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货币的逻辑
21189900000033

第33章 世界性货币危机还有多远(2)

金本位所以行不通的第三个原因,是国家内外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使得这种保障体制非常脆弱。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参战国需要集中黄金用于购买军火,就停止了银行兑现和自由输出黄金,导致金本位制的崩溃。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也是法国带头抵制,以及参加国分崩离析的结果。今日世界,仍然存在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上的重大差异。可以说,一种普遍实行、长期有效的金本位制只能是游离现实之外的美好想象罢了。

2008年11月,《第一财经日报》在纽约专访“欧元之父”蒙代尔,这位曾经高度评价金本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也认为:“没有经济学家会考虑回到金本位,那将会是一个太过巨大的变化,是不会成功的。金本位是一个很好的固定汇率体系,但是这个系统有一个非常大的缺陷,就是没有一个能够随着黄金和大宗商品价格浮动的机制。”

“别把人类钉在黄金十字架上。”“黄金可以防止一定的经济过度行为,但不幸的是,它也可以阻碍经济活动,它的美德会变成罪过。”正如路透社2008年11月15日报道,世界各国央行行长和政府官员都不希望货币政策受到黄金储备的影响,他们都开始行动叫停金本位制度的回归。

面对金本位制覆水难收的窘境,另外一些人还设想以实物本位制,运用石油、黑色和有色金属、煤炭、木材和小麦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资源组合,充当国际货币的本位,取代信用货币制度。

这种设想的不可行性,较之金本位制其实更加明显。

首先,充当实物本位的形形色色的商品,如何进行储存,是个极为复杂和困难的问题。那些金属、能源、原材料,如果也像黄金那样储存起来,不仅成本浩大,而且如此大量非常富于实用价值的物资,脱离了全球经济的运行,被长期积压起来,本身就是违反经济原则的荒谬行径。

再者,一旦发生动用储备兑现货币的需要,由于作为货币价值基础的抵押商品组成复杂,难以分割和分配,实际上非常缺乏可操作性,货币体系将失去因应危机的自我调节能力。

金本位制已成为历史名词。当然,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金还会与外汇、各种货币求偿权和其他资产相结合,充当具有特殊意义的货币发行准备物。因此新兴经济体适当加强国内黄金开采,增大黄金持有水平,仍有一定现实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货币基金会不仅无意增持黄金,相反已经同意出售黄金储备,将所得资金为最贫穷国家提供优惠融资。2008年底至2012年8月,其黄金储备减少了403.3吨。

随着对经济复苏报以希望,投资者纷纷转投其他资产,包括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Soros Fund Management)和摩尔资本(Moore Capital)在内的知名基金,在2012年第四季度纷纷减持黄金ETF(交易所交易基金),助长了针对这种贵金属的消极情绪。

当前,大多数国家履行出资救市责任的方式将更多依赖扩大本国债务,其扩大通胀的风险不言而喻。于是,对于既是主要债务经济体又是主要黄金储备经济体来说,在金价高位出售黄金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如不出预料,更多的国际金融机构,甚至主要黄金储备国,都会加入到出售黄金的行列。对于迷信作为长线投资购入黄金来保值增值的人们来说,应该从中获得非常明确的反面警示。

当代市场经济是信用货币主导的市场经济。世界已经走上了虚拟的信用货币独占货币历史舞台的不归路。信用货币不再直接代表任何贵金属,它的唯一支撑是对发行者实力的信心。解决今日货币制度的弊病,恐怕只有在“信用”两字上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而非重蹈属于19世纪和更早时代的形形色色的贵金属和实物货币的窠臼。

世界货币总危机有多远

未来全球危机,除了新的金融泡沫危机,还可能是美元丧失信用导致更为险恶的货币大危机。

美国金融体系主导全球金融市场,美元事实上就是通行无阻的世界货币,是世界贸易结算的基本单位,因此美国应该负责维护其美元体系的信用。

不幸的是,美国经济的成长过度依赖消费者的超前挥霍,以及政策无效和失误导致的巨大开支,造成越来越大的财政赤字。本轮金融危机以来,不断实施救市和量化宽松政策,尤其加剧了财政失衡的缺口。

美国财政赤字飞快增加。2008财年(9月30日截止),联邦政府财政赤字达到4550亿美元(“7000亿美元救市资金”未计算在内),这是继2004年联邦财政赤字因减税和伊拉克战争高涨至4130亿美元后创下的历史新高。当时预计美国下一财政年度的赤字会更大,很可能超过万亿美元。

果不其然,美国2009财政年度赤字达到了1.42万亿美元,超过了印度经济总量,几近加拿大经济总量,而且是上一财年4590亿美元的三倍多,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0%。

