城最风华正茂的地域,是台南成功大学所在的大学路。1945年后,当南京国民政府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接管过台湾时,全台湾的大学院校只有五所: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北行政专校(现为台北大学)、台湾省立农院(中兴大学前身)和台南工学院。后来,台南工学院取民族英雄郑成功之名,被升格为“成功大学”。台南人倍感欢欣鼓舞,为了庆贺,他们在大学路上建造了一座纪念门。这个门大方厚实,敦实无华,除基脚为黑色外,遍体洁白。牌坊西面门额由右向左,书有金字校名,东面门额上横书:“穷理致知”,这是成功大学校训。

台湾《天下杂志》曾报道:台南成功大学领先各校,成为最受台湾企业界欢迎的大学。让我们查点下成大的知名校友们吧: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香港科技大学校长朱经武,当然了,还有文艺界的龙应台、白先勇、董桥……此时我们不得不感慨:台南文化的确富足,它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祭典武庙,拜关公

开车前往祭典武庙的路上,我们遭遇到震耳欲聋的爆竹声,随即看到了满地的鞭炮尘硝。瑞不想再往前走了,他和两个孩子一样兴奋:“一定是人们在庆贺什么,咱们赶紧停车去看个究竟。”台南大街上虽然有许多免费的停车位,但好像永远爆满。我们东拐西绕,最后在一家台南人门口,获得了他们友好的允许,赶紧停好车后,循声寻找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