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货币的逻辑
21189900000016

第16章 货币在怎样影响着我们的生活(4)

利率政策:利率不但能够反映货币与信用的供给状态,而且能够带来供给与需求的相对变化。利率水平趋高被认为是银根紧缩,利率水平趋低则被认为是银根松弛。

通常利率政策被描述为:宽松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但容易导致通货膨胀;中性旨在保持稳定;从紧利于降低通货膨胀却可能提高失业率。

调控利率的主要对象,包括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等。

准备金政策: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乘数效应降低,头寸(拥有的款项)紧张,就要收回部分贷款存入中央银行,贷款减少又会导致商业银行存款减少,存款减少又要减少贷款,如此反复直到形成新的平衡。反之,当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乘数效应升高,可以减少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从而增加商业银行头寸,就可以给客户新增贷款,贷款增加又会使商业银行存款增加,存款增加又可以增加贷款,如此反复直到形成新的平衡。

公开市场业务:各国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常用政策工具。

当经济处于过热,金融市场货币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抬头时,中央银行可以出售有价证券以降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额(要商业银行花钱来买),促使商业银行收紧贷款,货币流通量相应减少,导致利率上升,投资减少,压缩社会总需求,从而控制通货膨胀势头。

当经济处于增长过缓、出现萧条不景气状态时,金融市场上资金比较匮乏时,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进政府债券和有价证券,实际上是向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注入一笔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得以增加准备金并扩大对企业的放款,社会性货币流动性模扩大,导致利率下降,从而刺激投资增长,总需求扩大。

信用控制政策: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金融机构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以影响货币供给数量。

一种是选择性信用管制,对特定的对象分别进行专项管理,包括:证券交易信用管理(例如变更保证金比率)、消费信用管理和不动产信用管理等。另一种是直接信用管制,如限制贷款额度、规定利率上限、实施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等,直接对银行放款或接受存款的数量以及存款利率进行控制。信用管制很容易造成双轨制,形成违规与腐败。一般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很少采用这类方式。

汇率政策:主要是通过调整本币与外币之间的汇率,改变国内商品竞争力调整进出口贸易顺差逆差,达到平衡国际收支的目的。汇率政策工具主要有汇率制度的选择、汇率水平的确定以及汇率水平的变动和调整。比如:本国货币贬值时,本国商品的竞争力就会提高,就会减少国际贸易逆差,反之就会减少顺差。

综上所述,货币政策当中,货币投放最具有调节余地的渠道,一是银行贷款,这是最重要的货币投放渠道;二是各类银行购买国债并通过财政开支向社会投放货币。其他渠道投放货币的伸缩余地都相对有限。

由于现代信用货币的复杂性,从超额增发货币到全社会物价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存在一定的时滞。货币超发压力往往不会立即导致物价的广泛上涨。这种滞后期的长短往往取决于宏观经济数据的准确程度、不同价格指数的重视程度、社会公众和企业对宏观经济的预期,以及国家货币和财政部门对于通胀的态度。我们看到,现实经济中货币发行量尽管已经在高位运行数年,而消费物价指数可能仍然是负数;反之,当货币当局为了抑制通胀将各个口径的货币发行降下来时,消费物价指数可能仍然在上涨。这种滞后效应,会造成货币理论和政策上的混乱。

许多矛盾交叉的因素,影响着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表面上货币政策得心应手,是极有力的工具。但实践证明,人们往往过分高估其效能,不是实现不了设想的目标,就是在强力贯彻实施中带来很大的副作用。

