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5-6年级,决定孩子前途的关键期
21191900000014

第14章 5-6年级,孩子身心生长发育的关键期(2)

由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的突然性、多样性、特殊性,不仅使青少年自己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有时也会让做家长的我们不知如何应付。往往是这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又来了。所以多数小学高年级的家长还是感到了心累!

鉴于以上原因,首先家长应明白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发生一些变化是正常的,是青春期心理变化在行动上的体现,家长不必过分注意和担心,对孩子的某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和行动不应过分压制,否则就会造成孩子与父母的心理隔阂、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更重要的是,父母应充满爱心地去对待孩子。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责骂,就会加剧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对立。

作为父母,应主动找孩子交谈,关心其学习,倾听其理想,并加以赞扬和肯定,建立起孩子对父母的信赖感,在谈话中了解孩子的烦恼和困惑,对症下药,找出消除其烦恼的正确办法。

性意识不等于洪水猛兽

在国内,大多家长对性知识都会闭口不谈,对孩子青春期到来萌发的性意识更是视如洪水猛兽,就连教书育人的学校对性教育这一块也避而不教。其实孩子进入青春期,性意识是很正常的一种心理现象,家长老师应该站在孩子求知的角度上,帮助孩子将这种意识明朗化,传授孩子性知识,为青春期的做好准备。

先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德国妈妈的讲述,她是华人,是位做跨国贸易的商人,已经年过40岁。她有三个儿子,她在一篇文章里谈到了德国的性教育,以及她的宝贝儿子接受性教育之后的一些表现。

她说她的大儿子上小学5年级的时候,学校就开始有性教育课程了。那年夏天的时候,连续一周,他的这个儿子都非常兴奋,因为老师天天带领他们进行性方面的讨论。而每天放学回来,他都会抓住妈妈继续说性方面的问题。

一次放学后他对妈妈说:“你知道吗?我那时候跑赢了!”她不知儿子在说什么,问他什么跑赢了。他便拿出教科书,找到上面精子的示意图,你看呀,他转头跟小他两岁的弟弟说,爸爸放了很多这些精子在妈妈的肚子里面,有成千上万,我跑得最快,所以我赢了!

弟弟说:“那我呢?”她和大儿子便都大笑,大儿子说:“你当然也赢了,而且小弟弟也赢了,不然妈妈怎么会生你们出来呢!”

当然了,顽皮的孩子,也会说出来很出格的话,特别是她的老二,鬼脑子里坏主意特别多。最初在小学接触性话题的时候,那些男孩之间说的是些负面的评论,特别是欧洲电视难免有裸露和与性相关的镜头,男孩子会起哄,和加上许多顽皮淘气的表情……老二就说过,咿,好恶心呀,妈妈和爸爸也做这个……这时候她就会很严肃地说:“你们现在还不理解这件事情,是因为你们还没有长大。等你们长大了,自然就明白了。”“你这样和妈妈说话是很不尊重妈妈的……”这个时候,老大也会这么帮着妈妈教训弟弟。她说后来他们都大些了,就把性,看作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了。

她说她的儿子大些了,其实他们并不大,最大的也还不过十三四岁罢了。可是在她的眼里,在德国的超前性教育之下,他们才刚刚要跨进青春期的门槛,就已经把性看做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了。并且在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学到了足够多的性知识,树立了正确的关于性的观念。

她说她的二儿子今年十二岁,在德国上6年级。这个学期一开学的时候,学校就发给他们一封家长信,是一个性教育课程的提纲。通过这个性教育提纲,我们不难看出,德国的性教育,在小学就已经教孩子性生活和怎样避孕了。而我们国内,避孕套教育至今还被中学拒之门外。

下面把这个德国小学六年级的性教育课程提纲转过来,请大家看看,希望帮助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父母。

本校6年级本学年性教育课程提纲

1.引子:性教育课程要达到哪些目的?为什么人们老是感觉到为难,怎样对孩子们提起这些话题?我们在生物课程里面,就此都要和孩子们讨论些什么?