赤字剧增的重要原因包括:2008年10月,国会通过了“问题资产救助计划”,2009年2月,国会又出台了《复兴和再投资法案》,以及救助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计划,另外,延续小布什的全民超常规模减税政策,扩大军费开支,以及医疗体系存在的低效率和高成本问题积重难返,近三十年医疗费用增长速度一直高于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可见美国高额赤字在本轮金融危机背后尚有深层而持久的原因。

******向国会提交了2011财政年度总额达3.7万亿美元的预算案。该财年联邦政府财政赤字达1.29万亿美元,意味着这个超级强国的国家财政缺口高过30%之巨。2012年,美国努力节支,财政赤字仍高达1.1万亿美元,为同年国内生产总值的7%,是连续第四年赤字超出1万亿美元。

经济学家一般认为,财政赤字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5%为不可持续,势将陷入恶性发散循环而难以自我调整。

入不敷出,增收节支无术,除了狂印钞票救市,就是大发债券一途。

20世纪70年代美国是世界上最大债权国,2004年变成了最大的债务国。近六年来美国国债翻了一番。2005年1月,前总统小布什连任时,国债7.6万亿美元,2008年10月撑破了纽约曼哈顿显示13位数字(10万亿元)的“国债钟”;2009年******接任时,国债达到10.6万亿美元;2010年底,国债总额突破14万亿美元大关,收于14.025万亿美元,占该年度国内生产总值(GDP)14.5万亿美元的96.5%,相当于平均每名国民负债4.5万多美元。其中64.5%由公众持有,外国债权人持有额约4.44万亿美元(中国占11601亿美元)。

2010年底,美国的法定国债上限为14.294万亿美元,一旦超越便不能发债。

国债上限是具有美国特色的一种债务限额发行制度,源于1917年,由美国国会立法通过。目的在于对政府的融资额度做出限制,防止政府随意发行国债,避免债务膨胀导致“资不抵债”,陷国家于破产的境地。美国历史上曾100多次提高债务上限,自1960年以来愈益频繁,已提高债务上限78次,平均八个月提高一次。

2011年5月16日国债触顶,达到了上限,面临违约风险。若要避免联邦政府赖债破产,除了再次提高上限别无他择。经过两党艰难谈判折中,8月2日通过了提高借贷上限和削减赤字的法案,美国政府债务上限上调了2.1万亿美元,达到16.394万亿美元。******政府为了保证不必在2012年大选之前重新审视债务限额,在众议院获得的多数席位的共和党压力下,戴上了“自动减赤”这个“紧箍咒”,以一定的赤字削减量,来换取新的借债额度。

当然,“紧箍咒”没有能够扭转联邦政府不可持续的财务状况的对策,仅仅过了一年,2012年8月31日美国国债已然跨过16万亿美元大关。从2007年9月28日起,国债每天平均增加约39亿美元。

在“自动减赤”之争中,共和党不希望国防预算被删,民主党不愿社会保障被减,结果只能规定从2013年开始(为期十年),强制性地按相同比例消减军费及部分社会保障项目开支,共计1.2万亿。

2013年3月1日,“自动减赤”法案生效。开始削减850亿美元政府开支,将对所有的政府预算采取“无差别”的“一刀切”。850亿美元与美国总的财政预算3.7万亿美元相比,只占总额的2.3%,对美国经济的冲击有限,美国经济不至于重新陷入衰退,也不会给全球经济造成冲击。但是,对于那些财政开支本来就少,却又涉及民生的公共服务来说,影响不容忽视。白宫表示,“自动减赤机制”将使政府裁减教师、消防员、机场空管员等,给美国经济和民众生活“带来痛苦”。美国政府已经告知各个机构避免削减产生“生命、安全或健康危险”,并对重要的服务力求将伤害降至最小。

这场“减赤风波”既反映了决策当局开始警觉采取行动制止赤字和债务无限飙升的紧迫性,又强烈显示两党政治决策体制的短视性和局限性。简单化各打五十大板的“自动减赤”完全没有触及美国经济痼疾的根本,甚至掩盖了美国经济痼疾的根本。

两党对于终止自动减赤机制或寻找替代途径有所尝试,但分析人士指出,除非民主党在削减福利开支上做出重要让步,而且共和党同意以加税来解决政府债务问题,否则两党很难在财政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自动减赤”机制的有效性和后续发展,存在严重的不确定性。

2013年1月初,美国国债再度突破上限。由于采取了一些“非常规措施”以维持借债能力,最迟可支撑到2013年10月17日,若不提高债务上限或削减开支,就会耗尽所有的融资能力,无法偿还美国国债券本金和利息,开始债务违约,导致国际金融市场陷于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