美国的崛起,华尔街的博弈

美国能够迅速崛起,后来居上,青胜于蓝,得益于金融事业发达,为其提供了丰足的资金流。作为执美国金融业牛耳的“华尔街”,好比一部强力经济驱动机,居功厥伟。

美国实力不断增长,反过来又强化了华尔街的地位。今天,以华尔街为代表的资本市场,不仅是美国的,也是当代世界市场经济体系的核心架构。它的一举一动、一起一落,都会对这个体系中各国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美国的资本市场从诞生第一天起,就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从国债发行支持战争债务重组,到运河与铁路股票上市,促进经济一体化和农牧业规模化生产,华尔街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19世纪末期,依托华尔街的融资和并购活动,在由电力使用引发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遥遥领先。钢铁、化工、橡胶、石油、汽车等产业迅速崛起,一举完成重工业化,超越了欧洲列强,诞生了通用电器、通用汽车、美孚石油、杜邦等世界级企业。

进入20世纪,美国的高科技产业依托于华尔街,在全球范围内占领了各个制高点,开始了一场引领全球的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同一时期,美国推动了大部分企业和家庭参与的、以401K计划为代表的养老体系与资本市场的协同发展,两者的相关性超过了90%。以共同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提供了专业理财服务,使得千家万户的普通家庭得以分享经济的成长。

华尔街是美国资本市场和经济实力的象征,也是今日国际金融的神经中枢,对世界经济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其中投资银行和证券交易所扮演要角。

雄踞华尔街1号的纽约梅隆银行(The Bank of New York Mellon Corp),前身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纽约银行(The Bank of New York),成立于1784年6月9日,创始人为美国开国元勋、首任财政部长和银行法起草者亚历山大·汉弥尔顿(Alexander Hamilton)。

纽约银行从传统商业银行业务起家。该行顺应世界银行业发展大趋势,舍传统银行业务而取专业化服务,当是深思熟虑、得其先机的结果。早在20多年前,该银行采取了逐步放弃传统零售型存贷款业务,转向资金和资本流动相关服务的发展战略,加盟于后起的投资银行大范畴。

事实上,华尔街声誉鹊起,不在于商业银行代表的传统货币市场,而是全球化时代投资银行和证券交易所等代表的资本市场的巨大威力。纽约银行的变迁恰恰反映了这种特色的形成过程。

华尔街和纽约市区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金融界的中心,但原先在华尔街安营扎寨的许多金融巨头,多已迁往他地,当今华尔街早已不是金融界在地理概念上的心脏了。

现在说一家股份有限公司是“华尔街公司”,并不是指该公司的办公室在华尔街上,更可能是在说他们主要从事金融服务业,其公司总部可能位于全球的任何一个地点。

诚然,只要作为金融业传统旗帜,从梧桐树下露天交易一路行来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不离不弃,世人仍然乐于视华尔街为美国金融界的代名词。

今天说华尔街,含义十分灵活。一般美国人的心目中,广义的华尔街是一个依靠商贸、投资和创新,而非殖民主义和暴力掠夺成长的国家和经济系统的象征;可指对整个美国经济具有影响力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或泛指商业影响力很大,私有、重视自身利益的全国性“美国企业”,甚至借以形容投资银行和财富500强企业在影响力、文化和生活方式上的特色。

作为狭义的专指对象,通常将华尔街定义为诸如证券交易所、投资银行、基金机构,以及金融分析师、持股人和评级机构等金融服务业的核心成分。这也是本书中华尔街的特定含义。

华尔街1号,纽约梅隆银行总部

货币与金融,因应社会进步而诞生、发展,但是除了造福人类而外,还会带来种种人祸。

经济发展源自利益驱动。生产、贸易和金融活动都随着货币的利润趋势走,从一个高利润的地方转向另一个利润更高的地方。

人类的利己之心,出诸生物本能,是为一切进取活动的原动力。

人类得天独厚拥有天赋特秉的灵性智能,具备超越一切其他生物之上的创造性能力,故称“万物之灵”。

灵性智慧与利己动力相结合,如果经常得到利他精神匡正,应能实现“仁者使人爱己”的良性合作共赢关系,维持创造力循正道顺畅发挥,达成绝顶高明的牟利之道,推动社会发展,增进人生福祉。

反之,如果听凭利己之心走向极端,非常容易陷入损人利己的自私泥淖,不同凡响的灵性能力恰恰足以导致犯罪,以至自我毁灭。这种罪恶倾向与生俱来,莫非就是基督教“原罪说”的理性诠释?