2.男孩女孩最初的性特征:比较成长中的身体的不同。

3.最初荷尔蒙的作用:男孩子的变化。(电影《从男孩到男人》,美国1992年版)女孩子的变化。(电影《从女孩到女人》,美国1992年版)

4.男人的性器官:形成和作用,考试。精子的成熟和遗精。

5.女人的性器官:形成和作用,考试。女人卵子的成熟,月经,及其周期。

6.性生活和受孕过程,考试。受孕过程精子经过的路途,卵子的路途。什么时候,在哪里受孕。(电影《男人和女人是如何获得他们的孩子的》)

7.避孕:作用,承受力,效果。(电影《避孕的各种方式》)

8.怀孕过程,胎儿的发育,和出生的过程。(电影《生命的诞生过程》)

9.友谊,爱情,责任和家庭。

10.婴儿的发育过程。电影。《人类最初的奇秒》

如果您对上述问题或者各种教材还有疑问,请与我们取得联系。

学校生物教师签字×××

看到这份德国的小学6年级的性教育提纲你有何感触?性教育要讲究知识形态,像这样的课程孩子还能不愿意学吗?以这样的形式学了一次,还会有什么性方面的问题不知道吗?可以说,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设置上,这都是一个很科学的性教育方案。可以看到,他们不仅仅通过电影等形式讲性知识,更有涉及道德责任的层次,里面也讲了友谊、爱情、责任和家庭。

一句话,性教育要抢前抓早。在孩子没有冲动、没有发生爱情之前,就把上述问题都知晓了,总比出了心理困惑和问题再学要好!

那么,家长该如何判断孩子什么时候出现性意识,然后根据他们的表现进行性教育?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在心理上会产生性萌动。即从对性的不理解、没兴趣,逐渐变为有兴趣,逐渐感受到了异性有吸引力,而且可能采取还有性爱色彩的行动,例如写情书、单相思或交异性朋友等。父母和老师应该及时察觉孩子的这些变化,正常地加以引导与教育。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应该适时,做早了孩子不懂,做迟了被动,效果也不好。

(1)注意孩子的性生理变化,这是性心理变化的基础。孩子们进入青春期后,身躯迅速地长高长大,第二性征出现,女孩来了月经初潮,身体开始丰满、乳房开始发育;男孩子开始有遗精现象,嗓音变粗了,胡须和喉结开始出现。

(2)孩子开始爱打扮,特别是女孩开始注意发式、服装和其他方面的打扮,对有些女孩来说,镜子变成她们的“好朋友”,她们经常在镜子面前左顾右盼,表面看似乎是在自我欣赏。

(3)对有性爱情节的小说、文章、影视开始感兴趣。

(4)孩子把自己的抽屉上锁,有时偷偷地写些什么,似乎有了什么秘密。

以上的这些行为,都表明孩子的性意识已经萌芽,这时候家长就可以开始考虑实施性教育了,青春期是进行性教育的黄金时段。那么,家长该如何实施性教育?

永远不要正式谈“性”

郑重其事地谈性注定是要失败的。应该不露痕迹地和孩子谈谈跟性有关的问题。

实施机会教育,重要的是一针见血,而不是长篇大论的演讲。

性教育不一定是同性别间的事情只要父母对性有正确的认识,母亲可以跟儿子谈,父亲也可以跟女儿谈,事实上,父母双方在一起对子女进行性教育是最好的安排,因为在讨论性和爱的时候,父母双亲是爱和被爱的最亲近的典范。

性和爱的教育首先应该强调的是“能做什么”。不要老是在孩子面前强调“不能做什么”。父母开出一张在性行为方面“能做什么”的清单,孩子反倒产生“听上去很有趣味,我为什么不去试一试”的感觉。在你说出能做的事情(如握手或拥抱与亲吻)时,必须同时说出下列两种不能做的事情:“结婚以前不能****”和“永远不能伤害另一个人”。

父母双亲同时施教

性和爱的教育最大的危险是父母双亲在性道德和性思想方面产生分歧。

如果夫妻两人的意见不一致,就很难使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

性和爱的教育不是一生只有一次的教育,不要指望进行一次性教育就能使孩子终身“免疫”。孩子能从重复的性教育中了解父母所重视的事情。由于性问题的个别性与隐私性,家庭教育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性教育专家说:性知识是可以通过培训而很快掌握的,并不需要性科学领域的专业人士去执教,只要家长注意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就可以教育孩子们。

教你了解孩子的心事

5-6年级的孩子,看起来还是小毛孩一个,谁曾想到,这个年龄的孩子心理和生理都在悄悄发生着变化。别以为孩子小,别以为他们一派天真,其实孩子的心理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情绪与想法。有时候,我们都要为这些想法感到震惊。

