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复活的日本财阀
21189800000020

第20章 日本在中国的“东印度公司”(1)

真正的大佬

三井蜕变成财阀还有一大标志,就是其利益诉求的手段。在政商时代,三井更多的是依靠人脉关系来打通利益环节,简言之就是朝中有人好办事。但是在财阀时代,三井开始寻求通过组织的力量来谋取利益,做日本经济界的“带头大哥”。

1917年初,在三井财阀的大掌柜团琢磨的牵头下,“日本工业俱乐部”成立了,这是日本第一个以工业资本家为主体的非正式组织。团琢磨任首届理事长,三菱合资会社的丰川良平任会长。在日本的工业资本急速成长的背景下,这些有实力的财阀资本家聚集在一起,有组织地向政府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三井财阀则凭借其首屈一指的实力,成为了这些财阀资本家的领袖。

日本工业俱乐部成立后的第一个提案,就是要求政府出台对钢铁工业的保护和奖励政策,以促成日本早日实现钢铁自给。在财界的压力下,日本政府在3个月后便实施了对钢铁行业免征15年营业税和所得税的经济鼓励举措。为了让所有的日本企业家都能够到西方国家去开开眼界,1921年,团琢磨在日本工业俱乐部中组织了一个“英美访问实业团”,领着一群企业界的精英跑到西方学习考察了一圈。可以看出,此时三井财阀的眼界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自身的个体利益了,而是把眼光放在了整个日本经济界,放在了日本资本主义的振兴上。

率团考察回来的团琢磨觉得,光有一个企业家的俱乐部还不成气候,还必须成立一个强有力的资本家组织。所以在1922年,他又发起创建了“日本经济联盟会”。这是日本战前规模最大的一个经济团体,当时凡资本金在500万日元以上的大资本家都加入了该组织,其会员数在1930年时已达到649个。可以说,“日本经济联盟会”的声音就代表了日本财界的声音。这个“日本经济联盟会”就是现如今的“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简称“经团联”的前身。“经团联”堪称日本财界的总山头,谁当上了“经团联”的会长,谁就是日本财界的总理大臣,在日本的影响力非同一般。作为“经团联”最初的发起人,团琢磨已不仅仅是三井财阀的主帅了,而且还是整个日本财界的大佬。

正因为团琢磨在日本财界举足轻重的地位,1928年他被天皇授予“男爵”爵位。在日本,除了政治家、官僚、军人和神职人员外,仅有一小部分“对国家有功勋”的实业家能够获得男爵的爵位。团琢磨的获勋,某种意义上也正体现了三井财阀如日中天的影响力。

这一时期,三井财阀不仅在财界异常活跃,在政界亦有大动作,当起了日本最大的政党“立宪政友会”的后台老板。

立宪政友会是日本二战前主要的保守政党,1940年在战时体制下被解散。战后,原立宪政友会出身的正统派成员组成了日本自由党,也就是现在日本自民党的前身。所以,自民党的历史要追根溯源的话,与战前的“立宪政友会”有很深的渊源。

立宪政友会是日本最早的政党,由伊藤博文于1900年组建。伊藤博文跟三井财阀的关系很不一般。伊藤博文跟井上馨一样,属于长州藩阀派系。在倒幕运动中,长州藩阀的军费开支很大一部分来自三井暗中提供的资金,因此在明治政府成立后,长州藩阀派系的政治势力给了三井巨大的实惠好处。从利益关系上来说,早在日本的政党政治出现之前,三井财阀跟长州藩阀势力就已经结盟了。

三井财阀为立宪政友会提供政治现金是公开的秘密,立宪政友会的活动经费也都存在三井银行里,委托三井做些买卖公债的理财。到1940年被解散前,立宪政友会曾多次组阁,这与其背后雄厚的资金支持不无关系。立宪政友会与三菱财阀支持的立宪民政党是当时日本的两大主要政党,两大财阀在政治上都找到了各自的代言人。三井财阀不光给政友会“送钱”,还给政友会“送人”。山本条太郎就是三井向政友会输送的一大人才。山本条太郎原本在三井如日中天,短短10年时间,就从一个三井物产上海支店的职员,做到了三井物产的常务总裁。受“西门子事件”中贿赂海军高官丑闻的影响,山本被迫离开了如鱼得水的三井物产,转而从政。山本的人生新舞台就是政友会,他还一举当上了政友会的干事长,成了政友会里的二号人物。