这就是说,利己私心(孔子那时称为“人欲”)是天经地义的,自私之心(即孔子所指“贪欲”)则是万恶之源。此私非那私,万万不可混为一谈。

贪欲浩浩无穷,令人失去理智。无论帝王贵胄、政治精英、银行大家、金融巨头、科学宗师、蓝领大众、贩夫走卒,几无例外,人们非常容易在金钱魅力诱惑下,良知迷失,走上歧途。

钱币由社会发展进步而产生,在商品交易中优越于币帛,作为流通媒体具有“为世神宝”的积极意义;然而,金钱也是贪婪无度的催化剂,并且以它为价值标准赋予人们不同的地位和命运,易造成是非颠倒、荒谬绝伦的恶果。

金钱既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必需的基本工具,也是人世数不尽丑恶邪行的重要载体。

本轮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人纷纷指陈美国主导的金融体系贻祸全球;作为美国金融霸权的象征,华尔街尤其成为千夫所指的众矢之的。

事实上,每当“华尔街”风光一时,几乎总是“祸必随之”,出现了或大或小,甚至惊天动地的金融危机。于是人们交相指责,视“华尔街”为罪恶渊薮、危机制造者。

1987年由奥立弗·斯通导演的一部经典商战电影《华尔街》,主角翻云覆雨的股市大亨戈登的一句台词:“贪婪不好听,却是好东西(Greed,for lack of a better word,is good.)。”被评选为2007年的“100句最伟大的电影台词”之一。

戈登的大实话,已经广为引用。人们常说华尔街罪在贪婪,甚至就是贪婪的代名词。

华尔街每次闯祸,就同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祸一般,贪婪总不失为罪魁祸首。对付贪婪,除了道义教诲,重要的恐怕是以“权力制衡”为核心的游戏规则及其有效性。

充满魅力和智慧的金融领域博弈故事,正是一部以游戏规则为主线的道魔鏖战启示录。

金融海啸,过度花钱种出恶果

提前花钱,迟早要加利偿还

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全称次级房贷危机,或次级按揭危机。是指始于2007年的一场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危机。

次贷即次级房屋贷款(Subprime Mortgage Loan),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与传统意义上的标准抵押贷款的区别在于,次级抵押贷款对贷款者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要求不高,贷款利率相应地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很多。显然这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即购房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

20世纪90年代华尔街的大牛市终于落下帷幕。2000年初,纳斯达克指数曾经突破了5000点,是短短5年前的5倍,但到年底,它下跌了一半。

美国经济也在2000年开始整体降温。

2001年9月11日早晨,美国遭遇恐怖袭击。华尔街所在的纽约金融区,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塔楼被毁。纽约股票交易所闭市达4天之久,这是自1914年之来时间最长的连续停止交易,而美国所有的民航航班也禁止运营长达数天。“9·11”事件加重了美国的经济衰退,延长了衰退的时间。重新开盘时股市直线下落,到2002年,纳斯达克指数一度跌到1300点的低点,与最高点相比跌幅为74%。标准普尔指数也下跌了52%。

当时美国在经济困难的背景下,贸易逆差和军费开支猛增,外贸状况和财政状况持续恶化。

布什政府和美联储为了振兴经济,实行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长期维持低利率,并不断放宽房贷条件,于是大量资金开始流入房贷领域给居民购买房产。最后发展为只要满足一些最基本的条件,甚至不要首付,就可以获得住房贷款,这便是次级抵押贷款(Subprime Mortgage Loan,简称次贷)。次贷促成了美国房地产市场一派荣景,推动房价节节上升。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

2002—2006年间,美国家庭贷款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了整体经济的增速。这一切何尝不是现代金融版的“皇帝的新衣”。脱离实体经济的纸面财富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时升腾而起,只是欺人眼目的戏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