一个来自安徽的父亲说到上小学6年级的女儿一直偷偷往他的喝水杯里放铅笔芯末想要“毒”死他的时候,一个七尺高的汉子在我面前失声痛哭,我想我一辈子也忘不了那情景。

一个成都来的11岁孩子,光2年级就转了三回学,最后被学校强行转到特殊教育学校……她漂亮要强的妈妈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小时候人见人夸的聪明宝贝,怎么竟然会变成一个“弱智”儿童?妈妈欲哭无泪,觉得无颜见人——她已经好几年没带孩子回过娘家了。

还有一位内蒙古包头的母亲生拉硬拽着孩子去上学:孩子不愿上学,也不愿回家,从来不跟她交流,只有在伸手要钱的时候才跟她说话,说急了还跟她对打,老公则埋怨她没把孩子教育好……母亲绝望憔悴的眼神、对整个生活都心灰意冷,也都深深印在我心里……

孩子到底在想什么呢?

家长该如何获悉身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孩子的心事?直接对话?不行,孩子自尊心强,这种方式太直白,会让孩子觉得难看;偷看日记?这也不行,孩子既然把日记当成秘密的阵地,就不会轻易让家长看到,就算看到也会引起孩子的反感情绪;那么“严刑敲打”?这更不行,孩子叛逆,家长让他说,他偏不说,和你决战到底。

这又不行,那又不行,难道家长就手足无措了吗?

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这些方法行不通,肯定还有别的方法的,我们何不采用那些孩子不排斥的,光明正大的法子?

现在使用网络的小学生越来越多,而且孩子掌握的网络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例如QQ、博客、微博、空间、邮箱、个人主页等。家长为什么不能通过网络去了解孩子的心事呢?就拿学生微博来说,你要是在百度网站上搜索“学生微博”,结果检出相关网页约4490000篇。比比皆是的学生微博,成为网络博客的轻骑兵,轻灵、明快、自由,就像QQ空间里的“心情”一样,一般长度不超过140字,你正在干什么,或者走在路上突发奇想,或想到某句话等都可以写成片言只语,通过电脑或者手机发表在网络上。这样一来,你不就能随时随地关注到孩子的心情动态了吗?

我们都知道,心里有什么事情说出来,心里会舒服一些。现在的孩子也有这种需求,而且更强烈,因为他们面临的压力前所未见。但是与父辈们用纸写日记不同,现在的孩子喜欢用敲键盘、写网络日记来宣泄心理感受,盘点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不少毕业班的学生(包括小学毕业班)运用微博——这一非正式的迷你型博客为自己缓解学习和备考的压力,也为同伴打气鼓劲,相互取暖。

我们应该理解,孩子是成长中的活生生的人,他们需要有人分享他们的快乐,也需要有人分担他们的忧愁,需要有人聆听他们倾诉。他们既然不想亲口对父母诉说自己烦恼,必定是有自己的想法。例如,有个小学生在微博上写道:“今天下雪了,雪好美啊,可是妈妈不准我出去,怕我受凉。妈妈,你知不知道我多么希望长上一双雪白雪白的翅膀,去外面飞翔啊。”像这样的情况,若家长希望了解孩子心事,就必须主动寻找到入口,在网络上,家长可以默默关注,可以轻声鼓励,从而达到安慰孩子心灵,和谐亲子沟通的作用。

有教育技术专家预言:“如果能把网络资源利用好的话,孩子们就能够接受到各种各样的优秀资源,将大大拓展孩子在家庭、学校的教育资源空间。”教师和父母最好能够放下架子,甘当网络学习的小学生,和孩子一起开博,用匿名或实名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在互动中了解孩子成长的现状,真正成为孩子的知心人和引路人;或者采取观看而不查问、干预而不干涉的态度,以免堵塞与孩子的沟通渠道,在有效交往中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早恋这件事

当英国有男孩13岁当父亲,中国有12岁女孩产子的报道时,有人说,早恋这件事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问题,不可抑止地到来了。

面对学生早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有的主张坚决禁止!理由很充分:孩子们生理正处发育,心理还不成熟,学业没有结束,职业没有选定,经济也没有独立,尚不具备组建家庭生儿育女的条件。这时发生恋情,距离法定允许结婚年龄尚有一段时间,浪费精力,耽误学习,影响前途,实属当禁。有的主张默许态度,理由也很充分:采取默许态度是充分民主充分尊重人性的表现。据说欧美的家长发现念中学的孩子恋爱了,常常与孩子分享快乐,赞美女儿“性感”,夸奖儿子“迷人”,若是女儿周末出去会男朋友,妈妈会提醒“带上安全套”——禁止不是太落伍了吗?