可见,此时的三井财阀已经不再是一个商人或者家族企业那样简单了。它代表了一股强大的资本力量,是一股既需要依附于政治权力,又能够影响和干预政治权力的力量。财阀的利益诉求,也已越过了经济圈的界线,越来越多地与国家利益捆绑在了一起。三井财阀在中国东三省事务上的表现,就是最好的例证。

深度介入满洲

满洲是日本对中国东北三省地区的称呼。这一地区毗邻日本的殖民地朝鲜半岛,因而对日本的战略意义重大。通过日俄战争,日本取得了俄国在辽东半岛及其附属岛屿的权益,势力开始进入东三省。

日本一直对东三省抱有觊觎之心,曾经试图通过三井物产上海支店的牵线搭桥,以提供武器和资金为条件,希望孙中山领导的国民政府能够同意日本的“满洲租让计划”,但最终没有谈成。后来通过对袁世凯政权提出的《二十一条》,获得了在南满洲的经营权利和治外法权。直到九一八事变,日本通过扶植傀儡皇帝溥仪成立伪“满洲国”,才完全侵占了中国东北地区。

三井介入满洲的时间比国家行为还要早。早在1891年甲午海战之前,三井物产上海支店的山本条太郎便跑到辽宁营口去开展调研,以致他日后说起这段经历时不无夸耀地说:“放眼当时的满洲,日本商人只有我一人。”

正是在山本条太郎的活动下,东北地区的特产大豆成为三井物产的主营商品之一。这一点,在前面的章节中已有所提及。

在一战结束后的日本经济大萧条中,三井财阀虽然击败了铃木商店等一些后起的竞争对手,但由于国内市场需求不振,海外市场对三井的意义被突显了出来。三井物产的业务报告指出:“国内市场不堪经济萧条的打击,需要以扩大发展海外贸易来补充,增进支那的出口贸易是最佳捷径。”

日本在中国谋取经济利益,面临着与西方列强的竞争,但在一个地方例外,那就是满洲。因此对于三井财阀来说,满洲就是其在中国的主战场。当然,想在满洲捞金的财阀不止三井一个,但凡有些实力的财阀都想到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去发一笔横财。三井要确保在满洲的绝对垄断地位,单靠经商还不行,还必须深度介入,其手段还是那一个——牵手权力。

日俄战争之后,由俄国修建的中东铁路长春至大连段被转让给了日本,日本将其改称为“南满铁路”。1906年11月,日本为统辖管理“南满铁路”,成立了一个非常特殊的公司——“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

满铁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其2亿日元总资本金中,日本政府投资了一半,另一半资金主要来自于皇室、贵族和官僚,其成立公告也是以日本天皇的名义发布的。所以,称其为日本政府在中国东三省的派驻机构也不为过。

满铁的第一任总裁,是在殖民地管理方面业绩突出的台湾总督府民政长官后藤新平。表面上看,满铁只是一家公司,骨子里却是一个半殖民管理机构。日本除了拥有南满铁路外,还拥有铁路两侧16.7米至3000米不等的附属地,每10公里铁路可以驻兵15名。所以南满铁路就成了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据点,满铁公司就成了日本掠夺东三省资源的有力通道。

三井财阀与满铁的关系非常不一般。首任满铁总裁后藤新平上任后组建了一个非常年轻的公司领导班子,基本都是三四十岁左右的青年才俊,其中最年轻的一位理事只有32岁,他就是三井物产门司支店的支店长犬冢信太郎。也就是说,三井的人在满铁组建一开始,就进入了核心管理层。

满铁的第7任总裁,1921年至1922年在任的早川千吉郎也是一个资深三井人。他在三井20年,担任过三井银行的专务理事、常务总裁,并在1918年当上了三井合名会社的副理事长。在三井财阀的职业经理人中,他是排名仅次于团琢磨的二号人物。三井的二号人物出任满铁总裁,本身就是三井财阀深度介入满洲事务的一大讯号,只是早川千吉郎在满铁任职期间就过早地病死了。三井的人介入满铁,最出名的人物当属山本条太郎。山本出任满铁总裁的过程,很能说明权力与资本是如何相互需要的。

1927年,军人出身的田中义一上台组阁。这个田中义一,一手策划了对袁世凯的《二十一条》,还提出了“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的“田中奏折”,是个不折不扣的侵华派。

田中的上台得益于元老井上馨和立宪政友会的支持。井上馨向来就是三井财阀的半个大掌柜,而政友会的后台老板也正是三井财阀。因此田中的当权,三井财阀算是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